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讨司馬
關燈
小
中
大
司馬昭為鄧艾加官進爵。此時,司馬昭已經有心篡位,但他對淮南的諸葛誕不放心,便派賈充去試探諸葛誕的态度,沒想到竟遭到諸葛誕的反對。于是司馬昭密令揚州刺史樂林用計謀殺諸葛誕。
諸葛誕對司馬昭的陰謀早已有數,便連夜領兵到揚州,殺了樂。上書給天子舉證司馬昭的罪狀,并聯會東吳準備讨伐司馬昭。
此時東吳丞相孫竣病亡,由他的弟弟孫主持朝政,孫發七萬兵力幫助諸葛誕。
司馬昭得知諸葛誕聯合東吳,便想親自領兵鎮壓,又怕京城有變,便帶着郭太後、天子一同打仗。司馬昭令王基為先鋒,石苞、州泰前往相助,殺向淮南。
司馬昭用鐘會的計,将牛馬驢騾放在戰場,吳兵見了便來搶奪,無心打仗。王基領兵乘亂掩殺,吳軍大敗,諸葛誕因此退入壽春城。
吳将朱異領兵去壽春城支援,半路上被魏兵截殺,隻好退回安豐。孫大怒,便将朱異斬了,另命全端、全去破魏軍,言明如果破不了魏軍,便與朱異一樣下場。全被逼急了,便與父親一起投降了魏軍。
諸葛誕守壽春城,既無援軍,又将糧盡,吳将文欽建議将北方兵放出城,以節約糧食。諸葛誕懷疑文欽另有用心,下令斬了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便越牆出城投降了魏軍。
壽春城内人心大變,鐘會勸司馬昭乘勢攻城。守将曾宣開北門投降,諸葛誕被魏軍殺死,淮南之亂就此平定。
姜維趁司馬昭帶着皇帝打仗,魏國國境空虛之際,再次伐魏。令小将傅佥、蔣舒為先鋒,直取魏軍屯糧的長城。
長城守将司馬望是司馬昭的族兄,聽見蜀兵來攻,便帶王真、李鵬兩員偏将出城迎敵。傅佥勇不可擋,斬了王真、李鵬。司馬望連忙退入城内防守。
蜀軍用火炮攻城,城内茅屋中炮起火,烈焰沖天。眼看城破在即,鄧艾父子領兵來援救,鄧忠與姜維交戰失利,被鄧艾救回。
鄧艾見地形不利作戰,守寨不出,司馬望也守城不出。姜維正思計謀破敵,忽聞來報諸葛誕戰敗。姜維便引兵退走。
在壽春打仗的吳軍在壽春城全部投降了魏軍,東吳孫得知後大怒,将投敵将領的家人全部殺了。吳主孫亮不滿孫随意殺人,便同國舅全紀密謀,要除掉孫。
全紀做事不隐密,被孫知道了内幕。孫便廢掉了孫亮,立孫亮的弟弟孫休為皇帝,自任丞相,一家人都封了大官。
孫休見孫有當皇帝的企圖,便與老臣張布、丁奉策劃除掉孫的計謀。
吳将朱異領兵去壽春城支援,半路上被魏兵截殺,隻好退回安豐。孫大怒,便将朱異斬了,另命全端、全去破魏軍,言明如果破不了魏軍,便與朱異一樣下場。全被逼急了,便與父親一起投降了魏軍。
諸葛誕守壽春城,既無援軍,又将糧盡,吳将文欽建議将北方兵放出城,以節約糧食。諸葛誕懷疑文欽另有用心,下令斬了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便越牆出城投降了魏軍。
孫休又寫信給蜀國,說司馬昭将篡位當皇帝,吳、蜀應各有防備。姜維又出兵伐魏,兵駐祁山谷口,恰好是鄧艾過去挖的地道出口。
當夜,魏軍由地道口出來劫蜀營,姜維立于中軍帳前,下令人馬不要動,隻以弓箭射魏軍。魏軍沖殺不進,天明後便退了。
鄧艾又與姜維對陣。鄧艾被姜維困在“長蛇卷地陣”中,多虧司馬望領兵救出。鄧艾鬥不過姜維,便派人去成都賄賂宦官黃皓,讓黃皓向後主進讒言,于是姜維被召回朝中。
姜維回成都見朝中并無大事,便提醒後主不要聽信小人離間之計。後主令姜維先回漢中。
司馬昭得知姜維被後主劉禅召回,便想出兵攻蜀國。賈充勸他不要離開京城,司馬昭便暫且擱下伐蜀之事。
魏王曹髦作了一首“潛龍詩”,暗指司馬昭有做皇帝的野心。司馬昭帶劍上殿質問皇帝,曹髦率數百名老弱護衛去殺司馬昭。成濟在雲流門用茅刺死了曹髦。
司馬昭佯裝不知情,将成濟斬首。賈充勸司馬昭自立為帝,司馬昭卻立曹奂為皇帝。曹奂加封司馬昭為晉王。
諸葛誕對司馬昭的陰謀早已有數,便連夜領兵到揚州,殺了樂。上書給天子舉證司馬昭的罪狀,并聯會東吳準備讨伐司馬昭。
此時東吳丞相孫竣病亡,由他的弟弟孫主持朝政,孫發七萬兵力幫助諸葛誕。
司馬昭得知諸葛誕聯合東吳,便想親自領兵鎮壓,又怕京城有變,便帶着郭太後、天子一同打仗。司馬昭令王基為先鋒,石苞、州泰前往相助,殺向淮南。
司馬昭用鐘會的計,将牛馬驢騾放在戰場,吳兵見了便來搶奪,無心打仗。王基領兵乘亂掩殺,吳軍大敗,諸葛誕因此退入壽春城。
吳将朱異領兵去壽春城支援,半路上被魏兵截殺,隻好退回安豐。孫大怒,便将朱異斬了,另命全端、全去破魏軍,言明如果破不了魏軍,便與朱異一樣下場。全被逼急了,便與父親一起投降了魏軍。
諸葛誕守壽春城,既無援軍,又将糧盡,吳将文欽建議将北方兵放出城,以節約糧食。諸葛誕懷疑文欽另有用心,下令斬了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便越牆出城投降了魏軍。
壽春城内人心大變,鐘會勸司馬昭乘勢攻城。守将曾宣開北門投降,諸葛誕被魏軍殺死,淮南之亂就此平定。
姜維趁司馬昭帶着皇帝打仗,魏國國境空虛之際,再次伐魏。令小将傅佥、蔣舒為先鋒,直取魏軍屯糧的長城。
長城守将司馬望是司馬昭的族兄,聽見蜀兵來攻,便帶王真、李鵬兩員偏将出城迎敵。傅佥勇不可擋,斬了王真、李鵬。司馬望連忙退入城内防守。
蜀軍用火炮攻城,城内茅屋中炮起火,烈焰沖天。眼看城破在即,鄧艾父子領兵來援救,鄧忠與姜維交戰失利,被鄧艾救回。
鄧艾見地形不利作戰,守寨不出,司馬望也守城不出。姜維正思計謀破敵,忽聞來報諸葛誕戰敗。姜維便引兵退走。
在壽春打仗的吳軍在壽春城全部投降了魏軍,東吳孫得知後大怒,将投敵将領的家人全部殺了。吳主孫亮不滿孫随意殺人,便同國舅全紀密謀,要除掉孫。
全紀做事不隐密,被孫知道了内幕。孫便廢掉了孫亮,立孫亮的弟弟孫休為皇帝,自任丞相,一家人都封了大官。
孫休見孫有當皇帝的企圖,便與老臣張布、丁奉策劃除掉孫的計謀。
吳将朱異領兵去壽春城支援,半路上被魏兵截殺,隻好退回安豐。孫大怒,便将朱異斬了,另命全端、全去破魏軍,言明如果破不了魏軍,便與朱異一樣下場。全被逼急了,便與父親一起投降了魏軍。
諸葛誕守壽春城,既無援軍,又将糧盡,吳将文欽建議将北方兵放出城,以節約糧食。諸葛誕懷疑文欽另有用心,下令斬了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便越牆出城投降了魏軍。
孫休又寫信給蜀國,說司馬昭将篡位當皇帝,吳、蜀應各有防備。姜維又出兵伐魏,兵駐祁山谷口,恰好是鄧艾過去挖的地道出口。
當夜,魏軍由地道口出來劫蜀營,姜維立于中軍帳前,下令人馬不要動,隻以弓箭射魏軍。魏軍沖殺不進,天明後便退了。
鄧艾又與姜維對陣。鄧艾被姜維困在“長蛇卷地陣”中,多虧司馬望領兵救出。鄧艾鬥不過姜維,便派人去成都賄賂宦官黃皓,讓黃皓向後主進讒言,于是姜維被召回朝中。
姜維回成都見朝中并無大事,便提醒後主不要聽信小人離間之計。後主令姜維先回漢中。
司馬昭得知姜維被後主劉禅召回,便想出兵攻蜀國。賈充勸他不要離開京城,司馬昭便暫且擱下伐蜀之事。
魏王曹髦作了一首“潛龍詩”,暗指司馬昭有做皇帝的野心。司馬昭帶劍上殿質問皇帝,曹髦率數百名老弱護衛去殺司馬昭。成濟在雲流門用茅刺死了曹髦。
司馬昭佯裝不知情,将成濟斬首。賈充勸司馬昭自立為帝,司馬昭卻立曹奂為皇帝。曹奂加封司馬昭為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