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個荒郊的殘破古寺,野墳累累,黃色泥土連茅草都不生長,看起來四野光秃秃的,附近十裡沒有人煙,更别說香火了。
這一天,剛過了晌午。
古風走在前面,他說這寺裡住着一個老和尚,很可能可以提供司徒業的行蹤。
老和尚是誰?原來這老和尚是當年嶺南五虎嶺的盜魁屠明,渾号叫屠夫的便是他,五十年前黑自兩道,誰要提起他,莫不敬畏三分。
他為什麼來到這裡?什麼時候來到這裡?無人知道。
董卓英沒聽說過這個名号,他心中的疑問特别多。
遠遠的還沒有來到寺門,古風一眼已看出寺門已半倒,剝落不堪,寺門上的牌匾,也早已蝕化,字迹模糊已不可辨。
董卓英歎了口氣,向古風道:“那個人住在這裡?” “不錯,屠明确是住在這兒。
” “這麼破爛住所……能住人麼?” “為什麼不能?” “屠明為何千裡迢迢到這裡來呢?” “傷心人别有懷抱,行事不求人知。
” “他有什麼傷心事?” “聽說他以前犯了一件很大的錯誤,從此遠離人群,隐居避世,痛心忏悔。
” “是為了殺人殺得太多了?” “也不盡然,是為了感情的事。
” 董卓英聽他這麼說,不由默然,内心感觸良多,感情的事,是人生最難調理好的,也是最易傷人的。
二人到了門口。
寺内,一片沉寂蒼涼。
古風道:“卓英,咱們進去瞧瞧!” 董卓英搖搖頭道:“還是你先進去通報一聲較為妥當,就說我董卓英求見。
” 古風道:“唔!也好!” 話落,他即走向寺内,一路上破瓦殘磚,蒼苔滿地,根本不像個有人住的地方。
古風終于走到最後一間較為完整的廂房前,廂房門階上沒有蕪草苔藓,顯示有人住過的樣子。
古風在門口高聲叫道:“屠老前輩在嗎?” 空寺寂寂,靜無回音。
古風提高了聲調又道:“屠老前輩,晚輩古風和董卓英特來求見……” 風吹草搖,仍是沒有第二種聲音回答。
古風濃眉微軒,心忖:這老和尚難道是雲遊四海未歸,但階前落葉甚少,似是有人打掃過。
他心念至此,決心探個究竟,上前伸手向門上一推。
門是虛掩着的,輕輕一推便開了。
木榻上坐着一個老和尚,白色長眉緊閉,坐相莊嚴。
古風微感一怔,屠老前輩正在坐關,自己闖了進來,實在莽撞之至,隻得又輕聲禀道: “晚輩不知道老前輩正在坐關,隻是因為董少俠有急事求見大師,晚輩才不得已帶他來,請大師恕罪。
” 言辭委婉,字字清朗,想不到木榻上的人仍是沒有反應。
古風疑心頓起,急急一個箭步上前,靠近榻邊,仔細觀察老和尚的臉色,并用手輕探鼻息,才知道老和尚已歸返道天了。
于是他急速退出廂房,奔向寺門口。
董卓英見他急匆匆的奔來,心中一動,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古風,屠老前輩是不是在裡面?” 古風奔得上氣不接下氣的道:“在……裡面,隻是……” “隻是怎麼樣?” “隻是他已經死了!” 董卓英大驚,道:“此話當真?” 古風喘着道:“當然是真的,我親眼所見,絕對假不了!” 董卓英大感失望,但俠義之心油然而生,接着又問道:“屠老前輩是被歹徒所害?” “不知道,在下來不及仔細查看,就先趕了回來。
” “他屍身現在何處?” “在廂房内。
” “走!咱們去看看!” 二人連袂飛馳,再回到廂房内,董卓英經過一翻察勘,證實老和尚是壽終正寝,返歸道天,不是被人所害。
古風走過去掀開老和尚的袈裟,發覺衣襟下壓着一張白紙,不由訝道:“快看,這裡有一張紙條!” 董卓英道:“快抽出來看看!” 古風把白紙條抽出,見上面密密麻麻寫了不少的字,随即交給董卓英道:“你來念念看,老和尚留下什麼遺言?” 董卓英接過,念道“餘俗家姓屠名明,幼時生長武夷,五歲起即好弄槍弄棒,嗜武成癖,十二歲時橫行鄉裡,路人側目。
弱冠後獨身前往嶺南,在五虎嶺占山為寨,劫富濟貧,終以殺孽太多,緻遭天譴,家中親人鮮得善終,兒時情侶亦背離别嫁,親恩愛情,兩無一是,遂于知命之年,大澈大悟,遠來此荒僻山野,皈依我佛,清修二十五年。
屆時當脫卻臭皮囊,還我真面目。
屆時倘有客人來訪,必為武林後起之秀,老衲别無所贈,留贈偈言四句:青中藏青,人在天外,塵裡飛石,外甥随舅。
” 董卓英念完了,古風聽懂了大半,隻是後面那四句,混淆不清。
古風道:“老和尚這贈言,是什麼意思……” 說着,他又徑自接道:“卓英,你好好的推敲一下内中原因,老和尚好像是預知咱們會來似的。
” 董卓英沉思了一會,心中有了概念,道:“屠老前輩,一生功過,都已過去,咱們先把他的遺體入土為安,然後再尋求答案!” 古風當然贊同。
就在寺中一塊高地上,挖了個大坑,掩埋了老和尚的屍體。
董卓英搬過一塊大青石條,豎埋墓前土中,運起金剛指功,龍蛇飛舞的刻上了“故武林怪傑屠明大師之墓”。
古風看了看,道:“你為何不刻上‘五虎嶺’三個字?” 董卓英道:“屠老前
這一天,剛過了晌午。
古風走在前面,他說這寺裡住着一個老和尚,很可能可以提供司徒業的行蹤。
老和尚是誰?原來這老和尚是當年嶺南五虎嶺的盜魁屠明,渾号叫屠夫的便是他,五十年前黑自兩道,誰要提起他,莫不敬畏三分。
他為什麼來到這裡?什麼時候來到這裡?無人知道。
董卓英沒聽說過這個名号,他心中的疑問特别多。
遠遠的還沒有來到寺門,古風一眼已看出寺門已半倒,剝落不堪,寺門上的牌匾,也早已蝕化,字迹模糊已不可辨。
董卓英歎了口氣,向古風道:“那個人住在這裡?” “不錯,屠明确是住在這兒。
” “這麼破爛住所……能住人麼?” “為什麼不能?” “屠明為何千裡迢迢到這裡來呢?” “傷心人别有懷抱,行事不求人知。
” “他有什麼傷心事?” “聽說他以前犯了一件很大的錯誤,從此遠離人群,隐居避世,痛心忏悔。
” “是為了殺人殺得太多了?” “也不盡然,是為了感情的事。
” 董卓英聽他這麼說,不由默然,内心感觸良多,感情的事,是人生最難調理好的,也是最易傷人的。
二人到了門口。
寺内,一片沉寂蒼涼。
古風道:“卓英,咱們進去瞧瞧!” 董卓英搖搖頭道:“還是你先進去通報一聲較為妥當,就說我董卓英求見。
” 古風道:“唔!也好!” 話落,他即走向寺内,一路上破瓦殘磚,蒼苔滿地,根本不像個有人住的地方。
古風終于走到最後一間較為完整的廂房前,廂房門階上沒有蕪草苔藓,顯示有人住過的樣子。
古風在門口高聲叫道:“屠老前輩在嗎?” 空寺寂寂,靜無回音。
古風提高了聲調又道:“屠老前輩,晚輩古風和董卓英特來求見……” 風吹草搖,仍是沒有第二種聲音回答。
古風濃眉微軒,心忖:這老和尚難道是雲遊四海未歸,但階前落葉甚少,似是有人打掃過。
他心念至此,決心探個究竟,上前伸手向門上一推。
門是虛掩着的,輕輕一推便開了。
木榻上坐着一個老和尚,白色長眉緊閉,坐相莊嚴。
古風微感一怔,屠老前輩正在坐關,自己闖了進來,實在莽撞之至,隻得又輕聲禀道: “晚輩不知道老前輩正在坐關,隻是因為董少俠有急事求見大師,晚輩才不得已帶他來,請大師恕罪。
” 言辭委婉,字字清朗,想不到木榻上的人仍是沒有反應。
古風疑心頓起,急急一個箭步上前,靠近榻邊,仔細觀察老和尚的臉色,并用手輕探鼻息,才知道老和尚已歸返道天了。
于是他急速退出廂房,奔向寺門口。
董卓英見他急匆匆的奔來,心中一動,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古風,屠老前輩是不是在裡面?” 古風奔得上氣不接下氣的道:“在……裡面,隻是……” “隻是怎麼樣?” “隻是他已經死了!” 董卓英大驚,道:“此話當真?” 古風喘着道:“當然是真的,我親眼所見,絕對假不了!” 董卓英大感失望,但俠義之心油然而生,接着又問道:“屠老前輩是被歹徒所害?” “不知道,在下來不及仔細查看,就先趕了回來。
” “他屍身現在何處?” “在廂房内。
” “走!咱們去看看!” 二人連袂飛馳,再回到廂房内,董卓英經過一翻察勘,證實老和尚是壽終正寝,返歸道天,不是被人所害。
古風走過去掀開老和尚的袈裟,發覺衣襟下壓着一張白紙,不由訝道:“快看,這裡有一張紙條!” 董卓英道:“快抽出來看看!” 古風把白紙條抽出,見上面密密麻麻寫了不少的字,随即交給董卓英道:“你來念念看,老和尚留下什麼遺言?” 董卓英接過,念道“餘俗家姓屠名明,幼時生長武夷,五歲起即好弄槍弄棒,嗜武成癖,十二歲時橫行鄉裡,路人側目。
弱冠後獨身前往嶺南,在五虎嶺占山為寨,劫富濟貧,終以殺孽太多,緻遭天譴,家中親人鮮得善終,兒時情侶亦背離别嫁,親恩愛情,兩無一是,遂于知命之年,大澈大悟,遠來此荒僻山野,皈依我佛,清修二十五年。
屆時當脫卻臭皮囊,還我真面目。
屆時倘有客人來訪,必為武林後起之秀,老衲别無所贈,留贈偈言四句:青中藏青,人在天外,塵裡飛石,外甥随舅。
” 董卓英念完了,古風聽懂了大半,隻是後面那四句,混淆不清。
古風道:“老和尚這贈言,是什麼意思……” 說着,他又徑自接道:“卓英,你好好的推敲一下内中原因,老和尚好像是預知咱們會來似的。
” 董卓英沉思了一會,心中有了概念,道:“屠老前輩,一生功過,都已過去,咱們先把他的遺體入土為安,然後再尋求答案!” 古風當然贊同。
就在寺中一塊高地上,挖了個大坑,掩埋了老和尚的屍體。
董卓英搬過一塊大青石條,豎埋墓前土中,運起金剛指功,龍蛇飛舞的刻上了“故武林怪傑屠明大師之墓”。
古風看了看,道:“你為何不刻上‘五虎嶺’三個字?” 董卓英道:“屠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