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吳觚中
關燈
小
中
大
果遇樵者,懇焉。
樵厲聲曰:“孽畜敢言我乎?夜半療汝。
”忽不見。
是夜夢金甲神詣陸卧室,指謂之曰:“有藥在幾,煎服。
取渣,以左手持向水西門外,見婦人潑水,急棄于道而返。
”陸旦起,視案有物,如亂發而無端。
因依所戒,至門外第十二家,果見一婦,随棄藥而歸。
瘡遂愈。
後探此婦,竟亦無他。
○爐中造化 常州銀工居甘棠橋畔。
一日有以銀二兩就者,出冶,忽化異狀:中為小錠,如拇指甲,四圍細如梧子,珠貫其間,數之得九十七錠,窩絲悉具,棱角宛然。
鹹謂之爐中造化。
○木偶出号 王司理繩河公,寄籍李,實居吳江之茅塔村。
其未遇時,借村中仲氏小樓三楹,為授徒地。
仲辭以此樓多怪,不可居。
王不之信,遂于其内置榻設幾。
夜分燃燭而坐,見東壁有四五寸小人,各執旌蓋數事,列隊前行,末後一人冠帶肩輿,如州府官之出号者。
王熟視良久,擊案叱之。
樸落一聲,皆木偶也。
聚而焚焉,怪遂絕。
○吳介繁 秀水吳介繁,年三十許。
康熙庚午之秋,卧病經月,垂絕者屢矣。
家人左右環視,更番不辍。
一夕介繁昏然似稍安者,衆皆垂頭而睡。
少頃,其婦先覺,移燈就床,将進湯藥。
忽不見介繁,衾翻枕橫,狀如蟬蛻,深幕重門,并未啟也。
舉家驚愕,達旦,四出訪覓,聞村農相告:“離此半裡,有一男子,沾首濡足,宛轉泥中,絕似吳介繁。
然久知其病,何得露宿于田也?”亟至其處,舁以歸。
盥濯而诘其由,懵不能對。
越數日,其神小複,乃曰:“我方病劇時,每日向暮,辄有三青衣伺我于床。
是夜汝輩守視偶懈,青衣者扶項牽臂,負我從窗旁闆隙而出。
倏至田間,遇白衣老人怒叱之,遂委我遁去。
”今介繁尚存,常口道其異。
○笠澤古柏 笠澤三賢祠前古柏,鱗枝黛膚,蓋千年物也。
前人曆有題詠。
崇祯甲申之次,漸就枯萎,今止存根株而已。
先是祠後竹圃中,忽于地出一花,如木芍藥,并無枝葉。
裡人施姓者見之,以為下必有異,持锸坎之,盡花之莖,則有細絲緣絡土中。
絲斷锸止,亦無所見。
又閱月,複生一花。
施坎之如前,其絲蜒蜿丈餘,得物圓大如土茯苓;碎之,中脫而出,則宛然一鹿也,頭角尾足皆具。
于是好事者争穴土而入,見柏根回環無端,大可二十圍。
中徑之,木色光潤而清芬。
觸手皆有細絲分懸其間,迹絲求取,若茯苓者,盈畚累局。
或為人形,或為禽形,或為獸形。
士人以鬻于吳門,多得善值。
是歲有客從吳興來,道遇寄舟者,服制樸古,而形神憔悴。
問其姓,曰:“姓柏。
”問其家若何,曰:“曩頗饒,今衰矣。
”問所往,曰:“将之杭州。
今日已晡,欲宿于震澤之普濟寺。
”既至,舣舟寺前,趨而入,顧榜人曰:“少待即歸汝值。
”久之不出。
遍索寺内無若人,從古柏下瓦礫間拾碎镪少許,則所償寄舟之值也。
俗傳此柏能為神,達觀禅師其化身也。
觀此,信有之乎!抑柏既能神,而何以槁死?豈神以樹為形,其萎也,亦如仙家之遺蛻而去耶? ○白鴿紅豆 吳門東禅寺白鴿禅師,偶拾紅豆,種之寺内,指而囑曰:“汝宜速長,但他日不許無故開花。
世變有大小,則花開有疏密。
”今其樹已數圍。
人所見者;崇祯九年小開,十七年大開,随遘國變;順治十六年小開,有鎮江之擾;康熙十二年複開,是冬滇黔寇作。
花色如梓,莢小于槐角,霜後莢落,其子深紅可愛。
○羊珠 陸佃曰:“龍珠在颔,蛇珠在口,魚珠在眼,鲛珠在皮,鼈珠在足,蛛珠在腹。
”是知物類皆能孕珠,非獨蚌也。
近日嘉興九裡彙農人徐心橋,畜一,已五六歲。
因為子娶婦,宰以飨客。
屠者覺羊肚中累累然,剖而濯之,得珠盈掬,圓大如豌豆。
有老人雲:“羊食仙草,或雷雨時與龍交則生珠。
”然博物之書所未載也。
○疥蟲 曹溪金孟常短視,離物寸許,即模糊不辨,近則能察毫末。
年逾七十餘猶然。
見人有疥者,辄為搜取其疥内蟲。
雲:“疥蟲有雌雄。
雄者颔下有須,種種然可數。
亦有老少,少者色白,但其口稍黑耳。
” ○浮桶 明甲申六月大旱,吾邑十九都沅蕩浮木桶七,土人争取之,即沈水中。
捷足者得其一,内盛牛頭、馬頭瓦瓶各二,瓶質甚粗,碎之表裡瑩澈如鏡。
是後吳日生易舉義旗,敗于此,殺人無算。
桶浮處,每年生草七叢,菁蔥倍常。
○栗 杜工部《南鄰》詩“園收栗未全貧”,或作“芋栗”或作“芋粟”。
芋粟不必植之園中,而芋與栗不當類舉,朱愚庵注杜,定作“栗”為是。
餘往湖口,路經南陵,訪王進士五清于山居。
留宿具餐,雜陳野蔌,中有粉葉子,和醯醢以進者,王謂餘曰:“此即錦裡之栗也。
”似栗而小,山家率于冬月取實去皺,磨而溲之以水,然後用之。
是知、栗皆屬園果。
況《莊子·徐無鬼》篇所載甚明,益信杜詩無字不有來曆。
○水災風變 康熙庚戌六月十二日,大水猝至,間以狂飚。
村落之家,漂床沈竈,人皆露處,繞郭諸所,罹禍尤烈,枕屍大小以數百計。
先一夕有漁舟宿
樵厲聲曰:“孽畜敢言我乎?夜半療汝。
”忽不見。
是夜夢金甲神詣陸卧室,指謂之曰:“有藥在幾,煎服。
取渣,以左手持向水西門外,見婦人潑水,急棄于道而返。
”陸旦起,視案有物,如亂發而無端。
因依所戒,至門外第十二家,果見一婦,随棄藥而歸。
瘡遂愈。
後探此婦,竟亦無他。
○爐中造化 常州銀工居甘棠橋畔。
一日有以銀二兩就者,出冶,忽化異狀:中為小錠,如拇指甲,四圍細如梧子,珠貫其間,數之得九十七錠,窩絲悉具,棱角宛然。
鹹謂之爐中造化。
○木偶出号 王司理繩河公,寄籍李,實居吳江之茅塔村。
其未遇時,借村中仲氏小樓三楹,為授徒地。
仲辭以此樓多怪,不可居。
王不之信,遂于其内置榻設幾。
夜分燃燭而坐,見東壁有四五寸小人,各執旌蓋數事,列隊前行,末後一人冠帶肩輿,如州府官之出号者。
王熟視良久,擊案叱之。
樸落一聲,皆木偶也。
聚而焚焉,怪遂絕。
○吳介繁 秀水吳介繁,年三十許。
康熙庚午之秋,卧病經月,垂絕者屢矣。
家人左右環視,更番不辍。
一夕介繁昏然似稍安者,衆皆垂頭而睡。
少頃,其婦先覺,移燈就床,将進湯藥。
忽不見介繁,衾翻枕橫,狀如蟬蛻,深幕重門,并未啟也。
舉家驚愕,達旦,四出訪覓,聞村農相告:“離此半裡,有一男子,沾首濡足,宛轉泥中,絕似吳介繁。
然久知其病,何得露宿于田也?”亟至其處,舁以歸。
盥濯而诘其由,懵不能對。
越數日,其神小複,乃曰:“我方病劇時,每日向暮,辄有三青衣伺我于床。
是夜汝輩守視偶懈,青衣者扶項牽臂,負我從窗旁闆隙而出。
倏至田間,遇白衣老人怒叱之,遂委我遁去。
”今介繁尚存,常口道其異。
○笠澤古柏 笠澤三賢祠前古柏,鱗枝黛膚,蓋千年物也。
前人曆有題詠。
崇祯甲申之次,漸就枯萎,今止存根株而已。
先是祠後竹圃中,忽于地出一花,如木芍藥,并無枝葉。
裡人施姓者見之,以為下必有異,持锸坎之,盡花之莖,則有細絲緣絡土中。
絲斷锸止,亦無所見。
又閱月,複生一花。
施坎之如前,其絲蜒蜿丈餘,得物圓大如土茯苓;碎之,中脫而出,則宛然一鹿也,頭角尾足皆具。
于是好事者争穴土而入,見柏根回環無端,大可二十圍。
中徑之,木色光潤而清芬。
觸手皆有細絲分懸其間,迹絲求取,若茯苓者,盈畚累局。
或為人形,或為禽形,或為獸形。
士人以鬻于吳門,多得善值。
是歲有客從吳興來,道遇寄舟者,服制樸古,而形神憔悴。
問其姓,曰:“姓柏。
”問其家若何,曰:“曩頗饒,今衰矣。
”問所往,曰:“将之杭州。
今日已晡,欲宿于震澤之普濟寺。
”既至,舣舟寺前,趨而入,顧榜人曰:“少待即歸汝值。
”久之不出。
遍索寺内無若人,從古柏下瓦礫間拾碎镪少許,則所償寄舟之值也。
俗傳此柏能為神,達觀禅師其化身也。
觀此,信有之乎!抑柏既能神,而何以槁死?豈神以樹為形,其萎也,亦如仙家之遺蛻而去耶? ○白鴿紅豆 吳門東禅寺白鴿禅師,偶拾紅豆,種之寺内,指而囑曰:“汝宜速長,但他日不許無故開花。
世變有大小,則花開有疏密。
”今其樹已數圍。
人所見者;崇祯九年小開,十七年大開,随遘國變;順治十六年小開,有鎮江之擾;康熙十二年複開,是冬滇黔寇作。
花色如梓,莢小于槐角,霜後莢落,其子深紅可愛。
○羊珠 陸佃曰:“龍珠在颔,蛇珠在口,魚珠在眼,鲛珠在皮,鼈珠在足,蛛珠在腹。
”是知物類皆能孕珠,非獨蚌也。
近日嘉興九裡彙農人徐心橋,畜一,已五六歲。
因為子娶婦,宰以飨客。
屠者覺羊肚中累累然,剖而濯之,得珠盈掬,圓大如豌豆。
有老人雲:“羊食仙草,或雷雨時與龍交則生珠。
”然博物之書所未載也。
○疥蟲 曹溪金孟常短視,離物寸許,即模糊不辨,近則能察毫末。
年逾七十餘猶然。
見人有疥者,辄為搜取其疥内蟲。
雲:“疥蟲有雌雄。
雄者颔下有須,種種然可數。
亦有老少,少者色白,但其口稍黑耳。
” ○浮桶 明甲申六月大旱,吾邑十九都沅蕩浮木桶七,土人争取之,即沈水中。
捷足者得其一,内盛牛頭、馬頭瓦瓶各二,瓶質甚粗,碎之表裡瑩澈如鏡。
是後吳日生易舉義旗,敗于此,殺人無算。
桶浮處,每年生草七叢,菁蔥倍常。
○栗 杜工部《南鄰》詩“園收栗未全貧”,或作“芋栗”或作“芋粟”。
芋粟不必植之園中,而芋與栗不當類舉,朱愚庵注杜,定作“栗”為是。
餘往湖口,路經南陵,訪王進士五清于山居。
留宿具餐,雜陳野蔌,中有粉葉子,和醯醢以進者,王謂餘曰:“此即錦裡之栗也。
”似栗而小,山家率于冬月取實去皺,磨而溲之以水,然後用之。
是知、栗皆屬園果。
況《莊子·徐無鬼》篇所載甚明,益信杜詩無字不有來曆。
○水災風變 康熙庚戌六月十二日,大水猝至,間以狂飚。
村落之家,漂床沈竈,人皆露處,繞郭諸所,罹禍尤烈,枕屍大小以數百計。
先一夕有漁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