一個憂郁的青年

關燈
我從課室的窗戶裡,看見同學彬君,坐在對面的樹下,低着頭看書;在這廣寂的院子裡,隻有他一個,窗外的景物,都是平常看慣,沒有什麼可注意的;我的思想便不知不覺的移到他身上去。

     他的性情很活潑,平日都是有說有笑,輕易不顯出愁容的。

    近一年來,忽然偏于憂郁靜寂一方面。

    同學們都很怪訝,因為我和他相處最久,便常常來問起我,但是确實我也不知道。

     這時我下了廊子,迎着他走去,他慢慢的擡起頭來,看見了我,便微笑說:“你沒有功課麼?”我說:“是的,我看見你一個人坐在這裡,所以來找你談談。

    ”他便讓出地方來,叫我坐下,自己将書放在一邊,擡頭望着滿天的白雲,過了一會才慢慢的說:“今天的天氣很沉悶啊!”我答應着,一面看他那種孤索的态度,不禁笑了。

    他問道:“你笑什麼?”我說: “我想起一件事來,所以笑的。

    ”他不在意的問道:“什麼事?” 我笑說:“同學們說你近來有些特别,仿佛是個‘方外人’,我看也……”他便沉着的問道:“何以見得呢?”我這時有些後悔,但是已經說到這裡,又不得不說了,就道:“不過顯得孤寂沉靜一些就是了,并沒有什麼——”他凝望天空不語,如同石像一般。

     過了半天,他忽然問我說:“有憂郁性的人,和悲觀者,有分别沒有?”我被他一問,一時也回答不出,便反問道: “你看呢?”他說:“我也不很分得清,不過我想悲觀者多是閱世已深之後,對于世界上一切的事,都看作灰心絕望,思想行為多趨消極。

    憂郁性是入世之初,觀察世界上一切的事物,他的思想,多偏于憂郁。

    然而在事業上,卻是積極進行。

    ”我聽了沉吟一會,便說:“也……也許是這樣講法。

    ”他凝望着我說:“這樣,同學們說我是悲觀者,這話就不對。

    ”我不禁笑說:“卻原來他們批評你的話,你也聽得一二。

    ”他冷笑說: “怎麼會不聽得,他們還親口問過我呢,其實一個人的态度變了,自然有他的緣故,何必大驚小怪,亂加推測。

    ”我說: “隻是你也何妨告訴他們,省得他們質問。

    ”他微笑說:“其實說也不妨,不過……不過不值得破工夫去和他們一一的細說就是了。

    ”我說:“可以對我說說麼?”他說:“那自然是可以的。

    ” 又過了一會兒,他說:“從前我們可以說都是小孩子,無論何事,從幼稚的眼光看去,都不成問題,也都沒有問題,從去年以來,我的思想大大的變動了,也可以說是忽然覺悟了。

     眼前的事事物物,都有了問題,滿了問題。

    比如說:‘為什麼有我?’——‘我為什麼活着?’——‘為什麼念書?’下至穿衣,吃飯,說話,做事;都生了問題。

    從前的答案是:‘活着為活着’——‘念書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