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狂傲的小子。

    ” 使劍的那人,看起來年紀很輕,很有骨氣,搖搖頭道:“以三勝一,勝之不武,在下不參加也罷!” 董卓英向他看了一眼,暗中有贊許之意,淡淡地道:“年紀輕輕的,膽量未免太小了一點。

    ” 使劍的勃然大怒,長劍一挑,躍下馬背來,道:“你敢小看在下的膽量小,谷鼎要單獨向你挑戰。

    ” 董卓英嘴角一撇,道:“谷老弟,你要單獨挑戰,可以,可是咱們把話說在前頭,在下空手接你幾招,如果你老弟一個失手,那該如何?” 說着,搖頭晃腦,就等人家的答複。

     古風在旁本是一肚子冤氣,出道以來,首次失利輸給了那怪兵刃。

     可是他見到董卓英居然倚老賣老,左一個小老弟,右一個小老弟,把對方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心中發樂。

     谷鼎冷笑連連地道:“你不用兵刃,姓谷的隻要輸了,要殺要剁,悉聽尊便。

    ” 蕈卓英插回石紋神劍,道:“好,小老弟,進招吧!” 谷鼎冷冷地道:“區區使的可是把寶劍,尊駕可得留心點!” 董卓英似笑非笑的道:“沒關系,在下脖子很硬,非寶劍不足以砍下去。

    ” “好,看劍!” “在下等着哩!” 董卓英嘴裡說着,人卻滴溜溜地轉了兩個圈子。

     對方衆人見他滑稽幽默,均感好笑,但他肩不動,身不搖,眼前一花,他是如何施展輕功的,卻無人看清。

     董卓英對那棗面人道:“谷老弟是個人才,在下可得好好和他鬥一鬥,閣下的雷震铛,看來挺别緻,借來用用如何?” 棗面人滿面不悅,退後一步,怒道:“不行,哪有兵器借予敵人這理?” 董卓英一翻眼道:“你放心,将就使用一下,不會出漏子的。

    ” 突地他長臂一伸一搭,快如星火,不知怎的,雷震铛已到了董卓英手中。

     棗面犬這一驚非同小可,面色連變,羞慚不堪,未暇思索,下意識地脫口叫道:“你… 你怎麼可以……” 董卓英微笑道:“在下有言在先,非不告而取,用後一定退還!” 要知道董卓英這手空手奪人兵刃的功夫,平素甚少施展,即連古風相從多日,也從未見過。

     谷鼎大喝道:“好家夥,你少賣狂!”劍尖吐蕊,一朵三心,直向董卓英後背心便刺過去。

     董卓英身形似風中殘荷,連搖連擺,輕易的将對方一朵三心的連環招式閃避開去。

    谷鼎叱道:“不要走,再接一招!”劍芒一閃,劍刃如風,連連刺出了七劍之多,劍劍不離對方的胸腹。

     董卓英斜身側體,雷震铛橫刺回掠,硬把那七劍擋了回去。

     棗面人瞧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原來董卓英所使的招數,與他自己所學的并無差異,可說是有闆有眼,絲絲入扣,動人心弦。

     他哪裡想到董卓英天縱英才,根底紮實,人又聰明,早先看了他和古風的交手拆招,已将其中精奧默記在心。

     何況董卓英又将用勁和變化,于臨陣随機中靈活運用,遇強則自強。

     這時,谷鼎才知道面前敵人的厲害,寒光一閃,劍走輕靈,使出了他拿手的三十六路追魂奪命劍法。

     隻見一時劍光奔騰,招招精奇,宛如狂濤急浪。

     ;董卓英心下立時決定,三招之内,奪下他的兵刃。

     強敵環伺,不宜久戰。

     于是,他手中雷震铛故意向下一溜,橫掃對方腰脅。

     谷鼎大為高興,手中劍及時劍數陰陽,一翻腕把,歡聲哂道:“好小子,你該輸了吧!” 蓦聽得“咔喳”一聲,雷震铛的一端,已被利劍削斷。

     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董卓英左臂暴長,有若靈蛇出洞,五指微屈微張,一眨眼之間,對方利劍已到了他手中。

     谷鼎大叫一聲,急急向後躍進,臉色全白,如中鬼魅。

     董卓英一撇嘴,舉起右手的雷震铛道:“在下玩一個把戲給諸位瞧瞧!” 衆人不知他葫蘆裡賣什麼藥,俱都傻傻的望着他。

     董卓英道:“這怪兵器奇形怪狀,惹人讨厭,反正是已斷了一個角,就把它報廢掉算了。

    ” 話聲一歇,雷震铛已抛入半空中。

     隻見他彈身躍起,寒光突地一吐,石紋神劍勢如長虹,已把雷震铛削成兩半。

     然後他身輕如葉,劍光在半空中一劈一削,兩進兩出,又把那兩截雷震铛斬成了四段,掉落下地。

     衆人看得暗歎不已,想不到他出手如此迅捷,無與倫比。

     谷鼎看完之後,猛一頓足道:“勝敗已成定局,谷某甘拜下風,就此告辭!”說完,右掌一揚,一把鋒利的匕首,劃向自己咽喉。

     對方諸人齊聲驚呼。

     董卓英急速沉腕,飛出一顆飛蝗石,恰好打中了他右肘的曲池穴。

     董卓英道:“谷老弟且慢!” 場中一時沉靜異常,誰也沒有開腔說話。

     董卓英環視在場諸人一眼,冷冷地說道:“除了這位谷老弟之外,你們大家不服氣可以一齊上!” 其餘各人,俱都轉臉向着棗面人,靜待他的吩咐。

     棗面人長歎一聲,神色一黯道:“罷了!二位請過去吧!” 董卓英飛身過去,将劍送還給谷鼎道:“谷老弟,原物奉還,承讓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