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元年

關燈
一聽到曹操問起,夏侯惇這才回過神來,吸口氣答道: "已逾千人。

    " "千人?未免太少了。

    " "太少?" "元讓,你十四歲殺人,卻未獲罪,可知是何緣故?""錯在辱罵吾師的人。

    是嗎?" "表面上是如此。

    其實是因為縣官畏懼我們家的部曲。

    ""當時隻不過數百人而已……" "僅此數百人就足夠讓縣官擔驚害怕了。

    " "如今各地的成群流民正四處掠奪,卻都不敢接近谯縣。

    擁有千人部曲的地方,就連流亡饑民也避之惟恐不及。

    以前像程家一樣對我們心懷嫉妒,敵視我們部曲的人,如今皆存感激之心。

    因為有了我們的部曲,谯縣一地才能安居樂業。

    ""元讓啊,"曹操面帶笑容,拍拍夏侯惇的肩膀說道,"切記!我們部曲今後的對手并非饑民,因此千人尚嫌不足。

    ""二千人如何?" "還是不夠。

    " 曹操搖頭說道。

     "谯家居"這地方位于谯縣境内,後人傳聞是曹操的出生地。

     曹操家族的舊宅或許就在谯家居,但曹操的出生地其實是洛陽。

     其父曹嵩仗着養父的威勢而入仕,故而洛陽便成為曹家生活的大本營。

    大長秋曹騰見到孫子出生後,含笑而終,也是死在洛陽的曹邸。

     在回到谯縣并對夏侯惇提出攸關部曲的指示後,曹操便又朝洛陽出發。

    雖然任地頓丘縣曾來聯絡,但他并不認為自己的長期外出有何不妥之處。

    沒有人會對此事提出彈劾,就算有,他也不認為頓丘縣令一職值得戀棧。

     曹操從谯縣北上,在進入梁國之際,恰好遇見朝廷派出的急使。

     --朝廷大赦天下,并改年号為"光和"。

     這是使者傳達的旨令。

    曹操又聽聞,跟其父有親密往來的前輩橋玄此時正好返鄉暫居。

     橋玄是出身梁國睢陽的望族,其父與祖父皆曾任太守。

    由于橋玄善觀面相,因此曹操有意請他為自己看相。

     "哦,巨高(曹嵩的别名)之子嗎?……要請老夫看相?……"橋玄端視曹操的臉孔半晌後,閉上雙眼說道: "看你的面相,可知你心裡根本不信面相之說。

    既然如此,又何必請老夫看相?"曹操吃了一驚。

    的确,他是懷有此心。

    然而,他一面盯着橋玄一面暗忖。

     (請人看相者大半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那麼橋玄這番話對任何人豈不是皆可适用?……) 曹操自始至終都是個唯物論的現實主義者。

    盡管如此,他終究按捺不住好奇心,央求道: "信或不信,得視相者所言的結果而定。

    還請先說出結果!不論先生所言為何,我都不會介意。

    ""哈哈,這倒也是。

    "橋玄正色說道,"不信也罷,你的面相是老夫所未曾見過的。

    "曹操忽然放聲大笑。

    拔高的笑聲仿佛帶着譏諷之意。

    等笑聲停歇,他才說道: "我無法不信此言。

    初次相晤,先生怎麼可能見過我的面?世人的容貌原本就各不相同。

    ""非也,老夫并不是這個意思。

    世人的容貌誠然各不相同,但卻有型可依。

    而你的容貌不屬于老夫所知的任何一型。

    亦即,為獨特的面相。

    若你有才能,則屬異常之才。

    可謂之異才吧!……""異才是指世間不容之才嗎?" 曹操問道。

     "或許是。

    "橋玄答道,"不,應是相反,除非有此異才,否則世間難太平。

    ""平定世間嗎?"曹操端坐說道,"哦,有此才能,豈不值得高興?""老夫閱人多矣。

    但你的面相卻是絕無僅有……或許該将之稱為命世之才。

    請多保重!老夫年事已高,難以保護自身妻兒。

    或許将來尚須仰仗于你。

    "橋玄凝視着曹操的雙眼,說道。

     曹操再度發出怪笑,但笑聲卻像是卡在喉嚨裡。

     "你可去見汝南許子将。

    老夫願代寫薦書。

    " 橋玄補充了一句,他的眼神始終盯着曹操雙眼。

     "多謝!" 曹操躬身道謝。

     橋玄,字公祖,是世稱"嚴明有才略"的人物。

    他曾任尚書令,上書舉發南陽太守蓋升貪污。

    因靈帝寵信蓋升,雖然橋玄極力主張将蓋升下獄,但皇帝卻不從。

    不僅如此,反倒起用蓋升為侍中(禁中侍衛官)。

    橋玄一氣之下返鄉而去。

    皇帝對橋玄仍有不舍,遂頒賜一道聖旨。

     --任橋玄為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是俸祿二千石的顧問官,工作極為輕松自由。

    橋玄如今雖已返鄉,但仍保有光祿大夫一職。

     "赴汝南雖須繞道,但卻值得前往。

    反正你也不用趕路。

    "橋玄說道。

     許子将以人物評監而聞名,此刻正在家鄉汝南閑居。

    子将為其别名,本名劭。

    他曾任一郡的功曹(人事主管),但随即辭官。

     --時局阽危,如江河日下。

    方今小人道長(得勢),王室将亂,仕途未免辛勞。

     但凡有人勸他入仕,他便以此言相拒。

    如此反倒讓他聲名鵲起,許劭之名連同其"月旦評"廣為世間所知。

     每月初一(即"月旦"),許劭公開發表人物評論。

    将當代知名人士置于俎上品頭論足一番。

    當時并無資訊傳播可言,一般人難以了解天下情勢,但人人都想知道當今天下究竟有哪些人物。

    許劭的"月旦評"正可滿足人們這一需求。

    他既精通相術,又口才出衆,所以他的月旦評頗能令人聞之有趣。

    這一關于天下人物的資訊很快便從汝南流傳至中原。

     "假如想要出人頭地,必先顯聲揚名。

    " 在曹操離去之際,橋玄奉送了這句話。

     言下之意是,若能見到許劭,或許可被納入月旦評中。

    如此一來,曹操孟德之名便立即廣傳天下。

     汝南為熱鬧之地,跟沛國及梁國同屬豫州,全郡人口逾二百萬。

    有豐沛的汝水流經其地,水路四通八達,船隻往來甚衆。

     "哈哈,原來這就是月旦評的傳播之道。

    " 曹操立于汝水岸邊,喃喃自語道。

     雖然投過名帖求見,但一直未獲許劭的答複。

    根據習俗,初次拜谒某人時,須先投以名帖,上頭載明住宿處所,然後等候回音。

     靜候一日後,曹操便徑赴許家叩門。

    前天來投名帖時出來應門的同一個男人打開門,問道: "有何貴事?" "這不是明知故問?你莫非忘了我前天來投名帖嗎?我想要見許子将。

    "曹操答道。

     "所以才要問你有何貴事。

    " "乞看面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