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紅樓夢》續作與原作的落差(4)
關燈
小
中
大
這次拼湊古人詩就不免出醜了。
“禅心”句,雖然是和尚寫的,卻是對妓女說的。
蘇轼在酒席上想跟好友詩僧參寥開開玩笑,便叫一個妓女去向他讨詩,參寥當時就口占一絕相贈,說:“多謝樽前窈窕娘,好将幽夢惱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東風上下狂?”怎麼可以用宋人答複娼妓的話來答複黛玉呢,不怕唐突佳人?黛玉從前聽寶玉引出《西廂記》中的話來說她,又哭又惱,說是寶玉欺侮了她,怎麼現在反而不鬧了?想必是黛玉書讀少了,連《東坡集》及《苕溪漁隐叢話》之類的書也沒看過,所以不知道。
我在想,将《紅樓夢》說成就是《青樓夢》、金陵十二钗就是秦淮河畔十二個妓女的歐陽健,實在不必引袁子才把黛玉當成“女校書”(妓女)的“糊塗”話來為自己作證,他大可振振有詞地說:“你們看,賈寶玉都認為林黛玉是妓女,你們還不信!” “莫向”句出自唐詩。
《異物志》雲:“鹧鸪其志懷南,不思北徂(往),南人聞之則思家,故鄭谷詩雲:‘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鹧鸪。
’”(《席上贈歌者》)唐時有《鹧鸪天》曲,故曰“唱”。
不知續作者是記性不好,背錯了唐詩,還是有意改歌唱為舞蹈,說什麼“舞鹧鸪”,誰曾見有人跳“鹧鸪天舞”來?如此談禅,真是出盡洋相! 還有鳳姐散花寺求神簽,求得的是“第三十三簽,上上大吉”,簽上有詩雲: 蜂采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是抄唐羅隐《蜂》詩:“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它與“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同一個意思。
這樣明确表述白白地辛苦一生的極不吉利的話,怎麼可以寫在“上上大吉”的簽上呢?這是連基本常識都不顧了。
諸如此類,還不包括指明是“前人”所作的“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一二○)清初鄧漢儀詩。
可這樣的例子,在曹雪芹寫的前八十回中是一個也找不到的(行酒令用的“花名簽”之類戲具上多刻《千家詩》中句,非此例)。
雪芹非但不喜移用前人現成之作,恰恰相反,倒自拟以托名,将自己寫的說成是古人寫的。
如秦可卿卧房中的所謂“宋學士秦太虛寫的”對聯: 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
秦觀,字少遊,一字太虛,号淮海居士,“蘇(轼)門四學士”之一。
這副假托他手迹的對聯隻是雪芹學得很像的拟作,并不出自秦觀的《淮海集》。
再如為表現探春風雅志趣而寫的她内房中懸挂的一副對聯: 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
說明是唐代著名書法家“顔魯公墨迹”。
顔魯公,即唐大臣顔真卿,代宗時封魯國公。
《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并無此兩句,也是雪芹的拟作。
這一方面固然因為作詩、拟對本雪芹平生所長,所謂“詩才憶曹植”(敦敏《小詩代簡寄曹雪芹》),根本無須借助他人之手;另一方面也與他文學創作的美學理想有關,或者說與他文德文風大不同于流俗有關。
小說第二十二回《制燈謎賈政悲谶語》的原稿,在惜春謎後“破失”。
雪芹未動手補寫就突然病逝了。
此回因此斷尾。
脂評隻記下寶钗謎詩一首,并無叙述文字;後由旁人将此回補完。
有兩種不同的補寫文字。
其中一種特自以為是,将寶钗謎改屬黛玉,又另增寶玉的鏡謎和寶钗的竹夫人謎各一首,為程高本所采納。
寶玉的鏡謎雲: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象憂亦憂,象喜亦喜。
後兩句語出《孟子·萬章上》。
“象”,本人名,舜之異母弟,在謎中則是“好像”之義。
我在讀馮夢龍《挂枝兒》一書中發現了此謎,梅節兄則看到更早一點的出處,原來在李開先《詩禅》中也有。
很難設想曹雪芹會将已見李開先、馮夢龍集子中的謎語,移來充作自己的文字,還特地通過本該“悲谶語”的賈政之口喝彩道:“好,好!猜鏡子,妙極!”居然毫無愧色地自吹自擂。
曹雪芹地下有知,看到這樣幾近乎剽竊他人的補法,也許會搖頭說:“這太丢人了!”八、續書功過,看從什麼角度說 我談論續書,給人的印象大概是全盤否定的。
所以,當我有時提到續書的整理刊行者程偉元、高鹗有功時,便使一些也持否定看法的朋友大不以為然,認為我自相矛盾,想與我争論續書何功之有。
同時,另一些肯定續書或基本肯定的人,則仍認為我的看法太偏頗,竟把續書說得全無是處。
看來,這确是個不容易讓人人都滿意的問題。
我不存讓大家都認可的奢望,也不想遷就各種議論、無原則地搞折中。
我以為論續書之得失功過,全在于你從什麼角度說,而且以為要做到公允,還必須理智地全面地考慮問題,不能情緒化,也不能隻從一個角度去想。
《紅樓夢》既然“書未成”,是一部殘稿,那麼是世上隻留存八十回好呢,還是有後人續寫四十回,使之成為“全璧”好呢? 先不論哪種情況更好些,且說說如果沒有程高本的刊行,《紅樓夢》能在社會上得到如此長期、廣泛、熱烈的反響嗎?小說的影響能像今天這麼大嗎?不能。
我想這是不
“禅心”句,雖然是和尚寫的,卻是對妓女說的。
蘇轼在酒席上想跟好友詩僧參寥開開玩笑,便叫一個妓女去向他讨詩,參寥當時就口占一絕相贈,說:“多謝樽前窈窕娘,好将幽夢惱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東風上下狂?”怎麼可以用宋人答複娼妓的話來答複黛玉呢,不怕唐突佳人?黛玉從前聽寶玉引出《西廂記》中的話來說她,又哭又惱,說是寶玉欺侮了她,怎麼現在反而不鬧了?想必是黛玉書讀少了,連《東坡集》及《苕溪漁隐叢話》之類的書也沒看過,所以不知道。
我在想,将《紅樓夢》說成就是《青樓夢》、金陵十二钗就是秦淮河畔十二個妓女的歐陽健,實在不必引袁子才把黛玉當成“女校書”(妓女)的“糊塗”話來為自己作證,他大可振振有詞地說:“你們看,賈寶玉都認為林黛玉是妓女,你們還不信!” “莫向”句出自唐詩。
《異物志》雲:“鹧鸪其志懷南,不思北徂(往),南人聞之則思家,故鄭谷詩雲:‘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鹧鸪。
’”(《席上贈歌者》)唐時有《鹧鸪天》曲,故曰“唱”。
不知續作者是記性不好,背錯了唐詩,還是有意改歌唱為舞蹈,說什麼“舞鹧鸪”,誰曾見有人跳“鹧鸪天舞”來?如此談禅,真是出盡洋相! 還有鳳姐散花寺求神簽,求得的是“第三十三簽,上上大吉”,簽上有詩雲: 蜂采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是抄唐羅隐《蜂》詩:“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它與“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同一個意思。
這樣明确表述白白地辛苦一生的極不吉利的話,怎麼可以寫在“上上大吉”的簽上呢?這是連基本常識都不顧了。
諸如此類,還不包括指明是“前人”所作的“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一二○)清初鄧漢儀詩。
可這樣的例子,在曹雪芹寫的前八十回中是一個也找不到的(行酒令用的“花名簽”之類戲具上多刻《千家詩》中句,非此例)。
雪芹非但不喜移用前人現成之作,恰恰相反,倒自拟以托名,将自己寫的說成是古人寫的。
如秦可卿卧房中的所謂“宋學士秦太虛寫的”對聯: 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
秦觀,字少遊,一字太虛,号淮海居士,“蘇(轼)門四學士”之一。
這副假托他手迹的對聯隻是雪芹學得很像的拟作,并不出自秦觀的《淮海集》。
再如為表現探春風雅志趣而寫的她内房中懸挂的一副對聯: 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
說明是唐代著名書法家“顔魯公墨迹”。
顔魯公,即唐大臣顔真卿,代宗時封魯國公。
《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并無此兩句,也是雪芹的拟作。
這一方面固然因為作詩、拟對本雪芹平生所長,所謂“詩才憶曹植”(敦敏《小詩代簡寄曹雪芹》),根本無須借助他人之手;另一方面也與他文學創作的美學理想有關,或者說與他文德文風大不同于流俗有關。
小說第二十二回《制燈謎賈政悲谶語》的原稿,在惜春謎後“破失”。
雪芹未動手補寫就突然病逝了。
此回因此斷尾。
脂評隻記下寶钗謎詩一首,并無叙述文字;後由旁人将此回補完。
有兩種不同的補寫文字。
其中一種特自以為是,将寶钗謎改屬黛玉,又另增寶玉的鏡謎和寶钗的竹夫人謎各一首,為程高本所采納。
寶玉的鏡謎雲: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象憂亦憂,象喜亦喜。
後兩句語出《孟子·萬章上》。
“象”,本人名,舜之異母弟,在謎中則是“好像”之義。
我在讀馮夢龍《挂枝兒》一書中發現了此謎,梅節兄則看到更早一點的出處,原來在李開先《詩禅》中也有。
很難設想曹雪芹會将已見李開先、馮夢龍集子中的謎語,移來充作自己的文字,還特地通過本該“悲谶語”的賈政之口喝彩道:“好,好!猜鏡子,妙極!”居然毫無愧色地自吹自擂。
曹雪芹地下有知,看到這樣幾近乎剽竊他人的補法,也許會搖頭說:“這太丢人了!”八、續書功過,看從什麼角度說 我談論續書,給人的印象大概是全盤否定的。
所以,當我有時提到續書的整理刊行者程偉元、高鹗有功時,便使一些也持否定看法的朋友大不以為然,認為我自相矛盾,想與我争論續書何功之有。
同時,另一些肯定續書或基本肯定的人,則仍認為我的看法太偏頗,竟把續書說得全無是處。
看來,這确是個不容易讓人人都滿意的問題。
我不存讓大家都認可的奢望,也不想遷就各種議論、無原則地搞折中。
我以為論續書之得失功過,全在于你從什麼角度說,而且以為要做到公允,還必須理智地全面地考慮問題,不能情緒化,也不能隻從一個角度去想。
《紅樓夢》既然“書未成”,是一部殘稿,那麼是世上隻留存八十回好呢,還是有後人續寫四十回,使之成為“全璧”好呢? 先不論哪種情況更好些,且說說如果沒有程高本的刊行,《紅樓夢》能在社會上得到如此長期、廣泛、熱烈的反響嗎?小說的影響能像今天這麼大嗎?不能。
我想這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