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消極膜拜及其功能 苦行儀式
關燈
小
中
大
在下文中,我們并不打算對原始膜拜進行完整的描述。
我們已經預先确定了我們的研究目标是去捕捉構成宗教生活最基本、最基礎的要素,所以我們不想過多糾纏于五花八門的儀式形式,不想重新去構建各種細節。
然而,在這些極其繁雜的儀軌之外,我們倒想去了解原始人在舉行膜拜儀式的過程中所持有的最具特色的态度;也想對原始人最具普遍性的儀式形式進行分類,指出這些儀式的起源和指涉。
之所以如此,是為了使我們能夠校驗我們通過對各種信仰的分析所獲得的成果,并且不失時機地使這些成果變得更加明确[1]。
所有膜拜都呈現出兩個方面:一個是消極的方面,一個是積極的方面。
當然,我們這樣命名的兩類儀式,實際上是緊密相連的;而且我們将會看到,它們也是相輔相成的。
但盡管如此,它們還是有所不同,即使我們隻想了解兩者之間的聯系,也必須首先把它們區分清楚。
1 确切地說,聖物就是被分離出來的事物。
聖物之所以是神聖的,是因為神聖事物與凡俗事物之間有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通常說來,聖物超脫于其他事物之外。
而且,有一整套儀式可以用來實現這種根本上的分離狀态。
既然膜拜儀式的功能,就在于防止這兩個領域不恰當地混同,從而保證它們彼此之間互不侵擾,那麼隻要讓它們相互回避或者消極從事就可以了。
所以,我們把由這類專門儀式所構成的膜拜體系稱之為消極膜拜。
這種膜拜不需要規定某些特定的信仰行為,而隻限于禁止某些特定的行為方式;因此,它們全部采用了禁忌的形式,或者按照民族志學家的說法,即塔布(Taboo)的形式。
在波利尼西亞語中,塔布一詞用來指稱一種制度,藉此可以取消對某些事物的尋常使用,[2]同時這個詞也可以作為形容詞,用來表達此類事物的非同尋常的特征。
我們曾經提到過,把這種純粹的方言土語轉述為通用的術語是多麼的不當!倘若沒有禁忌,倘若禁忌沒有産生相當大的作用,就不會有宗教存在;而塔布這個備受推崇的術語,卻似乎是把一種非常具有普遍性的制度限定在波利尼西亞的特殊性之中了,這無疑是件憾事[3]。
在我們看來,采用禁止或禁忌這樣的表達方法倒恰當得多。
不過,就像圖騰一詞一樣,人們早已習慣了塔布這種說法,如果我們不系統地采用這種說法,反而顯得不那麼周延了;而且,一旦我們确切地指出了它的真實含義和重要意義,也就淡化了它可能會帶來的諸多不便。
禁忌有很多種不同的形式,由于我們并不想在本章中逐一羅列其所有類型,所以重要的就是要把禁忌的種類區别開來。
首先,除了源自于宗教的各種禁忌之外,還有從巫術中産生的禁忌。
這兩種禁忌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宣稱某些事物是不相容的,對待這些具有此類性質的事物,我們必須采取隔離措施。
但是,這兩種禁忌之間仍然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首先,它們所采用的懲治方式是不同的。
當然,人們通常認為,正如我們即将看到的那樣,對宗教禁忌的侵害必定會帶來肉體上的紊亂,從而作為對其行為的報應,罪人将自食惡果。
不過,即使這些禁忌确實導緻了自發和自動的判決,這也并不是唯一的;它通常還要輔以另一種判決,這種判決要求人類介入其中。
如果這種判決未在自動的判決之前發生,也會在自動的判決之外,再施以實實在在的懲罰,或者至少是侮辱和公衆的責難,而且這些都是人們蓄意強加的。
更有甚者,當亵渎者已經遭到了懲罰,暴病纏身或自然死亡以後,他還要受到人們的譴責;因為他冒犯了輿論,輿論就反過頭來與他作對;輿論認為這是他的過錯。
但是相反,巫術禁忌卻是僅憑肉體的後果作出判斷的,人們确信被禁止的行為必然會導緻這樣的後果。
違犯禁忌者所冒的風險,就像不守醫囑、自行其是的患者所冒的風險一樣;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違犯禁忌既不是罪過,也不會引起公憤。
在巫術中,罪是不存在的。
不僅如此,兩種禁忌之所以采用了不同的懲治方式,還因為它們的性質是截然不同的。
宗教禁忌必須體現出神聖的觀念,它來源于神聖對象所激發出來的尊崇之情,它的目的就是要使這種尊崇存在下去,永不消失。
相比較而言,巫術禁忌所體現的僅僅是一種有關事物屬性的完全世俗的觀念。
巫師命令要隔離開的事物,僅僅是那些由于其特殊屬性而不能放在一起、不能相互混淆的事物,如果不這樣做,這些事物就會帶來危險。
有時候,即使巫師要求求助他的人離某些神聖事物遠一些,那也不是因為他們對這些神聖事物産生了尊崇之情,或者怕這些事物受到人們的玷污,我們知道,巫術就是以玷污神靈為生的[4]。
巫術的存在,僅僅是出于暫時的功利目的。
總之,宗教禁忌乃是絕對命令;而巫術禁忌隻是行之有效的箴言,是保健和醫療禁忌的最初形式。
盡管兩種禁忌都稱為禁忌,但倘若我們同時研究這兩種全然不同的事物秩序,就會産生混亂的局面。
在這裡,我們所關心的隻是宗教上的禁忌。
[5] 但是,對宗教禁忌來說,我們也很有必要進一步做出區分。
有些宗教禁忌的目的是要将兩種不同類别的聖物分離開來。
例如,我們還記得在瓦克爾布拉人那裡,搭建陳放屍體的停屍架所用的材料,必須完全是劃歸死者所在的胞族的材料;換言之,這個胞族中的屍體是神聖的,其他胞族中的事物雖然也是神聖的,但二者卻禁止任何接觸。
此外,制造打獵武器的木材,絕對不能是劃歸被捕獲的動物所屬的那個社會群體的木材。
[6]至于這些禁忌中最重要的形式,我們将留在下一章中進行研究,那些禁忌企圖徹底杜絕純潔的聖物與不純潔的聖物,吉利的聖物與不吉利的聖物之間的任何交通。
不過所有這些禁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這就是它們之間的忌諱不是因為是否是聖物;而是由于各種聖物之間的不平等和不相容。
所以,它們還沒有觸及到最根本的神聖觀念。
這些禁忌隻見于某些孤立的、特殊的甚至幾乎是例外的儀式中;而且它們不能構成真正意義上的膜拜,從根本上說,膜拜是通過凡俗與神聖之間的固定關系構成的。
但是,還存在另一種範圍更廣、意義更大的宗教禁忌體系,它所針對的并不是不同種類的聖物,而是要把所有神聖事物與所有凡俗事物都分離開來。
所以說,它是從神聖觀念本身中直接産生的。
它的作用就是把這種觀念表達出來,付諸實現。
這樣,它便為名副其實的膜拜,甚至是作為其他所有膜拜之基礎的膜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為它所規定的,恰恰是崇拜者的态度,這種态度是在崇拜者與神聖者密不可分的關系中産生的。
我們将這種膜拜稱為消極膜拜。
可以說,借此産生的禁忌才是最典型的宗教禁忌。
[7]下面,我們就來讨論這種禁忌。
但這種宗教禁忌也具有許多種形式。
以下是我們在澳洲所觀察到的幾種主要形式。
首先是各種接觸禁忌。
它們是最初的塔布,其他禁忌都不過是這種禁忌的特殊變種罷了。
接觸禁忌的基本原則是:凡俗事物絕不能接觸神聖事物。
我們已經知道,在任何情況下,尚未成年的人都是不能夠接觸儲靈珈或牛吼器的。
然而,成年人卻可以任意使用這些東西,因為成年禮已經将神聖性授給了他們。
同樣,血,特别是在舉行成年禮的過程中流出的血,也具有宗教的功效[8],也處于同樣的禁忌狀态之中[9]。
毛發也是如此[10]。
死人是神聖的,因為能夠使身體獲得生命的靈魂一時還存留在屍體裡,因此有時候,搬運死人的骸骨是絕對禁止的,除非用樹皮把這些屍體包裹起來[11]。
甚至說,人們也必須避開死者死去的地方,因為他們相信死者的靈魂還在那裡遊蕩。
正是出于這個原因,人們要把帳篷拆開,搬到遠一點兒的地方[12]。
在某些情況下,人們還會徹底毀壞他們的帳篷以及帳篷裡所有的東西[13],而且必須隔了一段時間以後,才能重新再搬回來[14]。
這樣,在垂死者的周圍,到處都是空蕩蕩的,人們在盡可能地把他安排妥當以後,就丢下他自己了[15]。
吃東西的時候很容易導緻直接的接觸,于是,禁止食用某些神聖動物或神聖植物,尤其是圖騰動物或植物的禁忌就産生了[16]。
食用這類動植物的行為是嚴重亵渎神聖的行為,甚至連成年人都要禁止,或者至少對絕大多數的成年人是這樣的;隻有那些擁有足夠宗教尊榮的老人才有可能逃脫這條禁忌的約束。
有人根據神話傳說,用人和他的同名動物之間的親屬關系來解釋這種禁忌,以為假如動物變成了親屬,就會使人對動物産生同情心,從而使這些動物受到保護。
[17]然而事實上,原始人相信,如果他們吃了禁止食用的肉,就會自然而然地生病或死掉;這表明,這種禁忌的起源并不是簡單的家庭關系所産生的感情。
真正起作用的是另一種力,這種力不僅為各種宗教所共有,而且被認為會對亵渎做出反應。
不僅如此,如果說某些食物之所以禁止凡人食用,是因為這些食物是神聖的,那麼相反,有些食品卻禁止具有神聖性的人食用,因為它們是凡俗的。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某些動物被專門指定為婦女享用的食品;人們相信這些食物中具有女性的成分,所以這些食物也是凡俗的。
另一方面,年輕的初成年者必須經曆一系列特别嚴酷的儀式,才能獲得儀式賦予他的進入聖物世界的新品性,而在此之前,他被拒之門外,現在這些儀式把一股格外強大的宗教力集中在他身上了。
這樣,他便進入了神聖狀态,遠離了所有的凡俗事物。
從此以後,他再也不可以吃那些專門為婦女提供的獵物了。
[18] 不過,除了觸摸以外,接觸還有其他某些方式。
人們隻要把自己的目光投在某種事物上,也就與這個事物建立了聯系:&ldquo看&rdquo就是一種接觸方式。
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凡俗之人用眼去看神聖事物,也是受到禁止的。
女人永遠不應該看到膜拜儀式所使用的法器;她們最多也隻能站在遠處瞥上一眼。
[19]在特别重要的儀典中,司儀身上繪制的圖騰圖案也不能讓女人看到。
[20]成年禮這種儀式是非常神聖的,有些部落不讓女人看到舉行儀式的地點[21],甚至也不讓她們看到新近步入成年的人[22]。
在舉行儀典的過程中,神聖性也自然内在于它的主持者或參加者之中;于是新人們不能擡眼去看他們,甚至在儀式完成以後,這種禁忌還仍然保持着。
[23]有時候,搬運死者也要暗中進行,死者的臉被覆蓋起來,不讓人們看見。
[24] 詞語是與人或物建立聯系的另一條途徑。
呼出的氣息可以建立交往關系,它畢竟是身體溢出的部分。
這樣一來,就必須禁止凡人對聖物講話,哪怕就是在聖物在場的時候講話也不行。
新人們絕不能向司儀或其助手緻意,除了借助某些記号進行交流,他們也不能與之交談。
通過專門的儀式,這種禁忌使聖物保持着它的較高地位。
[25]一般來說,在阿蘭達人那裡,每逢舉行重大儀典,都有某些時刻必須要保持肅靜。
[26]每當儲靈珈出現時,所有人都必須安靜下來,即使有人說話,他也必須壓低聲音,或者隻能努努嘴唇。
[27] 除了神聖事物以外,有些詞語和聲音也具有神聖的性質,凡人既不可以說這些詞語,也不可以聽到這些聲音。
有些儀式歌曲,是女人至死未聞的。
[28]她們可能會聽到牛吼器的喧嚣聲,但隻能從遠處聽聽而已。
每個人的名字都被看作是其本人的基本組成部分;在他們心目中,有關某個人的觀念是與他的名字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名字也分有了對此人的情感。
因此,如果某人是神聖的,那麼他的名字也同樣是神聖的。
在凡俗生活中,不能說出這個名字。
在瓦拉蒙加部落,就有一個受到特别敬奉的圖騰,這是一條叫做沃龍迦的蛇;它的名字便是塔布。
[29]貝亞米、達拉穆倫和班吉爾也是如此,它們秘傳的名字絕對不能告訴未成年人。
[30]在舉行悼念儀式的時候,人們也不能提到男性死者的名字,至少他的父母不能這樣做,即使萬不得已,也隻能悄悄地說。
[31]對寡婦和某些親屬而言,這種禁忌是終身有效的。
[32]在某些部落,這種禁忌甚至可以超出家庭的範圍,所有與死者同名的人也都得暫時把自己的名字改掉;[33]不僅如此,有時候,親戚和密友也不得不對某些日常用語退避三舍,很顯然,這些詞彙是死者生前經常使用的;親友們必須繞過很大的彎子,或者借用别的部落的方言,才能把原來的意思表達出來[34]。
所有男人除了有自己公開的、常用的名字以外,私下裡還有另一個名字,這個名字絕對不能讓婦女和小孩知道;在日常生活裡也從來沒有用過。
這是因為,秘密的名字具有宗教性質。
[35]在舉行某些儀式的時候,人們也必須說某種很特别的語言,這些語言從不用于凡俗的目的。
這即是神聖語言的發端。
[36] 不僅神聖事物要與凡俗事物隔離開來,而且,與凡俗生活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夠與宗教相混淆。
土著人要被允許參加儀式,就必須脫得精光,赤身裸體[37],必須把他慣常使用的所有飾物都摘下來,即使是那些最貼身的,那些他覺得能夠庇護自己而最不願意舍棄的飾物,也一定要摘下來[38]。
在參加儀式的過程中,如果他必須打扮自己,那麼這種裝飾也必須是專為儀式而做的,那是儀典裡的禮服,是節日的盛裝。
[39]正因為這些飾物是神聖的,是專門用于儀式的,所以人們在凡俗生活中禁止使用它們。
當儀式結束以後,這些飾物就被掩埋或燒掉了;[40]另外,人們還要把自己徹徹底底地洗幹淨,使這些受到人們敬奉的裝飾不留下一絲痕迹[41]。
一般說來,宗教生活一旦開始,任何帶有日常生活特點的行為都要被禁止。
吃飯就屬于這樣的行為,它本身是凡俗的,因為人每天都要吃飯,而吃飯滿足的是純粹功利和物質上的需要,它是我們平凡生活的一部分。
[42]因此,在宗教的節期裡,必須禁食。
一個圖騰群體把儲靈珈借給外族,後又把儲靈珈取回來重新放入厄納土倫珈的時候,那是個格外神聖的時刻,所有參加儀典的人都必須在此期間禁食,而且禁食往往會持續很長時間。
[43]在下一章,我們會講到在某些儀式的過程中[
我們已經預先确定了我們的研究目标是去捕捉構成宗教生活最基本、最基礎的要素,所以我們不想過多糾纏于五花八門的儀式形式,不想重新去構建各種細節。
然而,在這些極其繁雜的儀軌之外,我們倒想去了解原始人在舉行膜拜儀式的過程中所持有的最具特色的态度;也想對原始人最具普遍性的儀式形式進行分類,指出這些儀式的起源和指涉。
之所以如此,是為了使我們能夠校驗我們通過對各種信仰的分析所獲得的成果,并且不失時機地使這些成果變得更加明确[1]。
所有膜拜都呈現出兩個方面:一個是消極的方面,一個是積極的方面。
當然,我們這樣命名的兩類儀式,實際上是緊密相連的;而且我們将會看到,它們也是相輔相成的。
但盡管如此,它們還是有所不同,即使我們隻想了解兩者之間的聯系,也必須首先把它們區分清楚。
1 确切地說,聖物就是被分離出來的事物。
聖物之所以是神聖的,是因為神聖事物與凡俗事物之間有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通常說來,聖物超脫于其他事物之外。
而且,有一整套儀式可以用來實現這種根本上的分離狀态。
既然膜拜儀式的功能,就在于防止這兩個領域不恰當地混同,從而保證它們彼此之間互不侵擾,那麼隻要讓它們相互回避或者消極從事就可以了。
所以,我們把由這類專門儀式所構成的膜拜體系稱之為消極膜拜。
這種膜拜不需要規定某些特定的信仰行為,而隻限于禁止某些特定的行為方式;因此,它們全部采用了禁忌的形式,或者按照民族志學家的說法,即塔布(Taboo)的形式。
在波利尼西亞語中,塔布一詞用來指稱一種制度,藉此可以取消對某些事物的尋常使用,[2]同時這個詞也可以作為形容詞,用來表達此類事物的非同尋常的特征。
我們曾經提到過,把這種純粹的方言土語轉述為通用的術語是多麼的不當!倘若沒有禁忌,倘若禁忌沒有産生相當大的作用,就不會有宗教存在;而塔布這個備受推崇的術語,卻似乎是把一種非常具有普遍性的制度限定在波利尼西亞的特殊性之中了,這無疑是件憾事[3]。
在我們看來,采用禁止或禁忌這樣的表達方法倒恰當得多。
不過,就像圖騰一詞一樣,人們早已習慣了塔布這種說法,如果我們不系統地采用這種說法,反而顯得不那麼周延了;而且,一旦我們确切地指出了它的真實含義和重要意義,也就淡化了它可能會帶來的諸多不便。
禁忌有很多種不同的形式,由于我們并不想在本章中逐一羅列其所有類型,所以重要的就是要把禁忌的種類區别開來。
首先,除了源自于宗教的各種禁忌之外,還有從巫術中産生的禁忌。
這兩種禁忌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宣稱某些事物是不相容的,對待這些具有此類性質的事物,我們必須采取隔離措施。
但是,這兩種禁忌之間仍然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首先,它們所采用的懲治方式是不同的。
當然,人們通常認為,正如我們即将看到的那樣,對宗教禁忌的侵害必定會帶來肉體上的紊亂,從而作為對其行為的報應,罪人将自食惡果。
不過,即使這些禁忌确實導緻了自發和自動的判決,這也并不是唯一的;它通常還要輔以另一種判決,這種判決要求人類介入其中。
如果這種判決未在自動的判決之前發生,也會在自動的判決之外,再施以實實在在的懲罰,或者至少是侮辱和公衆的責難,而且這些都是人們蓄意強加的。
更有甚者,當亵渎者已經遭到了懲罰,暴病纏身或自然死亡以後,他還要受到人們的譴責;因為他冒犯了輿論,輿論就反過頭來與他作對;輿論認為這是他的過錯。
但是相反,巫術禁忌卻是僅憑肉體的後果作出判斷的,人們确信被禁止的行為必然會導緻這樣的後果。
違犯禁忌者所冒的風險,就像不守醫囑、自行其是的患者所冒的風險一樣;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違犯禁忌既不是罪過,也不會引起公憤。
在巫術中,罪是不存在的。
不僅如此,兩種禁忌之所以采用了不同的懲治方式,還因為它們的性質是截然不同的。
宗教禁忌必須體現出神聖的觀念,它來源于神聖對象所激發出來的尊崇之情,它的目的就是要使這種尊崇存在下去,永不消失。
相比較而言,巫術禁忌所體現的僅僅是一種有關事物屬性的完全世俗的觀念。
巫師命令要隔離開的事物,僅僅是那些由于其特殊屬性而不能放在一起、不能相互混淆的事物,如果不這樣做,這些事物就會帶來危險。
有時候,即使巫師要求求助他的人離某些神聖事物遠一些,那也不是因為他們對這些神聖事物産生了尊崇之情,或者怕這些事物受到人們的玷污,我們知道,巫術就是以玷污神靈為生的[4]。
巫術的存在,僅僅是出于暫時的功利目的。
總之,宗教禁忌乃是絕對命令;而巫術禁忌隻是行之有效的箴言,是保健和醫療禁忌的最初形式。
盡管兩種禁忌都稱為禁忌,但倘若我們同時研究這兩種全然不同的事物秩序,就會産生混亂的局面。
在這裡,我們所關心的隻是宗教上的禁忌。
[5] 但是,對宗教禁忌來說,我們也很有必要進一步做出區分。
有些宗教禁忌的目的是要将兩種不同類别的聖物分離開來。
例如,我們還記得在瓦克爾布拉人那裡,搭建陳放屍體的停屍架所用的材料,必須完全是劃歸死者所在的胞族的材料;換言之,這個胞族中的屍體是神聖的,其他胞族中的事物雖然也是神聖的,但二者卻禁止任何接觸。
此外,制造打獵武器的木材,絕對不能是劃歸被捕獲的動物所屬的那個社會群體的木材。
[6]至于這些禁忌中最重要的形式,我們将留在下一章中進行研究,那些禁忌企圖徹底杜絕純潔的聖物與不純潔的聖物,吉利的聖物與不吉利的聖物之間的任何交通。
不過所有這些禁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這就是它們之間的忌諱不是因為是否是聖物;而是由于各種聖物之間的不平等和不相容。
所以,它們還沒有觸及到最根本的神聖觀念。
這些禁忌隻見于某些孤立的、特殊的甚至幾乎是例外的儀式中;而且它們不能構成真正意義上的膜拜,從根本上說,膜拜是通過凡俗與神聖之間的固定關系構成的。
但是,還存在另一種範圍更廣、意義更大的宗教禁忌體系,它所針對的并不是不同種類的聖物,而是要把所有神聖事物與所有凡俗事物都分離開來。
所以說,它是從神聖觀念本身中直接産生的。
它的作用就是把這種觀念表達出來,付諸實現。
這樣,它便為名副其實的膜拜,甚至是作為其他所有膜拜之基礎的膜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為它所規定的,恰恰是崇拜者的态度,這種态度是在崇拜者與神聖者密不可分的關系中産生的。
我們将這種膜拜稱為消極膜拜。
可以說,借此産生的禁忌才是最典型的宗教禁忌。
[7]下面,我們就來讨論這種禁忌。
但這種宗教禁忌也具有許多種形式。
以下是我們在澳洲所觀察到的幾種主要形式。
首先是各種接觸禁忌。
它們是最初的塔布,其他禁忌都不過是這種禁忌的特殊變種罷了。
接觸禁忌的基本原則是:凡俗事物絕不能接觸神聖事物。
我們已經知道,在任何情況下,尚未成年的人都是不能夠接觸儲靈珈或牛吼器的。
然而,成年人卻可以任意使用這些東西,因為成年禮已經将神聖性授給了他們。
同樣,血,特别是在舉行成年禮的過程中流出的血,也具有宗教的功效[8],也處于同樣的禁忌狀态之中[9]。
毛發也是如此[10]。
死人是神聖的,因為能夠使身體獲得生命的靈魂一時還存留在屍體裡,因此有時候,搬運死人的骸骨是絕對禁止的,除非用樹皮把這些屍體包裹起來[11]。
甚至說,人們也必須避開死者死去的地方,因為他們相信死者的靈魂還在那裡遊蕩。
正是出于這個原因,人們要把帳篷拆開,搬到遠一點兒的地方[12]。
在某些情況下,人們還會徹底毀壞他們的帳篷以及帳篷裡所有的東西[13],而且必須隔了一段時間以後,才能重新再搬回來[14]。
這樣,在垂死者的周圍,到處都是空蕩蕩的,人們在盡可能地把他安排妥當以後,就丢下他自己了[15]。
吃東西的時候很容易導緻直接的接觸,于是,禁止食用某些神聖動物或神聖植物,尤其是圖騰動物或植物的禁忌就産生了[16]。
食用這類動植物的行為是嚴重亵渎神聖的行為,甚至連成年人都要禁止,或者至少對絕大多數的成年人是這樣的;隻有那些擁有足夠宗教尊榮的老人才有可能逃脫這條禁忌的約束。
有人根據神話傳說,用人和他的同名動物之間的親屬關系來解釋這種禁忌,以為假如動物變成了親屬,就會使人對動物産生同情心,從而使這些動物受到保護。
[17]然而事實上,原始人相信,如果他們吃了禁止食用的肉,就會自然而然地生病或死掉;這表明,這種禁忌的起源并不是簡單的家庭關系所産生的感情。
真正起作用的是另一種力,這種力不僅為各種宗教所共有,而且被認為會對亵渎做出反應。
不僅如此,如果說某些食物之所以禁止凡人食用,是因為這些食物是神聖的,那麼相反,有些食品卻禁止具有神聖性的人食用,因為它們是凡俗的。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某些動物被專門指定為婦女享用的食品;人們相信這些食物中具有女性的成分,所以這些食物也是凡俗的。
另一方面,年輕的初成年者必須經曆一系列特别嚴酷的儀式,才能獲得儀式賦予他的進入聖物世界的新品性,而在此之前,他被拒之門外,現在這些儀式把一股格外強大的宗教力集中在他身上了。
這樣,他便進入了神聖狀态,遠離了所有的凡俗事物。
從此以後,他再也不可以吃那些專門為婦女提供的獵物了。
[18] 不過,除了觸摸以外,接觸還有其他某些方式。
人們隻要把自己的目光投在某種事物上,也就與這個事物建立了聯系:&ldquo看&rdquo就是一種接觸方式。
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凡俗之人用眼去看神聖事物,也是受到禁止的。
女人永遠不應該看到膜拜儀式所使用的法器;她們最多也隻能站在遠處瞥上一眼。
[19]在特别重要的儀典中,司儀身上繪制的圖騰圖案也不能讓女人看到。
[20]成年禮這種儀式是非常神聖的,有些部落不讓女人看到舉行儀式的地點[21],甚至也不讓她們看到新近步入成年的人[22]。
在舉行儀典的過程中,神聖性也自然内在于它的主持者或參加者之中;于是新人們不能擡眼去看他們,甚至在儀式完成以後,這種禁忌還仍然保持着。
[23]有時候,搬運死者也要暗中進行,死者的臉被覆蓋起來,不讓人們看見。
[24] 詞語是與人或物建立聯系的另一條途徑。
呼出的氣息可以建立交往關系,它畢竟是身體溢出的部分。
這樣一來,就必須禁止凡人對聖物講話,哪怕就是在聖物在場的時候講話也不行。
新人們絕不能向司儀或其助手緻意,除了借助某些記号進行交流,他們也不能與之交談。
通過專門的儀式,這種禁忌使聖物保持着它的較高地位。
[25]一般來說,在阿蘭達人那裡,每逢舉行重大儀典,都有某些時刻必須要保持肅靜。
[26]每當儲靈珈出現時,所有人都必須安靜下來,即使有人說話,他也必須壓低聲音,或者隻能努努嘴唇。
[27] 除了神聖事物以外,有些詞語和聲音也具有神聖的性質,凡人既不可以說這些詞語,也不可以聽到這些聲音。
有些儀式歌曲,是女人至死未聞的。
[28]她們可能會聽到牛吼器的喧嚣聲,但隻能從遠處聽聽而已。
每個人的名字都被看作是其本人的基本組成部分;在他們心目中,有關某個人的觀念是與他的名字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名字也分有了對此人的情感。
因此,如果某人是神聖的,那麼他的名字也同樣是神聖的。
在凡俗生活中,不能說出這個名字。
在瓦拉蒙加部落,就有一個受到特别敬奉的圖騰,這是一條叫做沃龍迦的蛇;它的名字便是塔布。
[29]貝亞米、達拉穆倫和班吉爾也是如此,它們秘傳的名字絕對不能告訴未成年人。
[30]在舉行悼念儀式的時候,人們也不能提到男性死者的名字,至少他的父母不能這樣做,即使萬不得已,也隻能悄悄地說。
[31]對寡婦和某些親屬而言,這種禁忌是終身有效的。
[32]在某些部落,這種禁忌甚至可以超出家庭的範圍,所有與死者同名的人也都得暫時把自己的名字改掉;[33]不僅如此,有時候,親戚和密友也不得不對某些日常用語退避三舍,很顯然,這些詞彙是死者生前經常使用的;親友們必須繞過很大的彎子,或者借用别的部落的方言,才能把原來的意思表達出來[34]。
所有男人除了有自己公開的、常用的名字以外,私下裡還有另一個名字,這個名字絕對不能讓婦女和小孩知道;在日常生活裡也從來沒有用過。
這是因為,秘密的名字具有宗教性質。
[35]在舉行某些儀式的時候,人們也必須說某種很特别的語言,這些語言從不用于凡俗的目的。
這即是神聖語言的發端。
[36] 不僅神聖事物要與凡俗事物隔離開來,而且,與凡俗生活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夠與宗教相混淆。
土著人要被允許參加儀式,就必須脫得精光,赤身裸體[37],必須把他慣常使用的所有飾物都摘下來,即使是那些最貼身的,那些他覺得能夠庇護自己而最不願意舍棄的飾物,也一定要摘下來[38]。
在參加儀式的過程中,如果他必須打扮自己,那麼這種裝飾也必須是專為儀式而做的,那是儀典裡的禮服,是節日的盛裝。
[39]正因為這些飾物是神聖的,是專門用于儀式的,所以人們在凡俗生活中禁止使用它們。
當儀式結束以後,這些飾物就被掩埋或燒掉了;[40]另外,人們還要把自己徹徹底底地洗幹淨,使這些受到人們敬奉的裝飾不留下一絲痕迹[41]。
一般說來,宗教生活一旦開始,任何帶有日常生活特點的行為都要被禁止。
吃飯就屬于這樣的行為,它本身是凡俗的,因為人每天都要吃飯,而吃飯滿足的是純粹功利和物質上的需要,它是我們平凡生活的一部分。
[42]因此,在宗教的節期裡,必須禁食。
一個圖騰群體把儲靈珈借給外族,後又把儲靈珈取回來重新放入厄納土倫珈的時候,那是個格外神聖的時刻,所有參加儀典的人都必須在此期間禁食,而且禁食往往會持續很長時間。
[43]在下一章,我們會講到在某些儀式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