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曹孟德做夢疑三馬 五官将繼位嗣魏王

關燈
曹操突喚司馬懿留步,他頭嗡地響了,驗證了可怕的事實——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他一下病倒了;揚修陪曹植來探望。

    曹操遷怒于楊修,賜他一杯鸠酒;夜裡,曹操做了個怪夢:三馬同食一槽,至死,他也沒有弄明白…… 司馬懿正要出門,聽到曹操似乎在喊自己,便停身回首看去。

    見曹操正看着自己,便趕忙回來道:“大王還有什麼吩咐?” 曹操瞥見司馬懿回頭的一刹那,頭嗡地響了一下,更疼了。

    他驗證了一個可怕的事實。

     原來,他見司馬懿精明幹煉,又幾次出謀劃策,屢獲成功,處處顯露出雄才大略,便有意讓他兼任太子曹丕的中庶子,好将來輔佐太子承繼父志,成就大業。

    但華歆一再在他耳邊吹風,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心裡就犯嘀咕了。

     何謂狼狽之相?據說狼兇殘又狡詐,平日懼怕身後被襲擊,走動時常常警惕地回頭看看。

    而它回頭,身子卻不轉動。

     人若反顧有如狼的動作,頭轉而身子不随之側轉,就是有狼顧之相。

    說起來。

    人若這樣,不過是為人機警而多疑忌的習人,是有雄心豪志的貴人。

     曹操能不嘀咕嗎?像司馬懿這樣富有韬略和眼光的世家子弟,加上貴人之相,将來還不知道怎樣了得呢。

    我死之後,還有誰能駕馭得了他呢?我讓他輔佐太子,他别取而代之。

    養虎遺患,我豈不是在于傻事一樁?他越想越怕,越怕越後悔,這麼着,頭可就更疼了。

    便沒好氣地沖司馬懿吼道: “還愣什麼?沒看孤的頭風病又複發了,還不快去請郎中來?!” 司馬懿無端挨頓罵,莫名其妙。

    請醫生,那是長史、少府份内的事,幹嗎無端對我發火?噢,這是對我的信任吧,他哪裡知道曹操的心思呢?便急惶惶出去。

    楊修見他匆忙,問他何事?他道出原委。

    楊修說,現有名醫華佗,療疾如神,何不請他給大王診治?司馬懿一聽,便拉着楊修去請華佗。

     華佗來到魏王府,掏出銀針,隻幾下,便止了疼。

    剛收拾了要走,頭又疼了起來。

    華佗又紮,進針加深。

    可是,沒一會兒又疼。

    華佗便說:“此是瘤疾,隻有開顱療治才能除根。

    ” 曹操一聽,大怒:“頭劈開不是要孤的命嗎?” 司馬懿說:“華郎中醫術高超……” 不等司馬懿把話說完,曹操早喝道:“休得謬言,隻可針治。

    ” 華倫見曹操殘暴,不通醫理,知他不可救愈。

    便推說家中妻病,須回去料理一下,便回去不來了/曹操見華佗跑了,更覺得他是要害自己,這還了得。

    便派人把華佗抓來。

    殺了。

     華佗一死,曹操的頭風病日甚一日,躺在病榻上胡思亂想。

    這天,楊修陪着臨淄侯來看望。

    他對楊修多看了幾眼,咋看咋不順。

    他媽的,那個要劈開我腦袋的華老頭子是他推薦的,他可是居心不良呀!這小子,獐頭鼠目,淨耍小聰明。

     我想的啥他都能看出來,太可惡啦。

    那次打仗,我想退兵,随口說了句“雞肋”,這個行軍主簿便明白了我的心思,四處散布“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進不能勝,退則人笑,不如早早收兵。

    ”早早的便收拾起行裝,引的兵營大亂。

     還有一次,我府中修花園門。

    我見門大小不合适,便在門框上寫了個“活”字,别人都不明白,他卻看出我的意思,是嫌門太闊了。

    更讓我丢臉的是曹娥碑文上的“黃絹幼婦,外孫啻臼”八個字,他一看就解出其意。

    而我卻騎馬走了三十裡才悟出黃絹乃帶色的絲,即絕字;幼婦乃少女,即妙字;好孫乃女兒之子,即好字;甭日含舌辛之意,即辭字。

    合起來其意是“絕妙好辭”四字。

    便有人說“曹楊智差三十裡”,奶奶的,這口氣我能忍嗎?更何況,他又是袁氏外甥。

    将來我死了,他不知會怎樣引導子桓,亂壞我曹氏業績呢。

     他陰冷地一笑,令手下取來鸩酒賜給楊修。

    楊修不知是毒酒,當即謝恩喝下。

    可歎胸中錦繡、筆下龍蛇的英才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曹植見楊修七竅出血,驚問其故。

     曹操說:“我兒莫驚。

    楊修身為主簿,屢屢洩漏機密,又推薦庸醫害我性命,難道不應該賜死嗎?” 吓得曹植半晌說不出話來。

     殺了楊修,曹操心情略好點。

    又收到孫權來書,稱頌魏王威震四海,恩澤八方,宜進為帝。

     曹操一陣亢奮,忘了頭疼,把書讓屬僚們看了一遍,假惺惺他說:“這碧眼黃須兒意擁孤為帝,這不是把孤紋在火爐上烤嗎?” 司馬懿見曹操說話時特意看了自己一眼,心中便格登一下,想:大王剛殺了楊修,而楊修似乎沒啥錯,死的冤枉。

     我可要小心謹慎。

     這時,侍中陳群道:“漢室久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巍,生靈仰望。

    孫權稱臣歸命,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大王宜應天順人,早正大位。

    ” 華歆立即響應:“時不我待,時不我待呀!” 司馬懿聽了,不敢怠慢,自己也該加一把火才是,忙說: :“陳侍中說得極是。

    現今吳蜀家家欲為帝王,天下人人欲為公侯。

    觀古今之成敗,能先見事機者,則恒受其福。

    大王雄略冠時,智謀出世,殺呂布于下邱,摧袁氏于官渡,驅孫權于江外,逐劉備于隴右,破烏丸于白登,其餘枭夷蕩定者,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