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解構榮國府賈氏集團公司(1)
關燈
小
中
大
當本書結集,在這個秋天重新增加大量内容完稿之際,寫下沈威風三個字的時候,心中有些許感慨。
當日因為寫專欄,開玩笑似地說,寫文章要寫到威風八面,于是便叫自己沈威風。
其實,文到威風凜凜,談何容易,大概都是因為不甘心如我原名“谷鳴”那般,總在深谷中自吟自唱吧。
少看紅樓 以前家人老稱我早慧,理由是讀書認字都早,而在三年級的時候,電視劇《紅樓夢》拍竣,全國熱播,但是我已經記不清楚是先看的電視,還是先從家中的書櫃裡翻出的書,但我清楚記得我找到這部書的那個下午。
那淡青色、沒有任何花紋裝飾的封面,那仿佛絲毫不張揚不顯眼的“紅樓夢”三個字,那微微有些潮氣的書頁,那密密麻麻的繁體豎版的字,我有些不知所措地翻開第一頁,并不能拿定主意,究竟要不要讀下去。
我看到的第一句話是,“話說平兒出來吩咐林之孝家的道:‘大事化為小事,小事化為沒事,方是興旺之家。
若得不了一點子小事,便揚鈴打鼓的亂折騰起來,不成道理。
’”不錯,我翻出來的那冊舊書,并不是開篇的第一卷,而是賈府由盛至衰,山雨欲來的第三卷。
幸好當時賈府還不曾一敗塗地,第三卷開始尚有些強弩之末的風流氣象,于是我便看了下去,很費勁,我記得,因為并沒有人教我認繁體字。
第三卷看了很多很多遍,心癢難忍,非常想知道後來怎麼樣了。
去問父親,他說曹雪芹并沒有寫完,我極不理解地追問,為什麼會沒寫完?為什麼不寫完? 父親也是《紅樓夢》愛好者,家中藏了許多紅學家的論作,被我問急了,便找出很多紅學書來給我看。
當時不知道什麼叫文革體,不明白他們聲讨的封建禮教,但凡見“紅樓”二字,便照單全收,如饑似渴。
未讀完全書而先看評論的讀法,想來也算是一種奇遇。
及至大學畢業,因為雜七雜八的紅學論文讀得多,此書已經成為本人最熟悉的一部書。
大學畢業那年,終于自己買了一套程甲本《紅樓夢》,卻沒有翻開過。
後遺忘了許久,工作數年,以财經記者之便,見識的,相交的也多是職場中沉浮的人士,見得多了,難免有千紅一窟之感。
方認識到一部偉大的書,不僅僅是教人認繁體字的課本,其實包羅萬象,遍地黃金,就看你能找到哪一塊。
又或許,是我看的《紅樓夢》第一句話印象太過深刻,影響太過深遠,令我在十多年後談起《紅樓夢》打上了一點經濟實用,持家治理的底色。
職場智慧 我寫的這本女性職場生存手冊,書中所說的人和事,或者是我朋友的經曆,或者是我本人的親為,并無虛構。
漸漸就發現,這些複雜龐大的公司,我們真的或多或少能看到金碧輝煌的賈家國公府的影子,而這些人和這些事,卻又都仿佛似曾相識。
我認識許多掌控這一間或者幾間龐大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他們對待我們這些晚輩的态度,非常的親切,溫和,就像那個德高望重
當日因為寫專欄,開玩笑似地說,寫文章要寫到威風八面,于是便叫自己沈威風。
其實,文到威風凜凜,談何容易,大概都是因為不甘心如我原名“谷鳴”那般,總在深谷中自吟自唱吧。
少看紅樓 以前家人老稱我早慧,理由是讀書認字都早,而在三年級的時候,電視劇《紅樓夢》拍竣,全國熱播,但是我已經記不清楚是先看的電視,還是先從家中的書櫃裡翻出的書,但我清楚記得我找到這部書的那個下午。
那淡青色、沒有任何花紋裝飾的封面,那仿佛絲毫不張揚不顯眼的“紅樓夢”三個字,那微微有些潮氣的書頁,那密密麻麻的繁體豎版的字,我有些不知所措地翻開第一頁,并不能拿定主意,究竟要不要讀下去。
我看到的第一句話是,“話說平兒出來吩咐林之孝家的道:‘大事化為小事,小事化為沒事,方是興旺之家。
若得不了一點子小事,便揚鈴打鼓的亂折騰起來,不成道理。
’”不錯,我翻出來的那冊舊書,并不是開篇的第一卷,而是賈府由盛至衰,山雨欲來的第三卷。
幸好當時賈府還不曾一敗塗地,第三卷開始尚有些強弩之末的風流氣象,于是我便看了下去,很費勁,我記得,因為并沒有人教我認繁體字。
第三卷看了很多很多遍,心癢難忍,非常想知道後來怎麼樣了。
去問父親,他說曹雪芹并沒有寫完,我極不理解地追問,為什麼會沒寫完?為什麼不寫完? 父親也是《紅樓夢》愛好者,家中藏了許多紅學家的論作,被我問急了,便找出很多紅學書來給我看。
當時不知道什麼叫文革體,不明白他們聲讨的封建禮教,但凡見“紅樓”二字,便照單全收,如饑似渴。
未讀完全書而先看評論的讀法,想來也算是一種奇遇。
及至大學畢業,因為雜七雜八的紅學論文讀得多,此書已經成為本人最熟悉的一部書。
大學畢業那年,終于自己買了一套程甲本《紅樓夢》,卻沒有翻開過。
後遺忘了許久,工作數年,以财經記者之便,見識的,相交的也多是職場中沉浮的人士,見得多了,難免有千紅一窟之感。
方認識到一部偉大的書,不僅僅是教人認繁體字的課本,其實包羅萬象,遍地黃金,就看你能找到哪一塊。
又或許,是我看的《紅樓夢》第一句話印象太過深刻,影響太過深遠,令我在十多年後談起《紅樓夢》打上了一點經濟實用,持家治理的底色。
職場智慧 我寫的這本女性職場生存手冊,書中所說的人和事,或者是我朋友的經曆,或者是我本人的親為,并無虛構。
漸漸就發現,這些複雜龐大的公司,我們真的或多或少能看到金碧輝煌的賈家國公府的影子,而這些人和這些事,卻又都仿佛似曾相識。
我認識許多掌控這一間或者幾間龐大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他們對待我們這些晚輩的态度,非常的親切,溫和,就像那個德高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