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評傳

關燈
作者:金庸 在距離香港不到一百五十公裡的地區之中,過去三百多年内出了兩位與中國曆史有重大關系的人物。

    最重要的當然是孫中山先生。

    另一位是出生在廣東東莞縣的袁崇煥。

     我在閱讀袁崇煥所寫的奏章、所作的詩句、以及與他有關的史料之時,時時覺得似乎是在讀古希臘作家攸裡比第斯、沙福克裡斯等人的悲劇。

    袁崇煥真像是一個古希臘的悲劇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氣,和敵人作戰的勇氣,道德上的勇氣。

    他沖天的幹勁,執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顯得突出。

     袁崇煥,字元素,号自如。

    “煥”,是火光,是明亮顯赫、光彩輝煌;“素”是直率的質樸,是自然的本性。

    他大火熊熊般的一生,我行我素的性格,揮灑自如的作風,的确是人如其名。

    這樣的性格,和他所生長的那不幸的時代構成了強烈的矛盾沖突。

    古希臘英雄拼命掙紮奮鬥,終于敵不過命運的力量而垮了下來。

    打擊袁崇煥的不是命運,而是時勢。

    雖然,在某種意義上說來,時勢也就是命運。

    像希臘史詩與悲劇中那些英雄們一樣,他轟轟烈烈的戰鬥了,但每一場戰鬥,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希臘史詩《伊裡亞特》記述赫克托和亞契力斯繞城大戰這一段中,描寫衆天神拿了天平來秤這兩個英雄的命運,小時候我讀到赫克托這一端沉了下去,天神們決定他必須戰敗而死,感到非常難過,“那不公平!那不公平!”過了許多歲月,當我讀到滿清的皇太極怎樣設反間計、崇祯和他的大臣們怎樣商量要不要殺死袁崇煥,同樣有劇烈的凄怆之感。

     曆史家評論袁崇煥,着眼點在于他的功業、他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他在明清兩個朝代覆亡與興起之際所起的作用。

    近十多年來,我幾乎每天都寫一段小說,又寫一段報上的社評,因此對曆史、政治與小說是同樣的感到興趣,然而在研究袁崇煥的一生之時,他強烈的性格比之他的功業更加吸引我的注意。

     整體說來,清朝比明朝好得多。

    從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個君主,他們的總平均分數和明朝的十六個皇帝相比,我以為在數學上簡直不能比,因為前者的是相當高的正數,後者是相當高的負數。

    對于滿州人入主中國一事,近代的評價與前人了頗有改變。

    所以袁崇煥的功業,不免随着時代的進展而漸漸失卻光彩。

    但他英雄氣概的風華卻永遠不會泯滅。

    正如當年七國紛争的是非成敗,在今天已沒有多大意義了,但荊轲、屈原、蔺相如、廉頗、信陵君等等這些人物的生命,卻超越了曆史與政治。

     《碧血劍》中的袁承志,在性格上隻是一個平凡的人物。

    他沒有抗拒艱難時世的勇氣,受了挫折後逃避海外,就像我們大多數在海外的人一樣。

     袁崇煥卻是真正的英雄,大才豪氣,籠蓋當世,即使他的缺點,也是英雄式的驚世駭俗。

    他比小說中虛構的英雄人物,有更多的英雄氣概。

     他的性格像是一柄鋒銳絕倫、精剛無俦的寶劍。

    當清和升平的時日,懸在壁上,不免會中夜自嘯,躍出劍匣。

    在天昏地暗的亂世,則屠龍殺虎之後,終于寸寸斷折。

     在明末那段不幸的日子中,任何人都是不幸的。

    每一個君主在臨死之時,都深深感到了失敗的屈辱:崇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