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與矛盾沖突。
這是一部毫無理想主義、毫無虛假的安慰,也沒有任何暗示說操縱他們的命運的力量非人類本身的鬥争和行動所能及。
對自然,荒野與暴風雨,星辰與季節的有力召喚是啟示生活本身真正的運動的一個重要部分。
《呼嘯山莊》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裡,而且努力去改變它,有時順利,卻總是痛苦的,幾乎不斷遇到困難,不斷犯錯誤。
” 而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及創作家毛姆(WilliamSomerEsetMaugham,1874-1985)⑾,在一九四八年應美國“大西洋”雜志請求向讀者介紹世界文學十部最佳小說時,他選了英國小說四部,其中之一便是《呼嘯山莊》,他在長文中最後寫道: “我不知道還有哪一部小說其中愛情的痛苦、迷戀、殘酷、執著,曾經如此令人吃驚地描述出來。
《呼嘯山莊》使我想起埃爾-格裡科⑿的那些偉大的繪畫中的一幅,在那幅畫上是一片烏雲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雷聲隆隆拖長了的憔悴的人影東歪西倒,被一種不是屬于塵世間的情緒弄得恍恍惚惚,他們屏息着。
鉛色的天空掠過一道閃電,給這一情景加上最後一筆,增添了神秘的恐怖之感。
” 總之,《呼嘯山莊》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也有譽之為“最奇特的小說”的。
但是正如阿諾德-凱特爾所說:“希刺克厲夫的反抗是一種特殊的反抗,是那些在肉體上和精神上被這同一社會(指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的條件與社會關系貶低了的工人的反抗。
希刺克厲夫後來的确不再是個被剝削者,然而也的确正因為他采用了統治階級的标準(以一種甚至使統治階級本身也害怕的殘酷無情的手段),在他早期的反抗中和在他對凱瑟琳的愛情中所暗含的人性價值也就消失了。
在凱瑟琳與希刺克厲夫的關系中所包含的一切,在人類的需求和希望中所代表的一切,隻有通過被壓迫的積極反抗才能實現。
”希刺克厲夫與凱瑟琳的社會悲劇就在于凱瑟琳意識到他們的社會地位懸殊,卻幻想借她所羨慕的林-家的富有來“幫助希刺克厲夫高升”,使她哥哥“無權過問”。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從後來希刺克厲夫再度出現時,林-建議讓他坐在廚房而不必請到客廳裡坐,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就鑄成了大錯,她陷入自己親手編織的羅網。
而在她已經答應嫁給林-後分明還說: “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厲夫的悲痛,而且我從一開始就注意并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
如果别的一切都毀滅了,而他還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來,而他給消滅了,這個世界對于我将成為一個極陌生的地方。
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
我對林-的愛像是樹林中的葉子:我完全曉得,在冬天改變樹木的時候,時光便會改變葉子。
我對希刺克厲夫的愛恰似下面的恒久不變的岩石,雖然看起來它給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這點愉快卻是必需的。
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厲夫!他永遠永遠地在我心裡……”而這樣她竟背叛了她最愛的人,也就是背叛了自己,那麼她就隻能在自己編織的羅網中掙紮着死去,在死去以前,希刺克厲夫悲憤地責備她:“你為什麼欺騙你自己的心呢……你害死了你自己。
……悲慘、恥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給的一切打擊和痛苦都不能分開我們,而你,卻出于你自己的心意,這樣作了。
”又說:“我愛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麼能夠愛他?”這就導緻了希刺克厲夫的悲劇——不惜用殘酷手段來進行報複。
他被私有制社會所摒棄,卻仍舊用私有制社會的鬥争手段來進行反抗。
他沒有财産,卻掠奪了财産,自己成了莊園主;他自幼被辛德雷嘲弄、貶低、辱罵,被人降到一個鄉巴佬的仆人的地位,若幹年後他又反過來以其人之道向其子進行報複,結果他的勝利必然等于他自己精神上的失敗。
當他發現林-的女兒(也就是凱瑟琳的女兒)和辛德雷的兒子(也就是凱瑟琳的侄子)兩人的眼睛完全和凱瑟琳生前的眼睛一模一樣時,當他發現哈裡頓(辛德雷之子)仿佛就是他的青春的化身時,他再也不想擡起手來打他們了。
他自己承認“這是一個很糟糕的結局”,他已不想報複,因為這樣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複仇方式必然隻能走向寂寞與空虛! 無論如何,希刺克厲夫就那個時代來說,是值得同情的人物,他的複仇是可以理解的。
十幾年來,凱瑟琳的孤魂在曠野上彷徨
這是一部毫無理想主義、毫無虛假的安慰,也沒有任何暗示說操縱他們的命運的力量非人類本身的鬥争和行動所能及。
對自然,荒野與暴風雨,星辰與季節的有力召喚是啟示生活本身真正的運動的一個重要部分。
《呼嘯山莊》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裡,而且努力去改變它,有時順利,卻總是痛苦的,幾乎不斷遇到困難,不斷犯錯誤。
” 而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及創作家毛姆(WilliamSomerEsetMaugham,1874-1985)⑾,在一九四八年應美國“大西洋”雜志請求向讀者介紹世界文學十部最佳小說時,他選了英國小說四部,其中之一便是《呼嘯山莊》,他在長文中最後寫道: “我不知道還有哪一部小說其中愛情的痛苦、迷戀、殘酷、執著,曾經如此令人吃驚地描述出來。
《呼嘯山莊》使我想起埃爾-格裡科⑿的那些偉大的繪畫中的一幅,在那幅畫上是一片烏雲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雷聲隆隆拖長了的憔悴的人影東歪西倒,被一種不是屬于塵世間的情緒弄得恍恍惚惚,他們屏息着。
鉛色的天空掠過一道閃電,給這一情景加上最後一筆,增添了神秘的恐怖之感。
” 總之,《呼嘯山莊》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也有譽之為“最奇特的小說”的。
但是正如阿諾德-凱特爾所說:“希刺克厲夫的反抗是一種特殊的反抗,是那些在肉體上和精神上被這同一社會(指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的條件與社會關系貶低了的工人的反抗。
希刺克厲夫後來的确不再是個被剝削者,然而也的确正因為他采用了統治階級的标準(以一種甚至使統治階級本身也害怕的殘酷無情的手段),在他早期的反抗中和在他對凱瑟琳的愛情中所暗含的人性價值也就消失了。
在凱瑟琳與希刺克厲夫的關系中所包含的一切,在人類的需求和希望中所代表的一切,隻有通過被壓迫的積極反抗才能實現。
”希刺克厲夫與凱瑟琳的社會悲劇就在于凱瑟琳意識到他們的社會地位懸殊,卻幻想借她所羨慕的林-家的富有來“幫助希刺克厲夫高升”,使她哥哥“無權過問”。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從後來希刺克厲夫再度出現時,林-建議讓他坐在廚房而不必請到客廳裡坐,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就鑄成了大錯,她陷入自己親手編織的羅網。
而在她已經答應嫁給林-後分明還說: “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厲夫的悲痛,而且我從一開始就注意并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
如果别的一切都毀滅了,而他還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來,而他給消滅了,這個世界對于我将成為一個極陌生的地方。
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
我對林-的愛像是樹林中的葉子:我完全曉得,在冬天改變樹木的時候,時光便會改變葉子。
我對希刺克厲夫的愛恰似下面的恒久不變的岩石,雖然看起來它給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這點愉快卻是必需的。
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厲夫!他永遠永遠地在我心裡……”而這樣她竟背叛了她最愛的人,也就是背叛了自己,那麼她就隻能在自己編織的羅網中掙紮着死去,在死去以前,希刺克厲夫悲憤地責備她:“你為什麼欺騙你自己的心呢……你害死了你自己。
……悲慘、恥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給的一切打擊和痛苦都不能分開我們,而你,卻出于你自己的心意,這樣作了。
”又說:“我愛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麼能夠愛他?”這就導緻了希刺克厲夫的悲劇——不惜用殘酷手段來進行報複。
他被私有制社會所摒棄,卻仍舊用私有制社會的鬥争手段來進行反抗。
他沒有财産,卻掠奪了财産,自己成了莊園主;他自幼被辛德雷嘲弄、貶低、辱罵,被人降到一個鄉巴佬的仆人的地位,若幹年後他又反過來以其人之道向其子進行報複,結果他的勝利必然等于他自己精神上的失敗。
當他發現林-的女兒(也就是凱瑟琳的女兒)和辛德雷的兒子(也就是凱瑟琳的侄子)兩人的眼睛完全和凱瑟琳生前的眼睛一模一樣時,當他發現哈裡頓(辛德雷之子)仿佛就是他的青春的化身時,他再也不想擡起手來打他們了。
他自己承認“這是一個很糟糕的結局”,他已不想報複,因為這樣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複仇方式必然隻能走向寂寞與空虛! 無論如何,希刺克厲夫就那個時代來說,是值得同情的人物,他的複仇是可以理解的。
十幾年來,凱瑟琳的孤魂在曠野上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