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物觚
關燈
小
中
大
,見一藍面鬼,身長一丈有餘,聳角枝牙,毛肱鱗背,坐于沙上,列置熟雞五隻,濁酒十瓶,舉觥獨酌,運掌若扇。
忠馳馬直前,以槍拟其肉角,鬼驚竄入海,忠遂據其坐,裂雞酾酒,神氣益壯。
少頃海水湧立,前鬼騎一怪獸,随波而出,舞刀迎鬥,相持久之,忠乘間槍刺其腹,鬼遺刀而遁。
忠拾刀還縣,其上有“雁翎刀”三宇,宰命收貯縣庫,于是瀕海之怪遂絕。
○頃刻酒 台灣所蜀之澎湖,其對岸皆瑤僮部落也。
中國有賈于其地者,必設席于家,延之環坐,置盆水席中,主人之婦,出采樹葉,裹糯米少許,納口細嚼,吐于盆。
主人與客共酌,初飲淡泊無味,頃之面頰發,皆酩酊而散,謂之頃刻酒。
○豕蛻 康熙辛巳二月,肇慶府北門王道士家畜一牡豕,約五十餘斤,晚卧牆下,飼之不食,捶之不起,視其頸有紅痕如線。
道士以其病也,将到而鬻之,而日已暮。
次日侵晨,召屠未至,忽見是豕遍體作粉紅色,委皮于地,若蠶之蛻殼者,然口有聲,起而疾走。
道士心嫌其怪,驅豕并攜所褪之皮送于福田禅阮。
阮僧以酥油塗之,新肉日漸光堅,而舊皮連蜷,尚挂于壁。
○瓦溺器 東粵省城甜水巷旗人丁姓者,入市買一溺器,命童攜歸,置于卧床之側。
夜起小遺,而壺口閉壅,且舉之頗重,就月視之,口内外皆黃蠟封固。
丁以石碎之,忽見三寸小黑人跳躍而出,頃刻間長八九尺,身衣墨色布袍,手持利刃,入室登床,将殺丁婦。
丁随于床頭拔劍格鬥,至雞鳴時,黑人倏然而隐。
次夕更餘,複見燈下,丁仍揮劍逐去。
越十餘日,其鄰餘秀士之妻告丁婦曰:“我聞五仙廟法師善治妖,盍往求焉?”是夜,黑人竟奔秀士家,大聲詈曰:“我與丁婦有三世夙仇,訴之冥界;其父母兄弟死亡無遺,唯此女在耳,将盡殺以雪我冤。
何與汝事而令遣妖道驅我為?”悉碎其日用器物,憤憤出門,遂不複見。
丁婦自是無恙。
○助雷殪蛇 英德縣含司有獵人負弓弩射于山,适雷雨驟至,隐身蓊翳。
遙見數武外老樹上盤繞巨蛇長十餘丈,首大于甕,迅雷轟轟,将迫蛇,蛇仰首吐火上沖,紅光如彗,雷漸引去。
少頃雷聲甚怒,複迫蛇,蛇複吐火敵雷。
獵人惡其猛毒,彀弓發弩,中其尾,蛇首頓縮,霹靂大震,蛇遂擊死,而獵人亦驚仆矣。
聞空中有語之者曰:“無恐,當即蘇也。
”良久清醒還家。
家人見其背有朱書“代天除暴,延壽二紀”八字,浣之不去。
此康熙辛酉四月間事,今距射蛇時已二十餘載,英德人言其雄健猶昔,蓋天錫之齡固未艾也。
○噬逆 康熙壬申、癸酉兩歲,西安氵存饑,鬥米千錢,道堇相望。
渭南縣民趙午,鬻其子女已盡,家有一母一妻,無所得食,擔其釜甑,就粟湖廣。
趙以其母老而善飯,常生厭棄之意,其婦王氏事姑至孝,随侍益謹。
癸酉四月,行至商州山中,午謂婦曰:“老母步履艱難,汝負擔先行,俟我挾之徐走。
”婦是其言,遂于前途息肩以待。
午狂奔追及,婦問姑何在,午曰:“少頃即至矣。
”婦怒曰:“龍鐘老人,何以令其獨走!”以擔授午,仍回舊路覓姑,午掌掴其婦數十,攜擔竟去。
婦回至一僻所,見其姑面縛于樹,以土塞口,氣将絕矣。
婦亟解姑縛,揠口出土,捧泉水灌之乃蘇。
伛偻負姑,行二裡許,其夫已為虎噬,投擔委衣,殘狼籍。
婦視而啼曰:“天乎!趙午大逆,遭此虎暴,非死于虎,死于神也。
”道傍聞者,無不歎息,稱婦之賢,而快午之斃。
是時商州守戴良佐散賬龍駒寨,婦負姑行久,色狀餒疲,适經寨下,戴守召詢得其詳,厚賜以金,令婦還渭南養姑,感泣而歸。
○金銀變化 餘同學友王仔衡言:其親某以紅紙作筒,封銀三錢,緻賀婚家;婚家返銀,拆筒展視,忽變小蝦蟆一頭,眼若點朱,通體白如水精,瑩潔空明,骨髒俱見,然從紙窩躍出;捕而藏之箧,閱三日失去。
廣州陳弘泰貸錢于人而征其息,其人将鬻蝦蟆萬頭以償,弘泰睹而心恻,命悉放之江中,遂與焚券。
數月後騎行夜歸,路間有物,光焰閃铄,驚馬不前,視之乃尺許金蝦蟆也,取以還家,自此益緻饒裕。
夫金銀本無定質,變易不常,故其聚散,每因人心以為去留。
天下之溺于富貴者,取之既非以義,守之又無其道,而欲據為子孫百世之業,不亦亻真乎?
忠馳馬直前,以槍拟其肉角,鬼驚竄入海,忠遂據其坐,裂雞酾酒,神氣益壯。
少頃海水湧立,前鬼騎一怪獸,随波而出,舞刀迎鬥,相持久之,忠乘間槍刺其腹,鬼遺刀而遁。
忠拾刀還縣,其上有“雁翎刀”三宇,宰命收貯縣庫,于是瀕海之怪遂絕。
○頃刻酒 台灣所蜀之澎湖,其對岸皆瑤僮部落也。
中國有賈于其地者,必設席于家,延之環坐,置盆水席中,主人之婦,出采樹葉,裹糯米少許,納口細嚼,吐于盆。
主人與客共酌,初飲淡泊無味,頃之面頰發,皆酩酊而散,謂之頃刻酒。
○豕蛻 康熙辛巳二月,肇慶府北門王道士家畜一牡豕,約五十餘斤,晚卧牆下,飼之不食,捶之不起,視其頸有紅痕如線。
道士以其病也,将到而鬻之,而日已暮。
次日侵晨,召屠未至,忽見是豕遍體作粉紅色,委皮于地,若蠶之蛻殼者,然口有聲,起而疾走。
道士心嫌其怪,驅豕并攜所褪之皮送于福田禅阮。
阮僧以酥油塗之,新肉日漸光堅,而舊皮連蜷,尚挂于壁。
○瓦溺器 東粵省城甜水巷旗人丁姓者,入市買一溺器,命童攜歸,置于卧床之側。
夜起小遺,而壺口閉壅,且舉之頗重,就月視之,口内外皆黃蠟封固。
丁以石碎之,忽見三寸小黑人跳躍而出,頃刻間長八九尺,身衣墨色布袍,手持利刃,入室登床,将殺丁婦。
丁随于床頭拔劍格鬥,至雞鳴時,黑人倏然而隐。
次夕更餘,複見燈下,丁仍揮劍逐去。
越十餘日,其鄰餘秀士之妻告丁婦曰:“我聞五仙廟法師善治妖,盍往求焉?”是夜,黑人竟奔秀士家,大聲詈曰:“我與丁婦有三世夙仇,訴之冥界;其父母兄弟死亡無遺,唯此女在耳,将盡殺以雪我冤。
何與汝事而令遣妖道驅我為?”悉碎其日用器物,憤憤出門,遂不複見。
丁婦自是無恙。
○助雷殪蛇 英德縣含司有獵人負弓弩射于山,适雷雨驟至,隐身蓊翳。
遙見數武外老樹上盤繞巨蛇長十餘丈,首大于甕,迅雷轟轟,将迫蛇,蛇仰首吐火上沖,紅光如彗,雷漸引去。
少頃雷聲甚怒,複迫蛇,蛇複吐火敵雷。
獵人惡其猛毒,彀弓發弩,中其尾,蛇首頓縮,霹靂大震,蛇遂擊死,而獵人亦驚仆矣。
聞空中有語之者曰:“無恐,當即蘇也。
”良久清醒還家。
家人見其背有朱書“代天除暴,延壽二紀”八字,浣之不去。
此康熙辛酉四月間事,今距射蛇時已二十餘載,英德人言其雄健猶昔,蓋天錫之齡固未艾也。
○噬逆 康熙壬申、癸酉兩歲,西安氵存饑,鬥米千錢,道堇相望。
渭南縣民趙午,鬻其子女已盡,家有一母一妻,無所得食,擔其釜甑,就粟湖廣。
趙以其母老而善飯,常生厭棄之意,其婦王氏事姑至孝,随侍益謹。
癸酉四月,行至商州山中,午謂婦曰:“老母步履艱難,汝負擔先行,俟我挾之徐走。
”婦是其言,遂于前途息肩以待。
午狂奔追及,婦問姑何在,午曰:“少頃即至矣。
”婦怒曰:“龍鐘老人,何以令其獨走!”以擔授午,仍回舊路覓姑,午掌掴其婦數十,攜擔竟去。
婦回至一僻所,見其姑面縛于樹,以土塞口,氣将絕矣。
婦亟解姑縛,揠口出土,捧泉水灌之乃蘇。
伛偻負姑,行二裡許,其夫已為虎噬,投擔委衣,殘狼籍。
婦視而啼曰:“天乎!趙午大逆,遭此虎暴,非死于虎,死于神也。
”道傍聞者,無不歎息,稱婦之賢,而快午之斃。
是時商州守戴良佐散賬龍駒寨,婦負姑行久,色狀餒疲,适經寨下,戴守召詢得其詳,厚賜以金,令婦還渭南養姑,感泣而歸。
○金銀變化 餘同學友王仔衡言:其親某以紅紙作筒,封銀三錢,緻賀婚家;婚家返銀,拆筒展視,忽變小蝦蟆一頭,眼若點朱,通體白如水精,瑩潔空明,骨髒俱見,然從紙窩躍出;捕而藏之箧,閱三日失去。
廣州陳弘泰貸錢于人而征其息,其人将鬻蝦蟆萬頭以償,弘泰睹而心恻,命悉放之江中,遂與焚券。
數月後騎行夜歸,路間有物,光焰閃铄,驚馬不前,視之乃尺許金蝦蟆也,取以還家,自此益緻饒裕。
夫金銀本無定質,變易不常,故其聚散,每因人心以為去留。
天下之溺于富貴者,取之既非以義,守之又無其道,而欲據為子孫百世之業,不亦亻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