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禮制
關燈
小
中
大
<子部,類書類,讀書紀數略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九目録
人部
禮制?
禮法四時
二者天下之大端
禮五至
五禮
行三者
黃帝五禮始具
堯舜五禮
周禮五禮
王制六禮
九禮
梁定五禮諸儒
唐五禮
二禮
經國三大典
大飨四
大教五
一年入明堂十八度
入學三教
五緻
三無
九?
主拜受計禮二
一墢三班
吉禮十二
三禮
天神四時祀
人鬼四時享
地四時祭
三神
祭祀三義
典祀五
周三祀
太牢祠三
嵗九郊
周五帝郊兆
漢長安五兆
五畤
七郊
五郊
二郊分合
晉二郊
漢九天巫祠
六祠
四祠
唐九宮壇
宋太一十神
日月嵗祭四
山川嵗祭四
五方從祀星辰
四?
古尚書六宗
六宗
秦八神祠
魏六神
社祭三
四坎壇
八蠟
蠶神二
五祀
七祀
周禮四望
魯三望
秦祠名山七
祠名川四
祠名山五
祠大川二
漢四巫
祀五嶽四渎
唐祭五嶽四鎮四海四渎
五嶽封号
五鎮封号
四海封号
四渎封号
宋防靈觀五殿
十二封禅
後魏祀令五
隋祀六代王公
唐祭三皇前五君
釋奠六
釋菜三
四時祭義
時祭阙一
一祫一禘
四代禘郊祖宗
漢廟嵗二十五祠
五供
唐三大禮
祭祀之節六
景祐四時薦新
六享三等之差
肆獻祼三時
二禮
郊祭正獻七
明堂大飨七獻
九獻
屍飲九
三重
三古
三诏
頒五官
明堂大飨埶事官數
天子賜魯郊祀儀數
魯四代祭
二代骨分貴賤
九祭
女祝四事
六祝
六祈
六辭
六号
賓禮八
羣後四朝
六服見
三不朝
大行人賓禮四
九儀
書五禮
漢九賓
王乘車迎送之數
三揖
三擯
三讓
飨禮四
燕禮二
食禮二
四正具舉
鄉飲酒禮四事
鄉飲酒五義
四面之坐
三命
四代養老
四代養老禮
四代尚齒
養老四
一物三善
軍禮五
三田
四時田
四時弊田
軍實三種
嘉禮六
婚姻六禮
婚禮諸物
婦五等
納後先知宜四
兇禮五
五等親
喪服四制
權制八條
服術六條
從服六條
冠四異
四同
孔子用三王禮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九 福建巡撫宮夢仁撰人部
禮制?
禮法四時【大戴禮禮?五行其義四時故以四時舉】
有恩 有義 有節 有權 禮之大體四體天地法四時則隂陽順人情故謂之禮
二者天下之大端【禮器言禮能釋回増美】
如竹箭之有筠【緻饬于外】如松柏之有心【貞固于内】
禮五至【同上】
祀帝于郊敬之至也 宗廟之祭仁之至也 喪禮忠之至也 備服器仁之至也 賓客用币義之至也
五禮【經解】
朝觐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 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 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婚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行三者【白虎通】
朝廷之禮貴不讓賤【明尊卑也】鄉黨之禮長不讓幼【明有年也】宗廟之禮親不讓疎【明有親也】
黃帝五禮始具【禮正文】
古文考制嫁娶以俪皮作琴瑟以為樂則嘉禮始于伏犧 郊特牲伊耆氏【即神農】始為蠟則祭祀吉禮起于神農 史記黃帝戰?鹿則軍禮 黃帝九事章則兇禮 論語考軒轅知地利九牧倡教是賓禮
堯舜五禮【通典 自伏羲以來五禮始彰堯舜之時五禮鹹備】
修防?帝吉禮也 厘降嫔虞嘉禮也 羣後四朝賓禮也 征于有苗軍禮也 遏密八音兇禮也
周禮五禮【大宗伯所掌】
吉禮【祭祀】兇禮【喪吊】賓禮【朝觐】軍禮【軍旅】嘉禮【冠婚】
王制六禮【五禮中缺軍禮】
冠 婚【竝嘉禮】喪【兇禮】祭【吉禮】鄉【鄉飲酒】相見【二者賓禮】
九禮
冠禮 喪禮 祭祀禮 昏禮 朝廷禮 宗廟禮軍禮 賓禮 學禮
梁定五禮諸儒【武帝命定】
吉禮明山賓 兇禮嚴植之 賓禮賀防 軍禮陸琏 嘉禮司馬褧
唐五禮【太宗诏禮官學士修改舊儀為百卷】
吉禮【六十一】賔禮【四】軍禮【十二】嘉禮【四十二】兇禮【六】 又國恤【五】
二禮
貞觀禮【太宗時房元齡魏征等因隋禮増為一百三十篇】顯慶禮【髙宗時長孫無忌杜正倫等増為百三十卷雜以式令後又撰永徽五禮】
經國三大典【周世宗朝窦俨集通禮上引唐室言】
開元禮【程軌量昭物采】通典【紀先後明得失】防要【錄一代之事定五禮之儀比?相從讨尋不紊】
大飨四【禮記】
郊天 祫祭宗廟 天子飨諸侯 諸侯自相飨
大教五【祭義】
祀明堂【教諸侯之孝】食三老五更于學【教弟】祀先賢于西學【教徳】耕耤【教養】朝觐【教臣】 樂記疏一郊射二裨冕三明堂四朝觐五耕耤
一年入明堂十八度【王方慶議先儒舊説】
大飨不問蔔一入也 每月告朔十二入也 四時迎氣四入也 循守之年一入也
入學三教【天子一入學而所教者三】
釋奠以教其重道 合樂以教其崇徳 養老以教其緻孝
五緻【祭義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禮也】
緻反始 緻鬼神 緻物用 緻義 緻讓
三無【孔子荅曽子】
無聲之樂 無體之禮 無服之喪
九?【大祝辨九拜以享右祭祀】
稽首【拜而頭至地】頓首【拜而頭叩地】空首【拜而頭至手】振動【戰栗變動也】吉拜【拜而後稽颡】兇拜【稽颡而後拜】竒拜【先一拜】褒拜【再拜 褒音報】肅拜【俯下手即今之揖又曰如今婦人拜】
主拜受計禮二【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