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燕觚

關燈
○朱圈墓表 燕市旅舍,有廬陵貢士,述其土故事雲:歐陽文忠公為其考崇公及太夫人撰《泷岡阡表》成,勒諸石,遣吏赍之歸,并檄郡守董墓事。

    渡江風濤大作,有龍蜿蜒夾舟,舟欲覆。

    篙師呼曰:“客有懷寶者乎?請投之以禳此厄。

    ”客曰:“無之。

    唯碑在焉。

    ”因共擠之江,龍乃冉冉去,波亦平,遂得竟渡。

    吏持檄以實告郡守,守訝之,令吏祭墓,且以告。

    則碑已巋然植于其側矣。

    守墓者曰:“昨之夜震電發土,碑于是出也。

    ”薄視之,見表文中,獨以朱圈“祭而豐,不如養之薄”八字,滴水淋漓,自額及趺不絕。

    朱迹炳然,閱數百載如新。

    嗟乎!椎牛而祭,不如雞豚之逮存,昔賢著之矣,而發之自公,有甚痛于中者,故言之足以動鬼神、緻靈異若此。

    夫非盡人之子欤?讀是文者,其尚有感于斯! ○诮鄭 潘稼堂未遇時,常遊京華,與餘同主于柯都谏家。

    柯同鄉鄭文溪,少年善谑,以潘夙有高尚名,口占一絕嘲之,起曰:“夷齊陸續到皇畿,日向朱門乞蕨薇”雲雲。

    潘即和韻答曰:“蒲東回首思依依,欲向關西心事違。

    輸卻櫻桃紅一點,春風重着繡襦歸。

    ”每句隐一事诮鄭。

    予笑謂:“其詞絕妙,而意極虐。

    ” ○西園蘭石 山右旅店舊有彭西園姬人所畫蘭石,雨昏紅壁,芳墨摧殘。

    王阮亭士稹題其後雲:“無複湘中見汜人,西園蘭石怆猶新。

    回思十五年前事,空有蛛絲絡暗塵。

    ” ○延平女子 郵亭旅舍,好事者往往赝為巾帼之語,書以媚筆,以資過客傳誦,多不足信。

    沈公子二聞夜宿垛莊,所見延平女子題壁詩,騎塵未遠,墨痕猶新,小記短章,凄惋可誦。

    惜其依違寡斷,閱者不無夫人少商量之歎也。

    序雲:“妾閩峤名家,延平著姓。

    十三織素,在家賦嬌女之詩;二八結衤離,新婦獲參軍之配。

    何異莫愁南國,得嫁阿侯;庶幾弄玉秦樓,相逢蕭史。

    方調琴瑟,頓起幹戈。

    夫死于兵,妾乃被掠。

    含羞辭故裡,魂銷劍浦之津;掩面強登輿,腸斷西陵之路。

    茲當北上,永隔南天,爰題驿舍數言,聊破愁城百疊。

    嗟乎!昔年薰香染翰,粉印青編;今日滴血濡毫,绡封紅淚。

    秋墳鬼唱,哀似峽猿三兩聲;青冢魂歸,恨拟《胡笳十八拍》。

    ”詩雲:“野燒獵獵北風哀,細馬氈車去不回。

    紫玉青陵怅已矣,泉台當有望鄉台。

    ”“那堪驿舍又黃昏,桦燭三條照淚痕。

    想像延津沉故劍,相期青冢一歸魂。

    ”“昨夜嚴親入夢來,教兒忍死暫徘徊。

    曹瞞死後交情薄,誰把文姬贖得回?”“不道臨時死亦難,強為歡笑淚偷彈。

    同行女伴新梳裹,皂帕蒙頭壓繡鞍。

    ”後書“庚申季秋,延平張氏,題于沂水縣垛莊驿舍”。

     ○杜亭 德州盧世淮營杜亭,設子美像,自稱杜亭亭長。

    著《杜詩胥鈔》。

    役竣,祭告詩曰:“十年曾有約,三歲始能成。

    ” ○劉将軍 劉将軍纟廷,勇敢善戰,每奏功,以負氣難下人,故旋起旋廢。

    畜健兒戰馬,雖家居,豢養如平日。

    黃貞父令進賢,将軍款之。

    偶及技勇,命取闆扉,以墨筆錯落亂點,袖箭擲之,皆中墨處。

    又出戰馬數十匹,一呼俱前,麾之皆卻。

    噴鳴跳躍,作臨陣勢。

    見者稱歎。

    将軍曰:“某投閑何足惜?獨令群馬伏枥、思戰場,為可惜耳。

    ”言已欷。

    貞父亦改顔良久。

     ○李侍禦 山左李侍禦望石,初名立。

    其選庶常也,世祖舉禦筆改名“贊元”。

    後以監察禦史出按楚。

    時鄂渚有大猾段世昌,稔惡萬端,而神謀四達,前台使莫能誰何。

    李至,佯置不問。

    一日餞客江幹,乙微醉,從一尉一僮夜往叩門。

    世昌倉皇趨出,徑前手絷之,命尉牽其頸,踏月還署,即置之獄。

    遠近顯要為之求解者,書牍盈案,李概不發,立杖殺之。

    當世昌入獄時,語其家人曰:“我少時見一道人,能知未來事。

    詢以終身,道人曰:‘他日所遇,非桃非杏,非坐非行,即祿盡時也。

    ’今按君姓名适符,尚欲觊生乎?” ○癸未榜 崇祯癸未一榜,結有明全代之局。

    然是科殊多盛事。

    子先登第,則南豐湯紹中子來賀庚辰進士,乏午紹中鄉薦,來賀以揚州司理分校南闱,所取徐征麟,與紹中同登會榜,而門生乃為年伯。

    父子同科,則常熟王曰俞,丁卯孝廉,六上春官,至是與子澧偕捷。

    而榜中複有一王曰俞,陽城人。

    兄弟同科,則全椒吳國鼎、國龍,并為詩魁。

    四代進士,則武進吳剛思,而剛思母丁氏乃觀察亮之媵,三子并貴,柔思壬戌進士,簡思辛未進士。

    五經中式,則嘉興譚貞良,慈溪馮元〈風〉。

    仕于本朝者有五相:陳名夏、張端、成克鞏、杜立德、梁清标;六尚書:王崇簡、張玄錫、胡統虞、白胤謙、姚文然、朱鼎延。

    後人繼起者,有狀元歸允肅,榜眼李仙根、吳,探花張豫章,會元宮夢仁,解元何龍文。

    其外甲乙榜百餘人,皆前科所未及。

     ○鬼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