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豫觚
關燈
小
中
大
○訓吏名言
餘筮仕陳之項城時,昆山徐立齋夫子掌憲南台,以手書來雲:“嘉政設施,遂有次第,足征蘊養有素。
昔賢為政,三年而後頌聲作,然其始未免怨謗。
民譽不失,亦何容易?程子有雲:‘節用愛人,常愧此四字。
’足下今為民父母,庶幾時存此心。
無論更弦而張,仍貫為治,要實有與民疴癢相關之意。
情隐既孚,久而共信,卓然之績,何施不宜?豈特百裡無負已哉!”此真訓吏名言,凡為守令者,皆當敬書一通,置之座右。
○鳴钲薦試 梅長公之煥自巡撫甘肅歸裡,暮年以乏嗣漁色,頗為鄉評所輕。
然好獎掖後進,亦以此望重于時。
崇祯末,麻城之就童子試者,不下三千人,而府錄甚狹。
有周水心等四十五人,皆府錄所遺,懷刺谒梅,因阍者言求見。
梅故緩步而出,佯呵之曰:“若輩皆博徒豪飲者耳,業荒于嬉,而乃溷我為?”諸子不敢緻辭,逡巡下階。
遽止之曰:“若輩飯乎?且少休,我為若輩具一餐。
”須臾,出酒脯極腆。
食畢,諸子告退。
又止之曰:“若去乎?若來雲何也?我且試若矣。
”因面課而甲乙之,曰:“可售者僅二十人耳,周水心其首也。
”遂許其緻剡牍于學使者。
時堵學使莅黃已久,試麻城限止隔一日,自懸至州,且百有六十裡,度事不濟。
乃令兩健仆騎而馳,各與一小钲,結束為驿使狀,諸子随其後,夜分抵州,急鳴钲如警報者,随辟門而進。
學使者方啟轅燃燭,見二騎直入投檄,驚怖發觀,則梅中丞之薦童子試者也。
即魚貫收之,四十五名内取十七名,周水心果冠一榜。
○除夜觇士 陳楚産号五不,讀書甚苦,寄食硯田三十餘載,齒逾知非,始補弟子員。
随捷兩闱,筮仕萊陽令。
時值除夕,欲觇萊俗與楚風同異若何,徒步出郭。
所見烘〈缶盧〉戲鼓,爆竹粘符,比戶皆是。
行至郊墟,忽聞茅屋有書聲出,潛窺之,見一士子與其婦坐擁敗絮,一吟一紡,青燈熒然,色甚凄瘁。
夜向午矣,陳殊歎異。
即還署,呼役舁酒面肉米相饷,并贈以詩曰:“破竈無煙火,寒門蛛結絲。
斯人今日事,似我少年時。
”元旦士子來謝,則童生觀光也。
時楚産尚艱嗣,立遷其家于署内,飲食教誨如子者數年,亦成進士,官至粵東司臬。
楚産累官知府,适為其屬,觀光執弟子禮,不改在萊之日。
麻城接壤豫省,其裡人言先輩好文愛士,必舉前二事為稱首。
○呼名批頰 佟中丞鳳彩巡撫河南,年已老,每日五鼓,燃燭治文書。
或坐倦假寐,少頃,辄矍然起,自呼其名曰:“佟某,汝為朝廷大臣,封疆之重,皆汝肩之,奈何老不任事若此!”辄以手批頰數四,侍者為之悚栗。
中丞在豫,如論罷修河夫役、協濟柳梢及調劑西征大兵,秋毫無犯,豫人感其德者,猶繪像祀之。
○潛竄衿錄 永城有張生者,屢就童子試不遇,讀書芒砀山天齊寺。
攻苦之暇,散步殿庑,見東帝座下判官,像貌偉麗,戲拊其背曰:“人間安得如公者!吾與論心訂交乎?”是夕,生篝燈禅堂,披簡孤坐,忽聞扣門聲,且曰:“君所願交者來矣。
”啟扃而迎,則晝所見判官也。
始頗疑懼,繼稍款洽。
坐談之頃,溫語莊言,纟麗纟麗動聽。
生且喜得佳友。
由是定更辄來,夜分乃去,率以為常。
生久之與習,因自陳轲有年,莫測榮枯所詣,乞其搜示冥冊。
神颦蹙曰:“君無顯秩,即一芹猶難撷也。
奈何!”生不覺憤恸,堅請為之回斡。
神徐曰:“當為君圖之。
”閱數夕至,曰:“已得之矣。
山東某邑有與君同姓者,應于明年入泮。
吾互易其籍,可暫得志。
然事久必露,君其慎之。
”嗣後神不複見,生亦歸裡。
試果獲售,悉如神言。
浮沈黉宮十餘載,忽夢神倉皇前訴曰:“吾因與君一日之契,潛竄衿錄,已蒙帝譴,法當遠戍。
茲行與君永别耳。
”生覺而惘然,未幾亦以試劣被黜。
○李通判 李通判者,山西汾州人。
其前世為鄉學究,年逾五旬,閑居晝卧,夢二卒持帖到門雲:“吾府延君教授,請速往。
”挾之上馬,不移時,至一府第,如達官家。
青衣者引之入,重闼煥麗,曲檻纡回,最後書室三楹。
坐頃,兩公子出拜,錦衣玉貌,皆執弟子禮,日夕講課不辍。
書室外院地逼廳事,時聞傳呼鞭笞之聲,特不見主人為怪,且不曉是何官秩,請于二子。
二子曰:“家君即出見先生矣。
”未幾,主人果出,冠帶殊偉,晤語間禮意款洽。
學究因言:“晚輩承乏幕下,久且閱歲,不無故園之思。
”主人微曬曰:“君至此,已不可歸。
然自後當有佳處,幸勿複多言。
”學究凄然不樂,竟忘其身在冥府也。
一日主人開宴,邀學究共席。
辭以寒素,不宜與先輩抗禮。
強之乃行。
廳事設有四筵,掃徑良久,一僧肩輿而至,極驺從之盛,曰“大和尚。
又一僧至如前,曰“二和尚”。
直據南面兩筵。
學究、主人依次列坐。
主人與二僧語,學究皆不解。
肴
昔賢為政,三年而後頌聲作,然其始未免怨謗。
民譽不失,亦何容易?程子有雲:‘節用愛人,常愧此四字。
’足下今為民父母,庶幾時存此心。
無論更弦而張,仍貫為治,要實有與民疴癢相關之意。
情隐既孚,久而共信,卓然之績,何施不宜?豈特百裡無負已哉!”此真訓吏名言,凡為守令者,皆當敬書一通,置之座右。
○鳴钲薦試 梅長公之煥自巡撫甘肅歸裡,暮年以乏嗣漁色,頗為鄉評所輕。
然好獎掖後進,亦以此望重于時。
崇祯末,麻城之就童子試者,不下三千人,而府錄甚狹。
有周水心等四十五人,皆府錄所遺,懷刺谒梅,因阍者言求見。
梅故緩步而出,佯呵之曰:“若輩皆博徒豪飲者耳,業荒于嬉,而乃溷我為?”諸子不敢緻辭,逡巡下階。
遽止之曰:“若輩飯乎?且少休,我為若輩具一餐。
”須臾,出酒脯極腆。
食畢,諸子告退。
又止之曰:“若去乎?若來雲何也?我且試若矣。
”因面課而甲乙之,曰:“可售者僅二十人耳,周水心其首也。
”遂許其緻剡牍于學使者。
時堵學使莅黃已久,試麻城限止隔一日,自懸至州,且百有六十裡,度事不濟。
乃令兩健仆騎而馳,各與一小钲,結束為驿使狀,諸子随其後,夜分抵州,急鳴钲如警報者,随辟門而進。
學使者方啟轅燃燭,見二騎直入投檄,驚怖發觀,則梅中丞之薦童子試者也。
即魚貫收之,四十五名内取十七名,周水心果冠一榜。
○除夜觇士 陳楚産号五不,讀書甚苦,寄食硯田三十餘載,齒逾知非,始補弟子員。
随捷兩闱,筮仕萊陽令。
時值除夕,欲觇萊俗與楚風同異若何,徒步出郭。
所見烘〈缶盧〉戲鼓,爆竹粘符,比戶皆是。
行至郊墟,忽聞茅屋有書聲出,潛窺之,見一士子與其婦坐擁敗絮,一吟一紡,青燈熒然,色甚凄瘁。
夜向午矣,陳殊歎異。
即還署,呼役舁酒面肉米相饷,并贈以詩曰:“破竈無煙火,寒門蛛結絲。
斯人今日事,似我少年時。
”元旦士子來謝,則童生觀光也。
時楚産尚艱嗣,立遷其家于署内,飲食教誨如子者數年,亦成進士,官至粵東司臬。
楚産累官知府,适為其屬,觀光執弟子禮,不改在萊之日。
麻城接壤豫省,其裡人言先輩好文愛士,必舉前二事為稱首。
○呼名批頰 佟中丞鳳彩巡撫河南,年已老,每日五鼓,燃燭治文書。
或坐倦假寐,少頃,辄矍然起,自呼其名曰:“佟某,汝為朝廷大臣,封疆之重,皆汝肩之,奈何老不任事若此!”辄以手批頰數四,侍者為之悚栗。
中丞在豫,如論罷修河夫役、協濟柳梢及調劑西征大兵,秋毫無犯,豫人感其德者,猶繪像祀之。
○潛竄衿錄 永城有張生者,屢就童子試不遇,讀書芒砀山天齊寺。
攻苦之暇,散步殿庑,見東帝座下判官,像貌偉麗,戲拊其背曰:“人間安得如公者!吾與論心訂交乎?”是夕,生篝燈禅堂,披簡孤坐,忽聞扣門聲,且曰:“君所願交者來矣。
”啟扃而迎,則晝所見判官也。
始頗疑懼,繼稍款洽。
坐談之頃,溫語莊言,纟麗纟麗動聽。
生且喜得佳友。
由是定更辄來,夜分乃去,率以為常。
生久之與習,因自陳轲有年,莫測榮枯所詣,乞其搜示冥冊。
神颦蹙曰:“君無顯秩,即一芹猶難撷也。
奈何!”生不覺憤恸,堅請為之回斡。
神徐曰:“當為君圖之。
”閱數夕至,曰:“已得之矣。
山東某邑有與君同姓者,應于明年入泮。
吾互易其籍,可暫得志。
然事久必露,君其慎之。
”嗣後神不複見,生亦歸裡。
試果獲售,悉如神言。
浮沈黉宮十餘載,忽夢神倉皇前訴曰:“吾因與君一日之契,潛竄衿錄,已蒙帝譴,法當遠戍。
茲行與君永别耳。
”生覺而惘然,未幾亦以試劣被黜。
○李通判 李通判者,山西汾州人。
其前世為鄉學究,年逾五旬,閑居晝卧,夢二卒持帖到門雲:“吾府延君教授,請速往。
”挾之上馬,不移時,至一府第,如達官家。
青衣者引之入,重闼煥麗,曲檻纡回,最後書室三楹。
坐頃,兩公子出拜,錦衣玉貌,皆執弟子禮,日夕講課不辍。
書室外院地逼廳事,時聞傳呼鞭笞之聲,特不見主人為怪,且不曉是何官秩,請于二子。
二子曰:“家君即出見先生矣。
”未幾,主人果出,冠帶殊偉,晤語間禮意款洽。
學究因言:“晚輩承乏幕下,久且閱歲,不無故園之思。
”主人微曬曰:“君至此,已不可歸。
然自後當有佳處,幸勿複多言。
”學究凄然不樂,竟忘其身在冥府也。
一日主人開宴,邀學究共席。
辭以寒素,不宜與先輩抗禮。
強之乃行。
廳事設有四筵,掃徑良久,一僧肩輿而至,極驺從之盛,曰“大和尚。
又一僧至如前,曰“二和尚”。
直據南面兩筵。
學究、主人依次列坐。
主人與二僧語,學究皆不解。
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