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贲主旨廖化強突圍 信讒言劉封拒發兵

關燈
第十三回贲主旨廖化強突圍信讒言劉封拒發兵 卻說關平見廖化去遠,開關沖了出去,揮刀直沖吳營。

    吳軍見漢将突然殺出,四下報警,擾動四面城關,紛紛引軍來接應。

    關平舉刀左沖右突,指東打西,隻不與吳将交鋒,漸漸見吳軍列成陣勢,方才掉馬退入城中。

    緊閉城關,上城牆觀看西門的動靜。

     廖化出了西門,也向吳軍營頭沖去,早已看清此營上吳将姓董,卻不知此人乃是昔日周瑜手下八虎将之一董襲,隻管拍馬撞去。

     剛剛南門報警,吳軍已去接應,此刻見西門上沖出一将,金盔金甲,金刀黃骠,好不骁勇。

    急忙上帳來報:&ldquo報董大将軍,西門城内殺出一将,直沖大營,來勢甚兇,請大将軍定奪!&rdquo 董襲同呂蒙一樣,一貫主張兵取荊州。

    如今一仗大勝,非但奪了荊襄諸郡,而且還将關羽圍困在小小的麥城之中,真正是甕中捉鼈,手到擒來,徹底消滅關羽的時候近在目前,因此十分得意。

    此時聽得軍士來報,立即意識到這是關羽命人企圖從這裡奪路而出,往川中讨取救兵。

    董襲一陣冷笑,心想,号稱天下第一名将的關羽,尚且敗得失地損軍,龜縮到了麥城之中,在他手下的将軍,還有什麼能耐敢打我的主意,從這兒突圍?按常規隻須命軍士亂箭射住,鳥都飛不過一隻,董襲本是有勇無謀的戰将,依恃着自己的一身本領,便不把漢将放在心上。

    傳令道:&ldquo來,與本将軍帶馬扛斧,營前伺候!&rdquo 吳軍帶馬的帶馬,扛斧的扛斧,開營門,平趟闆,三千軍士列下旗門。

    董襲上馬提斧,剛到旗門站定,見漢将已經沖到面前,遂大喝道:&ldquo哪家匹夫,膽敢沖吾大營!通下名來!&rdquo 廖化見旗門下的吳将是一個黑臉,烏油盔甲,手提一柄巨斧,身材高大,頗有名将風度,也不管來人是誰,仍是沖了過去,大聲喊道:&ldquo賊将聽了,大将軍乃是君侯麾下廖化。

    放馬較量!&rdquo 董襲見這漢将不顧一切地沖過來,來勢十分兇猛,迅即舉斧對他當頂蓋下,&ldquo匹夫招打!&rdquo 照理說這一斧份量不輕,機智一點的大将是不肯去招架的,即使招架住了也很難脫手。

    誰知此時此刻的廖化一則剛剛飽餐,二則本來也有膂力,尤其是想到了東吳用奸計偷襲了荊州,又把主人圍困在麥城之中,危機四伏,沖不出去也是一個死,若是沖了過去或許還有生機,便覺渾身似火燒一樣,拚了命也要殺出去。

    俗話說:一人拚命,萬夫莫敵。

    廖化絲毫不示弱,起手中刀鑽向董襲的斧尖上集了上去,&ldquo賊将且慢!&rdquo這一刀打了個正着,竟将斧頭蕩了開去。

    廖化隻覺得今日似有神助,手腳特别迅疾,耳目也比往常敏感,橫過金刀便向董襲坐下的馬蹄上掃了過去,隻聽得&ldquo咔嚓&rdquo一聲,戰馬向前一沖,吳将連人帶斧從馬背上滾落下來。

    若是平時,廖化定要上前結果敵将,可今天不是斬将的時候,關鍵是争取時間,殺透重圍,極早引兵來救。

     吳軍見漢将剁了馬蹄,董襲摔下了馬背,個個慌忙,人人膽怯,頓時混亂起來。

    廖化沖進營寨,刀劈鑽打,如入無人之境,見吳軍如喪家之犬,四散逃命,也不追殺,沖過了第一座大營,直奔第二座吳營而去。

     第二座營上的守将就是周泰,江東老将,久有威名。

    他與董襲在取荊州的問題上傾向諸葛瑾的觀點。

    特别是取了荊州以後,周泰認為江東可以到此為止了,放棄麥城,不要害死關羽是上策,與鄰邦劉備的關系搞僵對江東并沒有好處,理當适可而止。

    此刻聽得一營上一片嘈雜之聲,便知有軍情,不等手下來報,立即彼挂上馬,執刀往營前來。

    已見一員漢将穿過一營到了自己的營前,同時也揣測到了漢将的來意。

    心想,關羽被困在城中,必定要想辦法往後處去讨取救兵,沖殺出來的人可以穿過董襲的營頭,必是武藝高強,身手不凡。

    我不能和他交戰,隻有将他拒之營外,等到各處一來接應,漢将就休想走脫。

    想到這兒,正要抽身入營,傳令緊守營門,見漢将已離自己不到一箭之地了。

     廖化沖到了二營前,見吳将無意厮殺,便想到了臨行前衆将叮囑的避重就輕的一番話,忽兒心生一計,架住大刀,一手取弓,一手搭箭,奮力一箭射去,見吳将用刀相格,催馬上前,使勁将硬弓擲了上去。

     周泰隻防他射箭,卻不曾料到他會來這一手,剛架開箭矢,已聽得呼嘯之聲迎面而來,急忙将身體一閃,躲過了硬弓。

    可就在這時,一條身影撲了上來,已到身邊。

    周泰隻道來将大刀砍來,大力招架,卻又沒料到廖化隻是虛晃一刀,人馬從旁飛馳而過。

    就這麼兩個&ldquo沒有料到&rdquo,被漢将沖過了自己的營頭,而且連漢将叫什麼,長得如何模樣也不清楚。

    便也不敢去追,唯恐後面還有漢将殺來,急傳令軍士緊守營門。

     廖化為自己這一僥幸之舉竟然獲得成功感到莫大的慶幸,愈加信心十足,抖擻精神趕奔第三座吳營。

     三營守将是兩員步将,乃是江東一對年輕弟兄,長者李成,次者李疆,各用一對鋼刀。

    弟兄二人步戰本領不錯,而且配合默契,如同一人。

    血氣旺盛之際,對誰也不服帖。

    聽得前邊騷亂,他們早已等候在營前。

    兄在前,弟在後,擺下了拚殺的架勢。

    此刻見一馬趕到,李成喝道:&ldquo來将扣馬!&rdquo 廖化略一扣馬,見是二員步将,暗想,三營之上恐要費些周折。

    既然沖到,不論是馬将擋道還是步将攔路,力上決不留情!便高聲道:&ldquo賊将聽了,大将軍廖化自麥城殺出,吳兒聞風而逃。

    汝等好不識趣,速來馬前領死!&rdquo 李成一個旋風蹿了上去,起手就向廖化的馬頭上劈下,&ldquo漢将看刀!&rdquo 廖化起刀鑽招架,&ldquo且慢!&rdquo &ldquo嚓啷&rsquo一聲,李成雙刀相交,卡住了刀鑽,往下用力一壓,死命抵住。

    廖化知道若是被他沾住刀鑽,麻煩不少,無法脫身。

    便向上使勁一挑,李成趁他這股勢兩足在地上一蹬,騰身而起,飛到空中。

    與此同時,李疆蘭步并作兩步,跳到了馬前,乘廖化注意上面的當口,雙刀對準戰馬的頸下捅去。

    一個是雙刀對準廖化的腦袋貫頂而下,一個是瞅住馬頸挺身直上,将廖化夾在中央。

    今天廖化要是有心與他們見個高低,反要被纏住身子,可廖化一心想的是極早沖出吳營,去上庸求救,所以也不怕他們上下夾攻,憑借着一身過人的膽略和機敏的手足,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在他們上面的未曾下來,下面的未曾上去的一瞬間,縱馬一躍,飛馬一瓊而過。

    可謂铤而走險,孤注一擲也。

     這弟兄二人做夢也不會想到廖化會抓住這個極小的空隙來一個釜底抽薪。

    人馬剛過,弟兄頃刻相會,配合得可稱天衣無縫,滴水不漏,仁兄的雙刀毫無顧忌地紮入了李疆的鹵門,賢弟的雙刃準确無誤地刺進了李成的咽喉,弟兄的雙雙性命竟喪身于弟兄的絕妙刀法之下。

    真個是不求同生,但願共死的一對親兄弟,親熱到如此地步,至死不相分離,令觀者膽裂心碎。

    吳軍一陣嘩然,&ldquo漢将厲害啊!李将軍斃命啦!&hellip&hellip&rdquo争先恐後,奪路逃命。

     廖化乘此機會,也不顧二人生死與否,沖進三營,砍瓜切菜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