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孫繼先奇襲安順場 熊尚林首飛大渡河

關燈
話說蔣介石在昆明大觀樓提出的“大渡河會殲戰”計劃,正如他的門将薛嶽所估計到的,在實施的當初便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考慮到參戰部隊的變化,蔣介石想重新編組他的以龍雲為總司令、薛嶽為前敵總指揮的第2路軍,把雲、貴、川三省的部隊,加上他的嫡系薛嶽兵團,總共上百萬的軍隊,通通協調起來,以便實現他的聚殲“今日之石達開”的美夢。

    然而,當他坐下來想在川軍将領中遴選一個戰役指揮官時,他卻被困住了。

    川軍“二劉”的宿怨,人所共知。

    由劉湘出任總司令,川康卻是劉文輝的地盤;由劉文輝做總司令,劉湘又是冷落不得的。

    照薛嶽的說法,“解決不了戰役指揮,戰役計劃就是一紙空文。

    ”但這還不是主要的,蔣介石本人早就是個戰場指揮官;龍雲的第2路軍總司令,本來就是一個虛設。

    最大的麻煩是蔣介石對中央紅軍北進的方向判斷錯誤。

    他大講73年前的曆史,大作“石達開覆亡”之夢,卻又不敢相信“朱、毛”真的會走上石達開的老路。

    他給身邊的将領說:“毛澤東這個人,我是有些了解的,平時愛啃點曆史,他不可能不曉得石達開的教訓。

    他肯定會走東邊的大道,取道漢源、荥經,圖謀在雅安附近同徐、張一股會合。

    ”他在5月21日給賀國光的手令中,給“敵情判斷”定了一個基調。

    他說:“此時我軍主要戰略,第一在防止朱、徐兩股會合,第二在防止殘匪向西康逃竄。

    故現不必防徐匪東回,而在防徐匪南下。

    應急令第5與第3路主力限期向邛崃、懋功、寶興一帶行動。

    而名山、蘆山、天全、雅安一帶應急派隊布防,壓止徐匪南竄,并希在此地帶聚殲徐、朱兩匪也。

    也此兩匪必謀在雅安附近會合。

    故吾人既知其目标與方向之所在,應即照此預備,不必零星分防,随匪轉移,而須急謀立于主動地位也。

    ”根據這一判斷,他令參加“大渡河會殲戰”最積極的“河防指揮”楊森,率20軍并21軍王澤浚旅,馳赴大渡河之雷、馬、峨、屏布防,完全把兵用錯了方向。

    适逢此刻中央紅軍将計就計,令第2先遣團始則攻占越西城,進而攻占大樹堡,佯攻富林,大造打雅安的輿論。

    屆時在昆明的蔣介石,竟大吹其“料事如神”,更加堅信他的錯誤判斷。

    當中央紅軍已經出現在大渡河安順場渡口,并即将奪取泸定橋時,蔣介石還在緻薛嶽的電報中說:“匪在安順場偷渡,然其數隻二三百人,故其主力今在何處尚未發覺”雲。

     且說中央紅軍先遣隊走出彜區,以急行軍速度,一天一夜奔襲140裡,5月24日晚來到距安順場數裡的一個小村子。

    稍事休息後,先遣司令劉伯承和政治委員聶榮臻便給先遣團下達了奪取安順場渡口的任務。

    劉、聶的情緒很好,先遣隊成功地通過了彜區,按時來到了大渡河邊,後續部隊也都跟了上來,但他們也很焦急,他們在路上已經了解到當面大渡河的情況,全軍要渡過大渡河,并非易事,又是一個“千軍在一渡”!他們找來先遣團團長楊得志和1營營長孫繼先,聶榮臻首先問道:“楊得志,孫繼先,你們兩個知道石達開嗎?”兩個20才出頭的營團指揮員,他們似乎高興多于焦急,他們已經私下揣摩到,又一個光榮任務落到了他們頭上。

    兩個家夥在總參謀長和聶政委跟前已經快一個月,說話都很放得開的。

    楊得志“嘿嘿”笑笑說:“我聽說了,石達開是石頭,蔣介石是石腳。

    他們當然都不行喽。

    我們既不是石頭,也不是石腳;我們是金絲鳥兒,金沙江都過來了嘛。

    ”孫繼先說話更莽撞,說:“就是,管他什麼十達開九達開的,咱們是紅達開,到哪裡哪裡就得開!”劉伯承不由得樂了,罵了句“狗東西”,說:“倒還挺有詞的嘞,一個金絲鳥,一個紅達開,看樣子是過彜區的收獲喽?好,有你金絲鳥、紅達開的這幾句話,我就放心了。

    聽着,1團今晚就奪取安順場渡口。

    按現在的序列,你們帶1營去完成三項任務:第一,殲滅安順場的全部敵人,殲滅後,點一堆火,作為信号;第二,部隊占領安順場後,迅速找船,再點一堆火;第三,把一切渡河工作準備好後,再點一堆火,我們後續部隊馬上就到。

    記住,三堆火!”兩個“紅達開”雙腳一靠,答一聲“明白!”便轉身要走。

    劉伯承又把他們叫住,說:“别慌!我還得給你們說說這大渡河和安順場是啥子一回事哩。

    ” 大渡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奔騰在橫斷山中,如同長江第一灣,大渡河流至四川石棉縣,也來了個突然掉頭向東,形成一個90度的大轉彎。

    安順場便位于大渡河大拐彎以西40裡處。

    這裡,河寬約300米,流速每秒4米,水深30米。

    河底亂石嵯峨,形成無數旋窩,俗稱竹筒水,可讓鵝毛沉底。

    由于水深流急,曆來沒有人在這裡動過架橋的念頭。

    駕船橫渡時,先得把船拉到上遊200米處,放船後,要有十幾個船工,篙橹齊使,與水流形成一種合力,方能使船斜沖到對岸。

    對岸有石坎,如臨岸不準,撞上岸邊石壁,便将船毀人亡。

     “所以,你們不要光想到自己是隻金絲鳥,山山水水的問題,也許比過去還要嚴重些。

    ”劉伯承說。

     聶榮臻說:“所以,劉司令員強調的,不是一點,而是兩點:一是要消滅安順場的敵人;二是要搞到船。

    有了船,我們才能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