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吳觚上
關燈
小
中
大
死焉。
所著詩詞,貯一布囊,悉為邏卒所焚。
其遺在僧寺及民家者僅數篇。
近體三首雲:“義幟縱橫二十年,豈知閏位在于阗。
桐江空系嚴光釣,震澤難回範蠡船。
生比鴻毛猶負國,死将碧血欲支天。
忠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青史傳。
”又:“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嶽家祠。
慚将赤手分三席,特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盡鸱夷。
”又:“何事孤臣竟息機,魯戈不複挽斜晖。
到來晚節慚松柏,此去清風笑蕨薇。
雙鬓難容五嶽往,一帆仍向十洲歸。
疊山遲死文山蚤,青史他年任是非。
”《古風一首》雲:“蘇卿仗漢節,十九歲華遷。
管甯客遼陽,亦閱十九年。
還朝千古事,歸國一身全。
餘生獨不辰,家國兩荒煙。
飄零近廿載,仰止愧前賢。
豈意避秦人,反作楚囚憐。
蒙頭來故裡,城郭尚依然。
仿佛丁令威,魂遊華表巅。
有此面目,難為父老言。
智者以為辱,愚者笑我頑。
或有賢達士,謂此勝錦旋。
人生七尺軀,百歲豈複延。
所貴一寸丹,可逾金石堅。
求仁而得仁,抑又何難焉!” ○虎林軍營唱和 吳愧庵名炎,潘力田名柽章,才望相埒。
康熙癸卯二月,同以史事株連,逮系虎林軍營。
吳有《營中送春》詩雲:“一半春光缧拽過,唾壺敲缺待如何。
莺聲啼老聽難到,柳絮飛殘撲轉多。
晼晚斜陽連雉堞,朦胧短夢繞岩阿。
不堪往事成回首,總付錢塘東逝波。
”潘《漫成四首》,其一:“抱膝年來學避名,無端世網忽相嬰。
望門不敢同張儉,割席應知愧管甯。
兩世先疇悲欲絕,一家累卵杳難明。
自憐腐草同湮沒,漫說雕蟲誤此生。
”其二:“吳關一路作羁累,棘木庭前聽五詞。
已分殘形輕似葉,卻憐衛足不如葵。
下堂真愧先賢訓,抱璧幾同楚客悲。
從使平反能苟活,他年應廢《蓼莪》詩。
”其三:“圜土初經二月春,薰風又到絷維身。
流螢夜度绨袍冷,采蕨朝供麥飯新。
敢望左骖歸越石,還期長拟靈均。
多情最是他鄉侶,閑譜龜茲慰苦辛。
”其四:“閱曆風霜隻自疑,難将身世問時宜。
窮愁隻合吾侪事,姓氏羞為獄吏知。
見說成書刑鑄鼎,不聞有夢召胥靡。
南山此去躬耕好,未可重題酒後詩。
”吳《懷古》四首,《詠嶽忠武》雲:“将軍野戰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撐。
義在《春秋》臣節殚,法過韬略陣雲明。
運移宋曆終江海,功就蕲王敢弟兄。
痛飲黃龍千載恨,錢塘夜夜有潮聲。
”《詠伍相國》雲:“阊阖行歌未死身,一言投契作宗臣。
報仇暮日忘荊國,抉眼衰年看越人。
羅刹江頭潮最怒,姑蘇台畔草長新。
蟲沙猿鶴無窮化,願向波濤問大神。
”《詠蘇文忠》雲:“杭州刺史最風流,箫鼓樓船春複秋。
譏诮每撄丞相怒,判書常應老翁求。
六橋花柳蒙遺澤,兩岸湖山紀勝遊。
當日憐才豈無意,峨嵋夜月照高丘。
”《詠于忠肅》雲:“開元城外黑雲屯,土木營邊日月昏。
手挾六龍群喙定,身擔一線國威尊。
戰争有幾禁南牧,缯币無多返北轅。
兩字獄成明主惜,高名赢得并乾坤。
”《與美生對酌絕句》雲:“平生恨不學屠沽,輸與高陽一酒徒。
”此日尊前須盡醉,黃泉還有賣漿無?”是歲五月,吳與潘俱磔于杭之弼教坊,同死者二百餘人。
先一日吳語其弟曰:“我輩必罹極刑,血肉狼籍,豈能辨識?汝但視兩股上各有一火字者,即我屍也。
”聞者無不流涕。
○力田遺詩 潘柽章著述甚富,悉于被系時遺亡,間有留之故人家者,因其罹法甚酷,辄廢匿之。
如《杜詩博議》一書,引據考證,糾訛辟舛,可謂少陵功臣。
朱長孺箋注,多所采取,竟諱而不著其姓氏矣。
餘幼從學吳南村夫子時,曾錄其古近體詩數篇,留敝箧中,今檢而存之,并著《博議》所自,以俟能表章者。
其《讀五代史》雲:“唐室亂天紀,鸷猛化侯王。
健者夜一呼,萬乘起傍徨。
取守既同道,贻謀安得良。
遂令燕雲地,化為狼與羊。
倒受太阿柄,失勢還自戕。
有宋鑒其弊,居重禦四方。
矯枉失之過,國威遂不強。
善哉府兵制,作法貴于涼。
”《蔔居二首》雲:“每愛西山好,煙霞無蚤昏。
茶香晴送鶴,果熟曉争猿。
得意花顔色,會心鳥語言。
幽尋偏得性,獨往志空存。
”“極望草萋萋,春原肥乳羝。
青桐誰見實,朱鳳爾何栖?短褐晨霜重,征塵夕照低。
浣花溪有約,杖履不應違。
”《關山月》雲:“繡衣金匼匝,寶馬鐵連蜷。
出身誓向邊場死,那能宛轉妻兒前!離家複見故鄉月,見月思鄉情不歇。
天山飛鳥卻向南,隴頭流水分嗚咽。
幕前健兒歌且悲,霜寒風勁胡馬肥。
閨中遠不聞吹笛,塞上愁誰聽搗衣?可憐夜夜關山月,隻照從軍不照歸。
”《丁亥春與文心兄理平川舊業,歸途有感》雲:“草堂幸巳賦歸來,别業藍田且共裁。
廢驿舊經征戰盡,野花初向别離開。
數通畫角連笳起,一樹斜陽帶鳥回。
照水獨憐華發改,詩棋兩事老餘才。
”《憶戊子秋過外家東衡裡,因寄表弟章伯升》雲:“數載烽煙隔渚隈,清溪野色望中開。
山将落日排雲去,水抱孤帆拂岸來。
巷口燕巢春繞樹,門前虎迹曉沖苔。
援琴四壁貧何恨,孫叔當年不治财。
”《奕隐贈雲間謝繹之用枰字》雲:“扁舟問我溪行,坐覺九峰秀色生。
當局盡從疑處失,先機誰向敗中争。
白雲侵戶明書幾,紅葉當階覆石枰。
身世漁樵何處穩,獨能蟬蛻任浮名。
”《酬王雲頑夕坐有感見寄》雲:“虛無映卷簾,林壑尚餘炎。
露咽蟬高樹,風吹月短檐。
雄談曾壓膽,怪事幾張髯。
鄭重瑤華贈,聊從紫氣占。
”《靈嚴懷古》雲:“半空塔影迥參差,入眼興衰欲問誰?麋鹿有情傷地僻,草花無主恨年移。
溪山尚倚吳王劍,江月空彎西子眉。
薄暮老僧為指點,白雲封處六朝碑。
”《和陶乞食詩,贈乞食諸公并序》雲:“辛卯秋,村民十百為輩,望門投食。
予謂救災恤鄰,誼也。
況上無所呼号,下不為剽克,而俯首一飯,猶良民也。
淵明舊谷既沒,新谷未登,日月尚悠,為患未已。
乞食賢者之事,乃衆人優為之。
慨然有作:溝壑勢所迫,貿貿行安之。
促步望煙火,低頭好言辭。
善悉主人意,高義無嗟來。
升鬥竭所餘,滿腹辄廢卮。
感激話疇昔,内熱羊詩。
同裡無赈恤,曷雲濟世材。
愧客供給薄,強飯以相贻。
”《移居詩贈人》雲:“近知蔔築到江濱,遁迹聊依水岸分。
波底白鷗漁有國,天邊蒼雁為群。
故鄉回首桑麻接,曲徑通人雞犬聞。
吾亦經營滄海計,乘槎浩蕩一從君。
” ○序賦創格 陳鶴客三島,長洲人。
崇祯末為博士弟子,有聲。
國初晦迹授徒,然故國《黍離》之感,不去于懷,終以憂憤成疾,年三十有四而卒。
曾為餘内兄畢西臨作《當泣草序》曰:“畢子西臨,以終生上策之年,懷太傅度湘之志。
被明月于江臯,爰歌《九辨》;悲雨雪于阪道,兼作《四愁》。
乃示予以詩,其自
所著詩詞,貯一布囊,悉為邏卒所焚。
其遺在僧寺及民家者僅數篇。
近體三首雲:“義幟縱橫二十年,豈知閏位在于阗。
桐江空系嚴光釣,震澤難回範蠡船。
生比鴻毛猶負國,死将碧血欲支天。
忠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青史傳。
”又:“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嶽家祠。
慚将赤手分三席,特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盡鸱夷。
”又:“何事孤臣竟息機,魯戈不複挽斜晖。
到來晚節慚松柏,此去清風笑蕨薇。
雙鬓難容五嶽往,一帆仍向十洲歸。
疊山遲死文山蚤,青史他年任是非。
”《古風一首》雲:“蘇卿仗漢節,十九歲華遷。
管甯客遼陽,亦閱十九年。
還朝千古事,歸國一身全。
餘生獨不辰,家國兩荒煙。
飄零近廿載,仰止愧前賢。
豈意避秦人,反作楚囚憐。
蒙頭來故裡,城郭尚依然。
仿佛丁令威,魂遊華表巅。
有此面目,難為父老言。
智者以為辱,愚者笑我頑。
或有賢達士,謂此勝錦旋。
人生七尺軀,百歲豈複延。
所貴一寸丹,可逾金石堅。
求仁而得仁,抑又何難焉!” ○虎林軍營唱和 吳愧庵名炎,潘力田名柽章,才望相埒。
康熙癸卯二月,同以史事株連,逮系虎林軍營。
吳有《營中送春》詩雲:“一半春光缧拽過,唾壺敲缺待如何。
莺聲啼老聽難到,柳絮飛殘撲轉多。
晼晚斜陽連雉堞,朦胧短夢繞岩阿。
不堪往事成回首,總付錢塘東逝波。
”潘《漫成四首》,其一:“抱膝年來學避名,無端世網忽相嬰。
望門不敢同張儉,割席應知愧管甯。
兩世先疇悲欲絕,一家累卵杳難明。
自憐腐草同湮沒,漫說雕蟲誤此生。
”其二:“吳關一路作羁累,棘木庭前聽五詞。
已分殘形輕似葉,卻憐衛足不如葵。
下堂真愧先賢訓,抱璧幾同楚客悲。
從使平反能苟活,他年應廢《蓼莪》詩。
”其三:“圜土初經二月春,薰風又到絷維身。
流螢夜度绨袍冷,采蕨朝供麥飯新。
敢望左骖歸越石,還期長拟靈均。
多情最是他鄉侶,閑譜龜茲慰苦辛。
”其四:“閱曆風霜隻自疑,難将身世問時宜。
窮愁隻合吾侪事,姓氏羞為獄吏知。
見說成書刑鑄鼎,不聞有夢召胥靡。
南山此去躬耕好,未可重題酒後詩。
”吳《懷古》四首,《詠嶽忠武》雲:“将軍野戰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撐。
義在《春秋》臣節殚,法過韬略陣雲明。
運移宋曆終江海,功就蕲王敢弟兄。
痛飲黃龍千載恨,錢塘夜夜有潮聲。
”《詠伍相國》雲:“阊阖行歌未死身,一言投契作宗臣。
報仇暮日忘荊國,抉眼衰年看越人。
羅刹江頭潮最怒,姑蘇台畔草長新。
蟲沙猿鶴無窮化,願向波濤問大神。
”《詠蘇文忠》雲:“杭州刺史最風流,箫鼓樓船春複秋。
譏诮每撄丞相怒,判書常應老翁求。
六橋花柳蒙遺澤,兩岸湖山紀勝遊。
當日憐才豈無意,峨嵋夜月照高丘。
”《詠于忠肅》雲:“開元城外黑雲屯,土木營邊日月昏。
手挾六龍群喙定,身擔一線國威尊。
戰争有幾禁南牧,缯币無多返北轅。
兩字獄成明主惜,高名赢得并乾坤。
”《與美生對酌絕句》雲:“平生恨不學屠沽,輸與高陽一酒徒。
”此日尊前須盡醉,黃泉還有賣漿無?”是歲五月,吳與潘俱磔于杭之弼教坊,同死者二百餘人。
先一日吳語其弟曰:“我輩必罹極刑,血肉狼籍,豈能辨識?汝但視兩股上各有一火字者,即我屍也。
”聞者無不流涕。
○力田遺詩 潘柽章著述甚富,悉于被系時遺亡,間有留之故人家者,因其罹法甚酷,辄廢匿之。
如《杜詩博議》一書,引據考證,糾訛辟舛,可謂少陵功臣。
朱長孺箋注,多所采取,竟諱而不著其姓氏矣。
餘幼從學吳南村夫子時,曾錄其古近體詩數篇,留敝箧中,今檢而存之,并著《博議》所自,以俟能表章者。
其《讀五代史》雲:“唐室亂天紀,鸷猛化侯王。
健者夜一呼,萬乘起傍徨。
取守既同道,贻謀安得良。
遂令燕雲地,化為狼與羊。
倒受太阿柄,失勢還自戕。
有宋鑒其弊,居重禦四方。
矯枉失之過,國威遂不強。
善哉府兵制,作法貴于涼。
”《蔔居二首》雲:“每愛西山好,煙霞無蚤昏。
茶香晴送鶴,果熟曉争猿。
得意花顔色,會心鳥語言。
幽尋偏得性,獨往志空存。
”“極望草萋萋,春原肥乳羝。
青桐誰見實,朱鳳爾何栖?短褐晨霜重,征塵夕照低。
浣花溪有約,杖履不應違。
”《關山月》雲:“繡衣金匼匝,寶馬鐵連蜷。
出身誓向邊場死,那能宛轉妻兒前!離家複見故鄉月,見月思鄉情不歇。
天山飛鳥卻向南,隴頭流水分嗚咽。
幕前健兒歌且悲,霜寒風勁胡馬肥。
閨中遠不聞吹笛,塞上愁誰聽搗衣?可憐夜夜關山月,隻照從軍不照歸。
”《丁亥春與文心兄理平川舊業,歸途有感》雲:“草堂幸巳賦歸來,别業藍田且共裁。
廢驿舊經征戰盡,野花初向别離開。
數通畫角連笳起,一樹斜陽帶鳥回。
照水獨憐華發改,詩棋兩事老餘才。
”《憶戊子秋過外家東衡裡,因寄表弟章伯升》雲:“數載烽煙隔渚隈,清溪野色望中開。
山将落日排雲去,水抱孤帆拂岸來。
巷口燕巢春繞樹,門前虎迹曉沖苔。
援琴四壁貧何恨,孫叔當年不治财。
”《奕隐贈雲間謝繹之用枰字》雲:“扁舟問我溪行,坐覺九峰秀色生。
當局盡從疑處失,先機誰向敗中争。
白雲侵戶明書幾,紅葉當階覆石枰。
身世漁樵何處穩,獨能蟬蛻任浮名。
”《酬王雲頑夕坐有感見寄》雲:“虛無映卷簾,林壑尚餘炎。
露咽蟬高樹,風吹月短檐。
雄談曾壓膽,怪事幾張髯。
鄭重瑤華贈,聊從紫氣占。
”《靈嚴懷古》雲:“半空塔影迥參差,入眼興衰欲問誰?麋鹿有情傷地僻,草花無主恨年移。
溪山尚倚吳王劍,江月空彎西子眉。
薄暮老僧為指點,白雲封處六朝碑。
”《和陶乞食詩,贈乞食諸公并序》雲:“辛卯秋,村民十百為輩,望門投食。
予謂救災恤鄰,誼也。
況上無所呼号,下不為剽克,而俯首一飯,猶良民也。
淵明舊谷既沒,新谷未登,日月尚悠,為患未已。
乞食賢者之事,乃衆人優為之。
慨然有作:溝壑勢所迫,貿貿行安之。
促步望煙火,低頭好言辭。
善悉主人意,高義無嗟來。
升鬥竭所餘,滿腹辄廢卮。
感激話疇昔,内熱羊詩。
同裡無赈恤,曷雲濟世材。
愧客供給薄,強飯以相贻。
”《移居詩贈人》雲:“近知蔔築到江濱,遁迹聊依水岸分。
波底白鷗漁有國,天邊蒼雁為群。
故鄉回首桑麻接,曲徑通人雞犬聞。
吾亦經營滄海計,乘槎浩蕩一從君。
” ○序賦創格 陳鶴客三島,長洲人。
崇祯末為博士弟子,有聲。
國初晦迹授徒,然故國《黍離》之感,不去于懷,終以憂憤成疾,年三十有四而卒。
曾為餘内兄畢西臨作《當泣草序》曰:“畢子西臨,以終生上策之年,懷太傅度湘之志。
被明月于江臯,爰歌《九辨》;悲雨雪于阪道,兼作《四愁》。
乃示予以詩,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