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關燈
小
中
大
章捧在胸前凝望着。
過了會,她才把這軍功章連同靳開來烈土留下的那張全家幅一起包進手帕,小心翼翼地珍藏起來。
她帶着那四歲的小男孩,不聲不響地離開了連隊。
謝天謝地,她并不曉得連隊是無權決定給誰立功的(哪怕是記三等功)!我默默祝願,祝願那枚軍功章能使她在巨恸中獲得一絲慰藉,也企望那四歲的孩童在曉明世事之後,能為父輩留給他的軍功章而感到自豪! 烈士親屬們都一一返回了。
唯獨不見梁三喜和“北京”同志的親屬來隊。
團政治處已給山東省民政部門發了電報和函件,請他們盡快通知梁三喜烈士的親屬來隊。
戰士“北京”的真實姓名,在部隊回國後我們通過查找對号,得知他叫薛凱華。
參戰前一天從兄弟軍區火速趕來的那批戰鬥骨幹,團軍務股存有一份花名冊。
當時把他們急匆匆分到各連後,幾乎所有的連隊都沒有來得及登記他們的姓名。
因此,全團有好幾個連隊都出現了烈土犧牲時不知其姓名的事情…… 團、師、軍三級黨委,決定重點宣傳粱三喜的英雄事迹。
讓我們連多方搜集粱三喜烈土的遺物、照片、豪言壯語以及有宣傳價值的家信等等,以便送到軍區舉辦的英雄事迹展覽會上展出。
當我着手組織搞這項工作時,确實作難了。
梁三喜的遺物,除了一件一次沒穿過的軍大衣外,就是兩套破舊的軍裝。
團裡派人把兩套舊軍裝取走了,因那打着補丁的軍裝,足能說明烈士生前身先士卒,帶領全連摸爬滾打練硬功。
團裡聽說粱三喜有支“八撮毛”的牙刷,又派人來連尋找,因那“八撮毛”的牙刷,足能說明烈士生前崇尚儉樸。
然而,很可惜,在那拚死拚活的穿插途中,梁三喜已把牙刷、牙缸全扔在異國的土地上了…… 至于照片,我們到處搜集,也沒能找到梁三喜生前的留影。
最後,我們從師幹部科那裡,從幹部履曆表中,才找到一張梁三喜的二吋免冠照。
這為畫家給烈士畫像,提供了唯一的依據…… 我是多麼悔恨自己啊!我曾身為攝影幹事,下連後還帶着一架我私人所有的“YASHIKA”照像機,卻未能為梁三喜攝下一張照片! 至于梁三喜寫下的豪言壯語和信件,我們也一無所獲。
梁三喜是高中二年級肄業入伍的,按說他應該寫下很閃光的文字。
但是,我們隻找到一本他平時訓練用的備課筆記本,全是些軍事術語,毫不能展現烈士的思想境界…… 參戰前後,他在戎馬倥偬中為我們留下的,就是那張血染的欠帳單! 這天,我把欠帳單拿到團政治處,想讓團領導們看一下。
然而,無獨有偶。
團政治處的同志告訴我。
這樣的欠帳單并不罕見。
在全團犧牲的排、連幹部中,有不少烈士欠着帳。
五連犧牲了四個幹部,竟有三個欠帳的。
這些欠帳的烈土,全是清一色從農村入伍的。
他們欠帳的數額不等,其中,梁三喜欠的帳數額最多。
看來,我對從農村入伍的排、連幹部、以及那些土裡土氣的士兵們的喜怒哀樂,還是多麼不知内情啊! 時間又過去了幾天,仍不見粱三喜烈士的母親及妻子來隊。
我多次催團政治處打聽聯系。
這天,政治處來電話告訴我,他們已數次給山東省民政部門去過長途電話,查問的結果是:粱三喜烈士的母親梁大娘、妻子韓玉秀,她們抱着個剛出生三個多月的女孩,起程離家己十多天了。
呵,十多天了?乘汽車、坐火車,再乘汽車……我掰着指頭算行程,她們祖孫三代早該趕到連隊來了呀!莫不是路上出了啥事?那可就……
過了會,她才把這軍功章連同靳開來烈土留下的那張全家幅一起包進手帕,小心翼翼地珍藏起來。
她帶着那四歲的小男孩,不聲不響地離開了連隊。
謝天謝地,她并不曉得連隊是無權決定給誰立功的(哪怕是記三等功)!我默默祝願,祝願那枚軍功章能使她在巨恸中獲得一絲慰藉,也企望那四歲的孩童在曉明世事之後,能為父輩留給他的軍功章而感到自豪! 烈士親屬們都一一返回了。
唯獨不見梁三喜和“北京”同志的親屬來隊。
團政治處已給山東省民政部門發了電報和函件,請他們盡快通知梁三喜烈士的親屬來隊。
戰士“北京”的真實姓名,在部隊回國後我們通過查找對号,得知他叫薛凱華。
參戰前一天從兄弟軍區火速趕來的那批戰鬥骨幹,團軍務股存有一份花名冊。
當時把他們急匆匆分到各連後,幾乎所有的連隊都沒有來得及登記他們的姓名。
因此,全團有好幾個連隊都出現了烈土犧牲時不知其姓名的事情…… 團、師、軍三級黨委,決定重點宣傳粱三喜的英雄事迹。
讓我們連多方搜集粱三喜烈土的遺物、照片、豪言壯語以及有宣傳價值的家信等等,以便送到軍區舉辦的英雄事迹展覽會上展出。
當我着手組織搞這項工作時,确實作難了。
梁三喜的遺物,除了一件一次沒穿過的軍大衣外,就是兩套破舊的軍裝。
團裡派人把兩套舊軍裝取走了,因那打着補丁的軍裝,足能說明烈士生前身先士卒,帶領全連摸爬滾打練硬功。
團裡聽說粱三喜有支“八撮毛”的牙刷,又派人來連尋找,因那“八撮毛”的牙刷,足能說明烈士生前崇尚儉樸。
然而,很可惜,在那拚死拚活的穿插途中,梁三喜已把牙刷、牙缸全扔在異國的土地上了…… 至于照片,我們到處搜集,也沒能找到梁三喜生前的留影。
最後,我們從師幹部科那裡,從幹部履曆表中,才找到一張梁三喜的二吋免冠照。
這為畫家給烈士畫像,提供了唯一的依據…… 我是多麼悔恨自己啊!我曾身為攝影幹事,下連後還帶着一架我私人所有的“YASHIKA”照像機,卻未能為梁三喜攝下一張照片! 至于梁三喜寫下的豪言壯語和信件,我們也一無所獲。
梁三喜是高中二年級肄業入伍的,按說他應該寫下很閃光的文字。
但是,我們隻找到一本他平時訓練用的備課筆記本,全是些軍事術語,毫不能展現烈士的思想境界…… 參戰前後,他在戎馬倥偬中為我們留下的,就是那張血染的欠帳單! 這天,我把欠帳單拿到團政治處,想讓團領導們看一下。
然而,無獨有偶。
團政治處的同志告訴我。
這樣的欠帳單并不罕見。
在全團犧牲的排、連幹部中,有不少烈士欠着帳。
五連犧牲了四個幹部,竟有三個欠帳的。
這些欠帳的烈土,全是清一色從農村入伍的。
他們欠帳的數額不等,其中,梁三喜欠的帳數額最多。
看來,我對從農村入伍的排、連幹部、以及那些土裡土氣的士兵們的喜怒哀樂,還是多麼不知内情啊! 時間又過去了幾天,仍不見粱三喜烈士的母親及妻子來隊。
我多次催團政治處打聽聯系。
這天,政治處來電話告訴我,他們已數次給山東省民政部門去過長途電話,查問的結果是:粱三喜烈士的母親梁大娘、妻子韓玉秀,她們抱着個剛出生三個多月的女孩,起程離家己十多天了。
呵,十多天了?乘汽車、坐火車,再乘汽車……我掰着指頭算行程,她們祖孫三代早該趕到連隊來了呀!莫不是路上出了啥事?那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