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風起平原(2)

關燈
那白衣人點了點頭,向琳貴妃拱拱手道:“參見琳貴妃。”

    趙王向楚琳說道:“愛妃,這位是葉先生。”

    楚琳施了一禮,心中詫異,不知這葉先生是何許人物,在皇上面前居然能如此從容。

    這邊趙王指了指牆壁道:“貴妃你來看。”

    楚琳向牆上看去,突然驚呼了一聲。

    天哪,那是什麼啊。隻見整個牆上刻着一幅龐大的地圖,山川河流無不曆曆在目、栩栩如生,她顫抖着手向圖上摸去。

    趙王在一旁解釋着:“這綠色表示着山川,是用粘土制成,這條是黃河,這裡是……”

    楚琳猛然回頭問道:“皇上,這圖是?”

    趙王笑道:“貴妃應該知道這皇宮原是前大蜀王朝所有。這地圖是我朝太祖驅逐北方蠻族,恢複上京後偶然發現的,圖中所繪精确無比,這是我朝最大的一個秘密,”他指了指一旁的葉先生,“葉先生師門世代守護此圖,并遊曆天下,不時根據各處實地變化修改此圖。”

    葉先生歎道:“這些年來,我走的地方愈多,愈感到這圖的精确,真不知道前朝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制成了這圖。”

    楚琳向葉先生恭恭敬敬行了一禮,道:“楚琳在此替大趙王國多謝葉先生了。”

    葉先生也回禮道:“久聞琳貴妃賢德之名,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趙王指着地圖說道:“貴妃你看,當今天下,四分而治,北趙南齊,東吳西秦,以我大趙國形勢最為嚴峻,四面受敵,南邊與南齊和東吳隔江相望,西境與西秦國劍拔弩張,北疆和胡蠻已交戰多年,其中以西秦對我朝威脅最大,秦人素來民風彪悍,朝中猛将如雲,再看我朝兵力布防,南有楚名棠,水軍操練得法,将南齊東吳壓制得多年未曾動彈,北有郭懷,與胡蠻屢戰屢勝,若不是西秦牽制,早已出塞追擊,唯有西線統領方明是相國方令信的族弟,才智平庸,若不是西秦宮廷多次劇變,無暇東征,我朝早已岌岌可危。”

    趙王向楚琳說道:“朕早已知道你想将楚名棠調入京來,但南線還是少不了他,你替朕傳話給他,朕封他為平原太守兼南線大營統領,給他三年時間,給朕培養出幾個能獨擋一面的水軍将領,朕便讓他回京為相。另外朕明日準備調郭懷為兵部尚書。”

    趙王憐惜地看了她一眼:“朕知道,你在後宮吃了不少苦,萬一朕有個三長兩短,後宮那位必然不會放過你,有楚名棠和郭懷在朝中,朕便放心多了。”

    楚琳流淚拜道:“多謝皇上。”

    第二天早朝,趙王看着殿下衆臣,說道:“衆卿家,吏部尚書張放前日病逝,兵部尚書陳德正也将告老還鄉,朕覺得,這兩部不可一日無人哪。”

    相國方令信早已想讓族弟方明任兵部尚書一職,聽趙王提起,快步上前道:“臣舉薦……”

    趙王擺了擺手道:“相國不用着急,朕已定下人選,相信相國所薦之人會與朕所定是一樣的。”

    “傳旨,封平原郡太守楚名棠任吏部尚書,北疆大營統領郭懷為兵部尚書,兩人火速赴京上任。”

    北趙太祖平定北方後,對先朝的官制進行了大幅度改革,将之前的太傅和三公改為“三相”,即相國、太尉和司徒,取消尚書台,将之按職能一分為六,即兵、吏、民、刑、禮、工六部,各部主官為尚書,下設四侍郎、二十四令吏,其餘官職變動不大。地方官職取消州,改設郡、府、縣,中、小郡則隻設郡、縣。軍隊主要設北疆、西線、南線三大營,幾乎聚集了趙國八成兵力,最高長官為統領,下轄兩個副統領、前後左右四将軍、十數名偏将、校尉、都尉,各郡駐軍亦設大營,最高職為參将,各地按所處區域分屬于三大營管轄。

    而在朝中,“三相”除相國為百官之首外,太尉、司徒雖名為分管六部,卻無多少實權,而真正處理事務的是各部尚書,權力極大。曆年來各部尚書甯願在尚書位上退隐,也不願為太尉、司徒。

    楚名棠和郭懷都年過四十,在朝中資曆不深,聽皇上下此旨意,殿下頓時一片喧嘩,有七八位大臣同時出列反對。

    方令信默默地退了下去,皇上對他已經把話說死,不容他再駁,隻能寄望于朝中其他大臣了。

    楚名棠的堂兄,也就是刑部尚書楚亭棠則冷眼旁觀。不久前,琳貴妃曾托人跟他說過,想請皇上将她哥哥楚名棠調任到朝中來,希望楚氏家族能從中斡旋,他輕笑了一聲,說了句楚氏兄弟同時在朝為官會惹人非議,便婉拒了。

    楚亭棠對這一對楚氏兄妹總覺得有說不出地讨厭。當年他傾慕靖北侯王烈的長女,不料王大小姐居然喜歡并嫁給了楚名棠這個鄉野匹夫,着實讓他怒不可遏;而楚琳一個村女竟深得趙王的寵愛,而且對皇上影響如此之大,當廷下旨要調楚名棠入京。

    楚亭棠咬了咬牙,心中憤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