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顧茅廬
關燈
小
中
大
州平一聽,哈哈大笑起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天意,人豈有回天之術。
談何容易!”劉備還想說什麼,崔州平起身道:“山野村夫,枉談天下之事。
” 劉備忙道:“但不知卧龍先生往何處去了?” 崔州平說:“我也正想訪他,不知往何處去尋。
他日再見吧。
”說罷,揚長而去。
劉備一行走後,諸葛亮與幾位好友回到草廬碰頭,聽子青和崔州平詳細叙述了對劉備三人的印象,認為他寬厚、平易、仁德、謙恭。
諸葛亮拿定主意,便去征得了嫂嫂和夫人阿醜的支持。
秋去冬來,天冷了。
徐庶一面加緊練兵,一面讓劉備招兵買馬,并根據諸葛亮天下三分的理論,極力勸劉備早日奪取荊州。
可劉備總是以同劉表是兄弟、不願忘恩負義而下不了決心,可他又至今沒有自己的地盤,弄得徐庶和他一樣為難。
這時,劉備接到探報,說卧龍先生已回隆中。
他忙喚來二弟關羽和三弟張飛,出發再上隆中。
沒走多遠下起了大雪,天變得冷極了。
張飛使勁搓着手,嚷嚷道:“大哥,天寒地凍的,連仗都打不成,還有必要跑這麼遠去見一個沒有用的人嗎?不如回新野避避風雪吧!” 劉備耐心地開導張飛說:“三弟,我之所以冒這麼大的風雪來,正是要讓卧龍先生知道我的誠意。
” 兄弟三人進了隆中山,聽見路旁酒店中有人擊桌而歌,劉備以為是卧龍,便下馬入店,探知店中歌唱二人原來是卧龍之友石廣元和孟公威。
劉備于是出來上馬,直奔卧龍岡,來到茅廬前。
諸葛子青開了門。
劉備問:“先生今日在莊上嗎?” 子青道:“正在堂上讀書。
” 劉備大喜,便跟着子青走了進去。
到了中門,隻見門上大書一幅對聯:“淡泊以明志,甯靜以緻遠”。
劉備看罷,見堂上一位少年正擁爐抱膝歌吟。
劉備待他吟完,才跨進屋去施禮道:“備久慕卧龍先生大名,早想與先生相見,隻恨沒有機會。
前時我已拜訪過一次,可惜沒遇到先生。
今日特冒風雪至此,見到先生,真是萬分榮幸。
” 那位少年一見,慌忙答禮道:“将軍,我是諸葛均,孔明乃是我二家兄。
” 劉備便問:“那卧龍先生今日在嗎?” 諸葛均說:“昨天被崔州平不知請到何處去閑遊了。
将軍還是坐坐喝杯茶吧。
” 劉備歎口氣道:“我真是沒有福氣,兩番不遇大賢。
” 這時張飛在一旁忍不住道:“先生既然又不在,還是請哥哥上馬回去吧。
” 劉備說要寫幾句話留給孔明。
寫罷,交與諸葛均,說他日再來,便拜辭出門。
諸葛均将兄弟三人送出門,忽見前面小橋上一人騎驢而來,劉備以為是卧龍歸廬,諸葛均忙告訴他,這是他家兄的嶽父黃承彥老先生。
劉備忙上前施禮問道:“您老可曾見到令婿?” 黃承彥道:“怎麼?他不在,我也是來看他的。
” 劉備隻好辭别,失望地回新野去了。
對于劉備兩次來訪諸葛亮的事,龐德公、黃承彥和司馬徽三位老先生都給予了很高的贊賞。
諸葛亮已下定決心出山,黃承彥拿出一把羽扇贈給他,扇把正面刻着“治國安邦”,背面刻着“指揮若定”各四個字。
黃老先生語重心長地叮囑道:“賢婿,你能做到這八個字,也就不負我們的一片苦心了。
” 卻說曹操在許昌,将徐庶的老母囚禁起來,之後寫下一紙僞書,令人帶到新野捎給徐庶,信中說,如果徐庶不到許昌去,他的母親就活不了了。
為盡孝道,徐庶揮淚辭别了劉備。
到許昌見到老母,徐庶方知中了曹操的計。
自古忠孝難以兩全,老母不願兒子為了她而棄明投暗,上吊自缢了。
徐庶将母親葬在許昌南原,凡是曹操所賜之物,他一概不予接受,并發誓,身在曹營,不進一言,不獻一計。
劉備回到新野後,風轉日月,冬去春來。
他選擇吉日,齋戒三天,薰沐更衣,準備再往隆中拜谒諸葛亮。
關羽這次不悅地說道:“哥哥已經兩次親往拜訪他,禮過了。
我看他是徒有虛名才避而不見。
哥哥怎被他迷惑到這種地步呢?” 劉備不以為然:“古時候齊桓公去看一個所謂的小人物,跑了五趟才得見一面。
我如今不但沒有齊桓公的地位,而且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還擺什麼架子呢?我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訪他,是因為他是位大賢。
” 張飛生氣地說:“一個山野村夫,算得上什麼大賢。
這回用不着哥哥親自出馬,待三爺我用一根繩子将他綁來就是。
” 劉備生氣地訓叱張飛,說:“這次你别去了,我與雲長去。
” 二人沒辦法,隻得依了劉備。
三人騎馬帶領随從來到隆中,離草廬半裡之外,正遇上諸葛均。
劉備連忙施禮問道:“令兄今日在嗎?” 諸葛均說:“昨天晚上才回來。
将軍今天可與他見面了。
”說完,飄然而去。
三人便來到莊上叫門。
諸葛子青來開門。
劉備道:“有勞仙童轉報,劉備專程來拜見先生。
”
談何容易!”劉備還想說什麼,崔州平起身道:“山野村夫,枉談天下之事。
” 劉備忙道:“但不知卧龍先生往何處去了?” 崔州平說:“我也正想訪他,不知往何處去尋。
他日再見吧。
”說罷,揚長而去。
劉備一行走後,諸葛亮與幾位好友回到草廬碰頭,聽子青和崔州平詳細叙述了對劉備三人的印象,認為他寬厚、平易、仁德、謙恭。
諸葛亮拿定主意,便去征得了嫂嫂和夫人阿醜的支持。
秋去冬來,天冷了。
徐庶一面加緊練兵,一面讓劉備招兵買馬,并根據諸葛亮天下三分的理論,極力勸劉備早日奪取荊州。
可劉備總是以同劉表是兄弟、不願忘恩負義而下不了決心,可他又至今沒有自己的地盤,弄得徐庶和他一樣為難。
這時,劉備接到探報,說卧龍先生已回隆中。
他忙喚來二弟關羽和三弟張飛,出發再上隆中。
沒走多遠下起了大雪,天變得冷極了。
張飛使勁搓着手,嚷嚷道:“大哥,天寒地凍的,連仗都打不成,還有必要跑這麼遠去見一個沒有用的人嗎?不如回新野避避風雪吧!” 劉備耐心地開導張飛說:“三弟,我之所以冒這麼大的風雪來,正是要讓卧龍先生知道我的誠意。
” 兄弟三人進了隆中山,聽見路旁酒店中有人擊桌而歌,劉備以為是卧龍,便下馬入店,探知店中歌唱二人原來是卧龍之友石廣元和孟公威。
劉備于是出來上馬,直奔卧龍岡,來到茅廬前。
諸葛子青開了門。
劉備問:“先生今日在莊上嗎?” 子青道:“正在堂上讀書。
” 劉備大喜,便跟着子青走了進去。
到了中門,隻見門上大書一幅對聯:“淡泊以明志,甯靜以緻遠”。
劉備看罷,見堂上一位少年正擁爐抱膝歌吟。
劉備待他吟完,才跨進屋去施禮道:“備久慕卧龍先生大名,早想與先生相見,隻恨沒有機會。
前時我已拜訪過一次,可惜沒遇到先生。
今日特冒風雪至此,見到先生,真是萬分榮幸。
” 那位少年一見,慌忙答禮道:“将軍,我是諸葛均,孔明乃是我二家兄。
” 劉備便問:“那卧龍先生今日在嗎?” 諸葛均說:“昨天被崔州平不知請到何處去閑遊了。
将軍還是坐坐喝杯茶吧。
” 劉備歎口氣道:“我真是沒有福氣,兩番不遇大賢。
” 這時張飛在一旁忍不住道:“先生既然又不在,還是請哥哥上馬回去吧。
” 劉備說要寫幾句話留給孔明。
寫罷,交與諸葛均,說他日再來,便拜辭出門。
諸葛均将兄弟三人送出門,忽見前面小橋上一人騎驢而來,劉備以為是卧龍歸廬,諸葛均忙告訴他,這是他家兄的嶽父黃承彥老先生。
劉備忙上前施禮問道:“您老可曾見到令婿?” 黃承彥道:“怎麼?他不在,我也是來看他的。
” 劉備隻好辭别,失望地回新野去了。
對于劉備兩次來訪諸葛亮的事,龐德公、黃承彥和司馬徽三位老先生都給予了很高的贊賞。
諸葛亮已下定決心出山,黃承彥拿出一把羽扇贈給他,扇把正面刻着“治國安邦”,背面刻着“指揮若定”各四個字。
黃老先生語重心長地叮囑道:“賢婿,你能做到這八個字,也就不負我們的一片苦心了。
” 卻說曹操在許昌,将徐庶的老母囚禁起來,之後寫下一紙僞書,令人帶到新野捎給徐庶,信中說,如果徐庶不到許昌去,他的母親就活不了了。
為盡孝道,徐庶揮淚辭别了劉備。
到許昌見到老母,徐庶方知中了曹操的計。
自古忠孝難以兩全,老母不願兒子為了她而棄明投暗,上吊自缢了。
徐庶将母親葬在許昌南原,凡是曹操所賜之物,他一概不予接受,并發誓,身在曹營,不進一言,不獻一計。
劉備回到新野後,風轉日月,冬去春來。
他選擇吉日,齋戒三天,薰沐更衣,準備再往隆中拜谒諸葛亮。
關羽這次不悅地說道:“哥哥已經兩次親往拜訪他,禮過了。
我看他是徒有虛名才避而不見。
哥哥怎被他迷惑到這種地步呢?” 劉備不以為然:“古時候齊桓公去看一個所謂的小人物,跑了五趟才得見一面。
我如今不但沒有齊桓公的地位,而且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還擺什麼架子呢?我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訪他,是因為他是位大賢。
” 張飛生氣地說:“一個山野村夫,算得上什麼大賢。
這回用不着哥哥親自出馬,待三爺我用一根繩子将他綁來就是。
” 劉備生氣地訓叱張飛,說:“這次你别去了,我與雲長去。
” 二人沒辦法,隻得依了劉備。
三人騎馬帶領随從來到隆中,離草廬半裡之外,正遇上諸葛均。
劉備連忙施禮問道:“令兄今日在嗎?” 諸葛均說:“昨天晚上才回來。
将軍今天可與他見面了。
”說完,飄然而去。
三人便來到莊上叫門。
諸葛子青來開門。
劉備道:“有勞仙童轉報,劉備專程來拜見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