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相堂賭頭曹操遣大将 青州添兵韓浩任先鋒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回相堂賭頭曹操遣大将 青州添兵韓浩任先鋒
元直打定主意,一路上紙扇輕搖,直往夏侯惇公館而來。
走不多時,已到他将軍府第,見大門前早已停滿了車轎,拴上了各種顔色的馬匹。
徐庶走到大門口,夏侯惇的門上手下,見到徐元直都不上前招呼他,一是知道他從來不給賞銀的;二是自己的主人同他不和睦的。
所以,有意東張西望,做得沒有看見的樣子。
但是,徐庶是個聰明人,心裡想,我也不一定要你們來迎接,我同樣可以進去。
因此,他跨進大門,直往裡面大廳走去。
徐庶走近大廳,已聽得廳上傳來一片&ldquo請!請!請!&rdquo的嘈雜之聲。
他擡頭對上面一看,隻見廳堂之上擺滿了酒席。
文左武右,中間便是夏侯惇,面朝外面。
同桌上有楊修、賈诩、程昱,滿寵等幾位大夫。
現在大家見到徐庶進來,都感到奇怪。
心說徐庶你來幹什麼。
夏侯惇雖然眼睛一隻,但是他亦非常敏感,見徐庶渾身雪白的孝服,馬上想到自己要出兵打仗,你這樣趕來這裡,豈不倒盡了楣!所以,裝得沒有看見一樣,根本不去招呼他。
這時,徐元直已經走到了夏侯惇的面前,對夏侯惇彬彬一禮說:&ldquo夏侯将軍在上,徐某有禮了!&rdquo 夏侯惇仍舊裝作沒有聽見。
他提起酒杯在手,對宴席上所有的人招呼地說:&ldquo列位大夫,衆位将軍請了!&rdquo 衆人:&ldquo都督請!&rdquo&ldquo都督請!&rdquo&ldquo請哪──&rdquo&hellip&hellip 徐庶見夏侯惇不理會他,繼續行了一禮,說:&ldquo夏侯将軍,莫非徐某來遲了!&rdquo 夏侯惇聽到這一句,更其添了火,認為我又沒有用大紅帖子來請過你!如果我早來請過你,那現在你說一聲來遲了,還合情理。
所以,你這種說法真是在胡言亂語。
再說,今天丞相命我為行軍大都督,你卻叫我将軍,難道我的都督被你革去了不成!所說難得當上大都督的,最好人家多叫他幾聲,加上本來與你徐庶不睦,夏侯惇畢竟是個武夫之輩,一時耐不住氣,他便放下酒杯,對徐庶用兩個指頭指到了鼻子上,一隻右眼睛一彈,高聲喝道:&ldquo誰要你來!&rdquo 元直碰到這種蠻不講禮的人,倒很難下場。
因此,對酒席上幾位大夫看看,意思是要想請他們從中調和一下。
可是,沒有一個人開口,不要說與夏侯惇同桌的人,就是整個廳堂上的文武也都是一言不發。
其中有兩個原因:一種是拍夏侯惇的馬屁,以為你徐庶趕到這裡來乃是自找沒趣;另一種即使感到夏侯惇不問情由,出口傷人來對待徐庶是沒有道理的,但是,自己在夏侯惇府第用酒,很難說話,因此,裝得沒有看見。
徐元直在這種場合隻有自己落場,心想你這個匹夫,與你不必多談,看你到新野縣去定然吃大虧。
想到這裡便對夏侯惇微微一笑,轉身就向外走去。
他走了幾步,回頭對夏侯惇再冷笑一下,然後頭都不回,出府門揚長而去。
夏侯惇想你這種皮笑肉不笑,我決不會見你害怕! 等到徐庶走後,同桌上的楊修便開口了:&ldquo夏侯都督!&rdquo 夏侯惇:&ldquo德祖先生怎樣?&rdquo 楊修:&ldquo都督你竟錯了!&rdquo 夏侯惇:&ldquo本督錯在何處?&rdquo 楊修:&ldquo常言道:人熟禮不熟,剛才徐元直彬彬兩禮,大都督一禮不還,反說&lsquo誰要你來&rsquo,未免過份了一些。
要是他去禀明了丞相,我看曹丞相少不了也要責怪都督。
大都督以為對嗎?&rdquo 夏侯惇一聽,心想這倒是事實。
徐庶确是個能者,主要他不願為我叔父丞相效勞,要是他真正忠心曹丞相的話,肯定他的官銜遠遠在我之上。
再說,叔父對他還抱有希望,既要防他,但又要敬重于他,不要丞相為了讨好徐庶,将我來訓責一頓,倒也不好。
因此,問楊修:&ldquo本督錯也錯了,這便怎樣?&rdquo 楊修:&ldquo大都督這倒不妨的。
我想徐庶是水鏡之徒,不單善于用兵,而且熟讀相法,善觀氣色,此番大都督兵進新野縣攻打劉備,不知勝敗如何,額頭上氣色如何,我看倒不如請徐元直到來,同都督相這麼一相。
一來請他暢飲一杯,作為歉意;二來也可以知道一下兇吉禍福,大都督看來如何?&rdquo 因為在一千七八百年以前,大多數有迷信觀念。
所以,夏侯惇亦非常相信這一套。
再說,徐庶在曹操面前講明了孔明号稱是一條龍,在此不能說夏侯惇一無懼怕之心。
現在聽到楊修這樣的說法,覺得倒是一舉兩得。
但是,再一想,徐庶已經被我下了逐客令,是得罪了出去的,他是否再願意回來呢?因此,對楊德祖說:&ldquo德祖先生,你話雖如此,可是元直已經被我逐出門外,這便如何是好?&rdquo 楊修:&ldquo這倒不妨的。
下官立即趕上前去,把他請回來便了!&rdquo 夏侯惇:&ldquo那就費心德祖了!&rdquo 楊修便放下酒杯,轉身向外趕去。
聽來楊德祖好象從中調和,又象站在徐庶一邊,為他不平,事實上不然。
若問楊修到底耍的什麼花招?因為自從元直來到這裡之後,知道他善于相面,所以一般有名的文武都送上大紅帖子,邀請徐庶為他們一相。
可是,元直在曹操處一直心中十分納悶,實在是無辦法,正是&ldquo人在曹營心在漢&rdquo。
所以,不要說對于你們一般文武他不願同道,即使曹操請他相面,他也要推卻。
不過元直回答得非常奧妙,他便同曹孟德說道:&ldquo丞相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位居一品當朝,已經成了相,不需再相了。
求相者往往欲思再上一步。
丞相你再想什麼呢?&rdquo言外之意,除非你曹操想做皇帝麼?曹孟德就怕敗露心機,從此再也不敢邀他相面了。
當然,元直對文武也是用婉言謝辭。
楊修請過他好幾次,都被徐庶謝絕。
他以為徐元直是好大的架子,所以一直懷恨在心。
今天他扇得夏侯惇叫他相面,知道夏侯惇本來與徐庶不睦,你今天要是不願相,夏侯惇畢竟是個武将,一時忍耐不住,少不了要得罪于你,至少當衆要罵你一頓。
要是你徐庶怕遇到這種令人難受的場合,那末你隻好與夏侯惇相,定然被衆文武譏笑,說明你徐庶見兇怕,見善欺,敬酒不吃吃罰酒。
這樣,弄得他進退兩難,我楊修也算出了一口惡氣。
這就是他的目的。
現在,楊修匆匆追了出來。
這時他望見了元直,要緊朝前面奔去,跑了一段路後,楊德祖在後面連聲叫道:&ldquo徐兄慢走!元直兄慢走!小弟來了!&rdquo 徐庶聽到叫聲,回頭一看,見楊修從後面趕了上來。
心裡想,我剛才為難之時,你在旁邊裝作不見,現在再奔來,到底要幹些什麼?因此,徐庶并不理睬,隻管朝前而去。
但是,楊修緊忙搶步上前,到元直身旁攔住,滿面笑容地說道:&ldquo徐兄且慢!剛才夏侯都督多飲了幾杯酒,一時在說話之中冒犯了徐兄。
如今明白不該如此,為此命小弟趕來,請徐兄回去暢飲一杯。
望徐兄不要見怪,來!來!來!跟小弟回去吧!&rdquo 楊修說罷,便起雙手将徐庶一把抓住,拉了他轉身便向裡面走去。
所說徐庶是個何等機警的人,現在聽楊修說,好象剛才因夏侯惇吃醉了,所以言語中得罪了我。
目前,已經醒悟過來,特地叫他來打我招呼。
這分明是假言假語!酒醒過來也沒有這樣快,再說剛才他一點也不象醉。
你楊修乃是曹操的心腹,一向和我平平淡淡,現在為什麼要對我這樣殷勤地招待?看起來你們可能做了個圈套,要想套在我的頸項之上。
徐庶想到這裡,心中倒不覺好笑,心想,曹操這樣一個老奸巨猾的人物,我尚且能夠對付,那何況你楊修同夏侯惇一文一武,兩個人隻有三隻眼睛,怕到哪裡?因此,随着楊修重又回進了夏侯惇的客廳上。
再說楊德祖便将徐庶松了手,向夏侯惇的酒席方向而來,到他面前把手拱拱,說:&ldquo夏侯都督,徐兄來了!&rdquo 這句話的意思是暗示夏侯,表示你要叫他相面,那末多少從口頭上請他一聲,給徐庶一個上場勢。
這一點,夏侯惇當然懂得!因此,他強裝笑臉,對徐庶把手一招,高聲喚道:&ldquo元直先生到此,本督有請!&rdquo 這時的楊修做功也不錯,回身對徐庶笑容滿面地說道:&ldquo徐兄快來啊!夏侯都督在此相請!&rdquo 楊修說罷,對徐庶看看。
意思是關照他上來叫一聲都督吧。
元直完全明白。
心想,我對曹操都不拍馬屁,何況是夏侯惇,人家都來承奉你,我仍舊稱你一聲将軍,要我叫你都督那是辦不到的。
這席酒你請我吃,我就坐下。
但是,為了吃頓酒而叫你大都督,那絕不是我徐庶這種人!憑你楊修從中調停,我還是稱他一聲将軍,他江山好改,我本性難移。
徐元直邊想邊走,來到了夏侯惇的面前,起手一拱,開口說:&ldquo夏侯将軍在上,徐某有禮了!&rdquo 獨龍眼一聽,心想看來你是不會叫我都督的了,那末就将軍算了吧。
為了要你與我相面,隻好暫時耐一耐氣,因此把手一招,說:&ldquo徐先生少禮,來,來,來!與我擺座位,添盅筷。
徐先生請坐了!&rdquo 徐庶謝過一聲坐,就在夏侯惇的上手裡坐定了身體。
這時的楊修也回到原來的位子上坐了下來。
家人同徐庶面前敬滿了一杯酒。
元直一手執扇,一手執杯在手,酒杯到嘴邊,一陣噴香的酒味直穿鼻孔,倒是一杯美酒,定然其味無窮。
徐庶心中好笑,真是人争一口氣,佛争一支香。
我一共行了兩個禮,這杯酒還是給我吃到。
這時的夏侯惇在一旁看得清楚,他想徐庶這個人架子大得很,很多文武請他相面總是被他拒絕,連我家叔父丞相他都不給一點情面。
今天不要在我這裡被他酒足飯飽,結果也是不肯一相,我太吃虧了。
其實,夏侯惇呀,不管他相與不相,人家既然來也來了,就讓他飲上幾杯,你再請他相面那也不遲,元直或許會同意也說不定。
所說世界上确有這種人,俗話說起來叫&ldquo一钿不落虛空地&rdquo,夏侯惇就是這種人,而且非常做得出來,他想我一定要你徐庶相了面再讓你飲這杯酒。
因此,他突然對着元直喝了一聲:&ldquo先生你且慢!&rdquo 元直正當要張口喝酒,被他一聲&ldquo且慢&rdquo,冷不防将酒杯中的酒潑了出來,要緊把酒杯放在桌上,開口便問:&ldquo将軍怎樣?&rdquo 夏侯惇:&ldquo本督久聞徐先生在水鏡莊上學道──&rdquo 徐庶緊接着回答說:&ldquo二十年。
&rdquo 夏侯惇:&ldquo先生熟讀相法。
&rdquo 徐庶:&ldquo我善觀氣色。
&rdquo 夏侯惇:&ldquo此番本督──&rdquo 徐庶:&ldquo将軍怎樣?&rdquo 夏侯惇聽得又氣又好笑,心裡想,我說半句,徐庶緊接半句,我稱本督,他接将軍,我們兩人不象在談話,好象在說滑稽,真是可發一笑!夏侯惇想,我不來同你耍什麼俏皮,目的要問你一個兇吉禍福,因此他繼續對徐庶講下去說:&ldquo本督此往新野縣攻打劉、關、張,生擒諸葛亮,不知勝敗如何?額尖上的氣色如何?請先生前來,同本督相這麼一相。
&rdquo 徐庶聽到這裡,方始完全明白。
這一定是楊修所扇出來的事情。
因為他幾次叫我相面,我沒有同意,所以今天趁機挑動夏侯惇來為難于我。
再對夏侯惇看看,徐元直想你這個家夥是個匹夫,說笑話來講,要我與你相面,那也應該讓我飲上幾杯,不應該酒杯到了嘴邊,你竟把我喝住,即使願意相的話,也要被你弄出氣來。
不同他相吧,看來今天沒有給我這樣便宜。
但是,我絕不會同你相面的,更不會讓楊修在暗中看我出醜,那怎麼辦
走不多時,已到他将軍府第,見大門前早已停滿了車轎,拴上了各種顔色的馬匹。
徐庶走到大門口,夏侯惇的門上手下,見到徐元直都不上前招呼他,一是知道他從來不給賞銀的;二是自己的主人同他不和睦的。
所以,有意東張西望,做得沒有看見的樣子。
但是,徐庶是個聰明人,心裡想,我也不一定要你們來迎接,我同樣可以進去。
因此,他跨進大門,直往裡面大廳走去。
徐庶走近大廳,已聽得廳上傳來一片&ldquo請!請!請!&rdquo的嘈雜之聲。
他擡頭對上面一看,隻見廳堂之上擺滿了酒席。
文左武右,中間便是夏侯惇,面朝外面。
同桌上有楊修、賈诩、程昱,滿寵等幾位大夫。
現在大家見到徐庶進來,都感到奇怪。
心說徐庶你來幹什麼。
夏侯惇雖然眼睛一隻,但是他亦非常敏感,見徐庶渾身雪白的孝服,馬上想到自己要出兵打仗,你這樣趕來這裡,豈不倒盡了楣!所以,裝得沒有看見一樣,根本不去招呼他。
這時,徐元直已經走到了夏侯惇的面前,對夏侯惇彬彬一禮說:&ldquo夏侯将軍在上,徐某有禮了!&rdquo 夏侯惇仍舊裝作沒有聽見。
他提起酒杯在手,對宴席上所有的人招呼地說:&ldquo列位大夫,衆位将軍請了!&rdquo 衆人:&ldquo都督請!&rdquo&ldquo都督請!&rdquo&ldquo請哪──&rdquo&hellip&hellip 徐庶見夏侯惇不理會他,繼續行了一禮,說:&ldquo夏侯将軍,莫非徐某來遲了!&rdquo 夏侯惇聽到這一句,更其添了火,認為我又沒有用大紅帖子來請過你!如果我早來請過你,那現在你說一聲來遲了,還合情理。
所以,你這種說法真是在胡言亂語。
再說,今天丞相命我為行軍大都督,你卻叫我将軍,難道我的都督被你革去了不成!所說難得當上大都督的,最好人家多叫他幾聲,加上本來與你徐庶不睦,夏侯惇畢竟是個武夫之輩,一時耐不住氣,他便放下酒杯,對徐庶用兩個指頭指到了鼻子上,一隻右眼睛一彈,高聲喝道:&ldquo誰要你來!&rdquo 元直碰到這種蠻不講禮的人,倒很難下場。
因此,對酒席上幾位大夫看看,意思是要想請他們從中調和一下。
可是,沒有一個人開口,不要說與夏侯惇同桌的人,就是整個廳堂上的文武也都是一言不發。
其中有兩個原因:一種是拍夏侯惇的馬屁,以為你徐庶趕到這裡來乃是自找沒趣;另一種即使感到夏侯惇不問情由,出口傷人來對待徐庶是沒有道理的,但是,自己在夏侯惇府第用酒,很難說話,因此,裝得沒有看見。
徐元直在這種場合隻有自己落場,心想你這個匹夫,與你不必多談,看你到新野縣去定然吃大虧。
想到這裡便對夏侯惇微微一笑,轉身就向外走去。
他走了幾步,回頭對夏侯惇再冷笑一下,然後頭都不回,出府門揚長而去。
夏侯惇想你這種皮笑肉不笑,我決不會見你害怕! 等到徐庶走後,同桌上的楊修便開口了:&ldquo夏侯都督!&rdquo 夏侯惇:&ldquo德祖先生怎樣?&rdquo 楊修:&ldquo都督你竟錯了!&rdquo 夏侯惇:&ldquo本督錯在何處?&rdquo 楊修:&ldquo常言道:人熟禮不熟,剛才徐元直彬彬兩禮,大都督一禮不還,反說&lsquo誰要你來&rsquo,未免過份了一些。
要是他去禀明了丞相,我看曹丞相少不了也要責怪都督。
大都督以為對嗎?&rdquo 夏侯惇一聽,心想這倒是事實。
徐庶确是個能者,主要他不願為我叔父丞相效勞,要是他真正忠心曹丞相的話,肯定他的官銜遠遠在我之上。
再說,叔父對他還抱有希望,既要防他,但又要敬重于他,不要丞相為了讨好徐庶,将我來訓責一頓,倒也不好。
因此,問楊修:&ldquo本督錯也錯了,這便怎樣?&rdquo 楊修:&ldquo大都督這倒不妨的。
我想徐庶是水鏡之徒,不單善于用兵,而且熟讀相法,善觀氣色,此番大都督兵進新野縣攻打劉備,不知勝敗如何,額頭上氣色如何,我看倒不如請徐元直到來,同都督相這麼一相。
一來請他暢飲一杯,作為歉意;二來也可以知道一下兇吉禍福,大都督看來如何?&rdquo 因為在一千七八百年以前,大多數有迷信觀念。
所以,夏侯惇亦非常相信這一套。
再說,徐庶在曹操面前講明了孔明号稱是一條龍,在此不能說夏侯惇一無懼怕之心。
現在聽到楊修這樣的說法,覺得倒是一舉兩得。
但是,再一想,徐庶已經被我下了逐客令,是得罪了出去的,他是否再願意回來呢?因此,對楊德祖說:&ldquo德祖先生,你話雖如此,可是元直已經被我逐出門外,這便如何是好?&rdquo 楊修:&ldquo這倒不妨的。
下官立即趕上前去,把他請回來便了!&rdquo 夏侯惇:&ldquo那就費心德祖了!&rdquo 楊修便放下酒杯,轉身向外趕去。
聽來楊德祖好象從中調和,又象站在徐庶一邊,為他不平,事實上不然。
若問楊修到底耍的什麼花招?因為自從元直來到這裡之後,知道他善于相面,所以一般有名的文武都送上大紅帖子,邀請徐庶為他們一相。
可是,元直在曹操處一直心中十分納悶,實在是無辦法,正是&ldquo人在曹營心在漢&rdquo。
所以,不要說對于你們一般文武他不願同道,即使曹操請他相面,他也要推卻。
不過元直回答得非常奧妙,他便同曹孟德說道:&ldquo丞相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位居一品當朝,已經成了相,不需再相了。
求相者往往欲思再上一步。
丞相你再想什麼呢?&rdquo言外之意,除非你曹操想做皇帝麼?曹孟德就怕敗露心機,從此再也不敢邀他相面了。
當然,元直對文武也是用婉言謝辭。
楊修請過他好幾次,都被徐庶謝絕。
他以為徐元直是好大的架子,所以一直懷恨在心。
今天他扇得夏侯惇叫他相面,知道夏侯惇本來與徐庶不睦,你今天要是不願相,夏侯惇畢竟是個武将,一時忍耐不住,少不了要得罪于你,至少當衆要罵你一頓。
要是你徐庶怕遇到這種令人難受的場合,那末你隻好與夏侯惇相,定然被衆文武譏笑,說明你徐庶見兇怕,見善欺,敬酒不吃吃罰酒。
這樣,弄得他進退兩難,我楊修也算出了一口惡氣。
這就是他的目的。
現在,楊修匆匆追了出來。
這時他望見了元直,要緊朝前面奔去,跑了一段路後,楊德祖在後面連聲叫道:&ldquo徐兄慢走!元直兄慢走!小弟來了!&rdquo 徐庶聽到叫聲,回頭一看,見楊修從後面趕了上來。
心裡想,我剛才為難之時,你在旁邊裝作不見,現在再奔來,到底要幹些什麼?因此,徐庶并不理睬,隻管朝前而去。
但是,楊修緊忙搶步上前,到元直身旁攔住,滿面笑容地說道:&ldquo徐兄且慢!剛才夏侯都督多飲了幾杯酒,一時在說話之中冒犯了徐兄。
如今明白不該如此,為此命小弟趕來,請徐兄回去暢飲一杯。
望徐兄不要見怪,來!來!來!跟小弟回去吧!&rdquo 楊修說罷,便起雙手将徐庶一把抓住,拉了他轉身便向裡面走去。
所說徐庶是個何等機警的人,現在聽楊修說,好象剛才因夏侯惇吃醉了,所以言語中得罪了我。
目前,已經醒悟過來,特地叫他來打我招呼。
這分明是假言假語!酒醒過來也沒有這樣快,再說剛才他一點也不象醉。
你楊修乃是曹操的心腹,一向和我平平淡淡,現在為什麼要對我這樣殷勤地招待?看起來你們可能做了個圈套,要想套在我的頸項之上。
徐庶想到這裡,心中倒不覺好笑,心想,曹操這樣一個老奸巨猾的人物,我尚且能夠對付,那何況你楊修同夏侯惇一文一武,兩個人隻有三隻眼睛,怕到哪裡?因此,随着楊修重又回進了夏侯惇的客廳上。
再說楊德祖便将徐庶松了手,向夏侯惇的酒席方向而來,到他面前把手拱拱,說:&ldquo夏侯都督,徐兄來了!&rdquo 這句話的意思是暗示夏侯,表示你要叫他相面,那末多少從口頭上請他一聲,給徐庶一個上場勢。
這一點,夏侯惇當然懂得!因此,他強裝笑臉,對徐庶把手一招,高聲喚道:&ldquo元直先生到此,本督有請!&rdquo 這時的楊修做功也不錯,回身對徐庶笑容滿面地說道:&ldquo徐兄快來啊!夏侯都督在此相請!&rdquo 楊修說罷,對徐庶看看。
意思是關照他上來叫一聲都督吧。
元直完全明白。
心想,我對曹操都不拍馬屁,何況是夏侯惇,人家都來承奉你,我仍舊稱你一聲将軍,要我叫你都督那是辦不到的。
這席酒你請我吃,我就坐下。
但是,為了吃頓酒而叫你大都督,那絕不是我徐庶這種人!憑你楊修從中調停,我還是稱他一聲将軍,他江山好改,我本性難移。
徐元直邊想邊走,來到了夏侯惇的面前,起手一拱,開口說:&ldquo夏侯将軍在上,徐某有禮了!&rdquo 獨龍眼一聽,心想看來你是不會叫我都督的了,那末就将軍算了吧。
為了要你與我相面,隻好暫時耐一耐氣,因此把手一招,說:&ldquo徐先生少禮,來,來,來!與我擺座位,添盅筷。
徐先生請坐了!&rdquo 徐庶謝過一聲坐,就在夏侯惇的上手裡坐定了身體。
這時的楊修也回到原來的位子上坐了下來。
家人同徐庶面前敬滿了一杯酒。
元直一手執扇,一手執杯在手,酒杯到嘴邊,一陣噴香的酒味直穿鼻孔,倒是一杯美酒,定然其味無窮。
徐庶心中好笑,真是人争一口氣,佛争一支香。
我一共行了兩個禮,這杯酒還是給我吃到。
這時的夏侯惇在一旁看得清楚,他想徐庶這個人架子大得很,很多文武請他相面總是被他拒絕,連我家叔父丞相他都不給一點情面。
今天不要在我這裡被他酒足飯飽,結果也是不肯一相,我太吃虧了。
其實,夏侯惇呀,不管他相與不相,人家既然來也來了,就讓他飲上幾杯,你再請他相面那也不遲,元直或許會同意也說不定。
所說世界上确有這種人,俗話說起來叫&ldquo一钿不落虛空地&rdquo,夏侯惇就是這種人,而且非常做得出來,他想我一定要你徐庶相了面再讓你飲這杯酒。
因此,他突然對着元直喝了一聲:&ldquo先生你且慢!&rdquo 元直正當要張口喝酒,被他一聲&ldquo且慢&rdquo,冷不防将酒杯中的酒潑了出來,要緊把酒杯放在桌上,開口便問:&ldquo将軍怎樣?&rdquo 夏侯惇:&ldquo本督久聞徐先生在水鏡莊上學道──&rdquo 徐庶緊接着回答說:&ldquo二十年。
&rdquo 夏侯惇:&ldquo先生熟讀相法。
&rdquo 徐庶:&ldquo我善觀氣色。
&rdquo 夏侯惇:&ldquo此番本督──&rdquo 徐庶:&ldquo将軍怎樣?&rdquo 夏侯惇聽得又氣又好笑,心裡想,我說半句,徐庶緊接半句,我稱本督,他接将軍,我們兩人不象在談話,好象在說滑稽,真是可發一笑!夏侯惇想,我不來同你耍什麼俏皮,目的要問你一個兇吉禍福,因此他繼續對徐庶講下去說:&ldquo本督此往新野縣攻打劉、關、張,生擒諸葛亮,不知勝敗如何?額尖上的氣色如何?請先生前來,同本督相這麼一相。
&rdquo 徐庶聽到這裡,方始完全明白。
這一定是楊修所扇出來的事情。
因為他幾次叫我相面,我沒有同意,所以今天趁機挑動夏侯惇來為難于我。
再對夏侯惇看看,徐元直想你這個家夥是個匹夫,說笑話來講,要我與你相面,那也應該讓我飲上幾杯,不應該酒杯到了嘴邊,你竟把我喝住,即使願意相的話,也要被你弄出氣來。
不同他相吧,看來今天沒有給我這樣便宜。
但是,我絕不會同你相面的,更不會讓楊修在暗中看我出醜,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