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探春執政始末
關燈
小
中
大
1、成大事者的鋼鐵意志
雄心勃勃的統治者到了末尾最會松弛下來,鳳姐也是如此,多年的緊張狀态,吃力不讨好的挫敗感,對于瑣屑事務的厭煩,都使這位威風凜凜的鳳丫頭,變成了一隻病貓。
榮國府群龍無主,急需推選出一位臨時執政者來,反複考慮之後,榮國府上層确定了以李纨、寶钗和探春為核心的領導集體。
說起來是三駕馬車,其實是以探春為主,李纨是面慈心軟的大菩薩,寶钗則拿定主意,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執政期間雖略略主動,大方向是不會改變的。
惟有探春,用鳳姐的話叫“口裡心裡都來得,又是我們家的正主兒”,暗暗圈定了她是首席執行官。
上層的動蕩,給下層帶來了機遇,榮國府的管家媳婦小觑了這位未出閣的三姑娘,以為可以亂中取勝,渾水摸魚,幾件事一過手,才發現“探春精細處不讓鳳姐”,她們占不到什麼便宜。
如意算盤落了空,一般的老婆子不過罵罵咧咧一陣子了事,可管家媳婦們個個都是狠角色,就要鑽空子找茬子,把探春拉下馬。
同樣的陣勢《水浒傳》裡也有過,那些潑皮無賴惟恐魯智深阻礙他們偷菜,設下圈套将他朝糞池邊上引,存心讓他出一次醜,以後再沒勇氣管他們的閑事。
趙姨娘兄弟的喪葬費,就是管家媳婦們給探春備下的一個大糞池,雖是小事一樁:趙姨娘的兄弟死了,按理榮國府應該賞錢,至于賞多少,要看死者的身份。
李纨比照的是襲人之母,這時襲人已經獲得姨娘的待遇,襲人之母與趙姨娘的兄弟都是姨娘家屬,較有可比性。
因此李纨決定按襲人之母的規格發放銀子四十兩,看上去很妥帖,卻不知榮國府的情況十分複雜,同樣是小老婆,又有家生的和外來的之區别。
襲人是打小買進來的,叫做外來的,趙姨娘生于此長于此,叫做家生的,外來的親屬去世,要賞四十兩銀子,家生的隻須二十兩即可。
這麼個彎彎繞,是管家媳婦吳新登家的給李纨探春設的套,主要還是針對探春,趙姨娘是她母親,即使她看出不妥,也許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她不打算徇情,庶出身份一向是探春的軟肋,必然怕趙姨娘來鬧,也隻能無奈地擡手放過。
這個天衣無縫的圈套,真是一個讓人防不勝防的大糞池,一旦陷進去,再也不可能出來了,可讓吳新登家的沒想到的是,探春不但沒有朝前邁步,反而一腳踢碎了這個陰謀,聰明反被聰明誤,掉進去的是吳新登家的而不是探春。
探春不但将四十兩銀子改成二十兩,還一針見血地指出吳新登家的險惡用心,說得她啞口無言,領命而去。
但立即,趙姨娘便鬧上門來,來得如此突然如此迅速,讓我無法不懷疑吳新登家的這邊從探春處出去,那邊就直奔趙姨娘屋裡了,那意思是,我雖惹了一身臊臭,也要熏得你難受。
愚蠢的趙姨娘真的就為二十兩來羞辱探春了,探春同學真是好樣的,雖然氣得大哭一場,也決不向惡勢力壞風氣低頭,也不因此就心灰意冷,撒手不幹,她瞬間失控之後,依舊保持了穩定的心态,将她的管理事業進行到底。
“趙姨娘事件”幾乎是一切管理者要遇上的一道坎,它包括了兩點,一是下屬阻撓,二是親友說項,要想順利地邁過去,不但自身要行得正做得端,還要有不輕易被打跨的理想主義,探春紀律嚴明,鐵面無私,職業道德經受住了考驗,站定了腳跟,為她的短暫的執政生涯開了個好頭。
隻不過,看到這一段時還有點替她那個舅舅寒心,昨天剛死,屍骨未寒,正是讓親人們記起種種好處的時候,探春卻堅定地與之劃清界限,認為他隻是個奴才,自己的舅舅是王夫人的兄弟王子騰,冷酷不下于惜春。
但從另一方面說,凡成大事者大約必須有這等鋼鐵般的意志吧,探春的品行與意志都注定了她是一個鐵腕人物。
2、從“厲行節約”到“土地改革” 探春的志向并不在于按部就班地管理,她的能力與出身,還決定了她是一個天生的改革派。
在榮國府,她的位置十分微妙,既不是“被侮辱與損害的”,也不是寶玉這種絕對的“既得利益者”,庶出的身份使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能力,同時也給她招來各種複雜的眼光,使她在受傷害的同時,比較清楚地了解社會。
絕對的既得利益者隻求穩,希望眼下的秩序一往無前地進行下去,被侮辱與損害的,則求大亂,要打破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居中者探春,她的願望則是對目前的狀況進行微調,讓左右兩邊皆能相對滿意,從而保持穩定。
所以她隻是改革派,而不是造反派,她的改革是從細節開始的,第一件是清理重複浪費現象。
她先拿寶玉等人開刀,這個切入點選得好,寶玉是榮國府裡的漂亮寶貝,老太太眼裡鳳凰,第一等有面子的人。
拿寶玉開刀,等于殺雞給猴看,偏偏這隻雞和她交情不錯,在自己的利益上也不很
榮國府群龍無主,急需推選出一位臨時執政者來,反複考慮之後,榮國府上層确定了以李纨、寶钗和探春為核心的領導集體。
說起來是三駕馬車,其實是以探春為主,李纨是面慈心軟的大菩薩,寶钗則拿定主意,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執政期間雖略略主動,大方向是不會改變的。
惟有探春,用鳳姐的話叫“口裡心裡都來得,又是我們家的正主兒”,暗暗圈定了她是首席執行官。
上層的動蕩,給下層帶來了機遇,榮國府的管家媳婦小觑了這位未出閣的三姑娘,以為可以亂中取勝,渾水摸魚,幾件事一過手,才發現“探春精細處不讓鳳姐”,她們占不到什麼便宜。
如意算盤落了空,一般的老婆子不過罵罵咧咧一陣子了事,可管家媳婦們個個都是狠角色,就要鑽空子找茬子,把探春拉下馬。
同樣的陣勢《水浒傳》裡也有過,那些潑皮無賴惟恐魯智深阻礙他們偷菜,設下圈套将他朝糞池邊上引,存心讓他出一次醜,以後再沒勇氣管他們的閑事。
趙姨娘兄弟的喪葬費,就是管家媳婦們給探春備下的一個大糞池,雖是小事一樁:趙姨娘的兄弟死了,按理榮國府應該賞錢,至于賞多少,要看死者的身份。
李纨比照的是襲人之母,這時襲人已經獲得姨娘的待遇,襲人之母與趙姨娘的兄弟都是姨娘家屬,較有可比性。
因此李纨決定按襲人之母的規格發放銀子四十兩,看上去很妥帖,卻不知榮國府的情況十分複雜,同樣是小老婆,又有家生的和外來的之區别。
襲人是打小買進來的,叫做外來的,趙姨娘生于此長于此,叫做家生的,外來的親屬去世,要賞四十兩銀子,家生的隻須二十兩即可。
這麼個彎彎繞,是管家媳婦吳新登家的給李纨探春設的套,主要還是針對探春,趙姨娘是她母親,即使她看出不妥,也許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她不打算徇情,庶出身份一向是探春的軟肋,必然怕趙姨娘來鬧,也隻能無奈地擡手放過。
這個天衣無縫的圈套,真是一個讓人防不勝防的大糞池,一旦陷進去,再也不可能出來了,可讓吳新登家的沒想到的是,探春不但沒有朝前邁步,反而一腳踢碎了這個陰謀,聰明反被聰明誤,掉進去的是吳新登家的而不是探春。
探春不但将四十兩銀子改成二十兩,還一針見血地指出吳新登家的險惡用心,說得她啞口無言,領命而去。
但立即,趙姨娘便鬧上門來,來得如此突然如此迅速,讓我無法不懷疑吳新登家的這邊從探春處出去,那邊就直奔趙姨娘屋裡了,那意思是,我雖惹了一身臊臭,也要熏得你難受。
愚蠢的趙姨娘真的就為二十兩來羞辱探春了,探春同學真是好樣的,雖然氣得大哭一場,也決不向惡勢力壞風氣低頭,也不因此就心灰意冷,撒手不幹,她瞬間失控之後,依舊保持了穩定的心态,将她的管理事業進行到底。
“趙姨娘事件”幾乎是一切管理者要遇上的一道坎,它包括了兩點,一是下屬阻撓,二是親友說項,要想順利地邁過去,不但自身要行得正做得端,還要有不輕易被打跨的理想主義,探春紀律嚴明,鐵面無私,職業道德經受住了考驗,站定了腳跟,為她的短暫的執政生涯開了個好頭。
隻不過,看到這一段時還有點替她那個舅舅寒心,昨天剛死,屍骨未寒,正是讓親人們記起種種好處的時候,探春卻堅定地與之劃清界限,認為他隻是個奴才,自己的舅舅是王夫人的兄弟王子騰,冷酷不下于惜春。
但從另一方面說,凡成大事者大約必須有這等鋼鐵般的意志吧,探春的品行與意志都注定了她是一個鐵腕人物。
2、從“厲行節約”到“土地改革” 探春的志向并不在于按部就班地管理,她的能力與出身,還決定了她是一個天生的改革派。
在榮國府,她的位置十分微妙,既不是“被侮辱與損害的”,也不是寶玉這種絕對的“既得利益者”,庶出的身份使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能力,同時也給她招來各種複雜的眼光,使她在受傷害的同時,比較清楚地了解社會。
絕對的既得利益者隻求穩,希望眼下的秩序一往無前地進行下去,被侮辱與損害的,則求大亂,要打破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居中者探春,她的願望則是對目前的狀況進行微調,讓左右兩邊皆能相對滿意,從而保持穩定。
所以她隻是改革派,而不是造反派,她的改革是從細節開始的,第一件是清理重複浪費現象。
她先拿寶玉等人開刀,這個切入點選得好,寶玉是榮國府裡的漂亮寶貝,老太太眼裡鳳凰,第一等有面子的人。
拿寶玉開刀,等于殺雞給猴看,偏偏這隻雞和她交情不錯,在自己的利益上也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