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西山文字在,焉得葬通州(3)
關燈
小
中
大
6日的信),有人則沿河而東,把地點拉到更遠得多的張家灣附近。
但不論是近是遠,此詩都無助于“墓石”提供者以假作真。
屬于“吊雪芹”而又指明其葬地之作的還有一首,是從周汝昌《新證》中《史事稽年·末期》部分讀到的。
周君将其引錄于甲申年曹雪芹既卒、諸友好及他人的挽吊詩文、筆記之末,出處為佚名《爽秋樓歌句》——我不知這是怎樣的一部書,作品也有一二處不得甚解,但它是了解一些曹雪芹情況的清人所作,是可以肯定的。
《新證》成書較早,尚無雪芹葬地西東之争,且周君引錄時也未加隻字按語,故似無僞托之必要。
正因為如此,我願再抄引出來,作拙文立論依據之一: 〔八聲甘州薊門登眺憑吊雪芹〕盡長空萬裡見神州,關河莽微曛。
指盤房霭,巫闾缈沒,寒木疏勻。
去住歸鴉萬點,是山村。
殘石欺秋草,不表孤墳。
回首紅蕖鋪海,傍清溪老柳,橋迹都湮。
認誰家前邸,碧瓦尚連雲。
奮筆椽,黃車閱世;枉爾曹,牛鬼謗遺文。
高風起,散餘霞處,灑酒酬君。
看标題,這首吊雪芹的詞是寫登臨薊門眺望所見所感的。
薊門,在北京的西北角。
乾隆皇帝曾尋訪其古城址,立碑題寫“薊門煙樹”四個大字,使之成了“燕京八景”之一的地方,實不過是“元大都城西面城牆、靠北端的一個門,即肅清門的遺址”(見《北京地名漫談》53頁),并非真正的古薊門。
登城西望,郊野遠處,便是曹雪芹晚年所居住的西山一帶。
故敦誠《寄懷曹雪芹》詩中即以“薊門落日”四字指其所在。
此詞的作者登眺的方向,也正是西面,故開頭寫所見謂“關河莽微曛”,曛,落日餘晖也;結尾則說“散餘霞處”,餘霞,落霞、晚霞也。
上阕寫所見景物,視野由大而小,從曠闊到集中,從遠處的“去往歸鴉萬點”,歸到“是山村”上去,點出雪芹的居處。
“山村”之稱,與敦敏《訪曹雪芹不值》詩所寫的“山村不見人,夕陽寒欲落”完全符合。
接着就想象其埋骨之地,以申“憑吊”之意說:“殘石欺秋草,不表孤墳。
”他墳前的斷碑殘石,已早被茂密的秋草所掩埋,再要尋找墓址都很困難了。
所以隻得像詞的結語所說,在古城上眺望着落日晚霞的遠處,以酒酹地,表示祭奠了。
我們退一步說,即使詞的作者并不真正确知雪芹的墓址所在,隻是據當時傳聞這樣寫,那也是非常重要的證據。
在“墓石”出現之前,又有誰曾聽說過北京有曹雪芹葬于張家灣的傳聞? 從詞的下阕所寫來看,詞作者還是相當關心并了解有關曹雪芹的一些事的。
下阕前半仍是景物,分兩截:“回首”三句,當是說詞作者曾見到過的雪芹故居周圍的環境;借“橋迹都湮”暗示其身後蕭條,許多往事也都随時間而湮沒無聞。
這是回想中景象。
“認誰家”二句,則是眼前所見,是用以作對比的。
前面不遠的地方,不知是哪一家的官邸,現在還建築輝煌,氣勢巍巍,顯赫得很。
後接四句寫所感,也分兩截:先說雪芹奮起如椽大筆,把他一生對世事的觀察經曆寫成小說。
“黃衣”,西漢小說家虞初,号“黃衣使者”,人稱“小說九百,本自虞初”;借代寫小說的雪芹。
然後再說世人對雪芹的妄加嗤點評議是徒勞的。
所謂“牛鬼謗遺文”是說有人對雪芹傳世文章亂加譏謗,比之為李賀的“牛鬼蛇神”文字,因而大有“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的憤慨。
看來,詞作者是讀過敦誠的挽詩或其《鹪鹩閹雜志》的,後者有“餘挽詩有‘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锸葬劉伶’之句,亦驢鳴吊之意也”等語。
但對敦誠以李賀比雪芹的詩句,不免有所誤解,以為是在譏哂。
長吉歌詩,後人本多不一的褒貶,而杜牧“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李長吉歌詩叙》)的贊詞,也容易被人誤當作是譏語,所以引得詞作者生氣了。
其實敦誠是極佩服雪芹的。
“牛鬼”之喻,隻在贊其為文“新奇可誦”,并無“謗遺文”之意。
總之,我覺得此詞是考證雪芹葬地頗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周汝昌爬羅剔抉地搜集,功不可沒。
我希望不要因為尚未查出它是何時何人所作就忽略了它。
附: 本文主要是從正面申述我不信“曹雪芹墓石”為真的理由,有不得不涉及一些不同的意見者,也隻是就事論事,絕沒有想與持異見的同行師友們一争短長的意思。
惟對好事者的作僞,頗不以為然耳。
但不論是近是遠,此詩都無助于“墓石”提供者以假作真。
屬于“吊雪芹”而又指明其葬地之作的還有一首,是從周汝昌《新證》中《史事稽年·末期》部分讀到的。
周君将其引錄于甲申年曹雪芹既卒、諸友好及他人的挽吊詩文、筆記之末,出處為佚名《爽秋樓歌句》——我不知這是怎樣的一部書,作品也有一二處不得甚解,但它是了解一些曹雪芹情況的清人所作,是可以肯定的。
《新證》成書較早,尚無雪芹葬地西東之争,且周君引錄時也未加隻字按語,故似無僞托之必要。
正因為如此,我願再抄引出來,作拙文立論依據之一: 〔八聲甘州薊門登眺憑吊雪芹〕盡長空萬裡見神州,關河莽微曛。
指盤房霭,巫闾缈沒,寒木疏勻。
去住歸鴉萬點,是山村。
殘石欺秋草,不表孤墳。
回首紅蕖鋪海,傍清溪老柳,橋迹都湮。
認誰家前邸,碧瓦尚連雲。
奮筆椽,黃車閱世;枉爾曹,牛鬼謗遺文。
高風起,散餘霞處,灑酒酬君。
看标題,這首吊雪芹的詞是寫登臨薊門眺望所見所感的。
薊門,在北京的西北角。
乾隆皇帝曾尋訪其古城址,立碑題寫“薊門煙樹”四個大字,使之成了“燕京八景”之一的地方,實不過是“元大都城西面城牆、靠北端的一個門,即肅清門的遺址”(見《北京地名漫談》53頁),并非真正的古薊門。
登城西望,郊野遠處,便是曹雪芹晚年所居住的西山一帶。
故敦誠《寄懷曹雪芹》詩中即以“薊門落日”四字指其所在。
此詞的作者登眺的方向,也正是西面,故開頭寫所見謂“關河莽微曛”,曛,落日餘晖也;結尾則說“散餘霞處”,餘霞,落霞、晚霞也。
上阕寫所見景物,視野由大而小,從曠闊到集中,從遠處的“去往歸鴉萬點”,歸到“是山村”上去,點出雪芹的居處。
“山村”之稱,與敦敏《訪曹雪芹不值》詩所寫的“山村不見人,夕陽寒欲落”完全符合。
接着就想象其埋骨之地,以申“憑吊”之意說:“殘石欺秋草,不表孤墳。
”他墳前的斷碑殘石,已早被茂密的秋草所掩埋,再要尋找墓址都很困難了。
所以隻得像詞的結語所說,在古城上眺望着落日晚霞的遠處,以酒酹地,表示祭奠了。
我們退一步說,即使詞的作者并不真正确知雪芹的墓址所在,隻是據當時傳聞這樣寫,那也是非常重要的證據。
在“墓石”出現之前,又有誰曾聽說過北京有曹雪芹葬于張家灣的傳聞? 從詞的下阕所寫來看,詞作者還是相當關心并了解有關曹雪芹的一些事的。
下阕前半仍是景物,分兩截:“回首”三句,當是說詞作者曾見到過的雪芹故居周圍的環境;借“橋迹都湮”暗示其身後蕭條,許多往事也都随時間而湮沒無聞。
這是回想中景象。
“認誰家”二句,則是眼前所見,是用以作對比的。
前面不遠的地方,不知是哪一家的官邸,現在還建築輝煌,氣勢巍巍,顯赫得很。
後接四句寫所感,也分兩截:先說雪芹奮起如椽大筆,把他一生對世事的觀察經曆寫成小說。
“黃衣”,西漢小說家虞初,号“黃衣使者”,人稱“小說九百,本自虞初”;借代寫小說的雪芹。
然後再說世人對雪芹的妄加嗤點評議是徒勞的。
所謂“牛鬼謗遺文”是說有人對雪芹傳世文章亂加譏謗,比之為李賀的“牛鬼蛇神”文字,因而大有“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的憤慨。
看來,詞作者是讀過敦誠的挽詩或其《鹪鹩閹雜志》的,後者有“餘挽詩有‘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锸葬劉伶’之句,亦驢鳴吊之意也”等語。
但對敦誠以李賀比雪芹的詩句,不免有所誤解,以為是在譏哂。
長吉歌詩,後人本多不一的褒貶,而杜牧“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李長吉歌詩叙》)的贊詞,也容易被人誤當作是譏語,所以引得詞作者生氣了。
其實敦誠是極佩服雪芹的。
“牛鬼”之喻,隻在贊其為文“新奇可誦”,并無“謗遺文”之意。
總之,我覺得此詞是考證雪芹葬地頗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周汝昌爬羅剔抉地搜集,功不可沒。
我希望不要因為尚未查出它是何時何人所作就忽略了它。
附: 本文主要是從正面申述我不信“曹雪芹墓石”為真的理由,有不得不涉及一些不同的意見者,也隻是就事論事,絕沒有想與持異見的同行師友們一争短長的意思。
惟對好事者的作僞,頗不以為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