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三氣周瑜

關燈
九分無氣。

    ” 卻說周瑜率戰艦密密地排在江上,向荊州而來。

     到了城下卻不見動靜。

    周瑜命軍士叫門。

    這時忽然一聲梆子響,城上軍兵一齊豎起刀槍,趙雲出來對周瑜道:“都督之計已被我軍師識破。

    我家主公與劉璋皆為漢室宗親,不能背義而奪西川。

    ” 周瑜一聽,撥馬便回,早被孔明四路人馬圍殺,喊聲遠近震動百餘裡,都要捉住周瑜。

    周瑜大叫一聲,箭瘡又裂,墜下馬來。

    左右急忙救上船去。

    軍士傳話說:“劉備、孔明在前面山頂上飲酒取樂。

    ”周瑜大怒,咬牙切齒道:“你以為我周瑜取不了西川,我發誓一定取下。

    ”便下令催軍隊前進。

     行到巴丘,孔明已派二将領軍截住水路,并讓人給周瑜遞來一封書信,周瑜拆開看道:“亮與公瑾自從柴桑一别,至今戀戀不忘。

    聽說足下要取西川,亮認為不可。

    益州民強地險,完全能夠自守。

    公瑾如今勞軍遠征,轉運上萬裡路,要想收到全部功效,就是吳起、孫武也難以做到。

    曹操在赤壁一戰失利,豈能不立志要随時報仇呢?現在足下率兵遠征,倘若曹操趁虛而入,江南不就化成粉末了嗎?亮不忍袖首旁觀,特此告知于你,幸望三思。

    ” 周瑜看罷,長歎一聲,叫人取來紙筆,上書吳侯。

     把衆将聚到左右,說道:“我并不是不想盡忠報國,無奈天命已絕。

    你們好好扶佐吳侯,共成大業。

    ”說完,昏了過去。

     周瑜再次醒過來時,仰天長歎一聲:“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死。

    享年36歲。

     孔明在荊州,知周瑜已死,便對劉備說:“我得往江東走一趟,以吊喪為由,為主公尋訪賢士。

    ” 劉備道:“隻怕東吳的将士會加害于先生。

    ” 孔明道:“周瑜在時我都不怕,如今還有什麼好怕?”于是帶上趙雲等五百軍士便走了。

     孔明來到柴桑,魯肅以禮迎接他。

    周瑜部将都要殺孔明,因看到趙雲帶劍相随,不敢下手。

    孔明教設祭物于靈前,親自祭酒,跪在地上,讀祭文道: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固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觞。

    君有其靈,享我嘗!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财,讓舍以居。

    吊君弱冠,萬裡鵬抟;定建霸業,割據江南。

    員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讨逆無憂。

    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

    吊君氣慨,谏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

    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

    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

    哀君情切,愁腸百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

    昊天昏地,三軍怆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

    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

    犄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别!樸守其貞,冥冥滅滅。

    魂如有靈,以鑒我心。

    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飨。

    孔明祭完,伏地大哭,淚如泉湧,哀恸不已。

    衆将都相互說道:“人人都說公瑾與孔明和不來,今天看孔明的祭奠之情,恐怕是人們都說錯了。

    ”魯肅見孔明如此悲切,也十分感傷,暗暗想到:“孔明本來是個多情的人,而公瑾氣量就過窄了,自己害了自己呀。

    ”魯肅設宴款待孔明。

    宴罷,孔明便告辭要回去了。

     孔明剛要下船,卻見江邊有個人,穿着道袍,頭戴竹冠,一把抓住孔明大笑道:“你氣死周瑜,卻又來吊孝,明明是欺負東吳沒有人了嘛。

    ” 孔明一看,也不由大笑起來,原來竟是鳳雛,龐統龐士元。

    兩人攜手一起登船,相互傾心交談。

    孔明給龐統留下一封信,叮囑道:“我想孫仲謀必不能重用你。

    稍有不如意,可來荊州和我一起共同扶佐劉備。

     這個人寬仁厚德,一定不會辜負兄平生之所學。

    ”龐統答應了,和孔明告别,孔明回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