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行
關燈
小
中
大
既然被處死,他先前的所作所為當然也得到完全相反的評價。
他的有罪等于證實了宋皇後一族的無罪。
因此紅珠不再有逃亡的必要。
然而,她卻不肯返回谯縣的曹氏娘家,理由是: ——生産在即,不宜長途跋涉。
曹家接受了這個理由。
——言之有理。
這是第一胎,丈夫宋奇又遇害,也難怪不愛動。
在内心傷痛未愈之前,就随她的意思吧!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紅珠已經喜歡上北地的生活。
于扶羅是匈奴單于一族,身為他的帳下客,紅珠很喜歡帳幕生活。
嫁為宋家婦是一場噩夢,一定要盡早将之遺忘。
——紅珠對自己這樣說。
她并非因愛而與宋奇結合。
她在婚禮之前根本就沒見過宋奇的長相,在當時,這種情形極為普遍。
婚後,紅珠深刻體會到一股貴族特有的傲慢氣息常顯現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她打從心底讨厭丈夫。
甚至在得知丈夫的死訊後,藏在内心的憎惡程度不減反增,連她自己都覺得極不可思議。
曹操對她抱怨過妻子的冷淡,紅珠則說自己也是個淡漠的人,這話其實是出自真心。
隻不過所冷淡的對象是丈夫,對堂兄曹操則是感到胸中有如一團烈火。
在臨汾遇見匈奴人于扶羅時,她也感受到一股熱情。
當時的臨汾約在現今臨汾市的南方五十公裡處。
該地相當靠近黃河,在後漢末期,為漢族與匈奴人雜居之地。
後漢朝廷馴服了匈奴,想要讓它成為忠實的看家犬。
于扶羅是年輕的貴族,被視為是極端親漢的人物。
曹家之所以選擇于扶羅作為庇護紅珠的對象,是因為他能理解漢文化,而且又有一副俠義心腸。
據說,于扶羅親漢是受到父親羌渠的影響。
羌渠對漢朝始終忠心耿耿,可說再也沒有人比他更加可靠。
前一任的單于死後,後漢當然希望羌渠能夠繼位。
然而,呼征卻搶先宣布繼承單于之位。
有一天,于扶羅來到紅珠的帳幕,說道: “我的帳幕群即将北移。
請公主暫時前往解池關家。
我會派護衛送公主前往。
” 匈奴對漢族貴婦一律稱為公主。
公主的原意是皇帝之女,但并非皇帝之女的王昭君也被稱為公主,以緻因襲到後來。
“我也要北上。
請帶我一道同行。
” 紅珠說道。
因與帳幕群的衆人已經熟絡,故而她不願離去。
“不行!你有身孕。
” 于扶羅微笑答道。
紅珠此時已是大腹便便。
王甫伏誅的消息已經傳來,紅珠無須再亡命。
先前,于扶羅就勸紅珠回谯縣,并說已經寫信要朱緒前來接人。
但紅珠也寫信給曹家,表明在生産之前不會回去,要朱緒不必前來。
于扶羅似乎能理解紅珠的心情,但卻又沒道理帶着即将臨盆的紅珠前往單于庭(匈奴的根據地,靠近現今呼爾浩特)。
“此地是我的遊牧地,所以我會再度率衆來此。
屆時一定會聯絡關家。
” 經過于扶羅的一番勸說,紅珠終于同意前往解池關家。
單于庭的氣候及風土确實嚴酷。
然而,于扶羅之所以不願帶紅珠前往,其實是另有隐情。
在匈奴,此時正是風雲告急之際。
由洛陽派來的護匈奴中郎将張修已經殺了新單于呼征。
前來報信的急使也已抵達臨汾的于扶羅帳中,人剛下馬,就倒地吐血,經治療後方才無礙。
事态相當嚴重。
漢朝當然希望親漢的羌渠能繼承單于之位。
奇怪的是,張修未經溝通,便直截了當地殺了呼征,以此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
護匈奴中郎将就仿佛是近代帝國主義時期的殖民地總督,擁有某種程度的獨斷權。
因為如果每件事都必須請示洛陽,有時便無法适時采取應變措施。
身處異域,在異族的包圍下,緊急性的獨斷行動實在是情非得已。
但是,張修的行動卻逾越了權限。
匈奴是臣屬國,而張修竟然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殺了該國的國君。
遭戮的呼征與張修所擁立的羌渠屬單于同族,各自擁有部下,并率領若幹帳幕群四處遊牧。
呼征的部下對此事當然極感憤慨,遂紛紛從遊牧地返回單于庭。
誅殺呼征的人是張修,而不是新單于羌渠。
然而,羌渠畢竟是由張修擁立。
于扶羅是羌渠之子,因此無論如何都必須趕回父親的身邊。
這不是一趟普通的返鄉之
他的有罪等于證實了宋皇後一族的無罪。
因此紅珠不再有逃亡的必要。
然而,她卻不肯返回谯縣的曹氏娘家,理由是: ——生産在即,不宜長途跋涉。
曹家接受了這個理由。
——言之有理。
這是第一胎,丈夫宋奇又遇害,也難怪不愛動。
在内心傷痛未愈之前,就随她的意思吧!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紅珠已經喜歡上北地的生活。
于扶羅是匈奴單于一族,身為他的帳下客,紅珠很喜歡帳幕生活。
嫁為宋家婦是一場噩夢,一定要盡早将之遺忘。
——紅珠對自己這樣說。
她并非因愛而與宋奇結合。
她在婚禮之前根本就沒見過宋奇的長相,在當時,這種情形極為普遍。
婚後,紅珠深刻體會到一股貴族特有的傲慢氣息常顯現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她打從心底讨厭丈夫。
甚至在得知丈夫的死訊後,藏在内心的憎惡程度不減反增,連她自己都覺得極不可思議。
曹操對她抱怨過妻子的冷淡,紅珠則說自己也是個淡漠的人,這話其實是出自真心。
隻不過所冷淡的對象是丈夫,對堂兄曹操則是感到胸中有如一團烈火。
在臨汾遇見匈奴人于扶羅時,她也感受到一股熱情。
當時的臨汾約在現今臨汾市的南方五十公裡處。
該地相當靠近黃河,在後漢末期,為漢族與匈奴人雜居之地。
後漢朝廷馴服了匈奴,想要讓它成為忠實的看家犬。
于扶羅是年輕的貴族,被視為是極端親漢的人物。
曹家之所以選擇于扶羅作為庇護紅珠的對象,是因為他能理解漢文化,而且又有一副俠義心腸。
據說,于扶羅親漢是受到父親羌渠的影響。
羌渠對漢朝始終忠心耿耿,可說再也沒有人比他更加可靠。
前一任的單于死後,後漢當然希望羌渠能夠繼位。
然而,呼征卻搶先宣布繼承單于之位。
有一天,于扶羅來到紅珠的帳幕,說道: “我的帳幕群即将北移。
請公主暫時前往解池關家。
我會派護衛送公主前往。
” 匈奴對漢族貴婦一律稱為公主。
公主的原意是皇帝之女,但并非皇帝之女的王昭君也被稱為公主,以緻因襲到後來。
“我也要北上。
請帶我一道同行。
” 紅珠說道。
因與帳幕群的衆人已經熟絡,故而她不願離去。
“不行!你有身孕。
” 于扶羅微笑答道。
紅珠此時已是大腹便便。
王甫伏誅的消息已經傳來,紅珠無須再亡命。
先前,于扶羅就勸紅珠回谯縣,并說已經寫信要朱緒前來接人。
但紅珠也寫信給曹家,表明在生産之前不會回去,要朱緒不必前來。
于扶羅似乎能理解紅珠的心情,但卻又沒道理帶着即将臨盆的紅珠前往單于庭(匈奴的根據地,靠近現今呼爾浩特)。
“此地是我的遊牧地,所以我會再度率衆來此。
屆時一定會聯絡關家。
” 經過于扶羅的一番勸說,紅珠終于同意前往解池關家。
單于庭的氣候及風土确實嚴酷。
然而,于扶羅之所以不願帶紅珠前往,其實是另有隐情。
在匈奴,此時正是風雲告急之際。
由洛陽派來的護匈奴中郎将張修已經殺了新單于呼征。
前來報信的急使也已抵達臨汾的于扶羅帳中,人剛下馬,就倒地吐血,經治療後方才無礙。
事态相當嚴重。
漢朝當然希望親漢的羌渠能繼承單于之位。
奇怪的是,張修未經溝通,便直截了當地殺了呼征,以此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
護匈奴中郎将就仿佛是近代帝國主義時期的殖民地總督,擁有某種程度的獨斷權。
因為如果每件事都必須請示洛陽,有時便無法适時采取應變措施。
身處異域,在異族的包圍下,緊急性的獨斷行動實在是情非得已。
但是,張修的行動卻逾越了權限。
匈奴是臣屬國,而張修竟然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殺了該國的國君。
遭戮的呼征與張修所擁立的羌渠屬單于同族,各自擁有部下,并率領若幹帳幕群四處遊牧。
呼征的部下對此事當然極感憤慨,遂紛紛從遊牧地返回單于庭。
誅殺呼征的人是張修,而不是新單于羌渠。
然而,羌渠畢竟是由張修擁立。
于扶羅是羌渠之子,因此無論如何都必須趕回父親的身邊。
這不是一趟普通的返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