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滿口酒話深宵戲老大 騰霄劍氣竭澤得奇珍
關燈
小
中
大
知道竟碰上了活神仙,自己從此決心改過向善,做個好人。
嶽天敏也不深究,船老大經此一來,果然兢兢業業,招呼周到。
船行非止一日,便到了蕪湖。
這蕪湖,清代屬太平府,地當魯江與長江會合之處,江南之茶米,和湘贛的木材,都是到此集中轉運,實為南北水陸交通要道,所以商賈雲集,屋宇栉比,靠近碼頭,更是帆樯如林,舟楫似梭。
嶽天敏一肩行李,飄然登陸,隻見大街小巷,行人熙攘往來,極為熱鬧。
他找了一家比較清靜的客棧,安頓下來。
晚餐之後,因連日舟船困頓,正好及早休息,所以才是上燈時候,他已渾然入夢。
翌日清晨,嶽天敏一覺醒來,隻覺衾薄如紙,曉寒正濃,他看看時光已經不早,也就翻身起來。
卻見半扇闆窗,昨晚并未關好,陣陣曉風,正從那襄吹來,不由暗笑自己,出門人太過大意。
過了一會,店夥打來臉水。
嶽天敏正要盥洗,猛見臨窗桌上,飄下一張信箋,箋上隐約有字,他俯身撿起一看,信箋上字體潦草,寫着:“聞擅‘縱鶴擒龍’,特來走訪,其奈見面不如聞名,攜去神龍令,當于龍官湖中璧還。
” 下面并無其名,嶽天敏看着手中這突如其來的信箋,心中十分詫異,暗想:“看他口吻,分明是沖着自己而來,可是己自一身孑然,并無熟人,而且所學‘縱鶴擒龍’,到底有何用處?自己亦茫然未解,更從未告訴過人,這人如何如道的呢?” “攜去神龍令,當于龍官湖璧還,”好像他從自己這裡順手把“神龍令”拿去,要自己前往龍官湖,才能璧還,這“神龍令”是什麼呢?龍官湖又在那裡? 他沉思有頃,地無暇洗臉,回身勿匆跑到床邊,打開包裹,仔細一檢查,不由猛的大吃一驚。
原來嶽天敏一檢點包裹,裡面銀兩衣物,倒并不短少,隻單單不見了田伯伯臨走時交給他那刻着龍頭的竹簡。
這是他上九華山去的信物,關系着拜師學技,救人複仇的大事,如此重要的東西,突然在半路上遺失,如何叫他不急?他反覆找尋,那有半點影子,分明來人拿去的,就是這“神龍令”。
他廢然坐下,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繼而一想:“既然這人說‘當于龍官湖中璧還,’我就先上龍官湖去罷!” 主意打定,也就鎮靜下來,他藏好信箋,洗過了臉,叫進店夥,詳細問明去龍官湖的途徑?原來他到九華山去,應從蕪湖取道南陵、青陽,便可直叩九華。
如今要先往龍官湖,卻須渡過長江,走舒城,桐城,潛山,才到龍官湖。
嶽天敏吃過早餐,會了店賬,就和店中要渡江的客人,做了一路。
渡過長江,他在鎮上買了一匹健馬,用以代步。
這天中午,到了一個鎮甸,天敏腹中饑餓,一看前面酒旗招展,就策馬過去,到酒店門前下馬,卻見門外系着一匹白馬,四蹄如雪,渾身沒有一根雜毛,昂首顧盼,十分神駿。
步上酒樓,他找了一個空席坐下,要過飯菜,縱目一瞧,隻見南面臨窗的座頭上,有一位書生,把酒低酌。
看他服飾整齊,腰上還挂着一柄鵝黃穗子的長劍,微側着頭,憑窗遠眺。
從側面看去,俊逸潇灑,隻是身形略嫌纖弱,敢情是位讀書的相公。
嶽天敏正在向他打量之際,誰知書生也蓦的回過頭來,兩道澄澈如水的眼神,正和嶽天敏碰個正着。
這才看清楚這位書生打扮的少年,年紀和自己不相上下,卻生得臉若傅粉,唇若塗朱,兩條斜飛入鬓的鳳眉,一雙秋水如神的眼睛,轉動之間,黑白分明,一張俏臉,笑容可掬,使人有一種甜蜜可覺之感。
那少年書生和嶽天敏四目相接,敢情有點臉嫩,隻見他赧然低頭,慢慢地轉過臉去。
這時酒樓上又來了三個商賈打扮的客人,他們身才坐定,忽聽門外馬蹄之聲,在店門前一停,樓梯上登登登又闖上兩個彪形大漢,他們向三個商賈人橫了一眼,就在另一桌上坐下。
這兩個大漢,清一色的勁裝緊紮,背上各負長形包裹,一臉強悍之色。
落座之後,拍着桌子,高喊酒保,要酒要菜地忙個不停。
酒保那會看不出這兩個是江湖人物,不好應付,也特别小心的伺候,不一會,酒菜齊上,兩個大漢吃得甚是匆忙,真像狼吞虎咽,風掃殘雲,他們會過銀錢,回頭又看了三個商賈一眼,匆匆下樓。
那書生看在眼裡,不由從嘴角上微噙冷笑,接着也站起身來,取出一錠銀子,遞給店夥,回頭望着嶽天敏露齒一笑,才盈盈地下樓而去。
嶽天敏用罷菜飯,出了酒樓,就上馬趕路,走不好遠,忽聽後面蹄聲大起,三個商賈縱馬疾馳,三匹馬踢起滾滾灰沙,擦着自己身邊過去。
看看已走了三四十裡,天色逐漸地接近黃昏,群鳥投林,牛羊歸村,他唯恐錯過了宿頭,連忙策馬疾行,趕了一陣。
四野慢慢的昏暗起來。
轉過一道山坡,剛穿出樹林,猛聽一聲吆喝:“停下來,你想找死!” 嶽天敏擡頭一瞧,松林前面,停着三匹健馬,兩個蒙面大漢,一個手持齊眉棍,一個手執明晃晃的單刀,正在大聲吆喝。
三個商賈戰戰兢兢的掏出珠寶,跪在地上,搗蒜似的叩頭求饒。
“糟糕!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偏偏碰上剪徑的強人,這又如何是好?” 嶽天敏心中打鼓,吓得面無人色。
那大漢單刀一指,獰笑道:“小子,你還不下馬,難道要太爺自己動手不成?” 來路上一聲馬斯,銀鈴齊響,一條白影,如飛的竄入場中。
嗨!那馬上不是少年書生是誰?好駿的騎術! “嘿,今天真是财星高照,又送上來一頭肥羊。
” 手持齊眉棍的大漢話未說完。
“拍達!”少年書生的白馬,業已馳近,刷的一鞭,正抽到他的背上,饒他閃身得快,也着着實實地挨了一下,幾乎跌倒。
連聲怒吼,兩個蒙面大漢縱身撲了過去。
少年書生身形陡起,虛飄飄從馬背上躍起一丈來高,那馬也真靈,低嘯一聲,。
俯身沖出。
少年書生這才飄然落地,長鞭鞭梢向前一抖,拍達一聲,指着兩個蒙面大漢喝道:“不開眼的狗強盜,你家少爺在酒樓上就知你們不是好東西,果然在這裡攔路打劫,替我趕快夾着尾巴滾回去,還可饒你們不死,否則……” 兩個蒙面大漢,眼看人家從馬上露的一手輕功,硬是要得,不禁有點氣餒,可走聽他越說越難聽,那裡還按捺得住? 心想:憑自己兩人,難道還會收拾不了一個雛兒? “嘿嘿,小娃兒,你有多大道行,敢來破壞太爺好事,你把白馬留下,太爺或可放你一條生路。
” 兩人一使眼色,刀棍齊上。
嶽天敏看少年書生文弱不堪,着實替他捏把冷汗,三個商賈這時也悄悄地爬起身來,站在一邊,口中不住的念佛,要菩薩老爺幫忙。
隻見那書生閃身避開來勢,鞭交左手,嗆啷寶劍出匣,嬌喝:“不長眼的狗強盜,讓你們試試少爺的劍鋒也好。
” 手挽劍花,一招“金針飛渡”,分刺兩人。
兩個蒙臉大漢,那知厲害,同時刀棍齊砸,嗆的火花飛濺,劍鋒過處,單刀給截了一道缺口,齊眉棍也被直震開去,雙臂發麻。
心中大驚。
暗忖:“這少年手底着實紮硬!” 就在這末念頭一轉之間,書生的寶劍已疾如狂風暴雨般殺來! 兩個大漢,這時勢成騎虎,明知不是人家對手,欲罷不能,隻好拼命進招,居然也刀光霍霍,棍影如山。
書生身法美妙,盤旋進退,有如一團電光,滾來滾去煞是好看! 兩個大漢,被他殺得步步後退。
“狗強盜,你們不想活命啦!” 在花雨缤紛地劍光之中,莺語呖呖,這是少年書生微帶怒意的聲音。
突然從劍光中伸出一條黑影,“拍達”一聲,齊肩棍被卷着震飛,“呼”的丢出老遠。
兩個蒙面大漢一齊跳出圈外,喊聲“住手!” 使棍的空着手向書生抱
嶽天敏也不深究,船老大經此一來,果然兢兢業業,招呼周到。
船行非止一日,便到了蕪湖。
這蕪湖,清代屬太平府,地當魯江與長江會合之處,江南之茶米,和湘贛的木材,都是到此集中轉運,實為南北水陸交通要道,所以商賈雲集,屋宇栉比,靠近碼頭,更是帆樯如林,舟楫似梭。
嶽天敏一肩行李,飄然登陸,隻見大街小巷,行人熙攘往來,極為熱鬧。
他找了一家比較清靜的客棧,安頓下來。
晚餐之後,因連日舟船困頓,正好及早休息,所以才是上燈時候,他已渾然入夢。
翌日清晨,嶽天敏一覺醒來,隻覺衾薄如紙,曉寒正濃,他看看時光已經不早,也就翻身起來。
卻見半扇闆窗,昨晚并未關好,陣陣曉風,正從那襄吹來,不由暗笑自己,出門人太過大意。
過了一會,店夥打來臉水。
嶽天敏正要盥洗,猛見臨窗桌上,飄下一張信箋,箋上隐約有字,他俯身撿起一看,信箋上字體潦草,寫着:“聞擅‘縱鶴擒龍’,特來走訪,其奈見面不如聞名,攜去神龍令,當于龍官湖中璧還。
” 下面并無其名,嶽天敏看着手中這突如其來的信箋,心中十分詫異,暗想:“看他口吻,分明是沖着自己而來,可是己自一身孑然,并無熟人,而且所學‘縱鶴擒龍’,到底有何用處?自己亦茫然未解,更從未告訴過人,這人如何如道的呢?” “攜去神龍令,當于龍官湖璧還,”好像他從自己這裡順手把“神龍令”拿去,要自己前往龍官湖,才能璧還,這“神龍令”是什麼呢?龍官湖又在那裡? 他沉思有頃,地無暇洗臉,回身勿匆跑到床邊,打開包裹,仔細一檢查,不由猛的大吃一驚。
原來嶽天敏一檢點包裹,裡面銀兩衣物,倒并不短少,隻單單不見了田伯伯臨走時交給他那刻着龍頭的竹簡。
這是他上九華山去的信物,關系着拜師學技,救人複仇的大事,如此重要的東西,突然在半路上遺失,如何叫他不急?他反覆找尋,那有半點影子,分明來人拿去的,就是這“神龍令”。
他廢然坐下,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繼而一想:“既然這人說‘當于龍官湖中璧還,’我就先上龍官湖去罷!” 主意打定,也就鎮靜下來,他藏好信箋,洗過了臉,叫進店夥,詳細問明去龍官湖的途徑?原來他到九華山去,應從蕪湖取道南陵、青陽,便可直叩九華。
如今要先往龍官湖,卻須渡過長江,走舒城,桐城,潛山,才到龍官湖。
嶽天敏吃過早餐,會了店賬,就和店中要渡江的客人,做了一路。
渡過長江,他在鎮上買了一匹健馬,用以代步。
這天中午,到了一個鎮甸,天敏腹中饑餓,一看前面酒旗招展,就策馬過去,到酒店門前下馬,卻見門外系着一匹白馬,四蹄如雪,渾身沒有一根雜毛,昂首顧盼,十分神駿。
步上酒樓,他找了一個空席坐下,要過飯菜,縱目一瞧,隻見南面臨窗的座頭上,有一位書生,把酒低酌。
看他服飾整齊,腰上還挂着一柄鵝黃穗子的長劍,微側着頭,憑窗遠眺。
從側面看去,俊逸潇灑,隻是身形略嫌纖弱,敢情是位讀書的相公。
嶽天敏正在向他打量之際,誰知書生也蓦的回過頭來,兩道澄澈如水的眼神,正和嶽天敏碰個正着。
這才看清楚這位書生打扮的少年,年紀和自己不相上下,卻生得臉若傅粉,唇若塗朱,兩條斜飛入鬓的鳳眉,一雙秋水如神的眼睛,轉動之間,黑白分明,一張俏臉,笑容可掬,使人有一種甜蜜可覺之感。
那少年書生和嶽天敏四目相接,敢情有點臉嫩,隻見他赧然低頭,慢慢地轉過臉去。
這時酒樓上又來了三個商賈打扮的客人,他們身才坐定,忽聽門外馬蹄之聲,在店門前一停,樓梯上登登登又闖上兩個彪形大漢,他們向三個商賈人橫了一眼,就在另一桌上坐下。
這兩個大漢,清一色的勁裝緊紮,背上各負長形包裹,一臉強悍之色。
落座之後,拍着桌子,高喊酒保,要酒要菜地忙個不停。
酒保那會看不出這兩個是江湖人物,不好應付,也特别小心的伺候,不一會,酒菜齊上,兩個大漢吃得甚是匆忙,真像狼吞虎咽,風掃殘雲,他們會過銀錢,回頭又看了三個商賈一眼,匆匆下樓。
那書生看在眼裡,不由從嘴角上微噙冷笑,接着也站起身來,取出一錠銀子,遞給店夥,回頭望着嶽天敏露齒一笑,才盈盈地下樓而去。
嶽天敏用罷菜飯,出了酒樓,就上馬趕路,走不好遠,忽聽後面蹄聲大起,三個商賈縱馬疾馳,三匹馬踢起滾滾灰沙,擦着自己身邊過去。
看看已走了三四十裡,天色逐漸地接近黃昏,群鳥投林,牛羊歸村,他唯恐錯過了宿頭,連忙策馬疾行,趕了一陣。
四野慢慢的昏暗起來。
轉過一道山坡,剛穿出樹林,猛聽一聲吆喝:“停下來,你想找死!” 嶽天敏擡頭一瞧,松林前面,停着三匹健馬,兩個蒙面大漢,一個手持齊眉棍,一個手執明晃晃的單刀,正在大聲吆喝。
三個商賈戰戰兢兢的掏出珠寶,跪在地上,搗蒜似的叩頭求饒。
“糟糕!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偏偏碰上剪徑的強人,這又如何是好?” 嶽天敏心中打鼓,吓得面無人色。
那大漢單刀一指,獰笑道:“小子,你還不下馬,難道要太爺自己動手不成?” 來路上一聲馬斯,銀鈴齊響,一條白影,如飛的竄入場中。
嗨!那馬上不是少年書生是誰?好駿的騎術! “嘿,今天真是财星高照,又送上來一頭肥羊。
” 手持齊眉棍的大漢話未說完。
“拍達!”少年書生的白馬,業已馳近,刷的一鞭,正抽到他的背上,饒他閃身得快,也着着實實地挨了一下,幾乎跌倒。
連聲怒吼,兩個蒙面大漢縱身撲了過去。
少年書生身形陡起,虛飄飄從馬背上躍起一丈來高,那馬也真靈,低嘯一聲,。
俯身沖出。
少年書生這才飄然落地,長鞭鞭梢向前一抖,拍達一聲,指着兩個蒙面大漢喝道:“不開眼的狗強盜,你家少爺在酒樓上就知你們不是好東西,果然在這裡攔路打劫,替我趕快夾着尾巴滾回去,還可饒你們不死,否則……” 兩個蒙面大漢,眼看人家從馬上露的一手輕功,硬是要得,不禁有點氣餒,可走聽他越說越難聽,那裡還按捺得住? 心想:憑自己兩人,難道還會收拾不了一個雛兒? “嘿嘿,小娃兒,你有多大道行,敢來破壞太爺好事,你把白馬留下,太爺或可放你一條生路。
” 兩人一使眼色,刀棍齊上。
嶽天敏看少年書生文弱不堪,着實替他捏把冷汗,三個商賈這時也悄悄地爬起身來,站在一邊,口中不住的念佛,要菩薩老爺幫忙。
隻見那書生閃身避開來勢,鞭交左手,嗆啷寶劍出匣,嬌喝:“不長眼的狗強盜,讓你們試試少爺的劍鋒也好。
” 手挽劍花,一招“金針飛渡”,分刺兩人。
兩個蒙臉大漢,那知厲害,同時刀棍齊砸,嗆的火花飛濺,劍鋒過處,單刀給截了一道缺口,齊眉棍也被直震開去,雙臂發麻。
心中大驚。
暗忖:“這少年手底着實紮硬!” 就在這末念頭一轉之間,書生的寶劍已疾如狂風暴雨般殺來! 兩個大漢,這時勢成騎虎,明知不是人家對手,欲罷不能,隻好拼命進招,居然也刀光霍霍,棍影如山。
書生身法美妙,盤旋進退,有如一團電光,滾來滾去煞是好看! 兩個大漢,被他殺得步步後退。
“狗強盜,你們不想活命啦!” 在花雨缤紛地劍光之中,莺語呖呖,這是少年書生微帶怒意的聲音。
突然從劍光中伸出一條黑影,“拍達”一聲,齊肩棍被卷着震飛,“呼”的丢出老遠。
兩個蒙面大漢一齊跳出圈外,喊聲“住手!” 使棍的空着手向書生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