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來到榮國府(1)

關燈
當一隻水鳥從身邊擊翅而過,刷拉拉向遠方,隻剩一個小黑點的時候,黛玉看着滔滔江水發呆。

     黛玉并不知道,她人生的第一個旅程,就是宿命的投奔。

    拜别了父親林如海,來到榮國府,正是她十一歲的那年冬天。

    距母親賈敏去世已有五年。

     林家在姑蘇世襲爵祿,書香鼎盛。

    但家中人丁一直不旺,傳到林如海這一代,隻剩黛玉一個女兒,自小體弱多病,即使不染風寒,也要咳得掏心掏肺。

     黛玉十一歲這年,外祖母派人來接,林如海心想,自己的身子已大不如前,而女兒又如此體弱,既無母親,又無姐妹,不如到金陵依傍财大勢大的賈家,可以有個照應,也省去自己的内顧之憂。

     于是黛玉含淚揮别父親,由奶娘陪伴,與榮府的老媽媽們登舟往金陵。

     十一歲前,黛玉不曾出門,這回要到金陵這個繁華的城市,和從未謀面的親人過日子,心中免不了惴惴不安。

     孤零零的船隻劃過靜靜的河水,夾岸樹葉落盡,隻見枯枝在寒風中顫抖,黛玉為自己的身世飄零落下眼淚。

     船未到岸,榮國府的轎子和行李車已在岸上等候。

    黛玉上轎後不久,即聽見人聲嘈雜。

    她掀開紗簾一角往外瞧,果然街市繁華,不時有好奇的行人對着轎子指指點點。

     她想,這幾天和她在一起的嬷嬷,雖然自稱是賈府的“下下人”,但看她們的打扮、舉止,都像一般富貴人家,不由得想起幼時母親常說榮國府的場面、氣派;臨行時父親又叮咛她處處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

    這賈府想來,侯門深似海,教人生畏。

     忐忐忑忑又走了半天,轎子總算緩下來。

    隻見街北蹲着兩隻石獅子,一座堂皇的大門落入眼簾,門前坐着一群衣着華麗的人,她原以為這就是了。

    但轎子隻是打這三間大門掠過,門上的匾額寫着“敕造甯國府”五個大字。

     轎頭往西不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這才是榮國府。

    轉過正門,由西門而進,轎子又走了好一會兒,換上四個眉清目秀的仆人接過轎子,往裡頭擡進去。

    到一座被盛開桃花遮掩的大門前,擡轎的仆人全必恭必敬地退下,嬷嬷們上前打起轎簾子,扶黛玉下轎。

     黛玉扶着嬷嬷的手,小心翼翼地往前走。

    過了桃樹陰,便是回廊,回廊盡處有個穿堂,由一座以紫檀木架子托着的大理石屏風擋着,繞過屏風,還有小小的三間廳房,廳後才是正宅大院。

    大院中處處雕梁畫棟,走廊上挂着各色的鹦鹉和畫眉。

    幾個穿紅戴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笑臉相迎,有人說:“剛才老太太還正念着呢,這麼巧,你們就到了。

    ” “林姑娘來了,林姑娘來了!”頓時丫頭們像一群報春的雀鳥,争相走告。

     黛玉才進房門,兩個婦人扶着一個白發如銀的老太太,一臉和氣地迎上來。

    黛玉心想,這一定是外祖母了。

    正想下跪時,已被外祖母摟進懷中。

     “我的心肝肉呀!”賈母見了孫女,也想起早死的女兒,悲從中來,涕淚縱橫。

    黛玉的淚水也一發不可收拾。

    她從來愛哭,沒來由的,清淚就可以成河,何況經多日舟車勞頓,離鄉背井,又見到親人。

     衆人勸了好一陣子,賈母才擦幹了眼淚。

    賈母為她介紹了眼前的幾個婦人。

    一個是她的大舅母邢夫人,一個是二舅母王夫人;另一個年輕的婦人,應該是早逝的大表哥賈珠的遺孀李纨;黛玉一一鞠了躬。

     “去把姑娘們都請來吧,說今天有遠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