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花溪戲水美齡再受驚 東進道上孫渡險斃命
關燈
小
中
大
能呐。
于是,他便一個個地琢磨起自己的手下來。
他認為,周渾元是情有可原的,他被羅炳輝一股阻于長幹山以西;王家烈也是不可苛求的,他能保住自己就不錯了;川軍和湘軍也都各有自己的防守任務,求之太多也有不當。
還有誰呢?薛嶽是自己留在身邊的,嫡系中隻有個吳奇偉了。
對,最可惱的就是這個吳奇偉!這個吳奇偉,遵義之戰打了那樣的敗仗,這次又是先失機于仁懷以東,後失機于烏江兩岸。
他要是在這兩地把竄匪堵住,哪裡還有後來這些事情……他越想越是這麼回事,他從靠背上直起身來。
椅子響動,侍衛官從門口走進來候命。
蔣介石說:“叫陳誠和薛嶽。
”說完,他便拿起案上的紙筆,手書電令:“對此區區殘匪,既不敢進攻,猶恐被匪誘入夾擊……如此曠日持久,怕匪畏匪,尚能革命乎?此剿匪而乃避匪,最後縱匪之逃竄而已。
軍人至此,精神安在?雖知殘匪無幾,而且疲餓不堪,何畏之有?況既明知其誘我深入,則我可預事防備,将計就計,正為軍人運用智力之良機,奈何避之不敢進也。
屬忠屬逆,且看來日,望自酌之。
”他剛一甩筆,陳誠和薛嶽奉命走了進來。
蔣介石說:“我起草了個電令,你們看看。
”陳誠和薛嶽看了看電稿,眼睜睜地望着委座,他們不知道電令是發給誰的。
蔣介石說:“這回你們不能再為他說話了!”他随即數落了一通吳奇偉的不是,“他要是在那裡堵那麼一下子,也不緻造成今天的局面,是不是?”陳誠和薛嶽這才明白委座是要處置吳奇偉,兩個人都傻了眼,有話卻不敢張嘴。
蔣介石說:“馬上發出!”陳誠應了聲“是!”蔣介石又說:“孫渡現在下落不明,一個縱隊司令呀,我們在江西傷亡最大的官長,也就是個師長張輝瓒,這叫我怎麼給龍雲交待?之舟可以說是抗命東援,我視同嫡系……”陳誠一看委座還氣在這一頭,便說:“委座,孫渡的遇險,也怪我和伯陵兄。
我們原也是勸他不要單車往東去的,擔心路上有散匪,他急着要趕到前線去,沒有勸住,果不其然……” 陳誠的話沒完,門外一陣腳步聲,一身穿着官兵難辨的孫渡,一臉塵土走進門來:“委座,我回來了!” 整個廳堂都啞了。
蔣介石一看是孫渡脫險歸來,心頭又驚又喜,又惱又怒,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竟是癡人一般,想說什麼卻說不出來。
陳誠和薛嶽大怔之後,說:“之舟兄,委座為你很是擔心啦!”孫渡說:“委座,學生大意了,有勞委座勞神挂牽。
”蔣介石這才從坐椅上緩緩地站了起來,咬了咬牙幫,又坐下說:“挂牽算什麼,你是黨國之大材嘛,天有不測,豈不是一大損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坐下說。
”孫渡便說了說他的被伏擊,他的脫險,他的穿山過水逃到龍裡,又馬不停蹄地來到貴陽見委座。
最後說:“我就是想到委座惜将如子,便趕進城來問安;也怕因此流言四起,有損剿共大業。
委座,這沒什麼,為将在軍,不過小事一樁。
渡稍事休息後将再返前線。
”蔣介石說:“不必了,不必了,你好好休息一下,你的部隊也就地在那邊休息幾天好了。
”孫渡愕然,看看陳誠和薛嶽,問道:“軍情有變?”陳誠說:“共匪主力已經在觀音山東側越過湘黔路,進入黔南了。
”孫渡眨了眨眼睛,不由得“唉”的一聲,頭也埋了下去。
好久,他才擡起頭來:“怪不得如此蹊跷,竟在出城30裡的地方遭敵伏擊……委座,下一步如何打算?”蔣介石起身踱步,邊想着邊說:“前一段,我們的判斷是粗糙了一些。
竄匪既然在長幹山地區還留有一股,力量還不小,能頂住我兩個縱隊,又怎麼會分兵去湘鄂西呢?要說是烏江以北的一股是為了牽制我主力,阻我追擊,從戰術上講,也不可能拉開這麼大的距離呀!失算,失算了。
”他停了停接着說:“那麼,現在,我請你們想想,匪之主力到底在哪裡?烏江以北的一股也是自稱主力的,是不是?”陳誠和薛嶽一聽,頓覺愕然,委座怎麼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莫非共匪主力在北不在南?陳誠和薛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完全不可能的。
共匪主力要是還在烏江以北,他怎麼會跑到清水江去“示之以東”?但他們誰也不想當面指出委座判斷的幼稚和可笑。
他們心裡有數,委座今天受驚不小,腦子亂了。
蔣介石又追問道:“說啊!竄匪才三幾萬人,豈敢開辟兩個戰場?”陳誠隻好說:“委座,誠如伯陵兄所說,朱、毛已經成了瘋子。
對于瘋子,作一些超越常規的判斷是必要的。
誠以為,作共匪主力仍在烏江以北的判斷,公算起來,根據恐是不夠充分。
僞裝主力,是共匪慣常耍的花招。
南渡烏江、直逼貴陽的這一股,不曾擺開主力架式,其實是大可能是他們的主力的。
誠以為,主力不主力,主要還是看匪之頭目、他們的指揮機關在哪裡。
而這,正是我們的難處,我們還從來沒有偵察到過匪之首腦的具體位置,這也就給我們在判斷匪之竄逃方向上帶來極大的困難,也是匪之所以能在我們眼皮底下竄來竄去的原因所在。
”蔣介石點了點頭,把目光指向薛嶽。
薛嶽早就不想作什麼戰略戰役上的分析判斷,他怕再出錯,便說:“辭修說的對,偵察敵情不好,判斷起來困難。
這事,一半怪我,一半怪天,天無三日晴……” 蔣介
于是,他便一個個地琢磨起自己的手下來。
他認為,周渾元是情有可原的,他被羅炳輝一股阻于長幹山以西;王家烈也是不可苛求的,他能保住自己就不錯了;川軍和湘軍也都各有自己的防守任務,求之太多也有不當。
還有誰呢?薛嶽是自己留在身邊的,嫡系中隻有個吳奇偉了。
對,最可惱的就是這個吳奇偉!這個吳奇偉,遵義之戰打了那樣的敗仗,這次又是先失機于仁懷以東,後失機于烏江兩岸。
他要是在這兩地把竄匪堵住,哪裡還有後來這些事情……他越想越是這麼回事,他從靠背上直起身來。
椅子響動,侍衛官從門口走進來候命。
蔣介石說:“叫陳誠和薛嶽。
”說完,他便拿起案上的紙筆,手書電令:“對此區區殘匪,既不敢進攻,猶恐被匪誘入夾擊……如此曠日持久,怕匪畏匪,尚能革命乎?此剿匪而乃避匪,最後縱匪之逃竄而已。
軍人至此,精神安在?雖知殘匪無幾,而且疲餓不堪,何畏之有?況既明知其誘我深入,則我可預事防備,将計就計,正為軍人運用智力之良機,奈何避之不敢進也。
屬忠屬逆,且看來日,望自酌之。
”他剛一甩筆,陳誠和薛嶽奉命走了進來。
蔣介石說:“我起草了個電令,你們看看。
”陳誠和薛嶽看了看電稿,眼睜睜地望着委座,他們不知道電令是發給誰的。
蔣介石說:“這回你們不能再為他說話了!”他随即數落了一通吳奇偉的不是,“他要是在那裡堵那麼一下子,也不緻造成今天的局面,是不是?”陳誠和薛嶽這才明白委座是要處置吳奇偉,兩個人都傻了眼,有話卻不敢張嘴。
蔣介石說:“馬上發出!”陳誠應了聲“是!”蔣介石又說:“孫渡現在下落不明,一個縱隊司令呀,我們在江西傷亡最大的官長,也就是個師長張輝瓒,這叫我怎麼給龍雲交待?之舟可以說是抗命東援,我視同嫡系……”陳誠一看委座還氣在這一頭,便說:“委座,孫渡的遇險,也怪我和伯陵兄。
我們原也是勸他不要單車往東去的,擔心路上有散匪,他急着要趕到前線去,沒有勸住,果不其然……” 陳誠的話沒完,門外一陣腳步聲,一身穿着官兵難辨的孫渡,一臉塵土走進門來:“委座,我回來了!” 整個廳堂都啞了。
蔣介石一看是孫渡脫險歸來,心頭又驚又喜,又惱又怒,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竟是癡人一般,想說什麼卻說不出來。
陳誠和薛嶽大怔之後,說:“之舟兄,委座為你很是擔心啦!”孫渡說:“委座,學生大意了,有勞委座勞神挂牽。
”蔣介石這才從坐椅上緩緩地站了起來,咬了咬牙幫,又坐下說:“挂牽算什麼,你是黨國之大材嘛,天有不測,豈不是一大損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坐下說。
”孫渡便說了說他的被伏擊,他的脫險,他的穿山過水逃到龍裡,又馬不停蹄地來到貴陽見委座。
最後說:“我就是想到委座惜将如子,便趕進城來問安;也怕因此流言四起,有損剿共大業。
委座,這沒什麼,為将在軍,不過小事一樁。
渡稍事休息後将再返前線。
”蔣介石說:“不必了,不必了,你好好休息一下,你的部隊也就地在那邊休息幾天好了。
”孫渡愕然,看看陳誠和薛嶽,問道:“軍情有變?”陳誠說:“共匪主力已經在觀音山東側越過湘黔路,進入黔南了。
”孫渡眨了眨眼睛,不由得“唉”的一聲,頭也埋了下去。
好久,他才擡起頭來:“怪不得如此蹊跷,竟在出城30裡的地方遭敵伏擊……委座,下一步如何打算?”蔣介石起身踱步,邊想着邊說:“前一段,我們的判斷是粗糙了一些。
竄匪既然在長幹山地區還留有一股,力量還不小,能頂住我兩個縱隊,又怎麼會分兵去湘鄂西呢?要說是烏江以北的一股是為了牽制我主力,阻我追擊,從戰術上講,也不可能拉開這麼大的距離呀!失算,失算了。
”他停了停接着說:“那麼,現在,我請你們想想,匪之主力到底在哪裡?烏江以北的一股也是自稱主力的,是不是?”陳誠和薛嶽一聽,頓覺愕然,委座怎麼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莫非共匪主力在北不在南?陳誠和薛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完全不可能的。
共匪主力要是還在烏江以北,他怎麼會跑到清水江去“示之以東”?但他們誰也不想當面指出委座判斷的幼稚和可笑。
他們心裡有數,委座今天受驚不小,腦子亂了。
蔣介石又追問道:“說啊!竄匪才三幾萬人,豈敢開辟兩個戰場?”陳誠隻好說:“委座,誠如伯陵兄所說,朱、毛已經成了瘋子。
對于瘋子,作一些超越常規的判斷是必要的。
誠以為,作共匪主力仍在烏江以北的判斷,公算起來,根據恐是不夠充分。
僞裝主力,是共匪慣常耍的花招。
南渡烏江、直逼貴陽的這一股,不曾擺開主力架式,其實是大可能是他們的主力的。
誠以為,主力不主力,主要還是看匪之頭目、他們的指揮機關在哪裡。
而這,正是我們的難處,我們還從來沒有偵察到過匪之首腦的具體位置,這也就給我們在判斷匪之竄逃方向上帶來極大的困難,也是匪之所以能在我們眼皮底下竄來竄去的原因所在。
”蔣介石點了點頭,把目光指向薛嶽。
薛嶽早就不想作什麼戰略戰役上的分析判斷,他怕再出錯,便說:“辭修說的對,偵察敵情不好,判斷起來困難。
這事,一半怪我,一半怪天,天無三日晴……” 蔣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