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回 革命軍興武漢失守 遜位诏下母子退政
關燈
小
中
大
是無法,萬不得已時候,就想起那卸職的袁世凱來了。
當即慶親王領衛,下了一道上谕,命袁世凱補授湖廣總督,着他帶兵去抗敵軍。
那袁世凱遂為清廷曾文正第二這時袁世凱在項城聞革命軍武昌起義,便跳了起來說道:“這是我的出山時期到了,你們快把我應用的物件,一齊收拾起來。
” 家人還都笑他是空想,到了第三天,清廷果然下旨,命袁世凱進京請訓,把全國的兵權,都歸他節制,袁世凱自奉到诏命,假作惺惺,仍是稱病不出。
攝政王更加着急,當由慶親王與徐世昌寫了專函命阮忠樞送至信一陽一,交與陸軍大臣蔭昌,令他親遞。
袁世凱微微一笑,說道:“急時抱佛腳,恐無濟于事。
” 蔭昌将以友誼私情勸說一番,始允出山。
蔭昌告别,仍回信一陽一。
迨至數日後命蔭昌回京供職,由袁世凱擔任防次,蔭昌遂将軍權交與袁世凱,将那袁世凱由信一陽一到漢口,入行轅後,不暇休息,當令馮國璋引導,周視各營,偶見受傷兵士,統用好語撫一慰。
兵士感激得很,甚至泣下,及返行轅,各國駐漢領事,前來陸續拜會,談及漢口焚掠情形,語多譏刺。
袁世凱點首會意,待送出營去,便召馮國璋入轅,與他密議道,此次武漢舉事,并不是尋常土匪,又不是什麼造反,我聞他軍律嚴明,名目正大,非可小觑,前日蔭大臣受命南下,路過彰德,曾到我家探問,我已知此番風潮,愈鬧俞大,不出一月,即當影響全國所以談及臨敵須要仔細,千萬勿可一浪一戰,今果不出所料,那省獨立,這省也獨立。
警報到耳,已有數起,似你帶兵到此,奪還漢口,想必殺掠過甚,以緻各國領事,也有議論,可見今日行軍,是要格外謹慎。
馮國璋聞言臉色一紅,半晌才答道,革命風潮,鬧得甚緊,漢口的百姓,也歡迎革命軍,不服我軍,若非大加懲創,顯見我沒用,恐越發鬧得高興了,袁世凱歎息道:“殺死幾個百姓,也沒有什麼要緊,不過現在民心沸騰,攝政糊塗,危亡在即,可不必替他十分出力,結怨人民。
且恐牽及外交,便生意外,據我的意思,不如暫行停戰,與他議和;若他肯就我範圍,得休便休,且到将來,再作計較。
馮國璋道:“宮保所囑,很是佩服,但我軍未經大捷,未必許我呢。
” 袁世凱歎道:“我本回籍養療,無心再出,因奕老菊人等硬來迫我,無奈何,應命出山,蔭午樓脫卸仔肩,翩然回京,我欲來當此重任,看來此事,頗費周折。
” 正說着外面又遞入廷寄,内稱慶親王奕匡等請準辭職,着照所請,慶親王奕匡開去内閣總理大臣,大學士徐桐,徐世昌開去協理大臣,袁世凱着受為内閣總理大臣,該大臣現已前赴湖北督師,着将應辦各事,略為布置,即行來京,組織内閣。
袁世凱讀畢,與馮國璋說道:“沒事的時候,親貴擅權,把别人不入在眼裡,目下時勢日迫,卻把這擔子,壓在我們身上。
” 言畢,喜歡不已,馮國璋因軍務事忙,遂辭别出去袁世凱躊躇一會,方命随員具摺,奏辭内閣總理,并請開國會,改憲法下罪己诏。
開放一黨一禁等情,拜疏後,複聞上海獨立,江蘇獨立,浙江獨立。
不禁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當下令随員劉承恩緻書鄂軍都督黎元洪,等商和議,劉承恩與黎元洪本是同鄉,當即繕寫書信着人送去,待了兩日,并無複音。
又續寄一函,仍不見答複。
清廷已下罪己诏令,實行立憲,寬赦一黨一人,拟憲法條件十九則,宣誓太廟,頒告天下且促袁世凱即速入京組閣,毋得固辭,所有湖廣總督一缺,另任魏光焘,未到任以前,着王士珍署理。
袁世凱得旨,拟即啟行北上,可是這時的民軍勢力已成,紛紛響應,隻仗着馮國璋一旅之師,休想成功。
況且孫文在南京已為臨時大總統,天下民氣,均歸向共和。
單靠袁世凱一個人,也是獨木難支,然而民一黨一方面,以袁世凱擁有重兵,也有顧忌,迨到袁世凱到京入閣,風聞南京政一府派各省發軍直一逼一京師,聯合北方将領,電請遜位。
不到十日,京中又發現一黨一人彭家珍炸死谘大臣良弼。
端方在川被殺,各省殺戮旗人,報複昔時仇恨。
攝政王見大勢已去,遂召集瑾太妃和一班滿族大臣,開了一次禦前會議,才把遜位诏拟就,頒布天下,隆裕太後與宣統皇帝遂居住内廷,倒也清閑,由袁世凱組織臨時政一府正是:國家亡替日将軍得意時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當即慶親王領衛,下了一道上谕,命袁世凱補授湖廣總督,着他帶兵去抗敵軍。
那袁世凱遂為清廷曾文正第二這時袁世凱在項城聞革命軍武昌起義,便跳了起來說道:“這是我的出山時期到了,你們快把我應用的物件,一齊收拾起來。
” 家人還都笑他是空想,到了第三天,清廷果然下旨,命袁世凱進京請訓,把全國的兵權,都歸他節制,袁世凱自奉到诏命,假作惺惺,仍是稱病不出。
攝政王更加着急,當由慶親王與徐世昌寫了專函命阮忠樞送至信一陽一,交與陸軍大臣蔭昌,令他親遞。
袁世凱微微一笑,說道:“急時抱佛腳,恐無濟于事。
” 蔭昌将以友誼私情勸說一番,始允出山。
蔭昌告别,仍回信一陽一。
迨至數日後命蔭昌回京供職,由袁世凱擔任防次,蔭昌遂将軍權交與袁世凱,将那袁世凱由信一陽一到漢口,入行轅後,不暇休息,當令馮國璋引導,周視各營,偶見受傷兵士,統用好語撫一慰。
兵士感激得很,甚至泣下,及返行轅,各國駐漢領事,前來陸續拜會,談及漢口焚掠情形,語多譏刺。
袁世凱點首會意,待送出營去,便召馮國璋入轅,與他密議道,此次武漢舉事,并不是尋常土匪,又不是什麼造反,我聞他軍律嚴明,名目正大,非可小觑,前日蔭大臣受命南下,路過彰德,曾到我家探問,我已知此番風潮,愈鬧俞大,不出一月,即當影響全國所以談及臨敵須要仔細,千萬勿可一浪一戰,今果不出所料,那省獨立,這省也獨立。
警報到耳,已有數起,似你帶兵到此,奪還漢口,想必殺掠過甚,以緻各國領事,也有議論,可見今日行軍,是要格外謹慎。
馮國璋聞言臉色一紅,半晌才答道,革命風潮,鬧得甚緊,漢口的百姓,也歡迎革命軍,不服我軍,若非大加懲創,顯見我沒用,恐越發鬧得高興了,袁世凱歎息道:“殺死幾個百姓,也沒有什麼要緊,不過現在民心沸騰,攝政糊塗,危亡在即,可不必替他十分出力,結怨人民。
且恐牽及外交,便生意外,據我的意思,不如暫行停戰,與他議和;若他肯就我範圍,得休便休,且到将來,再作計較。
馮國璋道:“宮保所囑,很是佩服,但我軍未經大捷,未必許我呢。
” 袁世凱歎道:“我本回籍養療,無心再出,因奕老菊人等硬來迫我,無奈何,應命出山,蔭午樓脫卸仔肩,翩然回京,我欲來當此重任,看來此事,頗費周折。
” 正說着外面又遞入廷寄,内稱慶親王奕匡等請準辭職,着照所請,慶親王奕匡開去内閣總理大臣,大學士徐桐,徐世昌開去協理大臣,袁世凱着受為内閣總理大臣,該大臣現已前赴湖北督師,着将應辦各事,略為布置,即行來京,組織内閣。
袁世凱讀畢,與馮國璋說道:“沒事的時候,親貴擅權,把别人不入在眼裡,目下時勢日迫,卻把這擔子,壓在我們身上。
” 言畢,喜歡不已,馮國璋因軍務事忙,遂辭别出去袁世凱躊躇一會,方命随員具摺,奏辭内閣總理,并請開國會,改憲法下罪己诏。
開放一黨一禁等情,拜疏後,複聞上海獨立,江蘇獨立,浙江獨立。
不禁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當下令随員劉承恩緻書鄂軍都督黎元洪,等商和議,劉承恩與黎元洪本是同鄉,當即繕寫書信着人送去,待了兩日,并無複音。
又續寄一函,仍不見答複。
清廷已下罪己诏令,實行立憲,寬赦一黨一人,拟憲法條件十九則,宣誓太廟,頒告天下且促袁世凱即速入京組閣,毋得固辭,所有湖廣總督一缺,另任魏光焘,未到任以前,着王士珍署理。
袁世凱得旨,拟即啟行北上,可是這時的民軍勢力已成,紛紛響應,隻仗着馮國璋一旅之師,休想成功。
況且孫文在南京已為臨時大總統,天下民氣,均歸向共和。
單靠袁世凱一個人,也是獨木難支,然而民一黨一方面,以袁世凱擁有重兵,也有顧忌,迨到袁世凱到京入閣,風聞南京政一府派各省發軍直一逼一京師,聯合北方将領,電請遜位。
不到十日,京中又發現一黨一人彭家珍炸死谘大臣良弼。
端方在川被殺,各省殺戮旗人,報複昔時仇恨。
攝政王見大勢已去,遂召集瑾太妃和一班滿族大臣,開了一次禦前會議,才把遜位诏拟就,頒布天下,隆裕太後與宣統皇帝遂居住内廷,倒也清閑,由袁世凱組織臨時政一府正是:國家亡替日将軍得意時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