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 杏花營(三)

關燈
個排了。

    舉行歡送大會那天,縣裡區裡和附近部隊都來了人表示祝賀。

    高紅的老同學、《晉察冀日報》的記者晨曦也來現場采訪。

    這天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參軍的新戰士頭上箍了塊嶄新的羊肚手巾,胸前戴着大紅花,肩膀上或者腰裡帶着一雙新鞋,一個一個笑得像秋天的石榴咧着嘴兒。

    開完大會,幹部們把他們一個一個扶上馬去。

    這時,他們的親人也都前來告别。

    這場面自然十分動人。

    國強的媽媽拉着兒子的手還不肯放,剛要張嘴說話,淚就刷刷地流下來了。

    掙紮了半晌,才說了一句很平常的話:“兒啊,你要好好幹啊!離家門近的時候,你就來看一看,遠了你就寫封信來。

    ……”高紅在旁邊看着,眼睛也濕潤了。

     一場大喧鬧和情感的大激動過後,村莊寂靜下來。

     黃昏時分,西天上騰起一大片玫瑰色的霞光,村莊沐浴在夕陽柔和的餘晖裡。

    高紅借了一個大面盆,抱着衣服來到井台上,痛痛快快地洗了洗頭,然後又洗起衣服來。

     “高紅!高紅!” 高紅聽見有一個熟稔的聲音喚她。

    遠遠一望,一個人正朝着她急匆匆地走過來。

    高紅一看他那圓胖臉和那副黑邊近視鏡就知道那是晨曦。

    他穿着瓦灰色的中山裝,領扣也沒有系;上衣口袋裡插着一支鋼筆,大概因為漏水,口袋染了很大一塊藍色。

    一切都顯出文人不修邊幅的樣子,抗大那種嚴整的生活痕迹,在他身上似乎已經不多了。

     “我找你好半天了!”晨曦滿臉都是熱誠。

     高紅笑了,示意他坐在對面一塊大青石上,親熱地說: “晨曦,我在報上看見了你不少的文章,你跑了多少地方呀,你真成了邊區的大記者了。

    ” “那個不算什麼!”晨曦搖搖頭,“我的那些詩你看了麼?那是下了一些工夫的。

    ” “詩倒沒有看見。

    ”高紅帶着歉意。

     “哎呀,高紅,你對老同學多不關心哪!我的詩,《晉察冀日報》、《子弟兵報》上都有,《詩建設》上更不少。

    你沒有見過《詩建設》吧?”晨曦說着,從挎包裡抽出一本油印詩刊遞過來,“你瞧瞧,這是詩人田間、邵子南主編的,詩人方冰刻印的,你瞧瞧印刷得多精美!在敵後能夠出這樣的刊物多不容易!” 高紅擦了擦兩隻濕手,接過來。

    封面上是一個手提銅鑼的農民,大手大腳,粗樸厚重,一看那筆法,就知道是畫家兼作曲家李劫夫的作品。

    再一翻目錄,裡面有十幾位邊區詩人的詩作。

    其中也有晨曦的詩。

     “你認識田間和邵子南嗎?”高紅擡起頭問。

     “認識,認識。

    我們在延安就認識了。

    ”晨曦說,“這兩個同志熱情得很,我們可以說一見如故。

    他們很關心我,總是鼓勵我多寫一點兒。

    我的詩稿一到,他們就立刻發表。

    所以我這勁兒越鼓越足,完全沉醉在詩歌裡了。

    在山裡走着路也在做詩,晚上睡不着躺在炕上也在做詩,想起好的句子,就爬起來點上燈連忙記上,簡直像被鬼迷住了似的。

    ” “晨曦,”高紅笑着說,“我看你将來就不要結婚了,你就同詩歌女神結婚算了。

    ” “那恐怕也說不定。

    ”晨曦笑着說,“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自從我們來到這塊根據地,我實在太愛咱們的晉察冀了。

    不管看到這裡的人民,這裡的軍隊,看到這裡的大山,這裡的溪流,這裡的芳草,這裡的野花,都會引發我的詩思和靈感。

    我再也不能同這塊土地分開了。

    我要同它生死存亡在一起,就是為它流血犧牲,我認為也是值得的!” 晨曦仰望着西天的雲霞,兩隻亮晶晶的眼睛在鏡片後放光,似乎沉入到某種崇高的境界中。

    高紅受到感染,也沉默下來。

    她覺得晨曦似乎有不少改變。

    在延安時,晨曦就像一個大姑娘似的,一說話就臉紅,一天到晚躲在角落裡偷偷地寫詩。

    尤其是在女人面前,拘謹得很,還沒有說話臉就紅了。

    現在可灑脫多了。

     兩個人沉默了半晌,晨曦忽然把手一揮,說: “不要光談這些了。

    高紅,好久不見,我看你可瘦多了,你一直泡在下面,怕是太辛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