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地紅情——國際紅樓夢研讨會詩話
關燈
小
中
大
,首先是深深打動了你的心腑,為書中每個人而感歎,卻絕不是先去想什麼誰是“正面人物”,誰是壞蛋……。
以上是我本着餘女士的見解和例證,自作“發揮”,皆非她的原來文字。
——我認為她能把雪芹藝術上的這一重大特色揭示與人,是她的極大的貢獻,是四五十篇論文中的最重要的論文之一,因此我作了特别發言,給以高度評價,聆者動容。
唐德剛教授的詩句,即是緣此而作。
再舉一篇。
威斯康辛大學的鄭再發教授,亦賦七絕一章,其辭雲: 送紅學研讨會諸先生 一涉紅樓假亦真,憑君說夢認前津。
原來寶鏡諸多面,檻外人吟檻内人。
這也是在紅學上極有關系的一首好詩。
且看篇末所附自注說: 周汝昌先生稱紅學有内外,不可偏廢。
周策縱先生引申其意,以為外行之見,亦紅學之一部分。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大會開到第五天上,主題已由各個單篇論文的評論進而轉到總的研讨,即對數十年來紅學的過去加以回顧,對它的未來試作展望。
我作了發言,略謂藝業道術,往往有内外之分,如武術有“内家拳”、“外家拳”,醫學有内科外科,連《莊子》等古書也分内篇外篇……。
循此以立名,則紅學亦有“内學”與“外學”:内學是對《紅樓夢》這部作品本身的研究、分析、鑒賞、評論……;而所謂外學,則是對作品産生的曆史時代背景,文學史上的源流演變,作者的家世生平,版本的分合同異等等所作的考證研究,此兩者看似分門别戶,實則殊途同歸;外而忘内,則泛濫無歸,内而昧外,則識解欠确。
所以切忌輕重之分,門戶之見;必須唇齒相依,合衷共濟,外詳而内始明,内确而外愈切。
我的這一席話,并非無故而發,是有其針對性的,明瞭海内外紅學大勢的就能深得其味。
多蒙耶魯大學著名教授兼紅學家餘英時先生首先起立響應,他不但對他以往的主張作了解釋,并且風趣地表明:紅學内外,實為相輔相成,每一個紅學家,都應當做到“内聖外王”的境界。
以餘先生的響應為首,全場出現了熱烈的氣氛,這天整個上午的讨論實際上是圍繞着這一主題而進行的。
我認為這次讨論之特别重要,對今後的紅學方向将會發生的深刻影響,都是史冊必然當載的,而鄭先生的詩句之作,先給此次會議作了曆史紀錄,其重要性也将随着時間的進展而日益顯現,“原來寶鏡諸多面”,是詩人的深切感受,也道出了《紅樓夢》的異常巨麗環奇。
藝術的天地廣闊無垠,在大會上作的詩,多種多樣,最有趣的是,還出現了很多篇為雪芹的殘篇遺韻而補作的“全璧”詩。
我屈指一計算,就有周策縱先生的兩篇,陳永明先生的一篇,唐德剛先生的三篇,如果再加上我以墨筆寫成字幅而帶給大會展覽的那九首,就一共有了十五首——都是七律!就中“唾壺崩剝”一首原系拙作,而唐德剛先生在他的詩題中竟說“用棄園唾壺崩剝韻”,乃誤以為是策縱兄之戲筆。
此篇本已有人誤認為雪芹“原作”,鬧出了一場笑話,而今唐先生又這樣一題,“五百年後”的考證家必定大傷腦筋,又是一件聚訟紛纭的“公案”了。
思之令人忍俊不禁。
《紅樓夢》是一篇藝術奇迹,國際紅學會也是一篇藝術奇迹,我為此語作證,即舉大會主席周策縱教授的“紅樓夢外一支《血淚書》——為首屆國際紅樓夢研讨會作”。
這是一支散曲,所謂“外”,是戲言《石頭記》原書本有《紅樓夢曲十二支》,所以是其外的又一支曲。
你看他是怎樣寫的? 字字鮮紅血淚潮,把十年生命都消磨了。
畢竟有幾度青春年少,怎禁得盡拼換這風情月債,魄蕩又魂銷。
桃紅柳綠妖娆,風流人物癡還俏,一個個話來嘴舌不輕饒,眉梢眼角争啼笑,刻畫出腐心利欲,迫人權勢鬼嚎啕。
隻落得個荒唐夢幻,紅樓白雪路迢迢。
盡叫人從頭細味把金樽倒,好一似大觀園重訪了幾千遭,想一想悲歡離合,炎涼世态,便古往今來也隻共一朝。
回頭看紅學轟轟烈烈,更隻是千言萬語盾和矛,無窮無盡的筆墨官司總打不消。
沒奈何,且拍案狂歌當哭,呼朋引類盡牢騷,豈道是召一次國際擂台趁熱鬧,實為了文章美麗,學術崇高。
還應叫那全世界的蒼生驚曉,一道兒來品賞其中妙。
我讀至末句,不禁為之拍案叫絕,我們中華民族的這部《紅樓夢》,實在值得“還應叫那全世界的蒼生驚曉,一道兒來品賞其中妙”!
以上是我本着餘女士的見解和例證,自作“發揮”,皆非她的原來文字。
——我認為她能把雪芹藝術上的這一重大特色揭示與人,是她的極大的貢獻,是四五十篇論文中的最重要的論文之一,因此我作了特别發言,給以高度評價,聆者動容。
唐德剛教授的詩句,即是緣此而作。
再舉一篇。
威斯康辛大學的鄭再發教授,亦賦七絕一章,其辭雲: 送紅學研讨會諸先生 一涉紅樓假亦真,憑君說夢認前津。
原來寶鏡諸多面,檻外人吟檻内人。
這也是在紅學上極有關系的一首好詩。
且看篇末所附自注說: 周汝昌先生稱紅學有内外,不可偏廢。
周策縱先生引申其意,以為外行之見,亦紅學之一部分。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大會開到第五天上,主題已由各個單篇論文的評論進而轉到總的研讨,即對數十年來紅學的過去加以回顧,對它的未來試作展望。
我作了發言,略謂藝業道術,往往有内外之分,如武術有“内家拳”、“外家拳”,醫學有内科外科,連《莊子》等古書也分内篇外篇……。
循此以立名,則紅學亦有“内學”與“外學”:内學是對《紅樓夢》這部作品本身的研究、分析、鑒賞、評論……;而所謂外學,則是對作品産生的曆史時代背景,文學史上的源流演變,作者的家世生平,版本的分合同異等等所作的考證研究,此兩者看似分門别戶,實則殊途同歸;外而忘内,則泛濫無歸,内而昧外,則識解欠确。
所以切忌輕重之分,門戶之見;必須唇齒相依,合衷共濟,外詳而内始明,内确而外愈切。
我的這一席話,并非無故而發,是有其針對性的,明瞭海内外紅學大勢的就能深得其味。
多蒙耶魯大學著名教授兼紅學家餘英時先生首先起立響應,他不但對他以往的主張作了解釋,并且風趣地表明:紅學内外,實為相輔相成,每一個紅學家,都應當做到“内聖外王”的境界。
以餘先生的響應為首,全場出現了熱烈的氣氛,這天整個上午的讨論實際上是圍繞着這一主題而進行的。
我認為這次讨論之特别重要,對今後的紅學方向将會發生的深刻影響,都是史冊必然當載的,而鄭先生的詩句之作,先給此次會議作了曆史紀錄,其重要性也将随着時間的進展而日益顯現,“原來寶鏡諸多面”,是詩人的深切感受,也道出了《紅樓夢》的異常巨麗環奇。
藝術的天地廣闊無垠,在大會上作的詩,多種多樣,最有趣的是,還出現了很多篇為雪芹的殘篇遺韻而補作的“全璧”詩。
我屈指一計算,就有周策縱先生的兩篇,陳永明先生的一篇,唐德剛先生的三篇,如果再加上我以墨筆寫成字幅而帶給大會展覽的那九首,就一共有了十五首——都是七律!就中“唾壺崩剝”一首原系拙作,而唐德剛先生在他的詩題中竟說“用棄園唾壺崩剝韻”,乃誤以為是策縱兄之戲筆。
此篇本已有人誤認為雪芹“原作”,鬧出了一場笑話,而今唐先生又這樣一題,“五百年後”的考證家必定大傷腦筋,又是一件聚訟紛纭的“公案”了。
思之令人忍俊不禁。
《紅樓夢》是一篇藝術奇迹,國際紅學會也是一篇藝術奇迹,我為此語作證,即舉大會主席周策縱教授的“紅樓夢外一支《血淚書》——為首屆國際紅樓夢研讨會作”。
這是一支散曲,所謂“外”,是戲言《石頭記》原書本有《紅樓夢曲十二支》,所以是其外的又一支曲。
你看他是怎樣寫的? 字字鮮紅血淚潮,把十年生命都消磨了。
畢竟有幾度青春年少,怎禁得盡拼換這風情月債,魄蕩又魂銷。
桃紅柳綠妖娆,風流人物癡還俏,一個個話來嘴舌不輕饒,眉梢眼角争啼笑,刻畫出腐心利欲,迫人權勢鬼嚎啕。
隻落得個荒唐夢幻,紅樓白雪路迢迢。
盡叫人從頭細味把金樽倒,好一似大觀園重訪了幾千遭,想一想悲歡離合,炎涼世态,便古往今來也隻共一朝。
回頭看紅學轟轟烈烈,更隻是千言萬語盾和矛,無窮無盡的筆墨官司總打不消。
沒奈何,且拍案狂歌當哭,呼朋引類盡牢騷,豈道是召一次國際擂台趁熱鬧,實為了文章美麗,學術崇高。
還應叫那全世界的蒼生驚曉,一道兒來品賞其中妙。
我讀至末句,不禁為之拍案叫絕,我們中華民族的這部《紅樓夢》,實在值得“還應叫那全世界的蒼生驚曉,一道兒來品賞其中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