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司馬懿初進丞相府 華子魚挑釁楚漢争

關燈
寝。

    ” 華歆見這人衣衫不整,出言不遜,不禁火道:“你這叫化子,也敢在這兒與我說話?” “哈哈,我肯罵你兩句,已是高看你了。

    ” 司馬懿忙起身道:“噢,華兄,方才的介紹你可能沒聽清吧?他叫祢衡,祢正平。

    ” “啊?!”華歆大吃一驚。

    他久聞祢衡大名,知道此人才智超人,狂放不羁,曹丞相正要辟請他。

    聽說他圍棋下得極好,從沒遇到過對手。

    與他下棋,豈不是自讨沒趣?便自找台階作暈旋狀道:“不好。

    今日高興貪杯,我支持不住了,告辭。

    ”就起身,跌跌撞撞要走。

    司馬懿忙讓司馬忠扶了,送出府去。

     送走華歆,祢衡意猶未盡,數落起司馬懿來。

    “爺們來你府上吃酒,本該多說幾句吉祥話的,我卻不會。

    我就少說幾句難聽的得了。

    我說,似你的天賦才幹,何必要以屈求伸? 大丈夫憑的是本事建功立業,該是堂堂正正,畢露鋒芒。

    你說棋理如世理。

    你下棋依仗盤旋馬,可見你的世理,未免陰柔有餘,陽剛不足啦。

    ” 阮瑀一旁插話道:“仲達兄這是以柔克剛。

    而柔,乃至剛也。

    現今處世,不這樣怎行?君不聽,皎皎者易污,曉曉者易折嗎?” 祢衡狂笑幾聲,道:“我們不是一個檔次的人,不可與之語。

    ” 鬧了阮瑀個大紅臉,心裡哺咕道:“你這人未免大狂了。

     遲早要倒黴的。

    ” 司馬懿心中也不服祢衡,認為自己已經夠鋒芒畢露了。

     難道非要象他那樣沒老沒少叫人家小子,自稱老子,就是陽剛?想看,心裡賭氣道,好吧,以後我就來點陽剛,叫你們見識見識。

     他這裡雄赳赳想看以後如何叱咤風雲,可沒想到華歆最小心眼,最忌妒人。

    他不僅惱恨祢衡,在曹丞相面前說祢衡的壞話,讓曹丞相隻給祢衡個打鼓吏差使來羞辱他,還惱上司馬懿,處心積慮找岔整治司馬懿。

    也是世上元難事,隻怕有心人。

    他終于在相書上看到狼顧之相的條目,竟跟司馬懿聯系上了,便多次在曹丞相耳旁吹風,給曹操留下很深的印象。

     第二年秋天,發生了一件事,對司馬懿震動很大,那就是孔融、祢衡之死。

     秋七月,夏候享統兵攻打新野,在博望坡被孔明一把火燒得大敗。

    曹操聞報,大怒,就要親率大軍五十萬殺奔新野。

     曹操将令一出,太中大夫孔融便谏道:“劉備、劉表皆漢室宗親,不可輕易讨伐。

    ” 曹操一聽,橫眉怒目道:“什麼漢室宗親!逆命之臣,豈容不讨!”當下叱退孔融。

     孔融自恃是孔子後裔,享有名望,打心眼裡看不起閹宦出身的曹操。

    出了丞相府,仰天長歎:“天哪,以不仁之師伐至仁,沒有不敗的呀!” 這話清清亮亮被丞相府門官聽到了。

    門官早就惱孔融以聖人後裔自居,出入丞相府,總是趾高氣做,根本不把他門官看在眼裡,就一直想尋機出出氣。

    眼下聽得孔融罵丞相出兵是不仁之師,就急向丞相禀報。

     曹操聽了大怒道:“好你個孔融!自恃聖人之後,一貫與老夫作對。

    你們說,本相該如何處置?”他環顧周圍的謀士。

     司馬懿見衆人都緘口不言,便要出來說話。

    卻被旁邊的崔琰扯住衣角。

    他扭過臉來。

    崔琰使着眼色,低低他說: “休要莽撞。

    我看孔北海是活到頭了。

    ” 曹操見衆人不語,看了看華歆。

    華歆忙捅捅郄慮,說: “你說說,孔融在北海郡時,以孔孟惑人心,欲乘天下大亂,招集隊伍,圖謀劉家天下,”自做皇帝。

    是不是這樣?” 郄虛點點頭,說:“是。

    ” “他讨好孫權的使者,毀謗朝廷,有沒有這樣?” “有。

    ” “孔融常常不守禮節,不戴帽子,進宮上殿,這是不是對上不敬?他主張母親和兒子的關系有如瓶子盛物一樣,隻要從瓶子裡把東西倒出來,母子的關系便算完了,這是不是不孝;……夠了。

    像這樣不忠不孝的事多得很,留他這種人豈不是養癰遺患?本相要奏請天子把他殺了!殺了!”曹操越說越激憤,最後竟暴跳起來。

    那兇相,把司馬懿吓得心驚肉跳。

     事後,崔琰又告訴他孔融的很多事,說明曹操早就對孔融反感,殺他隻是遲早的事。

    象孔融公開對抗曹操的禁酒令;反譏曹操把袁紹的兒媳甄氏給兒子曹丕為妻;反對曹操為鎮壓異己而主張恢複古代的肉刑;甚至把反對曹操的祢衡推薦給獻帝等等。

     司馬懿聽了,覺得孔融做得事有對有錯,隻是太迂闊了。

    胳膊别不過大腿,與其硬幹,還不如歸隐做學問。

    現在一死。

    可惜少了一位曠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