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拜師遊學

關燈
“火”、“水”二字出神,想把它們寫在山門上的意思弄明白。

    這天,他正對着二字琢磨時,忽聽到背後有人道:“這叫視而不見,見而不聞、不問,兵家之大忌也!” 諸葛亮猛地回轉身來,見是酆公玖,忙拜倒在地說:“弟子才疏學淺,望恩師賜教!” 酆公玖哈哈大笑道:“老夫被你的誠意與恒心打動,有意助你水、火二陣溶于八陣圖中。

    起來吧,從今日起就不要再打柴、挑水了,咱們抓緊時間做學問。

    ”說罷,雙手扶起了諸葛亮。

     酆公玖對諸葛亮說:“水與火,日常見之物,卻不為人們所思。

    然水火無情,且不相容。

    你若把無情而又為人們視而不見的水與火融于八陣圖中,水可淹七軍,火可生炎燒萬馬千軍。

    八陣添水、火即成絕陣,那便無敵于天下。

    ” 酆公玖非常賞識諸葛亮,将自己一生所著《三才秘錄》、《兵法陣圖》、《孤虛相旺》、《大戰奇觀》等都贈與諸葛亮。

     諸葛亮靈山得益師。

    不久,他便将水、火二陣發展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他一生用火陣打了許多漂亮仗,如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戰船、火燒藤甲兵。

    難怪後人贊諸葛亮一生皆是火。

     八月十五“花紅宴”(花紅——水果,襄陽特産),是龐德公用以聚集荊州名流、隐士、學者的一年一度的盛會。

    這天,賓客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鹿門山,圍坐在一起,一面品嘗花紅果和花紅酒,一面切磋學問,交流信息。

    來此的皆是憂國憂民之士,大家平起平坐,不分長幼,暢所欲言。

    在朋友們的推舉下,素來沉默寡言的諸葛亮開了先鋒,他以《吾有孫武、吳起之法》為題,一口氣從用兵之法講到布陣之秘,從将才、将志、将器、将弊、将德講到用将七戒;從擇才用智講到愛兵、勵士、賞罰、恩威并重。

    他那精益求精、天衣無縫的百戰奇略與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絕論,标新立異,令人耳目一新。

    荊州名流們無不對諸葛亮肅然起敬。

     在人們的一片喝彩聲中,諸葛亮又乘興以《吾有管仲、樂毅之才》為題,一口氣闡明了自己能“出将入相”的雄才大略,計治國第一、朝綱第二、忠君第三、除奸第四、舉賢第五、納言第六、愛民第七、農桑第八、整軍第九、平判第十、治亂第十一、賞罰第十二、尚刑第十三、撫疆第十四、商賈第十五、鹽鐵第十六、律己第十七……把治國安邦、為臣之道擺得條理分明,字句千金。

    人們興奮地稱他天下奇才,就連黃承彥老先生也驚贊他“古今絕倫,後生可畏”。

     在一片贊譽聲中,諸葛亮又興緻勃勃地張口一句“吾料天下三分”,把龐德公也給驚呆了,目光炯炯地問道:“老朽不才,願聞其詳。

    ” 諸葛亮開門見山地侃侃說道:“有一分天下者,亂世之奸雄曹操。

    此人自陳留起兵以來,斬黃巾除豪強,挾天子以令諸侯,占天時而縱橫天下,繼殺呂布二袁之後,又得冀州,平幽州,北方即定,一分天下已穩操在手。

    得天下另一分者,江東繼父兄基業者孫權。

    此人外柔内剛,愛才用賢,屯田積糧,憑長江天險之固,虎踞龍盤六郡八十一州,占地利一分天下,而與曹操分庭抗禮。

    天下三分,二分已去,唯荊州、益州此一分天下,為誰所有尚且不明。

    此二州之主,一個無四方之志,一個昏庸無能,如有一大智大勇、愛才重賢、以國以民為重的仁德之主,乘曹操無暇南顧,孫權羽翼未豐,一舉囊括荊益險阻之地,真易如反掌矣。

    那時,内修仁政于民,外結盟好孫權,和戎撫夷,聚兵積糧,待天下有變,即揮師北出南進,可叱咤風雲于神州大地,扭轉亂世之乾坤,重興漢室而一統天下。

    惜乎,此一分天下,尚無明主!” 此一番濟世回天之論,龐德公聽得如癡如醉,喜得他離座而起,連敬諸葛亮三杯花紅酒,當衆贊他“語驚花紅宴,論壓當世人,真卧龍先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