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四路大軍東拚西湊 連番惡耗兵敗将亡
關燈
小
中
大
楊鎬在校場誓師之後,當晚仍回府中住宿。
他的夫人聽說丈夫要出兵遠征,心下說不出的凄惶,便備了一桌酒席,在内堂替丈夫餞行。
說起建州夷人,萬分強悍,此去不知勝敗如何。
那夫人和如夫人公子小一姐等,都淌下淚來,楊鎬忙喝住了,說些閑話。
忽然二門上的家人來報道,外面有劉将軍請見。
楊鎬問明是劉繼,心想我們才在校場上見過面如今他又有什麼要緊公事呢。
一面想着,一面走出客廳。
那劉繼一見了楊鎬,劈頭第一句便問:“大帥看我們今天的軍隊可用得嗎?” 楊鎬聽了不覺歎了一口氣,說道:“這也是沒法的事體。
” 劉繼說道:“大帥要知道此番出師,不是兒戲的事體,像這樣雜湊的軍隊,末将怕是靠不住。
依末将的意思,求大帥奏明皇上,另選新軍二三萬人,歸末将統帶,教練的一年半載,便成勁旅。
那時不用勞師動衆,便是末将一人,也可以抵得住那建夷十萬人馬。
” 楊鎬又歎了一口氣,舉起一隻手來,在劉将軍肩頭一拍,說道:“老弟你還怕不知道嗎,今日國庫如此空虛,滿廷站的,又大半是一奸一佞,便是這雜湊的軍隊,也是經過六七個月,才得召集成功,那裡更經得起另練新軍。
不用說拿不出這宗軍饷,便是這一年半載的耽擱,那建州夷怕不要打進關來麼。
事到如今,也是沒得說的了。
老弟你看在下官面上,出去辛苦一趟吧。
” 劉繼原是一個血一性一男子,聽了楊鎬這一番話,便站起來,拍着胸脯說道:“大帥既這樣說,末将拚着一條一性一命,報答皇上和大帥罷了。
但是,……” 劉繼說到這裡,覺的有點礙嘴,不好意思說下去。
楊鎬便追着他問,但是什麼,一看劉繼掉下眼淚來了,楊鎬猜得八九,便挺着腰說道:“老弟放心,此番出師,倘有不測,老弟身後的事,有下官替你料理。
” 劉繼忙上前跪下來說道:“這樣請大帥受末将一拜。
”。
” 楊鎬也忙着答拜,跟着說道:“俺二人,就此拜做兄弟吧。
” 劉繼說道:“末将索一性一連家小的事也付托大哥了。
” 這時楊鎬一想,大軍未發,先作此不祥之兆,心下萬分難受。
也是無可如何,便拉着他手,同到内堂去拜見夫人。
留他坐下喝酒。
第二天,楊鎬打發人把劉繼的家小接過府來,一塊兒住着。
一面督率大軍浩浩蕩蕩殺奔關外去了。
看看到了沈一陽一,楊鎬傳集大小将領,商議軍事,探馬報來說,滿主親率八旗兵丁,每旗七千五百人,約有六萬大軍,已離我軍不遠,楊鎬便拔下支令箭,令馬林等帶領本部人馬,會合葉赫援軍一萬五千人,從開原鐵嶺方面,出三岔兒入蘇子河一帶,擾他南面,隻許混戰,不許對壘。
引他深入南方,便是你的第一功。
馬林得令去了,第二支令箭,傳劉繼上帳說道:“你帶領一萬人馬,會合朝鮮一萬援軍,從寬甸出佟家江一帶,入盛京老城南面。
你打聽得四路兵打戰,便從東路猛攻,斷其歸路。
” 劉繼得令去了。
第三支令箭,傳李如柏上帳說道:“你帶領二萬五千人馬,沿太子河出清河城,從鴉鹘關直搗盛京巢一穴一。
三路兵,你這一路,道路崎岖,最不易走,你須要晝夜趕程,路上不得停留,早到盛京,便是你的第二功。
” 第四支令箭,喚杜松和劉遇節上帳說道:“你二人帶領三萬人馬,會同秦家軍,從沈一陽一出撫順,沿渾河左岸,入蘇子河河谷,抵當敵軍正面,須穩紮穩打,打聽得南面軍隊開戰,才許你動手。
猛力攻打,不得有誤。
” 杜松領令去了。
楊鎬分派各将去後,修下一封戰書,打發人送到盛京去。
一面派遊擊史安仁,沿路督催糧草,偵探敵情。
卻說四路兵馬,馬林這路行得最快,那英明皇帝大軍,正向界凡山進發,忽聽探馬報到說,南面蘇子河一帶,隐約見明軍旗幟,此外西北東三面,卻不見有敵軍蹤迹。
諸貝勒大臣聽了,對皇帝說道:“我軍此番出師,向西直進,如今敵軍卻在南面沖過來。
以我中軍當敵人的前鋒,怕為兵家所忌。
請陛下下令大軍,迅速改向南方行進為是。
” 皇帝心中有點遲疑,便吩咐請範軍師上帳。
那範文程上得帳來,皇帝便把這個情形說了一遍。
範文程低頭,思索一回,說道:“依臣愚見,我軍且莫向西,也莫向南,暫時将營紮在此地,再聽後報。
” 當下皇帝便傳令營盤,休得妄動。
一面多派探馬,四處去偵察敵情。
六萬大軍,正走得急迫,忽然下令停住,把個先鋒官扈爾漢,急得搔耳摸腮。
說道:“敵人已在前面,俺們快趕上去,迎頭痛擊他一下,豈不是好。
俺們既不是斷了腿,又不是害什麼病,好好的怎麼忽然在這裡前不巴村後不巴店的站住了,養起力來。
” 幾句話,說得大家哈哈大笑
他的夫人聽說丈夫要出兵遠征,心下說不出的凄惶,便備了一桌酒席,在内堂替丈夫餞行。
說起建州夷人,萬分強悍,此去不知勝敗如何。
那夫人和如夫人公子小一姐等,都淌下淚來,楊鎬忙喝住了,說些閑話。
忽然二門上的家人來報道,外面有劉将軍請見。
楊鎬問明是劉繼,心想我們才在校場上見過面如今他又有什麼要緊公事呢。
一面想着,一面走出客廳。
那劉繼一見了楊鎬,劈頭第一句便問:“大帥看我們今天的軍隊可用得嗎?” 楊鎬聽了不覺歎了一口氣,說道:“這也是沒法的事體。
” 劉繼說道:“大帥要知道此番出師,不是兒戲的事體,像這樣雜湊的軍隊,末将怕是靠不住。
依末将的意思,求大帥奏明皇上,另選新軍二三萬人,歸末将統帶,教練的一年半載,便成勁旅。
那時不用勞師動衆,便是末将一人,也可以抵得住那建夷十萬人馬。
” 楊鎬又歎了一口氣,舉起一隻手來,在劉将軍肩頭一拍,說道:“老弟你還怕不知道嗎,今日國庫如此空虛,滿廷站的,又大半是一奸一佞,便是這雜湊的軍隊,也是經過六七個月,才得召集成功,那裡更經得起另練新軍。
不用說拿不出這宗軍饷,便是這一年半載的耽擱,那建州夷怕不要打進關來麼。
事到如今,也是沒得說的了。
老弟你看在下官面上,出去辛苦一趟吧。
” 劉繼原是一個血一性一男子,聽了楊鎬這一番話,便站起來,拍着胸脯說道:“大帥既這樣說,末将拚着一條一性一命,報答皇上和大帥罷了。
但是,……” 劉繼說到這裡,覺的有點礙嘴,不好意思說下去。
楊鎬便追着他問,但是什麼,一看劉繼掉下眼淚來了,楊鎬猜得八九,便挺着腰說道:“老弟放心,此番出師,倘有不測,老弟身後的事,有下官替你料理。
” 劉繼忙上前跪下來說道:“這樣請大帥受末将一拜。
”。
” 楊鎬也忙着答拜,跟着說道:“俺二人,就此拜做兄弟吧。
” 劉繼說道:“末将索一性一連家小的事也付托大哥了。
” 這時楊鎬一想,大軍未發,先作此不祥之兆,心下萬分難受。
也是無可如何,便拉着他手,同到内堂去拜見夫人。
留他坐下喝酒。
第二天,楊鎬打發人把劉繼的家小接過府來,一塊兒住着。
一面督率大軍浩浩蕩蕩殺奔關外去了。
看看到了沈一陽一,楊鎬傳集大小将領,商議軍事,探馬報來說,滿主親率八旗兵丁,每旗七千五百人,約有六萬大軍,已離我軍不遠,楊鎬便拔下支令箭,令馬林等帶領本部人馬,會合葉赫援軍一萬五千人,從開原鐵嶺方面,出三岔兒入蘇子河一帶,擾他南面,隻許混戰,不許對壘。
引他深入南方,便是你的第一功。
馬林得令去了,第二支令箭,傳劉繼上帳說道:“你帶領一萬人馬,會合朝鮮一萬援軍,從寬甸出佟家江一帶,入盛京老城南面。
你打聽得四路兵打戰,便從東路猛攻,斷其歸路。
” 劉繼得令去了。
第三支令箭,傳李如柏上帳說道:“你帶領二萬五千人馬,沿太子河出清河城,從鴉鹘關直搗盛京巢一穴一。
三路兵,你這一路,道路崎岖,最不易走,你須要晝夜趕程,路上不得停留,早到盛京,便是你的第二功。
” 第四支令箭,喚杜松和劉遇節上帳說道:“你二人帶領三萬人馬,會同秦家軍,從沈一陽一出撫順,沿渾河左岸,入蘇子河河谷,抵當敵軍正面,須穩紮穩打,打聽得南面軍隊開戰,才許你動手。
猛力攻打,不得有誤。
” 杜松領令去了。
楊鎬分派各将去後,修下一封戰書,打發人送到盛京去。
一面派遊擊史安仁,沿路督催糧草,偵探敵情。
卻說四路兵馬,馬林這路行得最快,那英明皇帝大軍,正向界凡山進發,忽聽探馬報到說,南面蘇子河一帶,隐約見明軍旗幟,此外西北東三面,卻不見有敵軍蹤迹。
諸貝勒大臣聽了,對皇帝說道:“我軍此番出師,向西直進,如今敵軍卻在南面沖過來。
以我中軍當敵人的前鋒,怕為兵家所忌。
請陛下下令大軍,迅速改向南方行進為是。
” 皇帝心中有點遲疑,便吩咐請範軍師上帳。
那範文程上得帳來,皇帝便把這個情形說了一遍。
範文程低頭,思索一回,說道:“依臣愚見,我軍且莫向西,也莫向南,暫時将營紮在此地,再聽後報。
” 當下皇帝便傳令營盤,休得妄動。
一面多派探馬,四處去偵察敵情。
六萬大軍,正走得急迫,忽然下令停住,把個先鋒官扈爾漢,急得搔耳摸腮。
說道:“敵人已在前面,俺們快趕上去,迎頭痛擊他一下,豈不是好。
俺們既不是斷了腿,又不是害什麼病,好好的怎麼忽然在這裡前不巴村後不巴店的站住了,養起力來。
” 幾句話,說得大家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