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 來到晉察冀(一)

關燈
衣,一雙布鞋。

    周天虹接過棉衣一看,衣料是近乎黑色的厚墩墩的老粗布,不用說這是農家婦女們織布機上的産品,又經過草木灰、石榴皮等染成的。

    布鞋是從未見過的“踢死牛”的大山鞋,底子總有一指多厚,幫子也是用密針納過的。

    掂一掂總有一兩斤重。

    這是山地的婦女,為了她們的丈夫、兒子上山打柴,攀越高山峻嶺而特制的,如今也給了子弟兵了。

    周天虹立時換上裡表三新的棉衣,登上老山鞋,在石頭路上走了幾步,岡岡地響。

    不一時,高鳳崗、高紅和晨曦穿着新衣都過來了,大家相視而笑,覺得心頭特别溫暖。

    惟獨高紅那身衣服顯得過長,鞋子換了幾次才挑出一雙比較合腳的。

     在分配工作上,最先得到消息的是晨曦,他被分配到《抗敵報》當記者,要他即日赴任。

     晨曦得到通知後半晌無語。

    天虹問他: “晨曦,當記者不是很好嘛,你怎麼不高興了?” “誰不願到前方嘛!”晨曦嘟囔着說。

     高紅笑着安慰他: “當記者可以到處轉遊,你還可以寫出很多詩哩!” “正因為我在牆報上發表了些詩,壞了事,就把我的命運注定了。

    組織上說這是我的特長。

    ” 晨曦歎了口氣,無可奈何地笑了一笑;接着打起背包來。

    報社駐地馬蘭村距此不過十幾裡路,大家決定送他到報社去。

     這時已是七九河開,八九雁來時節。

    沿着河岸的柳樹,朦朦胧胧地像騰起一片綠煙一般。

    溪水也流得格外歡暢。

    幾個朋友說說笑笑,沿着彎彎曲曲的山徑向前走着。

     不過十幾裡路,說話間就到了。

     馬蘭村在一個高高的山窪窪裡。

    村口上有幾棵高高的白楊和一棵年代深遠的古槐。

    一個老太太正坐在樹下紡線。

    周天虹幾個人剛要進村,從大樹後面跳出一個十一二歲的小頑童,手持紅纓槍擋住了去路。

     “有路條兒嗎?”他臉上忽閃着一雙異常明亮的眼睛。

     周天虹望着他那滿臉稚氣和一副認真的神氣,覺得十分可愛,有意想逗逗他,就笑着說: “小同志,我們忘記帶了。

    ” “那可不沾!”他講了一句平山話,橫了大家一眼。

     高紅笑着說: “你看,我們都穿着軍衣還能假嗎?” “那也不沾!”他堅持說,“壞人也有化裝八路軍的!” 雙方僵持住了。

    紡線的老太太見發生了争執,就沖附近的小屋喊了兩聲,從小屋立時出來一個中年漢子。

    他快步走過來帶笑問道: “同志,你們有什麼事?” “我是找馬社長來報到的。

    ”晨曦說着,從口袋裡取出介紹信來。

     那漢子一看,笑着說:“噢,原來你們是找老馬呀!我帶你們去吧!” 大家都沖着孩子笑了一笑,拍拍他那天靈蓋上留着的一撮長毛,算作獎賞也算作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