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董卓獨專朝堂 曹操招兵買馬(2)
關燈
小
中
大
雖然西涼軍團有數十萬之衆,但是董卓駐紮在河間的軍隊本來就不多,加上他為了抓住機會連夜急行軍,真正跟随他到洛陽京城的軍隊不過三四千人而已。
董卓到了京城,就打算自己掌握大權,可是兵馬太少,怎麼能把别人鎮壓住呢?謀士李儒便給他出了一計,他建議董卓吩咐将士在夜靜更深的時候帶領一支兵馬悄悄地出城,到第二天白日,再帶領這支人馬大張旗鼓地進城,号稱是西涼軍調來的兵馬。
董卓就聽了李儒的建議,如計而行。
這麼一來二去地兜了幾趟,大家都摸不透董卓到底來了多少人馬。
有說五萬的,有說十萬的,還有說四城門外都是西涼的兵馬。
董卓的聲勢就這麼大起來了。
俗語說:“西瓜靠大邊”。
何進和何苗的軍隊,因為死了頭兒,還沒整編,他們就紛紛地投到董卓這邊來了。
董卓就真正有些強大起來。
後來,騎都尉鮑信一氣之下,率部回泰山以後,袁紹就更不敢跟董卓作對了。
不但如此,董卓還聽了李儒的話,先去拉攏袁家,利用一下他們再說。
董卓還真有一套本領,不但西涼的胡人、羌人、漢人歸順他,就是何進和何苗的部下,因為受到了優待,也都心悅誠服地歸順了他。
他又在李儒的建議下,說要重用名士。
他聽說當初蔡邕為了反對宦官,差點喪了命,被充軍到邊疆去受苦。
後來雖說免了罪,可是這十多年來,一直流落在江湖,一介平民而已。
董卓就派人到各處去找蔡邕,請他到朝廷裡來。
派去人找到了蔡邕,蔡邕推辭,說他有病不能去,董卓就冒火了,第二次派人去請,并對蔡邕說:“我請你做大官,你可别要我讓你全家滅門!” 蔡邕認為自己很有學問,白白死去未免可惜,就十分勉強地進京來了。
可是董卓見了蔡邕,非常尊敬他,三天裡頭,連升三級,使蔡邕官至侍中。
蔡邕鑒于董卓待他的真心,也就願意歸順了。
董卓自認為有了力量,就對謀士李儒說:“我想廢去少帝,而先擁立陳留王,以後再看情況而定其他,你看如何?” 李儒說:“這想法不錯,但是,百官态度難一。
袁隗、王允他們,可能顧全大局,不會說什麼,更不會出面反對。
可是盧植、丁原就不一定肯依了。
盧植現在不過一個光杆司令,沒有什麼可怕的,隻是丁原,他不僅任了執金吾,更可怕的是他手下有一個部将厲害得很,我們不能不多留點神。
” 董卓驚問道:“那部将是誰啊?” 李儒說:“就是那個拿着方天畫戟,老站在丁原旁邊的那個呂布哇。
” 丁原字建陽,曾任并州刺史。
靈帝駕崩後,他以武猛都尉統領有司隸區幾個重要軍團,也成為清流派對抗親董重軍團的主
董卓到了京城,就打算自己掌握大權,可是兵馬太少,怎麼能把别人鎮壓住呢?謀士李儒便給他出了一計,他建議董卓吩咐将士在夜靜更深的時候帶領一支兵馬悄悄地出城,到第二天白日,再帶領這支人馬大張旗鼓地進城,号稱是西涼軍調來的兵馬。
董卓就聽了李儒的建議,如計而行。
這麼一來二去地兜了幾趟,大家都摸不透董卓到底來了多少人馬。
有說五萬的,有說十萬的,還有說四城門外都是西涼的兵馬。
董卓的聲勢就這麼大起來了。
俗語說:“西瓜靠大邊”。
何進和何苗的軍隊,因為死了頭兒,還沒整編,他們就紛紛地投到董卓這邊來了。
董卓就真正有些強大起來。
後來,騎都尉鮑信一氣之下,率部回泰山以後,袁紹就更不敢跟董卓作對了。
不但如此,董卓還聽了李儒的話,先去拉攏袁家,利用一下他們再說。
董卓還真有一套本領,不但西涼的胡人、羌人、漢人歸順他,就是何進和何苗的部下,因為受到了優待,也都心悅誠服地歸順了他。
他又在李儒的建議下,說要重用名士。
他聽說當初蔡邕為了反對宦官,差點喪了命,被充軍到邊疆去受苦。
後來雖說免了罪,可是這十多年來,一直流落在江湖,一介平民而已。
董卓就派人到各處去找蔡邕,請他到朝廷裡來。
派去人找到了蔡邕,蔡邕推辭,說他有病不能去,董卓就冒火了,第二次派人去請,并對蔡邕說:“我請你做大官,你可别要我讓你全家滅門!” 蔡邕認為自己很有學問,白白死去未免可惜,就十分勉強地進京來了。
可是董卓見了蔡邕,非常尊敬他,三天裡頭,連升三級,使蔡邕官至侍中。
蔡邕鑒于董卓待他的真心,也就願意歸順了。
董卓自認為有了力量,就對謀士李儒說:“我想廢去少帝,而先擁立陳留王,以後再看情況而定其他,你看如何?” 李儒說:“這想法不錯,但是,百官态度難一。
袁隗、王允他們,可能顧全大局,不會說什麼,更不會出面反對。
可是盧植、丁原就不一定肯依了。
盧植現在不過一個光杆司令,沒有什麼可怕的,隻是丁原,他不僅任了執金吾,更可怕的是他手下有一個部将厲害得很,我們不能不多留點神。
” 董卓驚問道:“那部将是誰啊?” 李儒說:“就是那個拿着方天畫戟,老站在丁原旁邊的那個呂布哇。
” 丁原字建陽,曾任并州刺史。
靈帝駕崩後,他以武猛都尉統領有司隸區幾個重要軍團,也成為清流派對抗親董重軍團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