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各奔前程
關燈
小
中
大
的話無異于是自尋死路。
“敢問先生,難道說主公要主動搦戰?”我道。
許邵沉聲道:“不錯。
主公已與秣陵的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結成聯盟,準備出兵秣陵關,與薛禮、笮融合兵一處,這樣三家人馬不下二萬衆,未必會輸給孫策。
” 那秣陵關原是楚武王所置,名為金陵,地勢岡阜連石頭,昔秦始皇東巡會稽,經此縣,望氣者雲,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改名秣陵。
此關北臨長江,三面環山,地勢險要,城池深溝壁壘,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薛禮、笮融谏言劉繇棄曲阿、保秣陵,從排兵布陣上看,是要占據地利的優勢,與孫策打一場相持戰,從秣陵的位置來看,離橫江津不到三十裡,一旦有隙便可出一支兵包抄孫策的後路,從以上兩點看,如此提議不失為上策。
但有利便有弊,正由于秣陵地處沿江,就極易被孫策四面圍困,到時糧草接濟困難,軍心低落,恐怕勉力支撐也很難。
更何況笮融、薛禮素來是狼子野心,此番讓别人舍了根基,到自已的老巢打仗,保不準有伺機并吞的意思。
那笮融原是丹陽人氏,乃陶謙鄉黨,當日陶謙為徐州牧時,任命笮融為糧料判官,掌管廣陵、下邳、彭城三地賦稅運輸之職。
興平二年春,陶謙亡,劉備代領徐州牧,曹操再起大軍猛攻徐州,連克數城。
此時,依附于陶謙的笮融見形勢不妙,于夏七月,笮融以避高危攜帶着男女數萬人,馬三千匹投奔秣陵的彭城相薛禮。
行至廣陵。
太守趙昱以上賓之禮相待,誰知笮融知曉廣陵承平已久、錢豐梁足,頓起歹念,借着一次宴會酒酣之時,設下計謀殺了趙昱,随後大肆劫掠廣陵而去,如此人物豈是可靠的盟友。
我憂道:“笮融、薛禮聚嘯山林之兵匪也,行事處世卑鄙狡詐,如何可信,一旦孫策兵到,此兩人必舍我潰逃,如此則勢危矣,先生當急谏之。
” 許邵臉上一黯,道:“我何嘗不知笮融、薛禮非可信之人,前些日我與子義将軍便勸谏過主公,然除此法之外,我等實無更好的計策?” 我歎了口氣,輕撫了一下仍紮着繃帶的左脅,本想回到曲阿後能有一段休養安頓的時間,現在看來似乎又不可能了,眼下劉繇精銳盡喪在橫江津、當利口,城中所剩下的說是有五千兵卒,但多是些剛招募的新丁以及一些老邁的留守人員,戰鬥力與孫策的兵卒相比,要差了好幾個檔次。
許邵聽到我的歎息,他身軀停頓了一下,象是在決定一件事,原本沉穩的腳步也開始亂了節奏,我知道以許邵的地位,他是決不會平白無故與我這樣一個小卒談論這些軍事機密的,他一定有他的想法,況且在我們這一群逃回的士卒裡,他也隻留下了我一個。
現在,我在等着,等他告訴我原因。
許邵站定,轉過身來,他的眼睛緊盯着我,目光熾熱而堅定,他沉聲道:“高寵,你知不知道,我等你已經等了很久了!” “如果我沒看錯的話,能夠帶領我們脫困的,除了你之外,沒有旁人。
”許邵的話石破天驚,我不過是一從戰場上狼狽逃回的小卒,如何又有左右戰局的能力,我不知道許邵這樣說的依據是什麼,如果說是從“面相”上看出,那這一回他恐怕要走眼了。
我的五官長相不敢說貌比潘安、宋玉,倒也還算是俊朗,但與旁人相比也并沒有與衆不同的地方,我真不知道許邵如何會認定了我。
我忙道:“先生此話言重了,寵區區一騎卒,如何會有克敵制勝的辦法。
” 許邵聽我之言,說道:“昔日高祖斬白蛇起事,不過區區一亭長,光武中興漢室之前,也隻是南陽一豪強耳,汝若真無才學本領,如何能從重重敵陣中逃回,又如何能預知我軍移師秣陵事不可取?”
“敢問先生,難道說主公要主動搦戰?”我道。
許邵沉聲道:“不錯。
主公已與秣陵的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結成聯盟,準備出兵秣陵關,與薛禮、笮融合兵一處,這樣三家人馬不下二萬衆,未必會輸給孫策。
” 那秣陵關原是楚武王所置,名為金陵,地勢岡阜連石頭,昔秦始皇東巡會稽,經此縣,望氣者雲,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改名秣陵。
此關北臨長江,三面環山,地勢險要,城池深溝壁壘,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薛禮、笮融谏言劉繇棄曲阿、保秣陵,從排兵布陣上看,是要占據地利的優勢,與孫策打一場相持戰,從秣陵的位置來看,離橫江津不到三十裡,一旦有隙便可出一支兵包抄孫策的後路,從以上兩點看,如此提議不失為上策。
但有利便有弊,正由于秣陵地處沿江,就極易被孫策四面圍困,到時糧草接濟困難,軍心低落,恐怕勉力支撐也很難。
更何況笮融、薛禮素來是狼子野心,此番讓别人舍了根基,到自已的老巢打仗,保不準有伺機并吞的意思。
那笮融原是丹陽人氏,乃陶謙鄉黨,當日陶謙為徐州牧時,任命笮融為糧料判官,掌管廣陵、下邳、彭城三地賦稅運輸之職。
興平二年春,陶謙亡,劉備代領徐州牧,曹操再起大軍猛攻徐州,連克數城。
此時,依附于陶謙的笮融見形勢不妙,于夏七月,笮融以避高危攜帶着男女數萬人,馬三千匹投奔秣陵的彭城相薛禮。
行至廣陵。
太守趙昱以上賓之禮相待,誰知笮融知曉廣陵承平已久、錢豐梁足,頓起歹念,借着一次宴會酒酣之時,設下計謀殺了趙昱,随後大肆劫掠廣陵而去,如此人物豈是可靠的盟友。
我憂道:“笮融、薛禮聚嘯山林之兵匪也,行事處世卑鄙狡詐,如何可信,一旦孫策兵到,此兩人必舍我潰逃,如此則勢危矣,先生當急谏之。
” 許邵臉上一黯,道:“我何嘗不知笮融、薛禮非可信之人,前些日我與子義将軍便勸谏過主公,然除此法之外,我等實無更好的計策?” 我歎了口氣,輕撫了一下仍紮着繃帶的左脅,本想回到曲阿後能有一段休養安頓的時間,現在看來似乎又不可能了,眼下劉繇精銳盡喪在橫江津、當利口,城中所剩下的說是有五千兵卒,但多是些剛招募的新丁以及一些老邁的留守人員,戰鬥力與孫策的兵卒相比,要差了好幾個檔次。
許邵聽到我的歎息,他身軀停頓了一下,象是在決定一件事,原本沉穩的腳步也開始亂了節奏,我知道以許邵的地位,他是決不會平白無故與我這樣一個小卒談論這些軍事機密的,他一定有他的想法,況且在我們這一群逃回的士卒裡,他也隻留下了我一個。
現在,我在等着,等他告訴我原因。
許邵站定,轉過身來,他的眼睛緊盯着我,目光熾熱而堅定,他沉聲道:“高寵,你知不知道,我等你已經等了很久了!” “如果我沒看錯的話,能夠帶領我們脫困的,除了你之外,沒有旁人。
”許邵的話石破天驚,我不過是一從戰場上狼狽逃回的小卒,如何又有左右戰局的能力,我不知道許邵這樣說的依據是什麼,如果說是從“面相”上看出,那這一回他恐怕要走眼了。
我的五官長相不敢說貌比潘安、宋玉,倒也還算是俊朗,但與旁人相比也并沒有與衆不同的地方,我真不知道許邵如何會認定了我。
我忙道:“先生此話言重了,寵區區一騎卒,如何會有克敵制勝的辦法。
” 許邵聽我之言,說道:“昔日高祖斬白蛇起事,不過區區一亭長,光武中興漢室之前,也隻是南陽一豪強耳,汝若真無才學本領,如何能從重重敵陣中逃回,又如何能預知我軍移師秣陵事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