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人觚
關燈
小
中
大
○淄川小聖人
淄川孫先生,名若群,學贍品端,言動有則,鄉裡鹹稱為“小聖人”。
蚤歲成進士,谒選京師,任少司寇克溥延之官邸,訓其子彥方。
處以廣廈,坐不易床,供以豐肴,食不兼豆,雖隆冬盛暑,衣冠衤詹如。
司寇知孫有二子,已就童試,适是時山左學使者與司寇有舊,将為之地,而未詳二子名,屢欲請之,憚其嚴正,終不敢發。
先生端居緘默,遇有問難,辄指畫談議,滾滾滔滔,竟晷不倦。
凡及門與辇下諸子以制藝就正者,一一評骘,務惬其隐,而運之菀枯,年之修短,皆能于文預決之。
康熙癸醜出為交城令,攜家以行。
既而遣其長子歸淄就婚,課以書藝,忽驚歎曰:“嗟乎,吾子其不返乎!”泫然而别。
歸未匝月,忽無故自缢死。
治交多異政,秩滿,遷蜀中州牧,卒于官。
迄今過其故裡,詢孫姓名,或不盡識,詢“小聖人”,無不識也。
○嚴拒夜飲 亭林先生,貌極醜怪,性複嚴峻。
鼎革後獨身北走,凡所至之地,辄買媵婢,置莊産,不一二年即棄去,終已不顧。
而善于治财,故一生羁旅,曾無困乏。
東海兩學士,宦未顯時,常從假貸,累數千金,亦不取償也。
康熙丙辰,餘在都下,而先生适至,兩學士設宴,必延之上座,三既畢,即起還寓。
學士曰:“甥尚有薄蔬未薦,舅氏幸少需,暢飲夜闌,張燈送回何如?”先生怒色而作曰:“世間惟淫奔納賄二者皆于夜行之,豈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學士屏息肅容,不敢更置一詞。
陸舒城常言:“人眼俱白外黑中,惟我舅祖兩眼俱白中黑外。
”非習見不知其形容之确。
○芙蓉閣 昆侖山人,少時家貧,出贅于秋澤錢氏。
錢以鬻腐為業,每夜五鼓起,篝燈磨豆,山人辄攜書就燈讀之,婦翁弗善也,既然出門,從所善商生至銅雀台,無所遇,遂抵都下。
山人以詩酒豪推重當時,所曆交遊之盛,山川之奇,不盡述。
其口之所啖:如雪蛆遠饋于蜀山;荔漿遍嘗于閩海;紫蟹一夕五百螯,擘膏于瓜步;黃魚一頭六百斤,割脆于江陵。
其目之所睹:如華家玉樹高至四五丈,玲珑月地;魏園名菊多至四千本,爛熳霜籬;婁江老梅一株,虬枝遠覆,穹如樓閣,其中置酒可十四筵;滇江山茶五色,彩瓣重樓,大于盤盂,其下積花常二三寸。
此皆古今所罕觏者。
晚年倦遊歸嚴墓,築堂村中,曰螟寄。
東偏芙蓉閣,為太倉王文肅公題,今其閣已易主矣。
餘訪購遺稿,僅得雜文墨迹一本,草法皆祖二王。
山人不以書名而書複絕佳,才大者何所不可哉!山人之初入都也,客淮南李公春芳所。
時世宗齋居西宮,建設醮壇,敕大臣制青詞一聯,懸于壇門。
春芳使山人為之,山人走筆題曰:“洛水靈龜單獻瑞,陽數九,陰數九,九九八十一數,數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誠有感;岐山威鳳兩呈祥,雄聲六,雌聲六,六六三十六聲,聲聞乎天,天生嘉靖皇帝,萬壽無疆。
”李以進呈,深加獎賞。
由是公卿互相延譽,其本傳謂大臣應制青詞多假手山人者,以此。
乃他書移之别氏,則以雕蟲為山人諱也。
○食德祠 瓊士之赴省試者,越海逆川,途經三千裡,往往困于裹糧,多至中阻。
順德梁廷佐為定安教谕,迎養其母馮氏,馮目擊其艱,呼廷佐而語之曰:“汝忝為人師,教與育皆汝事也。
今定安之士,貧不能應試,而汝能漠然乎?我手治絲葛,得絹布若幹匹,并鬻我簪珥,買田于是邑,取其入以供往來行李,俾單寒士子,俱踴躍于功名,則我之留此方者,較之贻爾子若孫為久且大矣。
”廷佐遵命,置腴田三百畝于居丁莊,諸生群感其德,即于莊之左為馮建立生祠。
康熙辛未落成,設位于内,至者千有餘人,屬屈翁山題其額曰“食德”,志弗谖也。
馮年二十,娠廷佐,七月而寡,撫廷佐,慈而嚴。
皇朝制應剃發,剃則令廷佐藏之,積盈數缶,廷佐亦于祠側築藏發隴焉。
考之婦人生祠,前所未聞,今适與洗夫人廟相鄰。
洗受祿保民,馮置田育士;洗以功顯,馮以節成,巋然海南,允堪并峙。
○英雄舉動 熊公廷弼當督學江南時,試卷皆親自批閱。
閱則連長幾于中堂,鱗攤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壇,劍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數行。
每得佳篇,辄浮大白,用志賞心之快,遇荒謬者,則舞劍一回,以抒其郁。
凡有隽才宿學,甄拔無遺。
吾吳馮夢龍,亦其門下士也。
夢龍文多遊戲,《挂枝兒》小曲,與《葉子新鬥譜》,皆其所撰。
浮薄子弟,靡然傾動,至有覆家破産者。
其父兄群起讦之,事不可解。
适熊公在告,夢龍泛舟西江,求解于熊。
相見之頃,熊忽問曰:“海内盛傳馮生《挂枝兒》曲,曾攜一二冊以惠老夫乎?”馮不敢置對,唯唯引咎,因緻千裡求援之意。
熊曰:“
蚤歲成進士,谒選京師,任少司寇克溥延之官邸,訓其子彥方。
處以廣廈,坐不易床,供以豐肴,食不兼豆,雖隆冬盛暑,衣冠衤詹如。
司寇知孫有二子,已就童試,适是時山左學使者與司寇有舊,将為之地,而未詳二子名,屢欲請之,憚其嚴正,終不敢發。
先生端居緘默,遇有問難,辄指畫談議,滾滾滔滔,竟晷不倦。
凡及門與辇下諸子以制藝就正者,一一評骘,務惬其隐,而運之菀枯,年之修短,皆能于文預決之。
康熙癸醜出為交城令,攜家以行。
既而遣其長子歸淄就婚,課以書藝,忽驚歎曰:“嗟乎,吾子其不返乎!”泫然而别。
歸未匝月,忽無故自缢死。
治交多異政,秩滿,遷蜀中州牧,卒于官。
迄今過其故裡,詢孫姓名,或不盡識,詢“小聖人”,無不識也。
○嚴拒夜飲 亭林先生,貌極醜怪,性複嚴峻。
鼎革後獨身北走,凡所至之地,辄買媵婢,置莊産,不一二年即棄去,終已不顧。
而善于治财,故一生羁旅,曾無困乏。
東海兩學士,宦未顯時,常從假貸,累數千金,亦不取償也。
康熙丙辰,餘在都下,而先生适至,兩學士設宴,必延之上座,三既畢,即起還寓。
學士曰:“甥尚有薄蔬未薦,舅氏幸少需,暢飲夜闌,張燈送回何如?”先生怒色而作曰:“世間惟淫奔納賄二者皆于夜行之,豈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學士屏息肅容,不敢更置一詞。
陸舒城常言:“人眼俱白外黑中,惟我舅祖兩眼俱白中黑外。
”非習見不知其形容之确。
○芙蓉閣 昆侖山人,少時家貧,出贅于秋澤錢氏。
錢以鬻腐為業,每夜五鼓起,篝燈磨豆,山人辄攜書就燈讀之,婦翁弗善也,既然出門,從所善商生至銅雀台,無所遇,遂抵都下。
山人以詩酒豪推重當時,所曆交遊之盛,山川之奇,不盡述。
其口之所啖:如雪蛆遠饋于蜀山;荔漿遍嘗于閩海;紫蟹一夕五百螯,擘膏于瓜步;黃魚一頭六百斤,割脆于江陵。
其目之所睹:如華家玉樹高至四五丈,玲珑月地;魏園名菊多至四千本,爛熳霜籬;婁江老梅一株,虬枝遠覆,穹如樓閣,其中置酒可十四筵;滇江山茶五色,彩瓣重樓,大于盤盂,其下積花常二三寸。
此皆古今所罕觏者。
晚年倦遊歸嚴墓,築堂村中,曰螟寄。
東偏芙蓉閣,為太倉王文肅公題,今其閣已易主矣。
餘訪購遺稿,僅得雜文墨迹一本,草法皆祖二王。
山人不以書名而書複絕佳,才大者何所不可哉!山人之初入都也,客淮南李公春芳所。
時世宗齋居西宮,建設醮壇,敕大臣制青詞一聯,懸于壇門。
春芳使山人為之,山人走筆題曰:“洛水靈龜單獻瑞,陽數九,陰數九,九九八十一數,數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誠有感;岐山威鳳兩呈祥,雄聲六,雌聲六,六六三十六聲,聲聞乎天,天生嘉靖皇帝,萬壽無疆。
”李以進呈,深加獎賞。
由是公卿互相延譽,其本傳謂大臣應制青詞多假手山人者,以此。
乃他書移之别氏,則以雕蟲為山人諱也。
○食德祠 瓊士之赴省試者,越海逆川,途經三千裡,往往困于裹糧,多至中阻。
順德梁廷佐為定安教谕,迎養其母馮氏,馮目擊其艱,呼廷佐而語之曰:“汝忝為人師,教與育皆汝事也。
今定安之士,貧不能應試,而汝能漠然乎?我手治絲葛,得絹布若幹匹,并鬻我簪珥,買田于是邑,取其入以供往來行李,俾單寒士子,俱踴躍于功名,則我之留此方者,較之贻爾子若孫為久且大矣。
”廷佐遵命,置腴田三百畝于居丁莊,諸生群感其德,即于莊之左為馮建立生祠。
康熙辛未落成,設位于内,至者千有餘人,屬屈翁山題其額曰“食德”,志弗谖也。
馮年二十,娠廷佐,七月而寡,撫廷佐,慈而嚴。
皇朝制應剃發,剃則令廷佐藏之,積盈數缶,廷佐亦于祠側築藏發隴焉。
考之婦人生祠,前所未聞,今适與洗夫人廟相鄰。
洗受祿保民,馮置田育士;洗以功顯,馮以節成,巋然海南,允堪并峙。
○英雄舉動 熊公廷弼當督學江南時,試卷皆親自批閱。
閱則連長幾于中堂,鱗攤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壇,劍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數行。
每得佳篇,辄浮大白,用志賞心之快,遇荒謬者,則舞劍一回,以抒其郁。
凡有隽才宿學,甄拔無遺。
吾吳馮夢龍,亦其門下士也。
夢龍文多遊戲,《挂枝兒》小曲,與《葉子新鬥譜》,皆其所撰。
浮薄子弟,靡然傾動,至有覆家破産者。
其父兄群起讦之,事不可解。
适熊公在告,夢龍泛舟西江,求解于熊。
相見之頃,熊忽問曰:“海内盛傳馮生《挂枝兒》曲,曾攜一二冊以惠老夫乎?”馮不敢置對,唯唯引咎,因緻千裡求援之意。
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