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與紅學
關燈
小
中
大
華民族的共同财富,人為的域區阻止不住文化的傳遞。
清嘉慶年間京都竹枝詞說:“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
”參見一粟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紅樓夢卷》第二冊,第354頁,中華書局1963年版;以下引此書簡稱《紅樓夢卷》。
今天則有“紅水泛濫”之谑。
後者雖略含譏諷,卻也反映了紅學的圈子逐漸擴大并進而普及于社會的實情。
1987年夏天,中央電視台播出了長達三十二集的《紅樓夢》電視連續劇,影響所及,紅學一時又熱了起來,街頭巷尾聚談不已,紅學書籍處處罄銷。
即使曹雪芹在世,他也會對二十世紀中國的紅學熱感到驚異罷。
何況《紅樓夢》作者并不認為自己會有好的命運,書裡面随時流露出一種前途無望而又無可如何的消極情緒。
第一回寫英蓮出場,癞頭和尚和跛足道人對甄士隐說:“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裡作甚?”脂硯齋在這句話上面加了一條眉批:“八個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詞客騷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淚灑與閨閣之中,見得裙衩尚遭逢此數,況天下之男子乎?”脂硯齋對曹雪芹的心境是洞察入微的,他知道《紅樓夢》的寫作有所寄托。
這裡直接寫的是英蓮,實際上包括作者的經曆在内。
所以曹雪芹地下有知,斷不會想到他的作品在二百年後的今天會享此殊榮,以至于還有什麼紅學“造劫曆世”,鬧鬧嚷嚷,不可終日。
曹雪芹原希望他寫的《紅樓夢》的故事,不必為世人稱奇道妙,也不一定要世人喜閱檢讀,“隻願他們當那醉淫飽卧之時,或避世去愁之際,把此一玩”,省些壽命筋力就是了參見《紅樓夢》第一回石頭與空空道人的對話。
。
誰知“把玩”的結果,竟冒出一個紅學來。
如果說開始的時候,紅學這個詞帶有一定的玩笑性質,現在已大不相同。
據說清末有一個叫朱昌鼎的文士,笃嗜《紅樓夢》,而當時的風氣是講經學,人家問他“治何經”,他說:“吾之經學,系少三曲者。
”問的人不理解,他解釋道:“吾所專攻者,蓋紅學也。
”這是均耀在《慈竹居零墨》中的記載參見《紅樓夢卷》第二冊第415頁。
。
李放在《八旗畫錄》中也說;“光緒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讀之,自相矜為紅學雲。
”參見《紅樓夢卷》第一冊第26頁。
可見紅學一詞,開始是有一定的戲谑和玩笑意味的。
徐兆玮作的《遊戲報館雜詠》詩:“說部荒唐遣睡魔,黃車掌錄恣搜羅;不談新學談紅學,誰似蝸廬考索多”,則又為紅學的出現提供了背景材料。
他在詩的小注中說:“都人士喜談《石頭記》,謂之紅學。
新政風行,談紅學者改談經濟,康、梁事敗,談經濟者又改談紅學。
戊戌報章述之,以為笑噱。
”參見《紅樓夢卷》第二冊第404頁。
當然這是舊話,可以押下不表。
且說随着《紅樓夢》的廣泛流傳,《紅樓夢》研究的日益發展,紅學已經名逐實遂,現在可以說完全獲得了作為一門專項學科的真實内容。
清嘉慶年間京都竹枝詞說:“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
”參見一粟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紅樓夢卷》第二冊,第354頁,中華書局1963年版;以下引此書簡稱《紅樓夢卷》。
今天則有“紅水泛濫”之谑。
後者雖略含譏諷,卻也反映了紅學的圈子逐漸擴大并進而普及于社會的實情。
1987年夏天,中央電視台播出了長達三十二集的《紅樓夢》電視連續劇,影響所及,紅學一時又熱了起來,街頭巷尾聚談不已,紅學書籍處處罄銷。
即使曹雪芹在世,他也會對二十世紀中國的紅學熱感到驚異罷。
何況《紅樓夢》作者并不認為自己會有好的命運,書裡面随時流露出一種前途無望而又無可如何的消極情緒。
第一回寫英蓮出場,癞頭和尚和跛足道人對甄士隐說:“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裡作甚?”脂硯齋在這句話上面加了一條眉批:“八個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詞客騷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淚灑與閨閣之中,見得裙衩尚遭逢此數,況天下之男子乎?”脂硯齋對曹雪芹的心境是洞察入微的,他知道《紅樓夢》的寫作有所寄托。
這裡直接寫的是英蓮,實際上包括作者的經曆在内。
所以曹雪芹地下有知,斷不會想到他的作品在二百年後的今天會享此殊榮,以至于還有什麼紅學“造劫曆世”,鬧鬧嚷嚷,不可終日。
曹雪芹原希望他寫的《紅樓夢》的故事,不必為世人稱奇道妙,也不一定要世人喜閱檢讀,“隻願他們當那醉淫飽卧之時,或避世去愁之際,把此一玩”,省些壽命筋力就是了參見《紅樓夢》第一回石頭與空空道人的對話。
。
誰知“把玩”的結果,竟冒出一個紅學來。
如果說開始的時候,紅學這個詞帶有一定的玩笑性質,現在已大不相同。
據說清末有一個叫朱昌鼎的文士,笃嗜《紅樓夢》,而當時的風氣是講經學,人家問他“治何經”,他說:“吾之經學,系少三曲者。
”問的人不理解,他解釋道:“吾所專攻者,蓋紅學也。
”這是均耀在《慈竹居零墨》中的記載參見《紅樓夢卷》第二冊第415頁。
。
李放在《八旗畫錄》中也說;“光緒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讀之,自相矜為紅學雲。
”參見《紅樓夢卷》第一冊第26頁。
可見紅學一詞,開始是有一定的戲谑和玩笑意味的。
徐兆玮作的《遊戲報館雜詠》詩:“說部荒唐遣睡魔,黃車掌錄恣搜羅;不談新學談紅學,誰似蝸廬考索多”,則又為紅學的出現提供了背景材料。
他在詩的小注中說:“都人士喜談《石頭記》,謂之紅學。
新政風行,談紅學者改談經濟,康、梁事敗,談經濟者又改談紅學。
戊戌報章述之,以為笑噱。
”參見《紅樓夢卷》第二冊第404頁。
當然這是舊話,可以押下不表。
且說随着《紅樓夢》的廣泛流傳,《紅樓夢》研究的日益發展,紅學已經名逐實遂,現在可以說完全獲得了作為一門專項學科的真實内容。