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愛情 自由--《神雕俠侶》賞析
關燈
小
中
大
《神雕俠侶》與《明報》一同問世。
1959年5月20日,在《明報》連載,曆時兩年多。
那是金庸一生中最艱辛的奮鬥歲月,創作中也折射出金庸感情世界的波瀾。
金庸小說的内涵豐富,有着多重闡釋的可能性。
金庸研究專家陳墨在《金庸小說之迷》中,談到“對于少年讀者來說,金作中對俠少年在困苦、逆境中成長的曆程,青春期反抗中的挫折與收獲,以及敵友師徒、男女之間複雜關系的描寫,在啟人心智”。
應該說,這個評價對《神雕俠侶》來說,是很恰當的。
生命、愛情、自由這往往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與思考的問題。
本文就從三個方面來對該小說進行賞析。
先讀一段文字: 斷腸人在天涯 兩人緩緩走到山腳下,回頭隻見夕陽在山,照得半天雲彩紅中泛紫,藍天薄霧襯着山頂積雪,實是美豔難以言宣,兩人想到在世之時無多,對這麗景更是留戀。
小龍女癡癡的望了一會,忽問:“你說人死之後,真要去陰世,真是有個閻羅王麼?”楊過道:“但願如此。
陰世便有刀山油鍋諸般苦刑,也還是有陰世的好。
否則,渺渺茫茫,咱倆可永不能相見聚會了。
”小龍女道:“是啊,但願得真有個陰世才好。
聽說黃泉路上有個孟婆,她讓你喝一碗湯,陽世種種你便盡都忘了。
這碗湯啊,我可不喝。
過兒,我要永遠永遠記着你的恩情。
”她善于自制,雖然心中悲傷,語氣還平平淡淡。
楊過卻實在忍耐不住了,轉過身去,拭了拭眼淚。
小龍女歎道:“幽冥之事,究屬渺茫,能夠不死,總是不死的好。
過兒,你瞧這朵花兒多好看。
”楊過順着她的手指,見路邊一朵深紅色的鮮花正自盛放,直有碗口來大,在風中微微顫動,似牡丹不是牡丹、似芍藥不是芍藥,說道:“這花當真少見,隆冬之際,尚開得這般燦爛。
我給它取個名兒,便叫作龍女花罷。
”說着過去摘下,插在小龍女的鬓邊。
小龍女笑道:“多謝你啦。
給了我一朵好花,給花取了個好名兒。
”兩人又行一陣,在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
小龍女道:“你還記得那日拜我為師的情景麼?”楊過道:“怎不記得?”小龍女道:“你發過誓,說這一生永遠聽我的話,不管我說什麼,你總是不會違拗,現下我做了你妻子,你說該當由我‘出嫁從夫’呢,還是由你‘不違師命’?”楊過笑道:“你說什麼,我便做什麼。
師命不敢違,妻命更不敢違。
”小龍女道:“嗯,你可要記得才好。
” 兩人偎依着坐在草地之上,遙遙聽見武三通高呼兩人前去用食,楊過和小龍女相視一笑,均想:“何必為了一餐,舍卻如此美景?”過了一會,天色漸黑,兩人累了一日一夜,身上又各受傷,終于都合上眼睡着了。
睡到中夜,楊過迷迷糊糊道:“龍兒,你冷嗎?”要伸手把她摟在懷裡,那知一摟卻摟了個空。
楊過吃了一驚,睜開眼來,身邊空空,小龍女已不知到了何處。
他急路而起,轉身四望,冷月當空,銀光遍地,空山寂寂,花影重重,那裡有小龍女在?楊過急奔上山,大聲呼道:“龍兒,龍兒!” 他在山巅大叫:“龍兒,龍兒!”四下裡山谷鳴響,傳回來“龍兒,龍兒!”的呼聲。
但小龍女始終沒有回答。
楊過心中驚詫:“她到了那裡去呢?這山中不見得有什麼猛禽怪獸,便是有,也傷她不得。
倘若夜中猝遇強敵,她睡在我身旁,我絕不緻毫無知覺。
” 他這麼大聲呼叫,一燈、黃蓉、朱子柳等盡皆驚醒。
衆人聽說小龍女突然不知去向,個個都大感詫異,分頭在絕情谷四周尋找,卻那裡有她的蹤迹? 楊過疾奔疾走,如颠如狂。
終于各人重行會聚,楊過也靜了下來,心想:“好必是自行離去,我才一無所知。
但為什麼要走?此事定與郭伯母日間跟她所說的話有關。
當日她悄然遠行,終于到這絕情谷來,也便因郭夫人一番說話而起。
”大聲問道:“郭伯母,你日間到底跟她說了些什麼話?” 黃蓉也想不出小龍女何以會忽地失蹤,見楊過額上青筋爆起,更是擔心,說道:“我要她勸你服那斷腸草,或可解你體内情花之毒。
”楊過沖口而出:“她既活不成,我又何必獨自活在世間?”黃蓉安慰道:“你不用心急。
龍姑娘一時不知去了那裡,她武功高強,那裡會有不測?怎說得上‘活不成’三字?”楊過焦急之下,難以自制,大聲道:“你的寶貝女兒用冰魄銀針打中了她,那時她正當逆轉經脈療傷,劇毒盡數吸入了丹田内髒。
她又不是神仙,怎麼還活得成?” 黃蓉怎料到竟有此事?她雖聽女兒說在古墓中以冰魄銀針誤傷了楊、龍二人,但想他夫妻均是古墓派傳人,與李莫愁同出一派,自有本門解藥,隻不過一時疼痛,決無後患,這時聽楊過一說,驚得臉都白了。
她動念極快,立時想到:”原來過兒不肯服那絕情丹,是為了妻子性命難保,是以不願獨生。
那麼龍姑娘去了那裡呢?”擡頭向公孫止和裘千尺失足墜入深洞的那山望了一眼,不禁打了個寒戰。
楊過目不轉瞬的凝視着她,黃蓉望着那山峰發顫,這心意他如何不知?霎時之間又驚又怒,說道:“她既已性命難保,你便勸她自盡,好救我一命,是不是?你自以為是對我一番善心,我……我……我好恨你……”說到這裡,氣塞胸臆,仰天便倒,竟自暈了過去。
一燈伸手在他背上推拿了一會,楊過悠悠醒轉。
黃蓉道:“我隻勸她救你性命,決沒勸她自盡,你若不信,也隻由得你。
”衆人面面相觑,實不
1959年5月20日,在《明報》連載,曆時兩年多。
那是金庸一生中最艱辛的奮鬥歲月,創作中也折射出金庸感情世界的波瀾。
金庸小說的内涵豐富,有着多重闡釋的可能性。
金庸研究專家陳墨在《金庸小說之迷》中,談到“對于少年讀者來說,金作中對俠少年在困苦、逆境中成長的曆程,青春期反抗中的挫折與收獲,以及敵友師徒、男女之間複雜關系的描寫,在啟人心智”。
應該說,這個評價對《神雕俠侶》來說,是很恰當的。
生命、愛情、自由這往往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與思考的問題。
本文就從三個方面來對該小說進行賞析。
先讀一段文字: 斷腸人在天涯 兩人緩緩走到山腳下,回頭隻見夕陽在山,照得半天雲彩紅中泛紫,藍天薄霧襯着山頂積雪,實是美豔難以言宣,兩人想到在世之時無多,對這麗景更是留戀。
小龍女癡癡的望了一會,忽問:“你說人死之後,真要去陰世,真是有個閻羅王麼?”楊過道:“但願如此。
陰世便有刀山油鍋諸般苦刑,也還是有陰世的好。
否則,渺渺茫茫,咱倆可永不能相見聚會了。
”小龍女道:“是啊,但願得真有個陰世才好。
聽說黃泉路上有個孟婆,她讓你喝一碗湯,陽世種種你便盡都忘了。
這碗湯啊,我可不喝。
過兒,我要永遠永遠記着你的恩情。
”她善于自制,雖然心中悲傷,語氣還平平淡淡。
楊過卻實在忍耐不住了,轉過身去,拭了拭眼淚。
小龍女歎道:“幽冥之事,究屬渺茫,能夠不死,總是不死的好。
過兒,你瞧這朵花兒多好看。
”楊過順着她的手指,見路邊一朵深紅色的鮮花正自盛放,直有碗口來大,在風中微微顫動,似牡丹不是牡丹、似芍藥不是芍藥,說道:“這花當真少見,隆冬之際,尚開得這般燦爛。
我給它取個名兒,便叫作龍女花罷。
”說着過去摘下,插在小龍女的鬓邊。
小龍女笑道:“多謝你啦。
給了我一朵好花,給花取了個好名兒。
”兩人又行一陣,在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
小龍女道:“你還記得那日拜我為師的情景麼?”楊過道:“怎不記得?”小龍女道:“你發過誓,說這一生永遠聽我的話,不管我說什麼,你總是不會違拗,現下我做了你妻子,你說該當由我‘出嫁從夫’呢,還是由你‘不違師命’?”楊過笑道:“你說什麼,我便做什麼。
師命不敢違,妻命更不敢違。
”小龍女道:“嗯,你可要記得才好。
” 兩人偎依着坐在草地之上,遙遙聽見武三通高呼兩人前去用食,楊過和小龍女相視一笑,均想:“何必為了一餐,舍卻如此美景?”過了一會,天色漸黑,兩人累了一日一夜,身上又各受傷,終于都合上眼睡着了。
睡到中夜,楊過迷迷糊糊道:“龍兒,你冷嗎?”要伸手把她摟在懷裡,那知一摟卻摟了個空。
楊過吃了一驚,睜開眼來,身邊空空,小龍女已不知到了何處。
他急路而起,轉身四望,冷月當空,銀光遍地,空山寂寂,花影重重,那裡有小龍女在?楊過急奔上山,大聲呼道:“龍兒,龍兒!” 他在山巅大叫:“龍兒,龍兒!”四下裡山谷鳴響,傳回來“龍兒,龍兒!”的呼聲。
但小龍女始終沒有回答。
楊過心中驚詫:“她到了那裡去呢?這山中不見得有什麼猛禽怪獸,便是有,也傷她不得。
倘若夜中猝遇強敵,她睡在我身旁,我絕不緻毫無知覺。
” 他這麼大聲呼叫,一燈、黃蓉、朱子柳等盡皆驚醒。
衆人聽說小龍女突然不知去向,個個都大感詫異,分頭在絕情谷四周尋找,卻那裡有她的蹤迹? 楊過疾奔疾走,如颠如狂。
終于各人重行會聚,楊過也靜了下來,心想:“好必是自行離去,我才一無所知。
但為什麼要走?此事定與郭伯母日間跟她所說的話有關。
當日她悄然遠行,終于到這絕情谷來,也便因郭夫人一番說話而起。
”大聲問道:“郭伯母,你日間到底跟她說了些什麼話?” 黃蓉也想不出小龍女何以會忽地失蹤,見楊過額上青筋爆起,更是擔心,說道:“我要她勸你服那斷腸草,或可解你體内情花之毒。
”楊過沖口而出:“她既活不成,我又何必獨自活在世間?”黃蓉安慰道:“你不用心急。
龍姑娘一時不知去了那裡,她武功高強,那裡會有不測?怎說得上‘活不成’三字?”楊過焦急之下,難以自制,大聲道:“你的寶貝女兒用冰魄銀針打中了她,那時她正當逆轉經脈療傷,劇毒盡數吸入了丹田内髒。
她又不是神仙,怎麼還活得成?” 黃蓉怎料到竟有此事?她雖聽女兒說在古墓中以冰魄銀針誤傷了楊、龍二人,但想他夫妻均是古墓派傳人,與李莫愁同出一派,自有本門解藥,隻不過一時疼痛,決無後患,這時聽楊過一說,驚得臉都白了。
她動念極快,立時想到:”原來過兒不肯服那絕情丹,是為了妻子性命難保,是以不願獨生。
那麼龍姑娘去了那裡呢?”擡頭向公孫止和裘千尺失足墜入深洞的那山望了一眼,不禁打了個寒戰。
楊過目不轉瞬的凝視着她,黃蓉望着那山峰發顫,這心意他如何不知?霎時之間又驚又怒,說道:“她既已性命難保,你便勸她自盡,好救我一命,是不是?你自以為是對我一番善心,我……我……我好恨你……”說到這裡,氣塞胸臆,仰天便倒,竟自暈了過去。
一燈伸手在他背上推拿了一會,楊過悠悠醒轉。
黃蓉道:“我隻勸她救你性命,決沒勸她自盡,你若不信,也隻由得你。
”衆人面面相觑,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