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良謀難展 英雄無奈(6)

關燈
主簿陳琳便言道:“俗諺雲:‘掩目捕雀自欺也’。

    連捕雀這種小事都不應自欺以得志,何況國家大事?今天将軍仗皇權之威,統掌軍國大事,又深得文武重臣支持,在洛陽城内我們已握有絕對優勢。

    司隸區駐軍意見雖多,但彼此牽制,行動上勢必猶疑。

    這時若想誅滅宦官,應以‘鼓洪爐燎毛發’之勢,當機立斷,以閃電突擊的手段争取勝利。

    如果出檄征召外藩軍團,讓他們仍有兵臨京城的機會,萬一其中有人萌生異心,倒戈一擊,豈不授人以權柄?功不成反生大禍,則後患無窮。

    ”何進聽了表示:“這乃儒生之見,不懂得軍事之機要。

    兵法有三:‘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能夠取得完全壓倒之聲勢,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戰亂,剿除宦官也才能完全沒有阻力……” 這時,坐在角落裡的曹操,突然大聲有力地鼓掌,并且大笑起來,說道:“對,對,最好不要有流血,但這件事還有更簡單的辦法,根本不用勞師動衆。

    ” 曹操的舉動,引起全體與會者的注意,由于曹操一向足智多謀,因此何進也很重視他的意見。

    便問:“孟德,又有什麼奇謀計策嗎?” 曹操說:“奇策倒談不上,隻是按道理來講,這樣做最不容易出錯。

    ” 接着,曹操便談了他的看法:“司隸區内的軍團雖然意見分歧,甚至有不少是親董重軍團的将領,但到底他們名義上的共同領袖仍然是皇甫嵩元帥。

    皇甫嵩元帥為人審慎、謙恭,若以避免内戰為由要他出面壓抑司隸區蠢動的部分軍團,我想他一定會答應的。

    禁宮内的宦官部隊一旦失去外援,根本成不了大事。

    ” 又說:“嚴格來講,宦官擅權之事,自古有之,但大多是皇帝假以權寵造成的,基本上,宦官并無大權。

    然而,宦官人數衆多,又經常處在皇上身邊,因此若強以兵壓制,反倒會讓他們假借皇上之名強烈反抗。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循法律途徑,針對他們的罪行,找到證據,将打擊面縮到最小,僅懲罰幾個重要元兇,便足以消除宦官的擅權了。

    這樣子,隻要派出一個獄吏,以公開調查審判的方式,便可以輕易解決問題了,又何必召集外藩軍隊進來呢?更何況宦官裡面也并非全是有罪或邪惡之輩,若予盡誅,實際上也不公平。

    打擊範圍拉得太廣,牽連者必衆,反而容易洩露機密,不但達不到目的,更可能危及自身。

    ” 何進聽了,頗有些不高興,說: “孟德對閹宦難道還存有私心嗎?” 這個指責,正好說中曹操身為宦官之後的弱點,曹操一時啞口無言,不知如何回答。

     侍禦史鄭泰立刻打圓場說:“曹将軍的建議的确有道理,隻是目前司隸區部隊軍心未定,皇甫元帥對這件事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