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庵筆下見紅樓

關燈
西子湖邊,錢塘江畔,地靈人傑,時出異才。

    詩人龔定庵,至今仍為無數讀者傾倒。

    光焰不沒,膏馥猶能沾溉後來,亦湖山靈秀之所鐘毓欤。

     定庵詩,奇芬逸想,應接者如在山陰道上行;我以為,奇芬匪罕,逸想最難。

    何謂逸想?以今語表之,即“閃爍着思想的光芒”是。

    故我常說大詩人必然同時是一位大思想家。

    非不愛其文詞,特文詞之“背後”,有思想在耳。

     曹雪芹,即是一例。

     一提曹龔,就又不免想起一個問題:像定庵這樣的“才子詩人”,他讀沒讀過“才子詩人”雪芹的小說《紅樓夢》?若說未曾讀過,情理難通。

    若說讀過,證據安在? “拿證據來!”——是考證家争論文章撰者的“拿”手的一着,而且那證據幾乎是指像“證件”一樣才行。

    但龔定庵顯然不會準備下一張條子,上面書明:某年月日龔某确曾讀過《紅樓夢》,下面并有“簽章”。

    現在我要硬說他讀過,必然又有“證據不足”之譏了。

     不過,請你讀讀定庵的這首《世上光陰好》吧—— 世上光陰好,無如繡閣中:靜原生智慧,愁亦破鴻濛。

    萬緒含淳待,三生設想工。

    高情塵不滓,小影淚能紅。

    玉茁心苗嫩,珠穿耳性聰。

    芳香箋藝譜,曲盝數窗棂。

    遠樹當山看,行雲入抱空。

    枕停如願月,扇避不情風。

    晝漏長千刻,宵缸夢幾通。

    德容師窈窕,字體記玲珑。

    朱戶春晖别,蓬門淑晷同。

    百年辛苦始,何用嫁英雄? 試看這首五言排律,這個主題和這種内容,在古今詩集中,堪稱獨絕。

    它從何處得想?來自《紅樓》,深受雪芹影響者也。

     人世之間哪裡的“光陰”最好?定庵拟之曰:少女的繡房中實為第一。

    這所謂光陰,核其實際,即謂心境者是。

    古今文學,誰最善經此境?舍雪芹之外,實無第二人。

    不見《紅樓夢》寫到太虛幻境的對聯:“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時,脂硯即批雲: “女兒之心,兒童之境。

    ” 取此八個字,以題定庵此詩,确切不移之論,無論雪芹、脂硯、定庵,都會“相視微笑”的。

    定庵此詩,揣摩女兒心境,可謂入微。

    他不讀《紅樓》,如何體會至此?靜生智慧,愁破鴻濛——“開辟鴻濛”,是雪芹的曲子;“排蕩萬古愁,茫茫鴻濛開”,是曹寅的詩句。

    這種聯想,痕迹宛然。

    “三生設想工”,“小影淚能紅”,都可于《紅樓》尋見根苗。

    ——其實,說這通篇都是摹寫紅樓少女的,也極恰合之緻。

     “拿證據來”——已經“拿”出如上。

     雪芹寫女兒,已泯“等級”——這是他的反封建思想的第一個标志。

    定庵則詩雲“朱戶春晖别,蓬門淑晷同”,正同雪芹之意。

    我想,朱門蓬戶,本是晉人的典故,定庵借用,暗中以“朱戶”代“紅樓”,不僅是為諧音律,也是筆端狡狯,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