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見漢光武

關燈
“三劍樓随筆”專欄金庸

    馬援(注:公元前十四年到公元四十九年)年輕時家裡很窮,常對朋友們說:“大丈夫的志氣應是窮當益堅,老當益壯(“老當益壯”的成語就是他創出來的)。”

    後來他在西北經營遊牧,發了财,歎息說:“凡是經營産業,重要的是在能救濟别人,否則不過是守錢虜吧了(“守錢虜”或“守财奴”的名字由此而出)!”于是把所賺的錢都送給窮朋友。後來聽見甘肅的軍閥隗嚣喜歡招聘人才,就去投奔。隗嚣很器重他,一切事情都和他商量。

    那時天下大亂,群雄并起,漢光武劉秀在洛陽做皇帝,公孫述在四川做皇帝。隗嚣派馬援做觀察家,去瞧瞧這兩位皇帝到底怎麼樣。馬援和公孫述是同鄉,一向感情很好,心想見到他時這位老朋友一定會很親熱,兩人可以握手大談往事。哪知公孫述極愛裝腔作勢,聽見老友來到,他上殿升座,派大批侍衛兩旁侍候,請他來恭恭敬敬的交拜,說些客套話,演了一番儀式,然後請馬援往貴賓招待所去休息,再令裁縫替馬援縫制大禮服、大禮帽,在宗廟裡舉行大會,召集文武百官舉行正式見面禮。公孫述大擺儀仗,神氣十足的赴會,會上對馬援的禮貌十分周到,完全當他是最尊敬的貴客看待,禮畢之後就留他做官,要封他為侯爵,請他做大元帥。馬援的随從們見這位皇帝如此相敬,都很願意留下,馬援卻開導他們說:“天下群雄正争鬥得十分激烈,公孫述聽到人才來到,不急急忙忙出來迎接,反而大搞一套無謂的禮節,弄得大家都像木偶一般,天下有才能的人是不會長久給這位仁兄用的。”于是告辭回去,對隗嚣說:“公孫述不過是‘井底之蛙’吧了(“井底之蛙”典故出于此),不如專心靠攏洛陽。”

    隗嚣于是派馬援到洛陽去。馬援到了之後,宦官引他進去,隻見劉秀坐在宣德殿南海的廊下,隻戴了一頂便帽,服裝十分随便,就笑着起來迎接,道:“你見到過兩個皇帝,我穿得這樣馬虎,實在慚愧之至。”馬援行禮之後說道:“當今之世,不但君擇臣,臣也要擇君。我和公孫述是同鄉,年輕時很要好,我到四川時,公孫述卻在殿旁排列了執刀的衛隊才命我進去。我這次遠來,還未坐下,你怎麼知道我不是刺客壞人,為什麼這樣随便?”劉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不過是說客了。”馬援見這位皇帝即随和,又有幽默感,心中飲佩之至,道:“現在天下大亂,稱王稱帝的人不知有多少,今日見你這樣恢宏大度,就像漢高祖一樣,才知隻有陛下才是真的皇帝。”(“恢宏大度”這四字成語,就是這樣出來的。)

    馬援回到甘肅後,隗嚣問他洛陽的情形,馬援道:“我到洛陽後,皇帝接見我共達數十次。每次談話,常常從黃昏直談到天明。他的才能見識,實在無人可比,而且坦白之極,什麼話都說,性格随随便便,就像漢高祖那樣。至于談到學問的淵博,政治眼光的敏銳,那更是前世的皇帝所不及的。”隗嚣道:“你瞧他與漢高祖相比誰強些?”馬援道:“那他就不及了。高祖喜歡自由散漫,現在這位皇帝卻愛守法,什麼事都要講究規矩,而且他又不喜歡飲酒。”隗嚣聽他大捧劉秀,很不高興,道:“照你這樣說,那是他比高祖更強了!”

    後來馬援果然歸順了劉秀。隗嚣數次反複,終于為劉秀所滅。劉秀得到甘肅後,再滅掉公孫述,“得隴(甘肅)望蜀(四川)”的成語,就出自劉秀寫給統兵滅隗嚣的岑彭的一封信中。

    今日的情況當與從前帝王的争天下完全不同,但做領袖的人如有風度有見識,自能使人一見欽佩,這在古今都是如此。

    清遠附言:本文網上初查,并未發現其他可供參考對照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