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蔣介石恣情滕王閣 劉甫澄千裡走南京

關燈
,這場可悲局面興許要推遲些時日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朱、毛已經江郎才盡,說明共黨裡面也有蠢家夥。

    湘江之戰,是第五次‘圍剿’勝利具有決定意義的一仗,它将為我們整個的剿共安内事業開創一個新的局面。

    此後,匪黨中央的這一部分隻是區區殘匪了;隻要徹底殲滅這一股的殘餘,其他匪衆也就好辦了。

    但是,還是松懈不得,大意失荊州。

    中央軍今後的主要目标還得是這一股。

    當然,終究可以騰出一些精力來考慮考慮其它地區的問題了。

    我這次到西北走了一趟,從楊虎城、孫蔚茹那裡得知,劉湘在川北對徐、張一股的‘六路圍攻’,遠不是他們說的‘收效甚微,收兵暫息’,簡直是一塌糊塗,同我們的湘江之戰恰成相反的。

    ”他停了停又道:“自然,這也未必是件壞事,未必是一件壞事……四川的問題,除了匪黨匪軍的問題,還有一個統一的問題。

    現在看來,理會一下子四川的事情,時機已經成熟,也很有必要了。

    我在西安時給劉湘發了個電報,要他到南京來一趟,權且叫會商吧。

    此事,你們有什麼子考慮?” 陳誠、顧祝同和陳布雷都為之一怔,停下腳步來。

    陳誠說:“委座全局在胸,高瞻遠矚,洞察透徹。

    劉湘‘六路圍攻’失利,這正好提供了一個良機。

    趁此良機,不說一箭雙雕,也該說舉事于一爐。

    中央軍不能插足四川,咄咄怪事!年前賀國光參謀團入川,好費周折!現在看來,參謀團要掌握川軍方面的情況,都是不無困難的,也就隻好跟着說什麼‘收兵暫息’。

    卑職淺見,劉湘如能東來,當令他在中央軍入川問題上作出承諾。

    有此一着,其它的事情也就好辦了。

    ”陳布雷說:“四川1926年易幟,川軍的改編,實在是徒有虛名,各派軍閥沿襲舊有的防區制,内部一直不統一,這是四川地方當局不服從國府軍令政令的根本所在。

    在劉湘來說,也是一大難處。

    我想,作為省主席的劉湘,利益所在,是不會不同意打破防區制的。

    中央支持劉湘,在四川打破防區制,當是要務之一。

    ” 蔣介石漫步點着頭:“對,一個中央軍入川的問題,一個防區制的問題……墨三,你有什麼看法?” 顧祝同嘟囔道:“就怕劉湘不敢東來。

    ” “哦?”蔣介石正要說什麼,楊永泰匆匆跑來:“委座,南京來電。

    ”說着便把一紙電報遞給蔣介石。

    蔣介石接報展閱,眉頭禁不住一跳:“他真還來了……” 陳誠問楊永泰:“誰?” 楊永泰說:“劉湘到了南京,等候接見。

    ” 蔣介石問楊永泰:“夫人現在在何處?” 楊永泰說:“夫人明日即從青島返回南京。

    ” 蔣介石說:“回城。

    明天一早飛南京!” 且說劉湘在接到蔣介石從西安發出的邀請電報後,原本不想東去南京的。

    “六路圍攻”全線崩潰,劉湘的精神也崩潰了,他的“四川王”美夢近乎破滅,正着手“請辭本兼各職”。

    再者,他也不難想到,老蔣在這種情況下約他“會商”,顯然不隻是要把他個人怎麼樣,而是要把四川來個“徹底蔣化”。

    他不想背上“葬送四川”的罪名。

    所以,他遲遲不予複電成行。

    後來,他的幕後人,時任四川安撫委員會主席的張瀾,一再勸說他:“現于今,四川是這麼個爛攤子,你就從此一蹶不振,這不是好事。

    共産黨未必能赤化全川。

    這樣拖下去,興許又拖出個各派混戰的局面來。

    老蔣方面,現在全國抗日浪潮高漲,他也許有些新的考慮。

    當然,姓蔣的要出些難題是肯定的,但是,你不是也有難題可出麼?”一個“難題”之說,提起了劉湘的精神,壯了他的膽量。

    張瀾還說:“川軍剿共固然不力,他老蔣在江西的第五次‘圍剿’還不知道怎麼樣呢,這一次再要搞不好,加上前幾次的,敗仗不是打得比川軍還多麼?”劉湘說:“先生說的是,搞得好,也許能獲取某種支持;他要是跟我過不去,我就撂挑子,看他怎麼來收拾四川這個殘局。

    ”就這樣,劉湘安排了自己的“後事”,懷揣“請辭本兼各職”的辭職書,帶着他的幕僚楊芳毓、張必果、唐華、王蘊滋、傅常等,便一路人馬來到了南京。

     劉湘是11月20日從重慶乘船赴南京的,他根本不知道湘江之戰的事,自然也就想不到未來的“南京會商”将是怎樣的一種光景。

    他和他的幕僚一到南京,便吃了何應欽的當頭一棒。

    當時,何應欽在南京主事,他得知劉湘到了南京,不迎不見,隻說了兩個字:“等吧!”4天頭,劉湘被告知,委座将即刻回到南京,他心裡才松活了一下。

    誰知蔣回南京以後,他又挨了一棒。

    當何應欽把劉湘參加“會商”的名單呈報給委座的時候,蔣介石說:“什麼什麼?就說是會商嘛,也不是國家對國家,政府對政府嘛!這是中央對地方,國軍總部對部隊!我說的會商,就是找他們來談談嘛,用不着那麼多人嘛。

    告訴劉湘,就讓他和楊芳毓來見我就是了。

    ”當何應欽把委座的“意思”通報給劉湘的時候,劉湘頓時覺得“完了”,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内江要跳河自盡的事,悻悻道:“這裡有長江、玄武湖……”幕僚們出主意說:“沒得法子,見還是要見的,大不了我們幾個也叫他剿了。

    押是不能随便畫的。

    ”隻有楊芳毓有些受寵若驚,說:“還是好說好回吧。

    ” 這一天,劉湘便帶着楊芳毓來到了蔣介石與之“談話”地點。

     他一踏上台階,就見蔣介石神采奕奕,左右是何應欽、陳誠、陳布雷、賀國光,心裡又頓時悚然,暗自道:“這叫談談麼?”蔣介石倒還熱情,主動伸出手來,親切地叫他的字号:“甫澄兄,一路行船辛苦了。

    你也不預告一聲,我是昨天才從南昌趕回來的。

    這位是楊芳毓,賀國光陸大的同窗?” “委座貴體康健,黨國之幸。

    ”劉湘嗫嚅了一句。

    落座寒喧幾句以後,劉湘說:“委座,卑職劉湘請罪來了。

    ”劉湘一看陣勢,自然得采取“哀兵政策”,他哭喪着臉,差點沒擠出幾滴眼淚來。

    他見蔣介石沒有吭聲,接着說:“‘六路圍攻’的仗沒有打好,有負全川父老,有負全國父老,有負委座教誨。

    ” 蔣介石這才接了一句:“打仗嘛,勝敗兵家常事。

    ” 劉湘說:“倒也是。

    四川的仗曆來難打,山大水深,道路崎岖,好藏好躲,就是不好搜。

    不知中央這邊如何?想必不至于……” 劉湘的“不至于……”把蔣介石前幾次的失敗都暗示出來了,委座心頭的火被點着了。

     “這一回呐,”蔣介石說:“我就不與你甫澄兄相陪了。

    我們打了個大勝仗!在全州以南湘江兩岸,打掉他三分之二,10萬之衆隻跑脫3萬。

    朱、毛在軍事上恐怕比四川的徐、張要強得一點吧?” 劉湘惶然。

    他想表示一點高興,竟沒有高興起來。

    他在心裡嘀咕:“怪不得你老蔣今天精神這麼好!”劉湘陸軍學堂出身,參加過辛亥革命,28歲當軍長,在新軍閥戰争中支持過蔣介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