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回 監國攝政前後參照 賣官鬻爵上下通行

關燈
話說攝政王帝澧,自把袁世凱開缺之後,算是報了光緒皇帝戊戌政變的十年大仇。

    次日就召開諸王公大臣,各軍機及親王等計議,用新皇名義,拟定應祝尊号,及監國攝政王授職大典禮制,并由軍機處頒發天下,籌備典禮,甚為隆重。

    加谥西太後為孝欽顯皇後,谥光緒帝為德宗景皇帝,以明年元旦為宣統元年。

    上皇太後徽号曰隆裕皇太後,嘉恩王公大臣,大赦天下。

    這攝政王授位禮節,是參照從前入關的親王多爾衮為監國攝政王的故典。

    禮部早已照舊抄錄拟奏,到登極典禮舉行。

    京中文武大臣朝賀已畢,接着過了兩個月,就是兩宮奉安的日期。

    這時隆裕皇太後監國攝政王及親王宮眷,滿朝文武大臣皆多旌旗蔽日,簇擁着皇太後金棺,出東花門,迤逦東行。

    攝政王載澧,騎馬前導。

    隆裕太後率領嗣皇帝及嫔妃們,乘輿後送,兩旁都是軍隊,警戒森嚴,炫耀威赫,向東陵進發。

    東陵距京約二百八十餘裡,四面松柏蔥蓊。

    東臨遵化,西接薊縣,北倚喜峰口,南指玉田。

    四境阻塞。

    從馬蘭峪西關外口子門風水地東邊牆起,二十裡至花子谷,為東西的寬度,再從馬蘭峪西南方大紅門風水地,南邊牆起,二十餘裡,至與隆山的山場,為南北的長度;長寬相乘,可得四百餘方裡這就是東陵風水地的面積。

    至于馬蘭峪縱橫兩條街,和旗号旗兵駐守的五個營房,從前也都是東陵範圍内的地域所以統統算起來,東陵轄下的面積,當在五百方裡乃至五六百裡之譜,北面長城,東西蜿蜓,作成天然界的屏障,境内燕山山脈,起伏環拱,又擺列成各種天然的寶山,又有水碧如油的多條小河,縱橫流灌,更添了無窮的風水。

    環四百裡方圓,都築有邊牆,馬蘭峪的老百姓們,就叫作“風水圈”。

    圈外仍豎有紅一牆一周。

    紅一牆以外,才是老百姓民地。

    距鹹豐帝的陵不遠,早已葬有四個陵寝,就是孝陵、景陵、裕陵、惠陵。

    西太後葬的地方名曰定陵。

    在普祥峪之東普陀峪,這兩宮陵寝葬費,連奉安時,一切開銷,數在三百萬以上。

    相傳監國攝政王鑒于國庫空虛财政支绌,曾拟節省糜費,無如那拉後的遺族,争相擺場,也是無可奈何,隻得虛撐這一場體面。

    幸國家統一,靠着各省解款,不至于弄得局促罷了。

    如今再說隆裕太後随靈到了東陵,下得輿來猛然擡頭,見對面山上,有兩個身穿洋服的人,拿着一隻方匣子,向她面前晃來晃去,疑是刺客。

    不覺吓了一跳,趕忙躲避,一面忙命侍從趕緊上前孥護,當場訊問。

    才知是直隸總督端方差來的,特地攜帶照像盒來陵攝影。

    隆裕太後一聞此言,勃然大怒,連說好大膽的端方,竟敢這樣無禮,我非懲辦他不可禮畢回京。

    即命攝政王拟谕,将端方即行革職,拿解問罪。

    列位你猜隆裕太後,對于這事為什麼這樣嚴厲呢?其中有個原故,因為端方是攝政王姻親,有意給攝政王一個難題做。

    況且隆裕太後在西太後面前,伴侍已久,從前西太後一切把持政權,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在既然正位太後,自然也要學學那西太後故法無如有攝政王監國,是同輩督嫂。

    況且她的才幹手腕,究竟不如西太後靈敏,況且這時候正在預備立憲,民氣非常的高漲。

    欲一個女子專一政,除非是英國女皇維也納轉世,方能支撐得住,其所可幹政的,就是靠着西太後彌留的時候,一道遣诏,這道遺诏是怎麼說的呢且聽小子道來:“奉太皇太後懿旨,昨已降谕,以親王為監國攝政王,禀承予之訓示處理國事,此後國政,即完全交付監國攝政王,若有重要之事,必須詢皇太後者,即有監國攝政王禀詢裁奪,欽此。

    ” 列位試觀那道懿旨,就是這“若有重要之事禀詢皇太後者,即由監國攝政王禀詢裁奪” 有這幾句,所以隆裕太後對于端方一事情,要攝政王嚴格懲辦。

    然而攝政王是一個胸無成見的人,便從旁竭力解勸,說端方已是老臣,總須放寬一些為是。

    隆裕太後見攝政王如此求情,也無可再說,攝政王便把他罪從削減,定了個革職回籍的罪名。

    總算了案。

    端方革職之後,一班王公大臣,知道隆裕太後權力不亞于慈禧。

    遇有捐納官員,運動差使的,除了奔靠于慶親王與貝子貝勒外,又多了一條隆裕太後的宗族方面的門路。

    然隆裕太後,雖握有一部分勢力,比較西太後,總是美中不足。

    因為清室這時候已弄得庫空如洗,再加上庚子賠款辛醜條約,所有關鹽厘稅,每年多為各國扣除,抵還賠款。

    再加上兩宮奉安,又用去三五百萬,自然是左支右绌。

    一班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