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的奇情怪戀(3)

關燈
所以我說這個地方真不愧是絕情莊,那個山谷叫絕情谷。我們分析他們兩個人對愛情也好,絕情也好,可以說這兩個是絕情之人,他們表面上看是夫妻,應該恩愛,其實他們都是不懂得什麼叫愛情的人。我們社會上有很多誤解,覺得大多數家庭,大多數夫妻之間是愛情,他們倆一輩子沒紅過臉,或者說經常吵吵鬧鬧,但是活了一輩子也挺好,說這就是愛情,沒有離婚就是愛情嗎?或者說一輩子不怎麼吵架就是愛情嗎?其實我們大多數家庭的夫妻關系并不是愛情。經過社會調查,70%以上不是愛情,而是其他的感情,比如說友情或者說孩子大了,算了,倆人就維持着。或者說互相幫助,互相生活上很需要,其實是一個經濟互助組。我們大多數的家庭是互助組狀态,或者算了,你也找不到更好的,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咱倆忍了吧,大多數的家庭是這種狀态,愛情是極少的。我們小說中看的那種愛情,追求的愛情是更少的,所以為什麼愛情作品它吸引人呢?就是因為我們企圖去尋找我們生活中所欠缺的那一部分。那麼公孫止和裘千尺,他們不懂愛情,他們追求的是什麼東西呢?他們倆所共有的是一種占有欲的東西,并不是愛情。裘千尺自以為自己傳授了丈夫武功,便可以占有丈夫的一切,包括心靈,包括自由,你的一切都得告訴我,今天去哪兒了,我看看你手機裡,誰來短信了。她要占有丈夫的一切,那麼後來公孫止變壞之後,他對小龍女的垂涎對李莫愁的興趣,他對李莫愁也有非分之想,這個非分之想都不是愛情,都是出于一種占有的妄想。為了占有他們滅絕人性,他們可以犧牲自己親生女兒的性命,毀滅自己親生女兒的幸福。所以他們真是絕情絕義的一對絕人,兩個人在金庸小說中占得篇幅不多,但是印象非常深刻。

    我們再看《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韋小寶是在妓院長大的,他的母親是妓女,他見慣了衆妓女迎新厭舊,他不覺得一個女子移情别戀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什麼從一而終,什麼堅貞不二,韋小寶連聽都沒聽過,對他不是一回事。這是韋小寶獨特的心态,所以有些人說韋小寶這樣一個人,金庸讓他一舉娶了七個夫人,這不是弘揚一夫多妻制嗎?我們前面也講過韋小寶不代表金庸,金庸寫出這樣一個韋小寶,不代表他贊同這個人的人生态度,而可能恰恰是調侃或者是批判。韋小寶雖然娶了七個夫人,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韋小寶不懂得愛情,像魯迅所說的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不知道是愛情,那麼他理解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在市井文化最成熟的、最畸形的妓院長大的。雖然不知道愛情,但是他很早就知道男女之事,他很早就知道用錢能夠換來男女之事。所以他的早熟是一種畸形的早熟,由于對這方面的早熟,就變成了愛情知識的天然的缺陷,他天然地喪失了愛的機能,我們看他跟那七個女人,他跟誰之間是愛情呢,都不是愛情。雖然他娶了七個夫人,那種關系有什麼可值得羨慕的呢?如果羨慕這種關系,隻能說明我們這個時代都不重視愛情了,隻重視得到異性。韋小寶混進皇宮裡,冒充了一個小太監,他冒充這個太監是假的,他不是太監。但是在愛情的王宮裡,韋小寶是一個不幸的太監,他是愛情太監。因為他從小就沒有愛的機能,韋小寶的處事哲學就是妓院哲學,他從小妓院長大,走到哪兒都跟妓院比,走到皇宮一看,這家院子真大,比我們家大多了,而且這個院子裡的姑娘比我們家的也漂亮。皇宮在他看來也是一個妓院,他看女人的标準也永遠是看妓女的标準。他看女人總是把她跟母親的那些同事們比一比,他罵人的時候怎麼罵呢?這麼罵說"你很像我的媽媽",被罵的人還不知道呢,還以為他贊美她呢,我哪裡比得了你媽媽,還謙虛呢。實際上他罵她是妓女,他對所有的漂亮女人想到的就是占有,就是花言巧語,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最後搞到自己手裡。他從來不會想到什麼愛憐,憐惜,尊重,那些東西,這些東西都沒有。這些情感因素是韋小寶所不知道和不關心的。也就是說他對這些女子的喜愛,實質上是一種中國小市民對私有财産的喜愛,對自己家的小狗,對自己家的小古董、桌子、闆凳,對它們的喜愛。就好像今天很多人有了錢收集字畫,掀起了收藏熱。但是他收藏的東西,他真的懂得嗎?買了一幅齊白石的畫挂在牆上,他會看到這個畫心靈顫動,會激動、會感動嗎?不是。他看見的這是一百五十萬。他眼中哪有藝術啊。所以韋小寶對這些女子的感情是對财物的感情,所以他喜歡的女人不喜歡他,他卻并不傷心,他就好像一個虧本的商人,這回虧了沒事,下回努力再賺回來就是了,再想辦法賺回來。所以韋小寶是天下第一不會傷心之人,《鹿鼎記》的喜劇氣氛,很大程度上就來自于韋小寶不會傷心,永不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