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河北将顔良出兵 白馬坡曹操危困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回河北将顔良出兵白馬坡曹操危困
張遼方才退出,相府手下急匆匆送來一信。
曹操接到手中一看,原來是第五關上送來的一封告急信,所說在許昌外面,在河北方向必經五座關廂,名為:第一東嶺關,第二洛陽關,第三汜水關,第四荥陽關,第五滑州關。
拿外面說來,滑州關是第一關;從裡面講起,稱它為第五關。
目前滑州關守将是曹操部下,有名的刀祖宗蔡陽的外甥,曾稱&ldquo金寶塔&rdquo,其名秦琪。
秦琪雖然本領高強,聽到顔良出兵,未免也有三分膽寒,因為顔良是河北名将四庭柱之一。
現在丞相看到信上寫明,顔良雄兵十萬,屯兵在黃河外白馬坡前,威脅滑州關。
曹操感到奇怪!心裡想,河北袁紹,雖然一向與我曹操對立,時常放出謠言,要來侵犯我曹操。
但幾年來隻聽得風聲,從無事實。
為什麼現在一無風聲,二無預兆,顔良突然出兵,犯我疆界?孟德一時難測其詳。
莫怪你曹操一時難以分明,其實此番顔良出兵,确實是有人挑起來的。
究竟是哪一個呢?就是劉備!劉備他沒有死,自從他徐州兵敗,弟兄失散,逃至河北,避難于袁紹身旁。
所說劉備頗有人和,袁紹收留了他,而且對劉備敬如上賓。
有一天,袁紹與劉備正在書院中談話,劉備想起徐州兵敗,弟兄失散,勾起了心事,不覺長歎一聲:&ldquo啊!可恨哪,可恨!&rdquo 劉備字玄德,是琢州柳桑村人氏(注一),今年四十六歲。
他早年喪父,織席扶養老母。
母亡後拜盧植為師,學醫行醫為生,曾經亦傳過道,就是到處宣揚忠孝節義的故事。
後來遇到關羽、張飛。
為了掃除&ldquo黃巾&rdquo,重興漢室,三人志同道合,在桃園中義結弟兄。
他是漢室宗親,是當今萬歲劉協的同宗叔父,因此天下人都稱他為皇叔。
自從受萬歲衣帶血诏以來,欲滅曹操。
但是,曆年來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連連失敗。
特别此番徐州敗得寸土全無,所以避難于河北冀州袁紹身旁。
他站立平地八尺左右,生一個四方臉,兩條劍眉,一對龍目,鼻正口方,兩耳垂肩,腮下三縷清須。
頭戴龍冠,身穿龍袍,腰懸玉帶,挂上一口龍泉寶劍,足上粉底烏靴。
現在袁紹聽見劉備長歎一聲,口稱&ldquo可恨哪,可恨!&rdquo便問:&ldquo玄德公,緣何長歎?&rdquo 袁紹想,自從你到了我這裡,經常聽見你長噓短歎。
難怪有人說,你這家人家就是被你劉備歎氣歎光的!袁紹想,我從來沒有問過你,今朝倒要問問明白了。
劉備想,講起來真是一言難盡,既然你問到,說給你聽聽。
劉備:&ldquo袁侯!&rdquo 因為三國是各路諸侯的軍閥戰争。
袁紹是河北省之主,因此劉備稱他袁侯。
劉備:&ldquo你哪裡知道劉備受聖天子衣帶血诏,常想滅曹,直至今日曹操未滅,反被曹操分兵十二路,犯我徐州,遭到一仗大敗,二弟、三弟不知生死如何,家眷也無法去想他了。
萬民遭災,天下不安,上不能報答君皇,下為萬民憂慮。
袁侯!劉備豈不要長歎?!&rdquo 袁紹聽完這番話,因為他與曹操也是冤家,所以連連點頭。
袁紹:&ldquo足見玄德公憂國憂民,孤家實是欽佩。
&rdquo 三國中劉備最能鑒貌辨色、随機應變,感到袁紹雖然獨霸河北全省,統帶七十萬軍馬,手下名将衆多,有四庭柱、一正梁:顔良、文醜、張郃、高覽,以及一根正梁名叫韓瓊。
真是兵精糧足,要是這些勢力擺到我劉備手中,曹操早已被我消滅。
所說袁紹是個鳳貌雞膽、無用之輩。
俗語說,有了家産,無能發展。
想到他同曹操亦是向來對頭,尤其我今朝這番說話,他聽得連連點頭,何不趁此機會說得他命上将出兵,借他之力與曹操作戰,想定主意,對袁紹欠身拱手:&ldquo袁侯,你一向忠心漢室。
目前正在春和日暖之際,袁侯何不乘機命上将出兵,屯紮黃河。
若能滅曹,天下人誰不佩服袁侯也!&rdquo 所說袁紹不但鳳貌雞膽,而且是耳軟心活,大家稱他棉花耳朵風車心。
被你劉備這麼一說,他就立即擺出當年虎牢關前盟主爺的姿态,一聲令下:&ldquo來!傳令升堂!&rdquo 劉備暗暗得意,想我能同樣達到滅曹的目的。
因此跟随袁紹一起往大堂前來。
袁侯府前三聲炮響,大堂上鐘鼓齊鳴。
頃刻間聚集河北将士,分立兩旁。
麒麟門開,劉備從裡面走出,在袁紹右面坐定。
袁紹中間坐穩,文武見過袁侯,原地站立。
袁紹:&ldquo堂上衆位,曹操欺君,天下應伐之。
孤家世食漢祿,理當報效。
現在正當進兵的良機,孤家欲命上将帶兵,去黃河讨伐曹操。
&rdquo 兩旁文武一聽,心裡想,很太平的日子,還要打啥仗?!所說袁紹雖然待劉備不錯,但有些文武看勿起劉備,認為他吃了敗仗,躲到此地河北來,自己沒有能力與曹操作戰。
看來今朝發兵之事,又恐是劉備挑動出來的。
可是袁紹一向是獨斷專行。
現在袁紹不管兩旁文武同意還是反對,己經拔令在手。
眼睛對大将班中一望,嘴裡已喊了出來:&ldquo顔良聽令!&r
曹操接到手中一看,原來是第五關上送來的一封告急信,所說在許昌外面,在河北方向必經五座關廂,名為:第一東嶺關,第二洛陽關,第三汜水關,第四荥陽關,第五滑州關。
拿外面說來,滑州關是第一關;從裡面講起,稱它為第五關。
目前滑州關守将是曹操部下,有名的刀祖宗蔡陽的外甥,曾稱&ldquo金寶塔&rdquo,其名秦琪。
秦琪雖然本領高強,聽到顔良出兵,未免也有三分膽寒,因為顔良是河北名将四庭柱之一。
現在丞相看到信上寫明,顔良雄兵十萬,屯兵在黃河外白馬坡前,威脅滑州關。
曹操感到奇怪!心裡想,河北袁紹,雖然一向與我曹操對立,時常放出謠言,要來侵犯我曹操。
但幾年來隻聽得風聲,從無事實。
為什麼現在一無風聲,二無預兆,顔良突然出兵,犯我疆界?孟德一時難測其詳。
莫怪你曹操一時難以分明,其實此番顔良出兵,确實是有人挑起來的。
究竟是哪一個呢?就是劉備!劉備他沒有死,自從他徐州兵敗,弟兄失散,逃至河北,避難于袁紹身旁。
所說劉備頗有人和,袁紹收留了他,而且對劉備敬如上賓。
有一天,袁紹與劉備正在書院中談話,劉備想起徐州兵敗,弟兄失散,勾起了心事,不覺長歎一聲:&ldquo啊!可恨哪,可恨!&rdquo 劉備字玄德,是琢州柳桑村人氏(注一),今年四十六歲。
他早年喪父,織席扶養老母。
母亡後拜盧植為師,學醫行醫為生,曾經亦傳過道,就是到處宣揚忠孝節義的故事。
後來遇到關羽、張飛。
為了掃除&ldquo黃巾&rdquo,重興漢室,三人志同道合,在桃園中義結弟兄。
他是漢室宗親,是當今萬歲劉協的同宗叔父,因此天下人都稱他為皇叔。
自從受萬歲衣帶血诏以來,欲滅曹操。
但是,曆年來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連連失敗。
特别此番徐州敗得寸土全無,所以避難于河北冀州袁紹身旁。
他站立平地八尺左右,生一個四方臉,兩條劍眉,一對龍目,鼻正口方,兩耳垂肩,腮下三縷清須。
頭戴龍冠,身穿龍袍,腰懸玉帶,挂上一口龍泉寶劍,足上粉底烏靴。
現在袁紹聽見劉備長歎一聲,口稱&ldquo可恨哪,可恨!&rdquo便問:&ldquo玄德公,緣何長歎?&rdquo 袁紹想,自從你到了我這裡,經常聽見你長噓短歎。
難怪有人說,你這家人家就是被你劉備歎氣歎光的!袁紹想,我從來沒有問過你,今朝倒要問問明白了。
劉備想,講起來真是一言難盡,既然你問到,說給你聽聽。
劉備:&ldquo袁侯!&rdquo 因為三國是各路諸侯的軍閥戰争。
袁紹是河北省之主,因此劉備稱他袁侯。
劉備:&ldquo你哪裡知道劉備受聖天子衣帶血诏,常想滅曹,直至今日曹操未滅,反被曹操分兵十二路,犯我徐州,遭到一仗大敗,二弟、三弟不知生死如何,家眷也無法去想他了。
萬民遭災,天下不安,上不能報答君皇,下為萬民憂慮。
袁侯!劉備豈不要長歎?!&rdquo 袁紹聽完這番話,因為他與曹操也是冤家,所以連連點頭。
袁紹:&ldquo足見玄德公憂國憂民,孤家實是欽佩。
&rdquo 三國中劉備最能鑒貌辨色、随機應變,感到袁紹雖然獨霸河北全省,統帶七十萬軍馬,手下名将衆多,有四庭柱、一正梁:顔良、文醜、張郃、高覽,以及一根正梁名叫韓瓊。
真是兵精糧足,要是這些勢力擺到我劉備手中,曹操早已被我消滅。
所說袁紹是個鳳貌雞膽、無用之輩。
俗語說,有了家産,無能發展。
想到他同曹操亦是向來對頭,尤其我今朝這番說話,他聽得連連點頭,何不趁此機會說得他命上将出兵,借他之力與曹操作戰,想定主意,對袁紹欠身拱手:&ldquo袁侯,你一向忠心漢室。
目前正在春和日暖之際,袁侯何不乘機命上将出兵,屯紮黃河。
若能滅曹,天下人誰不佩服袁侯也!&rdquo 所說袁紹不但鳳貌雞膽,而且是耳軟心活,大家稱他棉花耳朵風車心。
被你劉備這麼一說,他就立即擺出當年虎牢關前盟主爺的姿态,一聲令下:&ldquo來!傳令升堂!&rdquo 劉備暗暗得意,想我能同樣達到滅曹的目的。
因此跟随袁紹一起往大堂前來。
袁侯府前三聲炮響,大堂上鐘鼓齊鳴。
頃刻間聚集河北将士,分立兩旁。
麒麟門開,劉備從裡面走出,在袁紹右面坐定。
袁紹中間坐穩,文武見過袁侯,原地站立。
袁紹:&ldquo堂上衆位,曹操欺君,天下應伐之。
孤家世食漢祿,理當報效。
現在正當進兵的良機,孤家欲命上将帶兵,去黃河讨伐曹操。
&rdquo 兩旁文武一聽,心裡想,很太平的日子,還要打啥仗?!所說袁紹雖然待劉備不錯,但有些文武看勿起劉備,認為他吃了敗仗,躲到此地河北來,自己沒有能力與曹操作戰。
看來今朝發兵之事,又恐是劉備挑動出來的。
可是袁紹一向是獨斷專行。
現在袁紹不管兩旁文武同意還是反對,己經拔令在手。
眼睛對大将班中一望,嘴裡已喊了出來:&ldquo顔良聽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