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 除夕夜

關燈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就要到了。

     在臨近年尾的幾天,真忙得不亦樂乎。

    抗大——也許整個紅軍都慣于也善于用競賽來推動工作。

    為了迎接新年,搞了一個衛生比賽。

    天虹除了出操、上課、練習瞄準,就是抱着掃把跟大夥一起掃地。

    掃了室内又掃室外,掃了大院又掃街道。

    雖然都是破舊房舍,但裡裡外外幹幹淨淨,一塵不染,看去十分舒暢。

     除夕這天,隊長又宣布,整個大隊要舉行内務比賽,下午就要檢查評比。

    話語中還透露了一點秘密:女生隊頗有在此次評比中奪魁之意。

    這真是一個有力的動員。

    因為女生隊是本隊的比鄰,平時就互不服氣,緊緊用眼睛盯着對方,無論明裡暗裡都是在進行比賽。

    隊長宣布後,像鹳鳥一樣的張班長,立即召集本班舉行緊急會議。

    大家紛紛獻計獻策,決心争取全勝。

    慢說鞋子、毛巾等要擺得井然有序,即使小小的牙刷也要擺得像小猴探首缸外沖着一個方向。

    而其間最難辦的就是被子。

    因為大家來自各不相同的家庭,質量不等,顔色各異,厚薄不一,加上裡面的小包袱大小不同,怎麼也難以整齊劃一。

    會上最愛發言而又滔滔不絕的“高老夫子”,這時也瞪着兩個眼珠子緘口無語。

    胡博士更是急得團團轉,一籌莫展。

    還是張班長有辦法,說:“把被子都翻過來,不就解決了麼?”果然,這一着靈,因為被裡都是白的,至少在顔色上取得了一緻。

    可是包袱的大小仍是很大的障礙。

    這次是副班長——那個瘦骨嶙峋的地下工作者獻出了智慧。

    他主張白天先共一下産,把大包袱塞到薄被子裡,小包袱塞在厚被子裡,這樣來取得暫時的平衡。

    果然,這又排除了一個頗大的障礙。

    這樣一來,已經是相當整齊劃一了。

    可是,據本班“軍事家”高鳳崗的眼光來看,仍不理想。

    他尋思了一陣,就跑到外面找了兩塊闆子、然後趴在炕上,把每個疊好的被子都夾出一條齊嶄嶄的棱線。

    這樣一來,全班十床被子,就像用機器軋出來的或者模子裡磕出來似的。

    誰見了也不能不為之驚歎。

    消息傳開,全隊立刻都向二班看齊。

     本大隊的女生隊,一向是衆人矚目的中心。

    她們也一個比一個争強好勝。

    在藝術領域中,例如在歌詠比賽、戲劇比賽、舞蹈比賽方面幾乎全為她們壟斷。

    這次内務比賽她們更是憋足了勁,調兵遣将整整用去了半天工夫。

    下午各隊派出代表在大隊幹部帶領下進行檢查。

    天虹也被推為代表來到女生隊。

    結果一看,雖然做到了整潔,卻未能做到整齊。

    尤其是那些被子真堪稱五光十色,争奇鬥豔,比起二隊那種斧削刀劈式的整齊,真不啻霄埃雲泥,無法相比了。

    不想這場比賽,竟使她們一敗塗地。

    在一場比賽中輸掉,就想在另一場比賽中撈回。

    接着就要舉行全大隊的除夕晚會,她們又暗暗使勁了。

     除夕晚會于府衙門大禮堂舉行。

    剛剛天黑,兩盞綠光瑩瑩的大汽燈就挂起來了,連禮堂的通路上都坐滿了人,擠了個風雨不透。

    聽說節目有好幾十個,其中女生隊的節目占三分之一以上。

    尤其使人感到不同尋常的,還請到兩位延安的名人。

    一位是詩人柯仲平,一位是作曲家鄭律成。

    柯仲平是大家都曉得的,他常常頭戴鴨舌帽,随便披着一件舊棉襖,在延河邊上轉來轉去,似在切磋詩句或默默行吟。

    如果廣場上正在舉行大會,有人發現了他,就會把他拖上去朗誦。

    他也不過分自謙,隻要青年們熱情相邀,他就朗誦一段兩段。

    今晚,當晚會的主持者陳爾東宣布他的朗誦作為開篇節目時,全場歡聲雷動。

    隻見他甩去棉衣,摘掉帽子,從容地走到台上。

    此時的柯仲平隻不過三十多歲,卻因輾轉飄流的生活已經謝頂,頭光得像似列甯,還留着一撮列甯式的胡子。

    他朗誦的是一首還未發表的新作《邊區自衛軍》: 左邊一條山, 右邊一條山, 一條川在兩條山間轉; 這邊碰壁轉一轉, 那邊碰壁彎一彎, 它的方向永不改, 不到黃河心不甘!…… 柯仲平是位熱情澎湃的狂飚詩人。

    他開始朗誦時還算平靜,随着感情的激蕩,聲音不由自主地高昂起來,一隻手高高地指向前方。

    他用新鮮的民歌語言和邊區新鮮的故事把人們引向一個新的世界。

    最後結束朗誦時,全場再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接着上台的是鄭律成。

    他是一個出色的作曲家。

    他的每首歌都是那麼熱烈雄壯,優美動聽,簡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